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干扰家庭论文-王小予

工作干扰家庭论文-王小予

导读:本文包含了工作干扰家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工作绩效,家庭-工作冲突,社会角色理论

工作干扰家庭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予[1](2019)在《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20年来,频频出现由于员工自动自发的隐瞒投诉、安装作弊软件等不道德行为来维护工作形象、帮助公司通过检查等商业丑闻。这些丑闻曝光后不仅没有如员工预期的那样帮助公司,反而导致公司承受了巨额的经济赔偿和严重的声誉损失。为了反映和抓住这些变化以及探索这些员工行为出现的原因,Umphress和同事(2011)正式提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概念。这几年间组织行为学领域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涌现与此相关的研究。以往的关于员工在组织中的不道德行为研究往往是源于自私性的动机和自我服务的目的,而对于亲组织性的不道德行为的研究仍然很少,对于员工产生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认知机制和动机到底是什么,仍然没有清楚而全面的了解。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探索影响员工在工作场所做出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前因及其认知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基于社会角色理论,并结合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本文提出了影响员工在组织中从事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理论模型。本文认为,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和家庭对工作的干扰分别会显着地抑制和促进工作场所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并且员工感知到的自己对于工作职责的履行程度会分别中介这两条路径。不仅如此,本文首次考察了员工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和组织认同作为影响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边界条件对于这两条路径的调节作用。为了检验上述研究问题,作者分别做了两个跨时的问卷调查研究。子研究一是针对南京市一家大型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收集的两个时间点的问卷,最终获得234名典型员工样本的有效问卷。为了验证模型的跨文化效度,子研究二则是以美国企业全职员工为对象在线收集的叁个时间点的问卷调研,最终收获244个有效样本。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发现:(1)员工感知到的职责履行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2)员工的工作绩效水平与感知到的职责履行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通过感知到的职责履行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3)家庭对工作的干扰与员工感知到的职责履行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并通过感知到的职责履行与不道德亲组织行为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员工感知到的组织支持能够分别调节工作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直接影响和感知到的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5)员工的组织认同也能够分别调节工作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直接影响和感知到的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对员工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员工-组织关系、工作-家庭冲突议题研究以及绩效管理的研究都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另外,本文的研究为减少员工在工作场所的不道德亲组织行为、鼓励员工实现工作与家庭平衡、以及指导公司合理进行绩效预期管理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最后,本文期望未来的学者,一方面,继续加强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研究,包括探索其他涉及员工-组织的关系的因素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挖掘其他影响员工对组织的积极态度和不道德亲组织行为关系的边界条件;另一方面,尝试研究工作绩效水平为员工带来的其他影响以及探究感知到的职责履行程度作为认知过程可能导致的其他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3-01)

夏依林[2](2018)在《工作干扰家庭与员工工作绩效、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当今奋斗的主要目标,是个体、组织、国家和政府首要关心的话题和不懈努力的责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组织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去,以力求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抢占市场先机,实现组织的发展和腾飞。于是,在理想追求和现实要求的双重压力下,工作干扰家庭成为越来越多个体不得不面对的困境,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比如带来个体的情绪倦怠、整体的低效工作、萌生离职念头、产生精神紧张等等,而这些负面的行为结果使得工作干扰家庭成为越来越多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此,工作干扰家庭如何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帮助个体平衡好工作和家庭需求,实现工作家庭共赢局面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多年来,学者们进行了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工作干扰家庭或被认为是一种角色间冲突,或被认为是一种压力源,它被认为能够预测员工的离职倾向、工作绩效和满意度,但是对于工作干扰家庭与离职、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存在着差异,且对工作干扰家庭是如何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人们感受到工作干扰家庭到最终形成相应的应对行为之间还存在过程机制,所以考察他们的心理认知过程对于介入调节员工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压力—态度—行为”的基本逻辑和资源保存理论,我们在本研究中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来进行研究,这对于探究工作干扰家庭对员工行为影响的心理作用机制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此外,鉴于不同的个体即使面对同样的工作家庭冲突其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也存在差异的现实实践,我们参考了差异化曝光和应对理论视角,检验了大五人格对工作干扰家庭与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检验其作为调节中介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工收集到633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绩效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干扰家庭与离职倾向、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但生活满意度只在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着;外向性、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的人格均与工作干扰家庭显着负相关,神经质人格则显着正相关;神经质在工作干扰家庭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显着,而开放性则在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效应均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1)

申传刚,张晓翔,马红宇,谢菊兰,唐汉瑛[3](2015)在《工作干扰家庭的行为与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家庭界面的研究一直都是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有效地管理工作和家庭的多重角色是当今组织及其员工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以往的工作家庭界面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员工个人层面的工作-家庭冲突的体验以及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如抑郁、紧张、工作满意感、家庭满意感、生活满意感,很少有研究探索了工作-家庭冲突这一压力体验对其配偶的幸福感有何的影响,同时以往的多数研究均聚焦在员工对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整体体验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实际的工作干扰家庭的行为对其个人及其配偶的影响。本研究拟运用Bakker等(2009)提出的溢出-交叉模型(SCM)从夫妻层面探索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做出的干扰家庭的行为对其配偶幸福感的影响及其相应的发展机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湖北、四川、上海等多个省市的215对双职工夫妻参与到本研究问卷调查,最终得到了188对双职工夫妻的有效配对数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做出的工作干扰家庭的行为会显着地负向影响其配偶的幸福感。具体的作用过程为员工在非工作时间做出的工作干扰家庭的行为会显着地提升其工作-家庭冲突体验,进而削弱配偶所知觉到的支持,最终消极影响配偶的幸福感。另外,本研究还发现夫妻双方之间的幸福感彼此影响的效应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为妻子的幸福感会显着影响丈夫的幸福感,而丈夫的幸福感却对妻子的幸福感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为我们从夫妻层面去理解员工做出的工作干扰家庭行为对夫妻彼此之间的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为有效干预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期刊2015-10-16)

工作干扰家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已经成为当今奋斗的主要目标,是个体、组织、国家和政府首要关心的话题和不懈努力的责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组织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对员工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员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去,以力求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抢占市场先机,实现组织的发展和腾飞。于是,在理想追求和现实要求的双重压力下,工作干扰家庭成为越来越多个体不得不面对的困境,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比如带来个体的情绪倦怠、整体的低效工作、萌生离职念头、产生精神紧张等等,而这些负面的行为结果使得工作干扰家庭成为越来越多组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得不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因此,工作干扰家庭如何影响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行为表现以及如何帮助个体平衡好工作和家庭需求,实现工作家庭共赢局面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多年来,学者们进行了众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工作干扰家庭或被认为是一种角色间冲突,或被认为是一种压力源,它被认为能够预测员工的离职倾向、工作绩效和满意度,但是对于工作干扰家庭与离职、绩效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存在着差异,且对工作干扰家庭是如何影响员工工作行为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鉴于人们感受到工作干扰家庭到最终形成相应的应对行为之间还存在过程机制,所以考察他们的心理认知过程对于介入调节员工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压力—态度—行为”的基本逻辑和资源保存理论,我们在本研究中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来进行研究,这对于探究工作干扰家庭对员工行为影响的心理作用机制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此外,鉴于不同的个体即使面对同样的工作家庭冲突其心理感受和行为表现也存在差异的现实实践,我们参考了差异化曝光和应对理论视角,检验了大五人格对工作干扰家庭与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检验其作为调节中介的作用。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工收集到633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发现: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绩效存在显着的负相关,与离职倾向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干扰家庭与离职倾向、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但生活满意度只在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显着,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着;外向性、尽责性和经验开放性的人格均与工作干扰家庭显着负相关,神经质人格则显着正相关;神经质在工作干扰家庭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显着,而开放性则在工作干扰家庭与工作、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调节效应均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作干扰家庭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小予.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对不道德亲组织行为的影响研究: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D].南京大学.2019

[2].夏依林.工作干扰家庭与员工工作绩效、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3].申传刚,张晓翔,马红宇,谢菊兰,唐汉瑛.工作干扰家庭的行为与幸福感:基于溢出-交叉的视角[C].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2015

标签:;  ;  ;  ;  

工作干扰家庭论文-王小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