导读:本文包含了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整体式函数凸轮,高次方凸轮,型线,优化设计
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全逾[1](2014)在《高次方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整体式的函数凸轮型线中,高次方凸轮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种。当高次方凸轮的项数增加到七项以上,项数的增加对特征参数的影响不大,但会大大增加设计、计算、加工的工作量。在这里采用五项式的高次方凸轮进行型线的优化设计,优化时主要分析了各常数项对凸轮型线的丰满系数、凸轮最小曲率半径、最高速度、最大正加速度和最大负加速度的绝对值等参数的影响规律,使优化后的凸轮性能达到最优。(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沈浩,贾琨,黎义斌,孟庆武,桑小虎[2](2014)在《凸轮泵转子型线优化设计及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渐开线转子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在转子型线为渐开线-圆弧的基础上,引入一段高阶曲线,衔接渐开线与圆弧之间的过渡曲线,有效的消除曲线连接处所形成的"尖点"现象.通过对高阶曲线的边界限制和计算机软件的实施得出高阶曲线的方程,并根据几何方法及渐开线的性质从而得到整个转子型线的参数方程,并建立其叁维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凸轮泵叁维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出口处的"脉动"现象有很大的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噪音.随着转速的提升,介质在出口处的平均速度也随之升高.通过对比流场的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邸立明,孙万利,师颖,王文峰[3](2014)在《可变循环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Excite_TD软件构建了本田125 mL单缸四冲程汽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多项动力加速度函数(POL)与分段加速度函数(ISAC)凸轮型线设计方法的性能指标,选择ISAC优化设计可变循环往复活塞式发动机(VCRPE)二冲程与四冲程工作模式的进、排气凸轮型线。为了验证凸轮型线设计的合理性,利用SolidWorks构建并分析了相应配气机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比Excite_TD和SolidWorks模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分析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凸轮型线优化设计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4年06期)
焦涛[4](2013)在《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配气相位及凸轮型线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柴油机向着高功率密度、低污染、低排放、低噪声、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人们对柴油机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针对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配气凸轮磨损偏重,配气机构运动平稳性不好等问题,利用AVL-BOOST和AVL-TYCON软件对6L21/31型柴油机及其配气机构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联合计算,实现了配气相位和进排气凸轮型线的优化。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利用AVL-BOOST软件建立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数值计算,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迭角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对配气相位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配气相位。(2)利用AVL-TYCON软件建立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模型,对配气相位优化前后的配气机构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对比分析。并对凸轮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得到了6L21/31型中速柴油机在900r/min,100%负荷工况下的最佳配气相位,进气提前角为42°CA,进气迟闭角为51°CA,排气提前角为42°CA,排气迟闭角为57°CA。优化后的配气相位使柴油机的性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并通过对原机凸轮型线的优化,改善了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降低了凸轮最大接触应力,降低了配气机构的跃度值,机构运动的稳定性变好,并且提高了丰满系数。(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3-12-20)
肖凯[5](2013)在《汽油机配气机构与凸轮型线特性研究及仿真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内燃机高功率、高速化,人们对发动机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配气机构作为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等,同时也影响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配气机构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既要保证充气效率,也要提高工作的可靠性。由此对配气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气凸轮型线是配气机构的核心部分,要优化配气机构性能,型线设计是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模拟分析已经成为研究优化配气机构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以某款1.6L顶置凸轮轴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对配气凸轮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整机输出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试验标定,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新的凸轮型线,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首先通过AVL-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建立了对应发动机的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原机的分析,找出原配气机构的不足。比如进、排气门升程的丰满系数较低,分别只有0.5673和0.53,影响充气效率;进、排气门的最大跃度值变化不正常;进、排气门动力学最大加速度分别达到37633m/s2和29157.4m/s2,其俄均过高;进、排气门落座力达到2852.5N和2726N,比6倍弹簧预紧力要大。利用AVL-Boost软件对所涉及的汽油机建立整机模型,对原汽油机输出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其低速段的功率和扭矩分别为17.3kw和113.5Nm,还有提升空间。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对原汽油机进行外特性试验,并以此对Boost模型进行标定,说明了模型的准确性。对配气机构的型线设计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理论及仿真模拟来分析优化改进的方向,确定改动方案:以减小进、排气凸轮包角为主要手段,以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为参照,利用AVL-EXCITE Timing Drive软件设计出新的凸轮型线以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并对新设计的配气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性能均得到改善,解决了原机配气机构的问题。利用AVL-Boost软件对改动配气机构后的汽油机性能进行仿真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新的配气机构使发动机在低速段扭矩与功率分别提高3.44%和6.02%;高速段扭矩和功率提高1.55%和0.94%。新设计的凸轮型线比原机性能有所提升,达到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3-06-01)
杨建坤[6](2013)在《基于MATLAB的柴油机凸轮型线拟合优化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进口柴油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了研究,用数理方法对进口柴油机凸轮型线进行拟合优化设计,并且利用MATLAB软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通过该程序不仅可以对曲线进行拟合,而且能够对其进行动力学计算,得出了升程、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用仿真图形显示了拟合结果,该结果为进口柴油机的改型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3年02期)
张磊,牟江峰,黎苏,郑清平[7](2013)在《汽油机进气凸轮型线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凸轮型线设计是保证与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分析某汽油机凸轮型线的设计是否合理,文章利用TYCON软件对凸轮型线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根据评价准则,针对原凸轮型线设计中的不足,在缓冲段和工作段重新进行了设计及模拟。结果显示:与原机比较,气门落座速度没有发生突变,最大允许跃度降低了53.59%,最小曲率半径增加了26.79%,凸轮从动件接触应力降低了10.6%,弹簧裕度控制在1.1~1.2,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改进后提高了凸轮轴的使用寿命以及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3年01期)
周华,拓海东,骆富贵,杨文乐[8](2012)在《发动机凸轮型线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发动机性能升级,需要对凸轮型线进行全新优化设计,以提高发动机中低转速扭矩。本文应用GT-VTRAIN完成了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以及配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凸轮型线各项参数满足设计要求。并用GT-P0WER进行凸轮型线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性能达到了开发目标值。(本文来源于《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2-09-26)
汪超,何哲明[9](2012)在《多目标优化设计在配气机构凸轮型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型线设计要求和型线选择,建立了凸轮型线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基于Matlab软件编制了凸轮型线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的程序。给出了计算实例,实例表明通过优化改善了挺柱运动的平滑性,提高了配气机构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2年07期)
凌红芳,罗文水,许莹莹[10](2012)在《发动机配气机构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新技术:凸轮型线DoE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先进的DoE理论,基于EXCITE TimingDrive模型,对国内某款1.6L VCT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凸轮型线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发动机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有了显着提升。(本文来源于《环境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渐开线转子型线进行优化设计,在转子型线为渐开线-圆弧的基础上,引入一段高阶曲线,衔接渐开线与圆弧之间的过渡曲线,有效的消除曲线连接处所形成的"尖点"现象.通过对高阶曲线的边界限制和计算机软件的实施得出高阶曲线的方程,并根据几何方法及渐开线的性质从而得到整个转子型线的参数方程,并建立其叁维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凸轮泵叁维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出口处的"脉动"现象有很大的改善,有效的降低了工作噪音.随着转速的提升,介质在出口处的平均速度也随之升高.通过对比流场的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全逾.高次方凸轮型线的优化设计[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2].沈浩,贾琨,黎义斌,孟庆武,桑小虎.凸轮泵转子型线优化设计及模拟计算[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4
[3].邸立明,孙万利,师颖,王文峰.可变循环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凸轮型线优化设计(英文)[J].机床与液压.2014
[4].焦涛.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配气相位及凸轮型线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3
[5].肖凯.汽油机配气机构与凸轮型线特性研究及仿真优化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3
[6].杨建坤.基于MATLAB的柴油机凸轮型线拟合优化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3
[7].张磊,牟江峰,黎苏,郑清平.汽油机进气凸轮型线优化设计[J].汽车工程师.2013
[8].周华,拓海东,骆富贵,杨文乐.发动机凸轮型线优化设计[C].第九届河南省汽车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9].汪超,何哲明.多目标优化设计在配气机构凸轮型线中的应用[J].机械传动.2012
[10].凌红芳,罗文水,许莹莹.发动机配气机构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新技术:凸轮型线DoE优化设计[J].环境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