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诗歌论文-王辰龙

京派诗歌论文-王辰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京派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抒情主义,“京派”诗歌,《水星》,新诗现代性

京派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王辰龙[1](2019)在《“京派”诗歌与早期新诗抒情主义的修正——以《水星》杂志中的作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30年代,以卞之琳为代表的"京派"诗歌显示出主智的整体风格与对情感、思想的趋于内向和复杂的表现方式,对早期新诗中高扬诗人主观意志的抒情主义做出了修正,丰富了新诗现代性的内涵。研读"京派"文学重要刊物《水星》上的诗作,重返历史现场,不难发现"京派"诗歌修正早期新诗抒情主义倾向的具体路径:或以开放的诗学视野、复杂的修辞手段从事实上扩展文本容量,对新诗能够容纳的空间维度进行延展;或是通过选取典型形象的方式,将都市中现代人的体验与情绪抒发出来,并基于对总体性社会图景的呈现,使文本中出现一个具体可感的、有立体时空秩序的现代中国。(本文来源于《武陵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邵宁宁[2](2018)在《京派诗风的嬗变:《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杂志》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与京派美学的紧密关系,其所推出诗人、诗作的重要性,以及刊物前、后期诗风、诗论中的变化与坚持,不独对于认识京派诗歌实践,而且对于认识一种诗歌美学追求与大的时代背景变迁间的复杂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洁宇[3](2013)在《《“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台湾)2012年9月出版该书为"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之一种。"民国文化与文学"是近期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意在从民国文化机制的角度探讨现代中国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试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原有"中国现代文学"的讨论框架,开拓更为宏阔的视野,并引入文化研究的方法,挖掘作为文学史叙述的"民国"概念的深远的历史与丰(本文来源于《文艺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李艳敏[4](2008)在《概说京派禅境诗歌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京派诗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佛因禅缘,他们的人生经历及近禅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京派禅境诗歌。因此京派禅境诗歌的出现绝非偶然,其存在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事实。晚唐诗歌的余韵,近代佛学的复兴,以及现代世事的无常是京派禅境诗歌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赵文静[5](2008)在《论京派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派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以其大量的经典作品和独特的美学风格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成熟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京派作家大多都学贯中西,他们有着学者的气质和诗人的情怀,京派诗歌作为京派文学的一支,它们在诗国的探索无论是在诗质还是诗形上都将中国的新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现代主义诗歌在30年代的勃兴作出了努力。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京派诗歌进行梳理、归纳和探讨,力图显现出京派诗歌清晰的轮廓展示其独特的魅力。一、从创作风格来看,京派诗人大抵上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最后转向成熟的象征主义诗风。二、从诗歌内容上来看,京派诗人以现代眼光回归传统,突破了古典意象的原型模式,创造出带有强烈个体生命以及现代情绪的意象。叁、从诗歌的思想上,京派诗人延续着古典文人在诗歌中寄寓着的个体生命短暂与宇宙恒长的那种紧张关系,但是他们一反古人逝水流年的伤感,对生命的思考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关于人生主题的罕见高度。四、从诗形上,京派诗人自觉检讨新文学的诗歌传统,总结了新月诗派,乃至“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种种得失,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提高了新诗的写作水准,努力逼进诗歌本体。(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李艳敏[6](2007)在《论京派禅境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禅道精神是中国诗歌不灭的神韵,禅的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了中国诗人的创作和欣赏。综观唐以来历代的诗词、书画、音乐等传统艺术,内中几乎都有禅道的思想气脉。在大量的禅僧悟道诗和文人居士诗中,禅的影子比比皆是。京派禅境诗歌的出现绝非偶然,它的存在也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传统禅诗和晚唐诗歌的余韵,京派诗人自身的个体生命体验,近代佛学的复兴,以及现代世事的多变和京派诗论家以“静”和“悟”为主的诗歌观念,是京派禅境诗歌形成的主要原因。京派禅境诗歌或以禅语直接入诗,或以静观禅思入诗,不同于禅僧的参禅悟道诗,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入世情怀和承担精神、以小我见大我的写作手法和忧患不安的创作心态。京派诗人以禅宗思维方式营造的意境,体现了他们对自我的内在观照,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深层思考,不但呈现了禅境诗歌的现代美学意义,而且反映了京派诗人关注现实生活的入世精神和悲悯世间有情的慈悲情怀,在整体上有着深刻内敛的思想美和优雅精致的艺术美。由于京派诗人不同的思想和气质,他们的禅境诗歌各具特色。本文将立足于京派诗歌本体,以生命诗学和禅思诗学为基本的解诗方法,结合诗歌文本和诗人的诗观,以及京派的文论思想,对京派禅境诗歌的思想内蕴和艺术特色进行论证,力图展现京派禅境诗歌继承和革新传统诗禅精神的方面。(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刘淑玲[7](2005)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与现代主义诗潮中的京派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公报》文艺副刊是一份与京派作家的文学活动密切相关的刊物。1930年代的《大公报》文艺副刊更是京派诗人的重要园地,它以其独特的角度记录了京派诗人在1930年代的诗歌活动,展示了他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以及作为群体的京派作家对现代主义诗潮在1930年代的勃兴所做的努力。(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京派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学杂志》是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新诗的重要阵地之一,其与京派美学的紧密关系,其所推出诗人、诗作的重要性,以及刊物前、后期诗风、诗论中的变化与坚持,不独对于认识京派诗歌实践,而且对于认识一种诗歌美学追求与大的时代背景变迁间的复杂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京派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王辰龙.“京派”诗歌与早期新诗抒情主义的修正——以《水星》杂志中的作品为例[J].武陵学刊.2019

[2].邵宁宁.京派诗风的嬗变:《文学杂志》与中国现代诗歌[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张洁宇.《“文化古城”与“京派”诗歌》[J].文艺研究.2013

[4].李艳敏.概说京派禅境诗歌及其成因[J].衡水学院学报.2008

[5].赵文静.论京派诗歌[D].兰州大学.2008

[6].李艳敏.论京派禅境诗歌[D].河北师范大学.2007

[7].刘淑玲.《大公报》文艺副刊与现代主义诗潮中的京派诗歌[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

标签:;  ;  ;  ;  

京派诗歌论文-王辰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