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切削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梯度陶瓷刀具,模具钢,切削力,刀具磨损
切削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李源,郑光明,张旭,程祥,徐汝锋[1](2019)在《高速铣削模具钢Sialon梯度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模具钢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快、加工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分别选用自主研制的Sialon梯度陶瓷刀具、商用Sialon均质陶瓷刀具进行高速干铣削试验,研究铣削速度对刀具切削性能及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v_c=100 m/min,200 m/min条件下,梯度陶瓷刀具的切削力大于均质陶瓷刀具的切削力,但在v_c=100~1 000 m/min范围内,梯度陶瓷刀具的切削力+。梯度陶瓷刀具切削时前中期磨损较为缓慢,致使其刀具寿命较高,并获得更加稳定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因此,宏观上梯度结构的应力缓解作用和微观上微纳米复合的强韧化机制,在高速铣削模具钢时,Sialon梯度陶瓷刀具具有可靠的刀具寿命,并获得了更加稳定的表面质量。(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11期)
王哲,刘玥,邹斌[2](2019)在《金属陶瓷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主研发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对TC4钛合金(Ti6Al4V)进行了高速车削试验。从切削力、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等方面分析了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加工TC4钛合金的切削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能量分散光谱(EDS)扫描分析,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片高速车削TC4钛合金的失效形态及失效机理。(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宋盼盼,赵玉刚,蒲业壮,赵传营,周海安[3](2019)在《激光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的温度场仿真及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激光加热辅助切削(LAM)氮化硅陶瓷试验中获得较高的加工表面质量和加工效率,实验并分析了各加工参数对温度分布和表面完整性的影响,为在加工中选取合适的参数提供依据。利用ANSYS软件对切削区域温度场进行仿真,探索了激光功率改变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各参数下的软化层深度,并通过试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根据仿真得到的软化层尺寸选择合适的背吃刀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的理想范围。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为180~210 W、主轴转速为700~900 r/min、进给速度为0.01~0.013 mm/r时按照仿真得到的背吃刀量进行试验可以获得较低的表面粗糙度和较高的材料去除率。研究表明,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可以采取先仿真后试验的方法得到合适的加工参数,从而达到在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应用激光》期刊2019年04期)
肖永清[4](2019)在《金属陶瓷材料异军突起 切削加工刀具挑战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刀具是现代金属切削加工中的一种新型材料刀具。传统硬合金刀具材料的耐磨性和刃口的锋利程度很难同时满足工件的小尺寸公差、高表面质量和高生产效率的要求,选用金属陶瓷刀具是解决这一难题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笔者针对金属陶瓷刀具的性能特点及功用,分析了金属陶瓷刀具磨损的原因及对机床的要求,提出了金属陶瓷刀的发展是切削加工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同时指出了新型金属陶瓷材料刀具推动现代切削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9年08期)
李国建[5](2019)在《基于压电陶瓷模拟切削力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国产数控机床整机可靠性水平,首先需要提高其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电主轴是影响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的关键功能部件之一,提高电主轴可靠性的前提是获得电主轴的可靠性数据,可以通过可靠性现场试验或者可靠性台架试验获取电主轴的可靠性数据,考虑到电主轴的高可靠性和高试验成本,在实验室内开展可靠性台架试验是获取电主轴可靠性数据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研制具备模拟真实工况能力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进行能反应真实工况的可靠性试验,可以快速激发电主轴故障,发现设计不足,从而进行可靠性改进设计,实现可靠性水平的提高。压电陶瓷加载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加载频率高、响应快、加载力大和输出稳定性强等优点,是对电主轴进行外力加载的有效手段,因此研制电主轴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本文以某一型号的电主轴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电主轴的实际工况,建立了电主轴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压电陶瓷加载控制方案。通过对控制系统进行深入分析与判断,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并结合控制器模型进行了控制仿真,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电主轴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电主轴加载的可靠性试验。通过试验分析,该控制系统比传统的PID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加载精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分析电主轴可靠性试验台的受力情况并对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要求进行分析,设计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最后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和功能进行论述。2.建立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数学建模。分别建立压电陶瓷执行器、伺服放大器压力传感器等各个环节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得到了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然后采用状态空间法对系统进行了描述及离散化处理,最后基于Lab VIEW软件绘制了加载控制系统的Bode图,通过Bode图的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的大小来判定系统稳定性。3.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分析与系统仿真。概述PID控制原理和BP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以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算法作为压电陶瓷加载系统的核心算法,基于Lab VIEW平台设计控制器,并利用Lab VIEW中的仿真工具包实现控制系统的仿真分析。4.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软件开发与试验验证。设计了加载系统的软件结构,分析了软件运行流程,给出了系统软件的功能和程序代码。以电主轴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可靠性试验,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本文所研制的压电陶瓷加载控制系统能实现对电主轴进行稳定、准确地加载,为开展能够模拟真实受力的电主轴可靠性加载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工程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覃波[6](2019)在《梯度自润滑陶瓷刀具的研制及其切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陶瓷刀具材料具有抗磨损、抗腐蚀、热硬性高等诸多优点,但是陶瓷材料本身较脆的缺点极大的制约了其应用,因此陶瓷刀具材料研发的核心是改善陶瓷材料的韧度。本文采用TiB_2、TiN为基体材料,WC为增强相,(Ni,Mo)为烧结助剂,利用TiB_2、TiN在高温下氧化产物具有的自润滑效果,使用梯度结构设计方法成功制造出了多种层数以及层厚比的陶瓷自润滑梯度刀具材料,且研究了其力学性能、显微组织结构以及摩擦磨损和切削性能。使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多种层数、层厚比参数的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模型,对各个模型的残余应力数值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残余压应力在材料的烧制过程中形成于材料的表层,且在模型的层数、层厚比变大时,表层的残余压应力数值也有所增大,T3-8、T7-1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的表层残余压应力分别达到了-338.21MPa、-193.61MPa。热压烧结后试样在靠近轴线的一定范围内形成的残余压应力较为均匀,该区域大小随层厚比以及层数增加而增大。研制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使用的是热压真空烧制方法,对多种层数层厚比样品的力学性能、显微结构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随层数以及层厚比的增多,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外层的断裂韧性以及硬度提升,残余压应力使材料的强度以及韧度大幅改善,7层的梯度自润滑陶瓷材料的表层断裂韧度、硬度分别为8.5MPa.m~(1/2)、19.68GPa,抗弯强度为974.8 MPa。梯度结构材料的断裂表面气孔数量较少,表层材料的断裂模式为穿晶断裂以及沿晶断裂;内部层断面可以观察到较多晶粒拔出迹象,主要断裂模式是沿晶断裂。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通过与Si_3N_4球配副进行室温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实验,研究均质以及梯度结构材料在多种转速、载荷下的摩擦特性,结果表明:增加摩擦负载以及转速,G4、T3-1、T3-6、T5-1四种材料的摩擦系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摩擦表面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润滑膜,梯度结构材料比均质材料展现出了更好的摩擦性能。通过干切削45#钢的对比实验对表层均质材料刀具以及梯度结构刀具的切削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材料外层的压应力与刀具抗磨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刀具表层压应力的增韧补强作用,梯度结构刀具比均质刀具材料的耐磨性能更好,相比60m/min的车削速度,当车削速度为120m/min时刀具使用寿命较长,究其原因是较高加工速度下机械振动减小且加工区域温度上升快,温度升高会加速热氧化润滑薄膜的产生,从而产生了较好的减摩效果。(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5-26)
王伟,邓建新,刘亚运,张贵梁,葛栋良[7](2019)在《氧化铝陶瓷生坯切削加工裂纹的离散元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散元软件PFC2D建立了氧化铝陶瓷生坯的二维离散元模型,并通过力学性能数字模拟试验对该模型进行校准,使其物理和力学性能参数与氧化铝陶瓷生坯的实际参数相匹配。基于该模型对氧化铝陶瓷生坯切削加工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了低速切削时,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及加工后表面裂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离散元的方法模拟陶瓷生坯材料的切削过程可行,加工后表面裂纹的数目及平均深度随切削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并随切削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董林林,郝爽,熊成立,李娴静,王景云[8](2019)在《酸蚀对可切削陶瓷表面及内部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酸蚀是否对可切削陶瓷的表面形貌、内部微观结构产生影响。方法制备大小为4 mm×4 mm×2 mm的树脂渗透陶瓷、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各32个,经打磨、清洗后,随机分为4组(n=8):①4%氢氟酸;②9.5%氢氟酸;③MBEP;对照组。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及叁维形貌,X射线能谱仪对树脂渗透陶瓷的元素Si/C、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元素Si/K比率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材料的氢氟酸处理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树脂渗透陶瓷的氢氟酸处理组元素Si/C比率均低于对照组。SEM显示两种材料9.5%氢氟酸处理组均有更具侵蚀性的表面酸蚀图案,MBEP组产生与对照组相似的表面蚀刻图案。结论酸蚀对两种可切削陶瓷的表面形貌、内部微观结构产生影响。MBEP有较为温和的酸蚀能力。(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董林林[9](2019)在《不同酸蚀处理对CAD/CAM可切削陶瓷表面形貌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与背景由于CAD/CAM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可切削陶瓷可应用于齿科修复市场。近两年,临床上出现了结合复合树脂韧性和陶瓷强度的聚合物渗透陶瓷,代表产品为Vita Enamic弹性瓷。Vita Enamic弹性瓷由14%高分子聚合物网状结构(有机相)、86%精细多孔长石质陶瓷(无机相)相互交联、渗透形成[1]。有学者认为聚合物渗透陶瓷在与牙体组织相粘接时,可应用传统玻璃基质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证明,用玻璃基质陶瓷材料的表面处理方法来处理树脂基质陶瓷材料,会有比较好的粘接效果[2],但这类方式处理后所产生的副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酸蚀是陶瓷表面处理常用的方式。用酸蚀剂来蚀刻陶瓷表面基质,可形成蜂窝状结构,增强陶瓷表面能量,暴露晶体结构,最后使树脂粘接剂在陶瓷的表面形成微机械嵌合力;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陶瓷酸蚀剂是质量分数为4%、9.5%的氢氟酸。Ivoclar 4%氢氟酸、Bisco 9.5%氢氟酸,这两种产品的制造商建议在酸蚀可切削陶瓷的时间均为20S-60S,但是目前关于氢氟酸对陶瓷表面的酸蚀浓度和时间,尚未有明确定论。近来,义获嘉公司研发出一种全瓷处理液MonobondEtch&Prime(MBEP),含有叁种不同的功能基团——硅烷偶联剂、硫化酯、磷酸酯,制造商声称MBEP可进行较为温和的酸蚀和硅烷化处理,但是有关其性能的实验尚不充足,仍需进一步的离体实验和临床实验来证明其作用。多数实验研究氢氟酸酸蚀对陶瓷与树脂粘接强度及表面形貌的影响,而忽略了酸蚀对陶瓷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玻璃相损失量的影响。由于微创牙科的发展,陶瓷修复体的厚度在逐渐减少,有时甚至小于0.5mm;因为微小的结构变化会影响修复体的机械性能,这也就导致了材料结构溶解部分的量极有限,因此酸蚀对陶瓷内部微观结构及玻璃相损失量的影响,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当有多种成分不同的陶瓷材料可供选择时,需要通过特定组分的变化来分析氢氟酸对每种材料的结构效应。本实验研究不同酸蚀方法对两种可切削陶瓷材料表面形貌、内部玻璃相丢失产生的影响。实验方法:加工4 mm×4 mmX 2 mm树脂渗透陶瓷(Vita Enamic)、二硅酸锂玻璃陶瓷(Up.CAD)试件各32个,使用4%HF和9.5%HF分别处理试件表面,按照氢氟酸浓度和表面处理剂将试件随机分为4组:①4%HF,20 s;②9.5%HF,20 s;③全瓷处理液,20 s;④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AFM测试表面粗糙度及扫描试件叁维轮廓,SEM、EDS及mapping测试各试件表面元素的成分,并记录蚀刻相与非蚀刻相代表元素的重量比(wt%)。使用SPSS21.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s多重检验。结果:1.VITA Enamic材料组:MBEP组和对照组表面均为均匀分布的多孔状网状结构;4%HF组可见双网状结构少量溶解,9.5%HF组处理表面呈现出大量、不规则的表面溶解结构,形成断裂的双网状结构。Up.CAD材料组:MBEP组和对照组表面形貌相似,表面均较为平坦,略有细长划痕;4%HF组可见少量玻璃基质溶解,9.5%HF组表面玻璃基质大量溶解,产生较多凸起和凹陷,产生不平坦的表面蚀刻图案。2.Vita Enamic材料组:4%、9.5%HF组的表面粗糙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值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MBEP组表面粗糙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CAD材料组:9.5%HF组产生最高的表面粗糙度值,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EP组和4%HF组的表面粗糙度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3.Vita Enamic材料组:4%HF、9.5%HF组Si/C元素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EP组Si/C元素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p.CAD材料组:4%HF、9.5%HF、MBEP组Si/K元素比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VitaEnamic材料组:能谱面扫图可看出Si、C元素具有不同的分布趋势,可分辨出Si、C元素的位置,酸蚀浓度越强,且Si元素的断裂趋势、C元素的连续分布越明显。Up.CAD材料组:能谱面扫图可看出Si、K元素具有相同的趋势,这两种元素的形态结构在处理表面几乎无差别。结论:1.酸蚀对VITA Enamic、Up.CAD材料的表面和内部微观结构均产生影响,且影响的程度与酸蚀的浓度、材料组分的不同有关。2.MBEP对两种材料进行处理,结果均显示较弱的表面蚀刻作用,是一种酸蚀能力较弱的处理液。3.9.5%HF会大量溶解VITA Enamic材料表面的Si元素,这可能会影响瓷块与树脂材料的粘接,因此VITA Enamic的表面处理需要选择更温和的蚀刻方案,来保留更多的Si元素。(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3-01)
刘丽杨,郭佳杰,杜亚鑫,王强,仇丽鸿[10](2019)在《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体外研究方法 ,比较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的挠曲性能、断裂韧性及硬度。方法 :选择UpceraHyramic、3M Lava Ultimate、Vita Enamic和对照组玻璃陶瓷Vitablocs MarkⅡ,分别制作成长、宽、高为16 mm×4 mm×1.0 mm、2.0 mm的挠曲强度实验试件,17 mm×4 mm×3 mm的断裂韧性实验试件和厚度为4 mm的硬度实验试件。应用万能实验机以0.5 mm/min的加载速度,测量并计算试件挠曲强度值和断裂韧性值;应用显微硬度仪测量并计算硬度值;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断面粗糙程度。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厚度1 mm时,各组挠曲强度值为Hyramic(207.7515±13.12) MPa>Vita Enamic(182.0286±15.18)MPa>Lava Ultimate(145.8469±8.98)MPa>Vitablocs MarkⅡ(103.0542±18.19)MPa;挠曲模量为Vitablocs MarkⅡ(49.49±5.50)GPa>Vita Enamic(40.65±3.80)GPa>Hyramic (14.89±2.38)GPa>Lava Ultimate (7.09±1.24)GPa。厚度2 mm时,各组挠曲强度值为Hyramic (208.1986±25.07)MPa>Lava Ultimate (172.9297±12.73) MPa>Vitablocs MarkⅡ(158.6587±15.37)MPa>VitaEnamic(155.3670±13.77)MPa;挠曲模量为Vitablocs MarkⅡ(24.07±1.86)GPa>Vita Enamic(19.64±0.98)GPa>Hyramic(10.35±0.87)GPa>Lava Ultimate (8.68±0.86)GPa。断裂韧性为Vita Enamic (1.6357±0.16)MPa·m~(1/2)>Lava Ultimate(1.4286±0.11)MPa·m~(1/2)>Vitablocs MarkⅡ(1.3233±0.10)MPa·m~(1/2)>Hyramic(1.0614±0.09) MPa·m~(1/2)。各实验组硬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根据ISO 6872/2008,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均满足临床强度需要。其中,Hyramic在不同厚度条件下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挠曲强度,是比较理想的后牙修复材料;而Vita Enamic在1 mm时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且韧性好,适用于后牙咬合空间有限且咬合力较大的患者的修复,即(牙合)贴面。(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1期)
切削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主研发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对TC4钛合金(Ti6Al4V)进行了高速车削试验。从切削力、工件已加工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等方面分析了Ti(C,N)基金属陶瓷刀具加工TC4钛合金的切削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能量分散光谱(EDS)扫描分析,研究了不同几何形状的Ti(C,N)基金属陶瓷刀片高速车削TC4钛合金的失效形态及失效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削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李源,郑光明,张旭,程祥,徐汝锋.高速铣削模具钢Sialon梯度陶瓷刀具切削性能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2].王哲,刘玥,邹斌.金属陶瓷刀具高速切削钛合金试验研究[J].工具技术.2019
[3].宋盼盼,赵玉刚,蒲业壮,赵传营,周海安.激光辅助切削氮化硅陶瓷的温度场仿真及参数研究[J].应用激光.2019
[4].肖永清.金属陶瓷材料异军突起切削加工刀具挑战未来[J].陶瓷.2019
[5].李国建.基于压电陶瓷模拟切削力加载的电主轴可靠性试验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覃波.梯度自润滑陶瓷刀具的研制及其切削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
[7].王伟,邓建新,刘亚运,张贵梁,葛栋良.氧化铝陶瓷生坯切削加工裂纹的离散元仿真研究[J].工具技术.2019
[8].董林林,郝爽,熊成立,李娴静,王景云.酸蚀对可切削陶瓷表面及内部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2019
[9].董林林.不同酸蚀处理对CAD/CAM可切削陶瓷表面形貌及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
[10].刘丽杨,郭佳杰,杜亚鑫,王强,仇丽鸿.3种可切削树脂陶瓷复合材料机械性能比较[J].上海口腔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