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爱国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白求恩
爱国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开展[1](2019)在《以史为镜 以行为基 星星之火 势能燎原——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逢建国七十周年,全国各地都在准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国的衷心祝福。学校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自然不能缺席。然而笔者不禁疑惑:各类活动盛大开场,形式多样,而活动结束后,却日渐销声。如何把爱国主义思想植入少年儿童的内心,形成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发展壮大?笔者作如下思考:(本文来源于《河北教育(德育版)》期刊2019年10期)
陈宏翠[2](2019)在《爱国主义伪装下的“爱国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真挚、最持久的情感,是一种科学精神支撑下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行为外显,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然而,这份千年以来一直令人热血沸腾的情感,近年来却被一些偏离爱国主义根本目的的"伪爱国行为"所误导。(本文来源于《教育家》期刊2019年37期)
鞠徽[3](2019)在《“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之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作为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互动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是一种推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独特的民族情感表达方式。以"杜嘉班纳事件"为例,在该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集群行为中以行为聚合为特征的群体认同感、政府官方的积极或者默示舆论引导,以及通过构建反"沉默的螺旋"理论模型的自我纠正功能,使得"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具有经济与政治互动的内在逻辑架构,发挥了在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话语权优势。民族情感过度的"情绪化表达"与爱国主义应有之义的抵牾,倒逼"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的理论重构与突破。在对"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进行理论重构与突破中,要做到将爱国主义置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双重考量下的现代语境中进行解读,走出文化冲突中的思维误区;通过普通民众意见的互动、妥协与协商,以构建不偏离"普遍立场"的谨慎、客观、中立的现代理性公民;妥善处理好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意见分歧,谨防"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中不自觉的狭隘民族主义倾向;以"推己及己、推己及人"的文化尊重与文化理解破解西方中心主义,消除文化偏见。(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4期)
李东坡,牛娜[4](2019)在《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新的存在样态,新时代引导网络爱国主义对培育时代新人、应对网络意识形态挑战、推动爱国主义传统转化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价值。鉴于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在发生场域、互动方式、引导主体、存在方式、展现样态方面的特征,为引导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良性发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就要掌握网络核心技术,规范网站内容建设;拓展网络爱国空间,搭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优化网络舆论生态,正向引导青年网络亚文化;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净化网络生态环境;构建理性精神,指导网络爱国主义行为。(本文来源于《实事求是》期刊2019年04期)
刁振国[5](2019)在《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及引导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国主义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步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在网络空间表达爱国情感时不同程度地出现异化,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分析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形成过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网络爱国观。(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志坚[6](2018)在《爱国行为失范的内涵生成、学理分析及规避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国行为失范作为道德失范行为的一种类型,它揭示的是公共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或剧烈冲突状态。针对目前社会频发的有关爱国行为失范现象,以社会学的"失范理论"为切入点,结合近几年的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视角对当前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成因进行学理分析。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舆论监督、道德教育叁个维度提出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规避路径,以期为探索爱国行为失范现象的不同发生机制、剖析爱国失范行为的深层社会机理、增强爱国行为的规范性提供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张尚华[7](2018)在《爱国爱教遵规守法 正身正信正言正行 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拉萨1月24日讯( 张尚华)24日下午,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区政协党组书记丁业现来到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宗教界联组,亲切看望政协委员,与大家共同讨论。会场内气氛热烈,尼玛次仁、白玛桑巴瓦、达娃次仁、索朗多杰、琼布·阿旺强巴坚赞、尼扎·(本文来源于《西藏日报(汉)》期刊2018-01-25)
张雪锋[8](2017)在《违反爱国卫生管理的行为最高可罚两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雪锋)11月17日,七届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叁亚市爱国卫生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据悉,市政府将以议案的形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爱国卫生条例已列入市人大立法计划。《条例》的制定将填补叁亚爱国卫生工作地方性法规的立(本文来源于《叁亚日报》期刊2017-11-20)
王扬,方卫国[9](2017)在《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生成机制——以爱国型和利益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利益型和爱国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为考察蓝本,对北京市、重庆市、广州市大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及其整合模型的作用路径略有不同。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中,国家认同、学校认同、信息传播通过群体效能路径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爱国型群体性事件中,国家认同、触发事件认知和信息传播通过群体愤怒路径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触发事件认知和信息传播在两类事件中均对群体愤怒产生显着影响。通过对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扩展了社会认同理论和双路径模型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张舒[10](2017)在《大学生爱国情感与行为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处在纷繁复杂的地缘政治当中,总有一小撮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虎视眈眈,并不断作出危害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等国家利益的行为。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和平生活,有可能被反华势力扰乱。如果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那么,当前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新时期的大学生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为回答这一问题,渤海大(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爱国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爱国是一种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真挚、最持久的情感,是一种科学精神支撑下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的行为外显,是青少年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然而,这份千年以来一直令人热血沸腾的情感,近年来却被一些偏离爱国主义根本目的的"伪爱国行为"所误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国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开展.以史为镜以行为基星星之火势能燎原——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初探[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9
[2].陈宏翠.爱国主义伪装下的“爱国行为”[J].教育家.2019
[3].鞠徽.“抵制消费式”爱国行为之审视[J].知与行.2019
[4].李东坡,牛娜.新时代网络爱国主义行为引导研究[J].实事求是.2019
[5].刁振国.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及引导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6].张志坚.爱国行为失范的内涵生成、学理分析及规避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8
[7].张尚华.爱国爱教遵规守法正身正信正言正行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N].西藏日报(汉).2018
[8].张雪锋.违反爱国卫生管理的行为最高可罚两万[N].叁亚日报.2017
[9].王扬,方卫国.大学生群体性事件集群行为的生成机制——以爱国型和利益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为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张舒.大学生爱国情感与行为调查[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