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书古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魏源,《书古微》,版本学
书古微论文文献综述
易孟醇[1](2017)在《《书古微》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古微》是魏源生前未出版的作品。魏源倡导今文经学,他在《书古微》中的其中一项工作,是从版本学的角度考察《尚书》的版本源流,去伪存真。另一项工作是"补亡",但其在"补亡"的过程中,颇有不严谨之处,这些可视为魏源《书古微》尚未定稿的证据。魏源《书古微》旨在发明微言大义,而《甫刑篇发微》阐发的是整部书的思想精华。(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卜艳[2](2016)在《魏源《书古微》辨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真伪进行考辨,不仅承续阎若璩之说,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敢于质疑,进一步辨东汉马、郑《古文尚书》作伪,开创了《尚书》辨伪的新话题。(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6年01期)
任文利[3](2015)在《魏源《书古微》所论“微言大义”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书古微》是晚清今文经学家治《尚书》学的扛鼎之作,魏源于其中所关注的是孔子于编次《尚书》时所寓"微言大义"。在魏源看来,此"微言大义"是孔子经由七十子后学而传于后世,故治经学,必归重于师法、家法。以《尚书》学史而言,唯西汉得此师法、家法。见于《尚书》的"微言大义",既有与《春秋》今文学家相通的"叁统"说,亦有魏源解读《尚书》时,所特重的以"放勋"、"重华"、"成王"等为徽号、有天下之号说。以后者而论,魏源于其中所揭示的政权合法性根源。魏源尝试假徽号之说,将"天命"与"民意"的两重合法性分开表述,以体现后者的相对独立性。而体现天下人亦即民意的合法性基础,则本于制礼作乐,此方为立国之基。(本文来源于《国学学刊》期刊2015年02期)
姚玮[4](2013)在《《六书古微》中的会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六书古微》是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的一部重要的小学着作。叶氏还认为"比类"与"合谊"是构成会意字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且认识到会意与象意之异同。(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9期)
刘德州[5](2013)在《魏源《书古微》的学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源治《尚书》主张专宗西汉,注重阐发微言大义,其所着《书古微》即以此为职志。此书继承常州学派庄、刘等人的学术特色,加以自己的发挥与引申,得出了许多常人注意不到的"大义"。这一学术特色的根源在于,魏源相信《尚书》曾经孔子亲自编撰、删削,必有深意存焉。但同时《书古微》在阐发微言大义时,也多有罔顾史实、无根失据之论。(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3年02期)
卜艳[6](2012)在《魏源《书古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古微》是魏源的代表性经学着作,重点阐发西汉《尚书》今古文的微言大义,反对东汉《尚书》古文家说,其创作开始于道光初期,一直延续至魏源逝世前两年才完稿,突出体现了魏源反对东汉古文、推崇西汉经学的主张,集中反映了晚清今文学派的观点。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敢于发前人所未敢发,尤其是对天文地理的考证信而可征,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观点。《书古微》将清代经学的研究重点从东汉上推到西汉,重新挑起了《尚书》今古文之争,改变了乾嘉以来“家家许、郑,人人贾、马”的局面,开辟了《尚书》研究的新领域,在学术史上具有其独特意义。魏源既受乾嘉学派的熏陶浸润,又不落窠臼,敢于质疑批判、变革创新。其《书古微》对《尚书》的研究涉及到文献学的众多领域,在考证、辨伪、辑佚叁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较为突出。具体而言,考证方面,《书古微》考证了《尚书》各个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成就包括考证篇名与篇目,考定经文内容,考辨经说歧解、天文地理等;辨伪方面,《书古微》不仅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辨伪东汉《古文尚书》;辑佚方面,《书古微》对《尚书》中的《舜典》、《汤誓》、《汤诰》等九篇进行过补亡辑佚,这些辑佚成果充分体现了魏源扎实的考据学功底。魏源《书古微》之所以能在《尚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不仅是由魏源追求学术创新的治学态度决定的,而且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环境和学术背景密不可分。魏源对汉学、宋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批判和继承,以宋学为根基,又不废汉学,以考据为途径,以达到阐发微言大义的创作目的。此外,嘉道以降,社会矛盾激化,王朝统治危机重重。在学术环境上,汉学凋敝,宋学上扬,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觉醒,魏源既为其中较为杰出的代表。魏源撰作《书古微》,是当时诸多学者以解经方式达到论经目的之典范,反映出魏源学术追求由争治训诂声音转向经世致用,标志着晚清学者治学风气的一大转变。《书古微》尽管存在论说武断、讹误较多、过分崇信今文等不足,但整体来看,仍堪称有清一代《尚书》研究中的创新之作。《书古微》的创新思维足以“浚发学者心思”,是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典型个案和晚清学术风气转变的指向标。(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1)
卜艳[7](2012)在《《书古微》辑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古微》是魏源《尚书》研究的力作,对《尚书》的部分篇目进行了补亡,是研究当时辑佚学发展状况不容忽视的一部着作。(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2年02期)
姚玮[8](2009)在《《六书古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绪论《六书古微》是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的一部重要的小学着作。本章首先通过对其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出目前学界对叶氏的研究,仅停留在其文献学成就上。而对叶氏文字学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专书研究。这是本选题的缘由。其次是对叶德辉其人、其学的研究。叶氏的生平经历虽然存在颇多争议,但站在学术的高度上,我们在对叶氏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再次从版本、成书原因等方面对《六书古微》作了全面的研究。叶氏为清末民初着名的学者、藏书家,着述以及学术成就颇丰。因有两名日本学生随其研究文字之学,结合平日之研究,遂成《六书古微》一书。第二章《六书古微》的六书研究本章主要分析叶氏的“六书”观,包括对叶氏“六书”观的分析总结和“六书”次序观两大部分。首先叶氏之“六书”观,总体来讲是在继承许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如叶氏认为指事字除了纯指事字外,还有近于会意之指事和既近于会意又近于象形之指事。并且提到了指事与象事之异同。叶氏将象形字分为古文象形、篆文象形、字体象形、物体象形、事体象形和形体象形等六类。并指出象形与指事、会意的联系与区别。叶氏同意许慎对形声字的说解,但并没有停留于此,他不仅看到了形声字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还分析其声读关系,并且认识到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等问题。叶氏还认为“比类”与“合谊”是构成会意字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且认识到会意与象意之异同。叶氏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转注的认识,提出转注不等于互训、不等于部首。并把转注分为五类。叶氏之“转注观”对学界很有借鉴意义。叶氏谈假借主要是指由词义的引申而引起的假借,是继承许慎的观点而得来的。并把假借分为正例和变例,即“本无其字”和“本有其字”之假借。其次是对其“六书”次序观的探讨。叶德辉在《六书古微》中对六书的说解顺序与许慎一致。但这并不能说明叶氏完全同意许慎的观点,同时他也不赞同班固的排列顺序。叶氏主张“六书当起于指事”。关于形声和会意的次序问题,叶氏认为当从班不当从许。重点强调“六书”是一个严密的体系。第叁章《六书古微》的其他训释本章主要分成叁部分。首先是对《说文》各部重见字及有部无属从字例的分析。《说文》一书中出现了一些重复出现的字,有的分别在不同的部,有的则同出一部,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部无属从字例。叶氏对这两种情况进行了整理说明,叶氏的见解有一定的价值。其次是对《说文》阙字的逐一考证,在文字学史上是有开拓意义的。最后是对个别字的释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09-05-01)
杨志杰[9](2008)在《《书古微》经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经世治国的基本理论,而自乾嘉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汉学和宋学日渐趋于繁琐和空腐,背离了经邦治国,济世救民的经学宗旨。而此时的清王朝,吏治腐败,军政不修,财政空虚,人民生活困苦,内有官逼民反,外有列强入侵。值此内忧外患之际,魏源力倡通经致用,意图求变图强。《书古微》正是在这样一种学术背景下创作的,作为清代今文经学的健将,魏源延续了今文学派的治经思路,并在他自己的立场上对《尚书》进行了阐发和诠释。本文着重于从义理层面去把握《书古微》的经学思想所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并通过对《书古微》经学思想的辨析和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揭示魏源经学思想的学术价值。文章首先论述了《书古微》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特色,分析了《书古微》对马融、郑玄古文《尚书》的辟伪和正讹,然后从义理层面上对《书古微》写作的原因、现实目的、深层意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从《书古微》出发对魏源以“变”为核的革新思想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书古微》对《周书》中“以德治国”的思想的发挥,对《书古微》的经学思想价值进行了厘清。魏源着《书古微》一书,以西汉和东汉的《尚书》学为分野,着力于辟伪东汉马融、郑玄所传的古文《尚书》,并批汉学、宋学之空疏无用,从而阐发西汉今古文《尚书》学的微言大谊。魏源一方面认为学术要返回到“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的西汉经学,以改变当时繁琐空腐的学风,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从而实现通经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他进一步认为西汉经学上承周公、孔子的圣人之道,并试图用这种圣人之道来实行以德治国,改变当时吏治腐败、民变四起的现象,从而实现以德救世的目的。总而言之,《书古微》的经学思想蕴含了西汉经学通经致用的微言大谊,而周公、孔子强调“德教”和“德治”的思想,亦皆在其中,为魏源的改革思想和以德治国的匡时救世的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清代经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地位。(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20)
徐娟[10](2002)在《评《六书古微》之转注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古文字学家叶德辉先生所撰《六书古微》一书 ,对六书理论中的转注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转注变例”,并将其分为五种情况。这对后人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本文来源于《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书古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魏源《书古微》对《尚书》真伪进行考辨,不仅承续阎若璩之说,辨东晋伪《古文尚书》,而且敢于质疑,进一步辨东汉马、郑《古文尚书》作伪,开创了《尚书》辨伪的新话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书古微论文参考文献
[1].易孟醇.《书古微》简论[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卜艳.魏源《书古微》辨伪研究[J].兰台世界.2016
[3].任文利.魏源《书古微》所论“微言大义”考[J].国学学刊.2015
[4].姚玮.《六书古微》中的会意说[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5].刘德州.魏源《书古微》的学术特色[J].船山学刊.2013
[6].卜艳.魏源《书古微》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7].卜艳.《书古微》辑佚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8].姚玮.《六书古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9].杨志杰.《书古微》经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
[10].徐娟.评《六书古微》之转注说[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