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潘凯佳,张正偲,董治宝,张彩霞,李兴财

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潘凯佳,张正偲,董治宝,张彩霞,李兴财

导读:本文包含了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月形沙丘,河西走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潘凯佳,张正偲,董治宝,张彩霞,李兴财[1](2019)在《河西走廊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理化特征是风沙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选取了河西走廊沙漠中部戈壁地表发育的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及附近的湖相沉积物和戈壁表层沉积物的38个样品,对其物理性质(平均粒径、分选程度、峰度、偏度)和化学性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以中沙为主(21.65%~57.39%),其次是细沙(23.22%~52.96%);平均粒径为0.27~0.43 mm,大于其他沙漠。分选性以中等较好为主,粒度曲线近对称,峰度中等。常量元素以CaO和SiO2为主,分别为5.55%和66.12%;微量元素含量在同一沙丘具有相似性,但不同的沙丘之间的含量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1期)

陈渊[2](2018)在《颤蚓DOM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底栖生物,这些底栖生物不仅通过生物扰动,影响水/沉积物体系的理化性质,同时其新陈代谢产生溶解性有机质(DOM),改变水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组成,这对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对环境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一种结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是水体生态中活跃的化学组分,对水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均有重要的作用。颤蚓作为自然水体中常见底栖生物,广泛的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在水体中数量较多,生物密度较高,能产生大量的DOM。但目前对颤蚓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研究较少,很多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以颤蚓溶解性有机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颤蚓DOM的理化性质。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颤蚓获取溶解性有机质,监测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pH值和含量变化规律,对获取的颤蚓溶解性有机质使用超滤方法进行分子量分级,再通过叁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分子量DOM的组成和性质,结合酸碱官能团滴定对颤蚓产生的DOM进行全面了解。研究结果表明,颤蚓的DOM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主要以0.5 KDa以下的小分子为主,占40.54%-45.64%。颤蚓DOM的芳香结构的数量和取代程度与分子量分布有关,小于0.5 KDa部分的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有机物芳香度较低,非腐殖酸类有机物占很大成分,亲水性强,苯环结构的取代程度更高。DOM中含有类富里酸、腐殖酸和类蛋白成分,并且颤蚓DOM含有弱酸性官能团。研究颤蚓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影响。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模型探究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作用效果,并研究其影响机制。通过调节pH,来获取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最佳作用效果的pH值。研究结果表明,颤蚓DOM对沉积物吸附Cu起促进作用,对沉积物吸附Cd起抑制作用。实验条件下对Cu吸附最佳实验pH值为7.0,对Cd吸附最佳实验pH值为9.0。研究颤蚓DOM与Cu、Cd结合特性。使用金属离子浓度计,探究DOM与Cu、Cd结合的最佳金属浓度、最佳pH,在借助叁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DOM与Cu、Cd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OM与Cu和Cd影响作用基本规律接近,但与Cu的作用更强,30 mg TOC/L的DOM对Cu最大配合浓度为107μmol/L,对Cd最大配合浓度为96μmol/L,DOM的紫外区类富里酸、可见区富里酸和类蛋白组分与Cu有较多结合位点,而DOM与Cd结合位点主要在于紫外区类富里酸、可见区富里酸。pH值对DOM与Cu、Cd结合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DOM紫外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改变其表面基团结构,从而影响DOM与Cu、Cd的配合。DOM与Cu、Cd进行反应是羟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潘婵娟,黎睿,汤显强,夏振尧,李青云[3](2018)在《叁峡水库蓄水至175 m后干流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形态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叁峡水库蓄水至175 m后干流沉积物总磷(TP)及各形态磷的分布状况,2010年10月采集了乌江、茅坪等13个断面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有机质、矿物成分、粒径等理化参数,测定了沉积物总磷、可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和钙结合态磷(Ca-P)的含量,探讨了磷形态赋存与沉积物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评估了蓄水对沉积物磷的蓄积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叁峡水库干流沉积物有机质含量为7.79~55.63g·kg~(-1),主要矿物成分为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英.沉积物的主要组成为黏土质粉砂,中值粒径(d_(50))范围为3.84~23.65μm.沉积物总磷含量为557.06~837.92 mg·kg~(-1),各采样点总磷富集指数均大于1,存在潜在的磷污染风险.沉积物磷形态以CaP和Oc-P为主,Ex-P、Fe-P和Al-P含量相对较低,生物可利用性磷仅占总磷含量的2%~8%.与历史资料相比,蓄水后叁峡水库沉积物的粒径有细化变小的趋势,易风化矿物组分含量略有增加,蓄水水位的增加并未导致沉积物总磷含量出现明显升高趋势.未来,随着叁峡水库来沙进一步减少和泥沙颗粒的逐渐细化,磷在叁峡水库部分宽谷河段沉积物有可能逐步蓄积;蓄水运行过程引起的大面积消落带干湿交替以及近坝段浮泥再悬浮都将影响沉积物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4](2016)在《稻鱼共作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电极系统研究了黄颡鱼-水稻共作和黄颡鱼单养两种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单养相比,黄颡鱼-水稻共作可使沉积物-水界面附近O2浓度下降速率减慢,O2渗透深度增加71.4%,并使界面Eh值升高,改善塘底沉积物-水界面厌氧状况;黄颡鱼-水稻共作降低了界面附近pH值,比黄颡鱼单养低约一个单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池塘种植水稻改变了沉积物-水界面的微环境,可能会影响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代宇,孙庆业[5](2016)在《聚丙烯酰胺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氮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在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用PAM培养液对沉积物进行培养,研究聚丙烯酰胺在沉积物中残留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氮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M残留量与全氮、氨氮、电导率呈显着性正相关(p<0.05),分别使全氮、氨氮和电导率提高了1.93%~22.98%,12%~35.29%,33.13%~224.29%,PAM对硝氮、亚硝氮和有机质提升差异不显着,p H呈上升趋势;对微生物氮转化结果表明,PAM可以促进反硝化作用进行,与对CK相比提高了19.83%~143.92%,且反硝化速率与PAM残留量呈显着性正相关(p<0.05),对硝化速率提升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刁晓君,李一葳,何彦芳,王曙光,王鹏腾[6](2015)在《水华生消过程中巢湖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水华存在复杂的生消过程,然而目前较多研究聚焦在水华持续阶段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却较少关注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巢湖为对象,根据历史资料确定水华区和非水华区,在相同位点分别于水华形成前期、形成期、持续期和消亡期采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分析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指标及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研究区域水华形成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持续期为6月中旬至9月上旬,之后进入水华消亡期.水体透明度、p H值和溶解氧在水华区与非水华区大部分时间存在显着差异,且随水华生消过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但水温、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在水华区和非水华区无显着差异,并随水华生消过程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非水华区水体和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磷浓度明显低于水华区,且随时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在水华区,水体氮、磷浓度(总溶解性氮、硝态氮、氨氮、总氮、总溶解性磷、磷酸盐)在水华形成期和水华持续前期呈下降趋势,但在水华持续后期和水华消亡期呈增加趋势;沉积物氮、磷浓度(总氮、总磷)和总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非水华区,叁者在水华区和非水华区随水华生消过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水华生消过程对湖泊营养盐和水体及沉积物性质有不同的影响,这对湖泊富营养化治理和水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张智慧,胡向辉,李宝[7](2015)在《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理化性质垂向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沉积物柱状采样器在南四湖南阳湖区湖心和河口分别采取原位柱状沉积物,对比分析了河口与湖心沉积物理化性质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阳湖河口区与湖心区沉积物含水率、孔隙度、粒度、有机质、总磷和氨氮的垂向分布差异明显。湖心区沉积物孔隙度、粒度、有机质、氨氮和总磷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沉积物颗粒中值粒径由40 cm以上的19~29μm减至40 cm以下的7.28μm,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由表层(0~10 cm均值)的137和610 mg/kg降至56和410 mg/kg(30~40 cm均值)。河口区沉积物理化指标在45cm以上较为接近,45 cm以下陡增。其中,有机质含量较表层增加4~6倍,河口区较湖心区沉积序列有"倒置现象",河口泥沙沉积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7期)

朱耀军,郭菊兰,武高洁,林广旋,吴晓东[8](2014)在《湛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为研究区,在2条垂直于海岸的样线A和样线B上,根据潮汐淹没时间各选择3个样点进行沉积柱取样,用于解析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为粉--砂型质地,其中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3±4)%、(39±12)%和(48±16)%;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2%~3.7%,pH值为2.5~7.3,交换性盐基总量为1.4~16.4 cmol/kg,总氮含量0.01%~0.2%,总磷含量130~435 mg/kg;A、B样线的沉积物粒度、pH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理化性质差异不显着。沉积物中11种金属的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Al(4.5%~19.2%)、Fe(1.0%~4.7%)、Mn(50.4~163.4 mg/kg)、Cr(24.4~43.0 mg/kg)、Zn(14.4~52.1 mg/kg)、Pb(11.3~34.9 mg/kg)、Ni(3.5~19.4 mg/kg)、Co(3.0~7.7 mg/kg)、Cu(1.4~9.6 mg/kg)、As(1.4~5.8 mg/kg)、Mg(0.2~0.9 mg/kg),除Co、Cu、As、Fe平均含量差异不显着外,其他金属元素间差异显着;A样线上Cr、Cu、Mn含量显着高于B样线,其他金属的含量差异不显着。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低潮位沉积物的含砂量、pH值更高;垂向梯度上,细颗粒(黏粒、粉粒)含量、pH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均以表层值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而含砂量则相反。金属含量表现为更低潮位点的金属含量低,但也因金属元素而异,潮位因素对不同金属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各样点金属含量垂向上均以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pH值、含砂量负相关,而与细颗粒含量正相关;金属元素含量除了与含砂量显着负相关、与pH值之间相关性不显着外,其与盐基总量,有机质、黏粒、粉粒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着水平,反映了其相互伴生和同源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尹瑞平,吴永胜,张欣,哈斯,任杰[9](2013)在《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定量研究我国半干旱沙区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特征,对毛乌素沙地南缘沙区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生物结皮层细颗粒物含量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2)结皮及下层(0-20cm)沉积物容重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减少的趋势;(3)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层(0-30cm)沉积物机械组成有差异,呈苔藓结皮下层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最高,黑褐色藻结皮次之,浅灰色藻结皮最少的特点;(4)生物结皮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和pH值随生物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5)不同类型生物结皮下层(0-20cm)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呈减少的趋势,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垂直变化规律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许鑫王豪[10](2012)在《盐城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盐城滨海湿地作为江苏省重要的自然湿地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生态类型最齐全的典型淤泥质潮滩。本研究选取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作为实验区域,采用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static opaque chamber-gas chromatography),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植被覆盖下盐城滨海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Arc-GIS、Excel、 SPSS、Origin75等图像和数据处理软件,运用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结果表明:1盐城滨海湿地是CO2的排放源(依据本文的研究时间尺度),5月份,9月份和12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是:233.02mg/(m2·h)、508.79mg/(m2·h)、107.25mg/(m2·h)。2盐城滨海湿地CH4通量基本处于碳平衡状态(依据本文的研究时间尺度),5月份,9月份和12月份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是:-0.17mg/(m2·h)、1.4mg/(m2·h)、0.13mg/(m2·h)。3盐城滨海湿地(依据本文的研究时间尺度)5月份是氮汇,9月和12月份是氮源。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是:-4.9ug/(m2·h)、14.71ug/(m2·h)、17.51ug/(m2·h)。4碳循环受植被和温度的影响大;影响氮循环的因素很多,随季节变化,由氮汇转化为氮源,并且排放通量越来越大。5盐城滨海湿地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年际差异大,但季节变化却不明显。TN%、TC%、TOC%自海向陆,均呈单峰型分布,最高值出现在互花米草滩。TIC%最小值出现在光滩,其他叁个滩的含量差不多。C/N随季节变化呈‘N’型分布,即12月份芦苇滩的C/N比值又是一个峰值,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样点位置靠岸变迁的缘故。6通过相关分析,得出9月份CO2通量与平均粒径(0.73)、TN%(0.732)、TC%(0.76)、TIC%(0.739)、TOC%(0.804)、含水量%(0.711)、0~10cm的土温(-0.764)具有显着地相关性。对其进行回归分析之后,得到CO2通量与平均粒径、TN%、TC%、TIC%指数拟合较好,而与TOC%线性拟合较好,与含水量%则是对数拟合好。拟合函数分别是:平均粒径:y=0.042e1.6x;TN%:y=37.807e44.249x;TC%:y=3.875e2.656x;TIC%: y=0.042e7.641x;TOC%: y=1643.646x-103.35;含水量%:y=-6753.498+2275.591n x7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互花米草滩对CO2通量的贡献率最大,提取对3个主成分贡献最大的因子,即TN%、含水量%、C/N、土温2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9月份温室气体通量为因变量,可以得出如下模型:Y1=-2164.902+35013.677X1—119.397X2+124.105X3+114.791X4Y2=24.557—224.256X1+1.553X2—1.098X3—1.594X4Y3=232.301+4714.38X1—27.584X2+3.975X3+8.994X4(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底栖生物,这些底栖生物不仅通过生物扰动,影响水/沉积物体系的理化性质,同时其新陈代谢产生溶解性有机质(DOM),改变水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组成,这对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环境中溶解性有机质对环境化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溶解性有机质(DOM)是一种结构组成复杂的混合物,是水体生态中活跃的化学组分,对水环境的理化性质改变、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均有重要的作用。颤蚓作为自然水体中常见底栖生物,广泛的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在水体中数量较多,生物密度较高,能产生大量的DOM。但目前对颤蚓产生的溶解性有机质研究较少,很多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以颤蚓溶解性有机质为研究对象,进行以下叁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颤蚓DOM的理化性质。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颤蚓获取溶解性有机质,监测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溶解性有机质的pH值和含量变化规律,对获取的颤蚓溶解性有机质使用超滤方法进行分子量分级,再通过叁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技术研究不同分子量DOM的组成和性质,结合酸碱官能团滴定对颤蚓产生的DOM进行全面了解。研究结果表明,颤蚓的DOM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宽,主要以0.5 KDa以下的小分子为主,占40.54%-45.64%。颤蚓DOM的芳香结构的数量和取代程度与分子量分布有关,小于0.5 KDa部分的物质成分更为复杂,有机物芳香度较低,非腐殖酸类有机物占很大成分,亲水性强,苯环结构的取代程度更高。DOM中含有类富里酸、腐殖酸和类蛋白成分,并且颤蚓DOM含有弱酸性官能团。研究颤蚓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影响。利用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模型探究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作用效果,并研究其影响机制。通过调节pH,来获取DOM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最佳作用效果的pH值。研究结果表明,颤蚓DOM对沉积物吸附Cu起促进作用,对沉积物吸附Cd起抑制作用。实验条件下对Cu吸附最佳实验pH值为7.0,对Cd吸附最佳实验pH值为9.0。研究颤蚓DOM与Cu、Cd结合特性。使用金属离子浓度计,探究DOM与Cu、Cd结合的最佳金属浓度、最佳pH,在借助叁维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DOM与Cu、Cd作用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OM与Cu和Cd影响作用基本规律接近,但与Cu的作用更强,30 mg TOC/L的DOM对Cu最大配合浓度为107μmol/L,对Cd最大配合浓度为96μmol/L,DOM的紫外区类富里酸、可见区富里酸和类蛋白组分与Cu有较多结合位点,而DOM与Cd结合位点主要在于紫外区类富里酸、可见区富里酸。pH值对DOM与Cu、Cd结合的影响主要在于影响DOM紫外区类富里酸和类蛋白,改变其表面基团结构,从而影响DOM与Cu、Cd的配合。DOM与Cu、Cd进行反应是羟基、羧基等多种官能团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潘凯佳,张正偲,董治宝,张彩霞,李兴财.河西走廊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J].中国沙漠.2019

[2].陈渊.颤蚓DOM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沉积物吸附Cu、Cd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3].潘婵娟,黎睿,汤显强,夏振尧,李青云.叁峡水库蓄水至175m后干流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形态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8

[4].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稻鱼共作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6

[5].代宇,孙庆业.聚丙烯酰胺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和氮转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

[6].刁晓君,李一葳,何彦芳,王曙光,王鹏腾.水华生消过程中巢湖水体和沉积物理化性质变化特征[J].湖泊科学.2015

[7].张智慧,胡向辉,李宝.南四湖南阳湖区河口与湖心沉积物理化性质垂向分布特征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

[8].朱耀军,郭菊兰,武高洁,林广旋,吴晓东.湛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

[9].尹瑞平,吴永胜,张欣,哈斯,任杰.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生物结皮及下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3

[10].许鑫王豪.盐城滨海湿地温室气体通量与表层沉积物理化性质的相互关系[D].南京大学.2012

标签:;  ;  ;  ;  

沉积物理化性质论文-潘凯佳,张正偲,董治宝,张彩霞,李兴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