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安凤秋

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安凤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和镉,土壤酶,16S,rDNA基因,细菌群落多样性

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安凤秋[1](2018)在《外源重金属铅和镉对土壤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叁废”的大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重金属污染问题日趋凸显出来,重金属污染影响了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安全,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本研究以我国南北地区两种代表性的土壤(江西红壤-酸性土壤和杨凌塿土-石灰性土壤)为研究对象,外源添加当前污染较严重的铅和镉两种重金属布置小区试验,于添加3年后分别在不同季节(冬季和夏季)采样,研究了铅、镉对两种不同性质土壤中土壤酶和微生物量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重点对冬、夏季铅和镉胁迫下塿土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测序及统计分析,揭示了细菌群落对铅和镉不同的响应;采用平板筛选法,驯化分离出对铅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4个,其中真菌2株(编号为:Pb-W,Pb-9),放线菌2株(编号为:X-53,X-68),初步研究了这4个菌株的生长特性及对铅的去除吸附效果。本研究揭示了不同类型土壤中铅和镉对土壤生物指标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建立重金属污染早期预警指标及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冬、夏季两种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的含量发现:重金属铅、镉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下降。不同季节中,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铅、镉污染的响应差异较大。夏季,铅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冬季则对脲酶表现出抑制作用,表明季节对脲酶影响较大;在冬、夏两季,塿土中的过氧化氢酶均表现出随铅浓度升高而增高的趋势,红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在低浓度处理中增高,高浓度处理中略下降的趋势,其结果表明,季节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较小,而与重金属浓度较为相关;铅处理的塿土和红壤中,不同土层深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仅与铅浓度关系密切,而镉处理下,两种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层深度和镉浓度均有关;铅处理对塿土中10-20 cm的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对红壤影响不显着;镉处理对塿土10-20cm土层脲酶影响较大,而对红壤0-10 cm中的脲酶影响较大。重金属铅和镉在不同季节对不同性质土壤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趋势,对酶活性的抑制或激活作用不仅取决于铅和镉的浓度,与土壤性质也有密切关系。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作为表征土壤铅和镉污染的有效生物指标。(2)冬、夏两季,铅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均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体现为改变了土壤养分含量(速效磷和土壤有机质)。土壤中总铅(TPb)、有效态铅(APb)含量与土壤有机质(SOM))含量负相关,而与速效磷(AP)含量正相关。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地评估铅对塿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冬夏两季,铅在门、纲和目的分类水平上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弱,但在属分类水平上却产生了较大影响,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coccus)及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相对丰度在叁个处理间呈现出显着差异,且这叁个属对铅具有抗性;而在门分类水平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较高,是铅污染土壤中的主要类群,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高浓度处理中高于低浓度和对照处理,其中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总铅(TPb)含量呈现负相关性。冬、夏两季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大体相似,但夏季的细菌多样性略高于冬季。(3)重金属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性质均有显着影响,不同季节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重要影响。镉处理对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门分类水平上,冬、夏季土壤细菌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冬季土壤中的优势菌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这3个门的丰度随镉浓度升高而增高,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却随镉浓度升高而降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对镉浓度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夏季土壤中,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丰度随镉浓度降低,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丰度对镉浓度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在属分类水平上,冬季土样中有57个属受到镉显着影响,24个属的丰度随镉浓度升高而降低,13个属丰度升高,尤其是Lactococcus,Psychrobacter,Brochothrix,Enhydrobacter和Carnobacterium仅在对照中存在。夏季土壤中,仅有1个属丰度随Cd浓度升高而降低,9个属丰度升高,2个属对镉浓度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镉对冬、夏季土壤细菌群落表现出相反的影响趋势,可能与两个季节土壤理化性质不同所致,冬季土中,总镉(TCd)、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与细菌群落结构相关,而夏季土中仅有效态镉(ACd)与细菌群落结构显着相关。因此,镉对冬季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高于夏季,从而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也大于夏季。(4)筛选出4株对铅具有较高抗性的微生物,两株真菌(Pb-G和Pb-9)和两株放线菌(X-68和X-53)。Pb-G和Pb-9具有较高的耐铅能力,耐Pb~(2+)能力可达到4000 mg·L~(-1),X-68和X-53对Pb~(2+)的最大抗性水平为800 mg·L~(-1)。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Pb-G为青霉属(Penicillium),Pb-9为顶孢霉属(Sarocladium),X-53和X-68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Pb-G和Pb-9在Pb~(2+)浓度介于1000-2000 mg·L~(-1)时对Pb~(2+)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高于60%,菌株X-68在Pb~(2+)初始浓度为500 mg·L~(-1)时对Pb~(2+)的去除率为57.97%,高于X-53。Pb-G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在Pb~(2+)浓度为1500 mg·L~(-1)时,吸附效果最好;而X-68在Pb~(2+)浓度达到400 mg·L~(-1)时吸附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10-01)

[2](2017)在《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栖息地之一:它包含了无数种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相互作用,促进全球循环,维持所有的生命。自然界中没有任何地方蕴含着像土壤群落中那样多的物种;然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却鲜为人知,因为它存在于地下,且大多无法被人眼察觉。本图是欧洲联盟联合研究中心(JRC)发表的有史以来第一份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地图。(本文来源于《生物进化》期刊2017年02期)

陈晨颖[3](2016)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系统,理解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功能的关系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在全球环境变化下的影响及有效进行生态系统管理均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合野外长期施肥干扰影响和室内短期的土壤接种悬液稀释法构建具有不同多样性梯度的微生物群落,探究施肥管理措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资源与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如植物生产力和凋落物分解)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稀释法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实验中,培养8个月稳定群落后,伴随稀释梯度的增加(即多样性水平下降),无论施肥与否,土壤酸碱度(pH),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升高,而土壤电导率(E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土壤硝态氮(NO3--N)含量降低,这与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着下降有关。通过对微生物群落不同多样性水平(细菌基因型多样性-16S rRNA基因,表型多样性-磷脂脂肪酸(PLFA),功能型多样性-微生物碳源利用)研究发现,随着稀释梯度的增加,微生物基因型多样性,表型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总体下降。施肥处理有增加基因多样性,降低表型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趋势。土壤累计二氧化碳(CO2)释放量(代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无论施肥与否,随着稀释梯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从PCA分析看,参与土壤碳氮磷循环的酶活性和BiologEco单一碳源利用的结果表明,高稀释梯度水平下(10-7和10-8g/g)土壤功能发生较大的改变。土壤有机碳矿化、酶活性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的结果说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着影响有机物分解过程等重要的土壤生态功能。2)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以垂穗披肩草ElymusnutansGriseb代表该地的优势种)生产力关系的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总生物量(R2 = 0.96,P<0.01)、植物总吸氮量(R2 = 0.96,P<0.05)、植物总吸钾量(R2 = 0.87,P<0.05)和未施肥处理下茎叶生物量(R2 = 0.95,P<0.01)呈正相关,即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植物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逐渐下降;未施肥处理下,微生物多样性与根系生物量(R2 = 0.95,P<0.01)、植物总吸氮量(R2 = 0.96,P<0.05)、茎叶吸氮量(R2 = 0.96,P<0.05)、根系吸钾量(R2 = 0.89,P<0.01)呈单峰关系,即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植物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先升高后下降。说明微生物多样性与植物生物量和养分的关系是互相依赖的,但受生物竞争和生境资源状况的影响表现不同。RDA分析显示,未施肥处理下,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竞争程度的可能增加可以导致高多样性土壤内养分有效性降低,但是微生物对的分解作用促进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提高,可能部分补偿了有效养分对植物生长的限制。3)微生物多样性与有机物分解功能稳定性关系的结果表明:热胁迫显着增加土壤DOC和DON(P<0.01)。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施肥和未施肥处理下的DOC和施肥处理下的DON增加(P<0.01)。微生物多样性和热胁迫对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产生显着影响(P<0.01)。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下降,细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尤其在高微生物多样性水平下,热胁迫显着降低细菌多样性;真菌多样性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在低微生物多样性水平中热胁迫显着降低土壤中真菌多样性(P<0.01)。加热处理显着降低了土壤累计碳矿化,同时,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土壤累计碳矿化显着下降。PCA结果表明热胁迫后土壤酶活性的差异主要由微生物多样性决定,说明高多样性水平下的微生物在维持土壤生态功能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连续稀释法总体降低微生物多样性,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也显着影响土壤资源和生态系统功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如植物生产力和凋落物分解联系密切,微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殷天颖[4](2016)在《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外来生物所产生的生态问题频发,对于长沙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为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提供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李保杰,朱江,陈少祥,王腾,陈浩[5](2015)在《变化环境下土壤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与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地球上生物最为丰富的生境,土壤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并与地上生态系统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为干扰日益严重,土壤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在物种大量灭绝及对土壤生物多样性总体认识相对局限的双重背景下,有效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首先,提出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框架,并详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农业管理措施、土壤退化、转基因作物、外来植物入侵五大威胁因素在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叁个尺度下的不同作用过程。其次,阐明了各威胁因素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及其驱动机制。最后指出,尽管人们对于上述威胁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部分成果,但对于研究各威胁因素在不同尺度下的影响,明确因素间相互作用方式及贡献程度,进行土壤生物多样性威胁的空间精细化制图等方面还面临着巨大挑战。分析土壤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能够为实现对其综合定量评估、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规划等提供有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马悦荣,于莹光,李敏[6](2015)在《烃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技术的低成本和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烃类降解微生物烃类污染物的生物修复是可行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烃类扰动的影响,因此会发生烃类降解微生物的选择性富集。烃类与土壤基质及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决定污染物的命运,分别与其化学性质及微生物降解能力有关。如果污染土壤有影响微生物活性环境因子的必要值和无微生物代谢抑制剂,土壤中很可能存在有效的烃类降解微生物种群。微生物通过代谢将烃类污染物彻底降解。本文综述监测烃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微生物多样性的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5年05期)

时雷雷,傅声雷[7](2014)在《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土壤生物多样性在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碳动态和养分循环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土壤生态学领域最为重要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综述了过去20年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经历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果.首先,介绍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从早期问题的提出与研讨,到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再到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监测、评价和保护.其次,重点介绍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4个核心问题及其进展,包括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土壤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尽管人们对上述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然而,在土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大尺度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机制、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生物多样性在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等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丹桔,张健,杨万勤,吴福忠,黄玉梅[8](2013)在《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相似变化趋势,即轮伐期前同步(4a左右)降低,此后随林龄显着增加。CCA分析显示,植物生活型随林龄由藤本植物、地面芽和1年生植物向多年生草本高位芽和高位芽植物过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据数量优势;土壤动物以腐食性功能团占据优势,杂食性次之。腐食性功能团1—7a降低而后升高,杂食性呈S型升高趋势;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团百分比较低随林龄显着降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中线虫纲个体百分比随林龄显着降低,蜱螨目百分比和A/C值(蜱螨目/弹尾目数量比)呈S型上升趋势。各林龄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均显着高于对照农耕地;除1,2a及4—7a样地植物多样性显着低于对照马尾松林,其余均与其无显着差异。土壤生物多样性,轮伐期前巨桉林地与对照农耕地差异不显着,此后则显着高于农耕地;各林龄样地土壤生物多样性均显着低于对照马尾松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显着相关,且相关系数随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3期)

陶磊[9](2013)在《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对滴灌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有机类(生物有机)肥料与滴灌施肥相结合,不仅可满足作物营养需求,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而且对改善长期滴灌棉田土壤理化性状,提升农田地力,及优化调控棉田健康土壤微生物区系与有效防抑土传病源微生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期棉花连作和过量化肥随水滴施造成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下降以及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导致的土传病害频发现象。基于此,本实验在田间定位施肥条件下研究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学肥料对棉花产量以及棉田土壤生物学性状的影响,同时对棉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定位施肥条件下,采用微生物培养、土壤酶学和Biolog技术,研究不同生育期和不同施肥年限土壤功能菌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假单胞杆菌)、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以及致病菌(大丽轮枝菌、镰刀杆菌)数量和微生物量C、N对化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和生物有机肥配施的响应,同时采用Biolog研究了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果】1)施肥可显着增加棉花产量,降低常规施肥用量20~40%情况下,配施3000、6000kg/hm~2的有机类肥料可获得与CF处理相近产量(4945~4978kg/hm~2),OF和BF配施处理间棉花产量差异不显着(p<0.05)。2)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着改善土壤酶活性,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配施3000、6000kg/hm~2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2年后土壤β-葡萄糖苷酶、脱氢酶、荧光素二乙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酶分别提高了0.34~0.44、0.72~1.22、1.3~1.8和0.3~0.42倍。3)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了棉田土壤细菌、放线菌和假单胞杆菌数量,而真菌的数量则降低了31%~51%。增施有机肥可显着提高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假单胞杆菌/真菌,降低假单胞杆菌/细菌比值。通过有机无机肥配施可达到调控滴灌棉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比例的目的。4)有机肥配施2年后棉田土壤拮抗菌数量较常规施肥处理有一定的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和木霉数量较化学肥料增加了1.2~2.4、1.7~3.1倍,大丽轮枝菌、镰刀杆菌的数量较NPK滴灌施肥相比则降低了28%~54%和19%~67%。5)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着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有机肥配施处理微生物量碳氮较常规施肥(CF)增加了8.4%~27.2%和16.9%~50.1%,并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表现为BF>OF+BF>OF>CF>CK。6)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同时提高了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肥配施2年后土壤AWCD值和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显着高于常规施肥,香农和辛普森指数的变化表明有机肥配施可增加土壤微生物丰度。【结论】1)在滴灌条件下,北疆棉区施用3000、6000kg/hm~2的有机或生物有机肥,替代20%~40%常规化肥用量可满足棉花正常生长,并达到与单施化学肥料处理相同产量。2)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着改善土壤生物活性,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3000、6000kg/hm~2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2年后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分别提高了0.3~0.42和0.72~1.22倍,同时对土壤碱性磷酸酶、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也有显着性提高。施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C、N,提高土壤生物活性(AWCD),其中生物有机肥配施最为显着。3)有机无机肥配施使土壤微生物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细菌、放线菌和假单胞杆菌数量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真菌数量则随有机肥施量升高而降低。土壤细菌/真菌、土壤放线菌/真菌和假单胞杆菌/真菌比值均随有机肥施量的增加而升高,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均显着降低了假单胞杆菌/细菌比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比。4)施用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拮抗菌数量,并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对调控健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作用明显。5)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表现为增加了群落物种丰度,同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种类和能力。(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3-06-01)

风春[10](2013)在《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花的推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其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以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其常规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种植地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变化及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线虫多样性的变化分析,揭示不同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种植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变化、细菌和线虫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SGK321棉和石远321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其它2种复合性状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对这3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却各不相同。双Bt抗虫棉土壤脲酶活性显着低于石远321(P<0.05),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无显着差异(P>0.05);抗虫抗除草剂棉与石远321土壤脲酶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显着高于石远321(P<0.05),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低于石远321(P<0.05)。2.与石远321相比,SGK321对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均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而其它2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变化趋势却完全不同,其中双Bt抗虫棉速效磷含量显着低于石远321(P<0.05),抗虫抗除草剂棉含量却显着高于石远321(P<0.05);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土壤铵态氮含量均显着低于石远321(P<0.05)。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分析结果发现SGK321显着高于石远321(P<0.05),而对于另外2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其土壤硝态氮含量却并不相同,其中双Bt抗虫棉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石远321没有差异(P>0.05),但抗虫抗除草剂棉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却显着高于石远321(P<0.05)。3.与石远321相比,3种复合性状SGK321棉、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SGK321棉与石远321相比,根际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基本不变(P>0.05)。而其它2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根际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却完全不同,其中双Bt抗虫棉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着低于石远321(P<0.05),而抗虫抗除草剂棉含量却显着高于石远321(P<0.05)。4.同一生长时期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无显着差异(除了苗期抗虫抗除草剂棉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蕾期抗虫抗除草剂棉多样性指数显着低于其它2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与常规棉之外)。4个不同时期间,棉花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有所不同,其中蕾期为最高,而花铃期为最低,说明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种植不会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显着性改变,而受季节变化及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较大。5.与常规棉相比,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种植没有对线虫数量、营养类群和线虫群落结构造成显着性改变。本研究对种植不同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后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细菌及线虫多样性在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SGK321棉与石远321棉根际土壤生物多样性各项指标无显着差异,而双Bt抗虫棉和抗虫抗除草剂棉所呈现的差异可能是因品种不同所致,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3-04-20)

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土壤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上最为多样化的栖息地之一:它包含了无数种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相互作用,促进全球循环,维持所有的生命。自然界中没有任何地方蕴含着像土壤群落中那样多的物种;然而,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却鲜为人知,因为它存在于地下,且大多无法被人眼察觉。本图是欧洲联盟联合研究中心(JRC)发表的有史以来第一份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地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安凤秋.外源重金属铅和镉对土壤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全球土壤生物多样性[J].生物进化.2017

[3].陈晨颖.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生物多样性对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6

[4].殷天颖.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6

[5].李保杰,朱江,陈少祥,王腾,陈浩.变化环境下土壤生物多样性潜在威胁与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15

[6].马悦荣,于莹光,李敏.烃类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微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进展[J].农技服务.2015

[7].时雷雷,傅声雷.土壤生物多样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挑战[J].科学通报.2014

[8].张丹桔,张健,杨万勤,吴福忠,黄玉梅.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3

[9].陶磊.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对滴灌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3

[10].风春.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  

土壤生物多样性论文-安凤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