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VB中获取目录名另一法(论文文献综述)
刘云鹤[1](2016)在《五轴封头切割机控制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力点。对于大型钢结构件使用工业机器人来完成其制造可以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节省人力资本。其中的运动控制系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及经济价值,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进行了基于特定硬件和运动控制器的五轴运动控制系统研究,对系统相关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力图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主要工作体现在:本文通过对五轴封头切割机机械结构的了解,阐述了该结构的创新点和执行机构的运动原理。然后从功能需求出发提出了亟需解决的三大问题:控制系统分析问题、人机交互功能开发问题、坡口孔的定位和轨迹生成算法问题。接着分析了硬件平台相应的控制系统需求,进而对五轴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运动控制板卡以及相应的软硬件系统和伺服控制模块,接着进行了五轴线性插补的技术研究。本文从参数读写模块、译码模块、轨迹仿真模块、嵌入式PS/2键盘模块四个方面对五轴封头切割机的人机交互功能展开了分析和开发。利用了注册表和动态链接库技术实现了参数存取模块的良好封装。开发了一套用于批量测试G代码的应用模块,同时对运动轨迹借助OpenGL实现了轨迹仿真。最后使用单片机来实现了嵌入式PS/2键盘的开发。本文针对非完整球体的封头实体对坡口孔的定位和轨迹生成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从而开发了一套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球面拟合算法和基于牛顿迭代法的轨迹生成算法,从而通过五轴联动的机械结构良好地实现了封头表面坡口孔的定位和切割工作。本文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了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模块的一个测试,以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整套系统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做了展望。
郭珍珍[2](2014)在《视频点播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交互式多媒体音视频播放技术,很好的满足了使用者自主参与和掌控节目内容的需要,VOD技术融合了互联网广播技术和电视广播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广播式信息被动接收的特点,使得视频传输在应用中更加主动和随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视频点播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商业、娱乐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高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工作效率。本文在充分分析了视频点播系统开发模式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包括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软件设计,然后对系统的各个子模块进行了详细地介绍,主要包括数据处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网络异常检测模块等,另外,重点介绍了大视频文件延时播放的解决方案,使得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具备完善的功能,并最终形成相应的程序代码,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视频点播系统。系统的设计方案是基于C/S模式,以Visual C++6.0为开发平台,MFC为开发工具,深入研究了Socket网络编程、HTTP协议、ADO访问数据库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以及组件技术等的使用,结合以上的技术,并参考用户对视频点播的实际需求,开发出了一款实用的视频点播系统。本文是从软件的角度对视频点播系统进行了设计,完成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软件的开发后,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多用户的并发访问,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实时点播的便捷服务。本文设计的系统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性能良好,而且易于管理,使用户能够轻松的在PC上进行视频点播操作。
常静[3](2010)在《基于WEB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管理系统在高等学校的应用越来越多。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无纸化考试,取代传统的手工考试方式,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利用计算机实现无纸化考试不仅克服了传统考试方法只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不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缺点,而且大大提高了考试过程的自动化和科学化。本文首先概略介绍了课题提出的背景,分析了当前网络考试系统发展现状,同时对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做了简单介绍和分析,并采用Microsoft公司最新的.NET框架、SQLServer 2000以及应用ASP.NET设计开发出基于B/S模式的网络考试系统。其次还研究了利用VBA工具对过程信息进行分析,从中获取评分所需要的文档的各种属性信息,然后实现Office主观操作题的自动评阅的方案和途径。
赵彩云[4](2010)在《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必须对海洋环境要素进行连续地、自动地观测,并对这些来自海洋自然环境现场的实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快速而有效地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共享。为此本文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海洋观测数据从人工到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如下:通过对海洋数据特点的分析,基于数据库的容量、稳定性和可扩充性考虑,选定Oracle 10g作为本系统开发的数据库平台。根据各监测要素的用途及采集频率不同的特点,确立了以年为单位的存储模式,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审核统计、分类存储,为表单建立索引,实现了用户对海洋数据的快速访问。对前端采集器的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将数据异常时发出的报警信息及时自动地发给相关管理人员。此外,还对数据库中的用户、表空间及数据文件进行了管理。在Window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上,采用Delphi7.0编程语言完成对海洋数据报文报表模块的设计与开发。使用ADO控件完成了应用程序与中心站数据库之间的连接,采用Delphi与Office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及Delphi中Timer控件的定时功能实现了海洋数据自动编报及智能化管理,并在原有的海洋资料上传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进。采用在线导出和定时批量处理的方法,完成了对实时海洋数据的定时自动备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海洋数据的安全性。该系统实现了海洋观测数据的智能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海洋观测系统的管理成本,同时系统为海洋信息动态发布网站提供了更多的数据信息和资源。系统在国家海洋局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试运行半年,稳定可靠,综合效益明显。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较好地完成了预期任务,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何传俊[5](2009)在《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按照柔性制造系统(FMS)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功能要求,首先介绍了FMS的相关概念和其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抽象了FMS管理控制系统本体对象分类树。然后基于设计模式设计了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软件结构。根据软件设计模式对管理与控制系统Agent的各模块进行规划,将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设计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最后使用面向模式的分析设计方法(POAD)将各个模块通过接口聚合成慎思型Agent。在生产工艺调度器模型中,本文讨论了FMS的工序流程调度问题。通过对工序流程偏序图拓扑排序求得每个工序的最早发生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利用关键路径法求得关键路径后引入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建立起自适应优化模型,从而使各数字控制设备加工任务队列根据系统实时状态及当前需求自动优化,具有最优化加工时间,平衡设备利用率,调度简单均衡等优点。在远程机床控制器模型设计中,首先分析了远程机床控制器模型的工作流程,按照机床不同状态(空闲、故障、关闭、运行和急停)分析其工作流程。最后详细叙述了控制器的通信设计和文件传输协议。实时信息状态表设计过程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三个阶段。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各关系模式都达到了第三范式,不会出现第一第二范式的数据冗余,添加删除异常的问题;也不会出现第四第五范式的数据表分解过多存储过程复杂,需要访问的表过多而造成性能下降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本FMS管理与控制系统,可实现多品种工件的混流无人化加工,具有自主创新、性能优良、质量可靠等优点。
董浩[6](2008)在《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文中研究说明ASP模式由于成本低、易操作、便于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中小企业的关注。而CAD/CAM/CAE技术作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在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基于ASP服务的思想,结合产品CAD/CAM/CAE技术的优势,以Solid Works、Solid Edeg等三维设计软件为开发平台,进行了网络环境下ASP.NET与Web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多平台虚拟零件库系统的开发。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B/S平台构建的特点及关健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探讨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虚拟零件库的结构及其开发技术;(2)分析了应用族表技术对网络虚拟零件库进行生成和管理的技术特点;(3)研究和分析了使用VB语言和ACTIVEX AUTOMATION技术进行图形代理程序的开发以及与Solid Works和Solid Edeg的接口关健技术,编写了图形代理程序和图形设计软件的通信程序代码;(4)对XML的WEBSERVICE技术、SOAP通信协议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编写了图形代理程序和基于ASP.NET的Web服务中间的通信程序代码。基于Web的参数化零件库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同时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零件资源,使设计人员从一些繁琐的绘图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产品设计效率。本文介绍了基于Web的参数化零件库系统的一种解决方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点及难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成功实现了虚拟零件库系统的原型。
熊国华[7](2008)在《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成熟以及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内联网的应用也日益普遍。内联网在给我们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信息获取的快捷等方便之外,也给我们提出了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本文所指的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主要是针对于政府机关、军队、科研机构等涉密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而将涉密Microsoft Office Word文件和Adobe PDF文件乱存、乱放于非涉密内联网的行为进行检测并作相应处理的系统。本文首先对非涉密内联网中涉密文件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目前相关的内联网安全管理软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简要描述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接着详细地分析了涉密文件的特征和涉密文件安全检测的工作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同时引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然后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最后采用了软件工程中自顶向下的方法对系统各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系统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上,重点研究了如下内容:(1)研究了如何利用Windows API技术对客户端计算机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快速搜索的实现方法,此方法将大大节省客户端计算机的内存资源。(2)研究了Microsoft Office的Word和Adobe的PDF两种常用文件的格式,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密级关键词匹配的密级识别算法。(3)分析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过程的实现,同时对通信过程中文件的安全传输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重DES和RSA混合的加密机制,并分别对DES算法中的扩展E置换和RSA算法中安全大素数生成的快速实现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4)研究了客户端软件随客户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启动而启动的技术以及防止客户端软件被删除的机制。自启动技术与防删除机制非常重要,自启动技术可以省去对用户的客户端软件使用培训工作,而防删除机制则是对客户端软件有效运行也是整个系统得以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论文最后对论文本身做了总结,阐述了本论文的工作,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凌敏[8](2007)在《基于GPIB技术的电子技术自动综合测试平台的设计》文中提出通用接口总线(GPIB)是当前广泛采用的一种组建自动测试系统的方式,它把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功能强大的测试仪器整合在一起,具有测试速度快、准确度高、功能强大和可扩展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测试工作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教学革新为出发点,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开发出适合教学使用的自动测试系统。本测试平台具有实验结果直观、便于组建、便于实现远程实验和教学内容现代化等特点。本文通过GPIB自动测试系统的开发,介绍了GPIB的通信原理,重点阐述了IEEE-488.2通信协议在VB环境下的实现方法,确定了该自动测试系统的组建方法和体系结构。利用GPIB总线将多台程控测试仪器与一台计算机相连,作为基于GPIB的下层网,用户在该计算机上运行测试软件,实现对测试仪器的远程控制,完成对电子技术实验的测量、数据采集、滤波和误差分析,并把各种测量数据在Access数据库中进行保存。分布式测试功能的实现,介绍了TCP/IP协议、Winsock套接字的通信原理以及网络通信方法。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与其它计算机连接,作为基于TCP/IP的上层网,可以实现网络中多个客户端对测量仪器的远程控制。此外,本系统灵活运用了智能仪器的程控命令,进行了VB和Matlab的混合编程,以及数据库数据的显示、保存和导出到EXCEL文档。最后,本文对系统的开发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远程实验的实现方案,展望了当前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开展进一步研究需要做的主要工作。
王海东[9](2007)在《达州电业局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和各行各业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的数量和用电量都在迅速增长,用电管理工作日趋复杂,传统的用电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形势,原因在于信息的传递和更新不及时,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很繁琐,易出差错。国家电力公司要求各电业局实现精简、优化人员的目标,对供电体系的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这种情况,作者开发了一套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旨在提高用电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本论文针对国内众多电业局的特点,面对电业局的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系统结构框架设计,介绍了电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过程,开发了一套电业局电量计划及结算管理系统软件。此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电量计划管理;网供电量数据管理、外购电量数据管理、结算管理、系统管理等模块。通过该系统的实施,将会使用电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使用电的各项管理工作科学化。大量的人工统计、计算、制表、填数以及分析等工作将简化为只需将原始数据键入计算机的人机对话工作方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理顺各种关系,避免数据的冗余,形成理想的信息沟通渠道,促进管理工作更为现代化。通过在某电业局的长期运行,验证了该软件系统设计正确、合理,运行稳定可靠,有效提高了电力部门的综合自动化管理水平。
丁华[10](2005)在《基于网络的矿井水泵选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能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产,节约能源已成为煤矿生产的热点问题。矿井排水设备是煤矿开采过程中高耗能的设备,提高矿井主排水设备-水泵的运行效率,保证水泵高效率低能耗的工作,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要提高水泵运行效率,合理选型是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水泵选型方法逐渐地暴露出工作量大、设计周期长及查阅不方便等许多弊端,越来越不能适应水泵选型精度和速度的要求。因此,开发出实用、快捷的水泵网络选型系统势在必行。 作者针对目前矿山排水泵选型技术落后的现状,从选型实际要求出发,结合矿山工程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以Windows 2000 Server和IIS 5.0为开发和运行平台,基于Microsoft的ASP技术,使用VBScript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编写了一套可通过WWW服务器提供矿井排水泵的远程选型服务的软件。软件运行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主要为
二、在VB中获取目录名另一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VB中获取目录名另一法(论文提纲范文)
(1)五轴封头切割机控制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控系统的研究背景 |
1.1.1 数控等离子切割技术研究 |
1.1.2 机器人控制系统概述 |
1.1.3 运动控制卡介绍 |
1.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五轴封头切割机控制系统概述 |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主要工作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分析 |
2.1 机械结构的运动原理 |
2.2 封头切割机构控制策略研究 |
2.2.1 执行机构分析 |
2.2.2 控制策略分析 |
2.2.3 基于PMAC的闭环控制理论 |
2.2.4 基于PMAC的控制系统构架 |
2.3 封头翻转机构控制策略研究 |
2.2.1 执行机构分析 |
2.2.2 控制策略分析 |
2.3 五轴线性插补技术研究 |
2.3.1 五轴插补的概念 |
2.3.2 五轴插补的实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控制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
3.1 开发环境及语言 |
3.2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3.2.1 注册表功能模块设计 |
3.2.2 动态读取EXCEL表格数据的模块设计 |
3.2.3 动态链接库的研究 |
3.3 G代码模块设计 |
3.3.1 G代码读写设计 |
3.3.2 G代码语法检测 |
3.3.3 G代码模块批量测试 |
3.4 轨迹的图形仿真模块设计 |
3.4.1 OpenGL概述 |
3.4.2 OpenGL应用 |
3.5 嵌入式PS/2 键盘模块设计 |
3.5.1 PS/2 键盘通讯协议 |
3.5.2 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
3.5.3 模拟键盘单片机接口程序设计 |
3.5.4 模拟键盘的检测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封头坡口孔定位和切割路径获取算法 |
4.1 封头的顶点定位算法 |
4.1.1 非完整球面拟合问题概述 |
4.1.2 拟合算法研究 |
4.1.3 拟合算法的实现 |
4.2 坡口孔的切割路径获取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运行与测试 |
5.1 控制系统的测试环境 |
5.2 运动控制板卡调试 |
5.3 系统IO端口测试 |
5.4 软件模块测试 |
5.5 切割机样机测试 |
5.5.1 单轴测试 |
5.5.2 X、Y轴联动测试 |
5.5.3 A、B轴联动测试 |
5.5.4 翻转机构测试 |
5.5.5 封头坡口孔切割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工作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2)视频点播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3 课题的技术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简介 |
2.1 HTTP协议 |
2.1.1 HTTP的定义 |
2.1.2 HTTP的内容 |
2.1.3 HTTP的消息 |
2.1.3.1 HTTP请求消息 |
2.1.3.2 HTTP响应消息 |
2.2 数据库技术 |
2.2.1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2.2.2 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
2.3 WinSock的I/O模型 |
2.3.1 WinSock简介 |
2.3.2 I/O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视频点播系统的概要设计 |
3.1 系统的基本架构 |
3.2 开发工具 |
3.2.1 C、C++与Visual C++的关系 |
3.2.2 MFC简介 |
3.3 服务器端的界面设计 |
3.3.1 服务器端界面 |
3.3.2 服务器端界面的设计过程 |
3.3.2.1 DataGrid控件的设计 |
3.3.2.2 可浮动窗口的设计 |
3.4 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
3.4.1 客户端界面 |
3.4.2 客户端界面的设计过程 |
3.4.2.1 登陆界面和注册界面的设计 |
3.4.2.2 视频点播界面的设计 |
3.5 数据库的设计 |
3.6 系统的工作过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
4.1 数据处理模块 |
4.1.1 自定义传输数据包 |
4.1.2 自定义数据处理函数 |
4.2 网络通信模块 |
4.2.1 Socket网络通信设计 |
4.2.2 使用多线程结构的网络通信设计 |
4.2.3 使用WinSock的I/O模型的网络通信设计 |
4.3 数据库访问模块 |
4.3.1 ADO技术的简介 |
4.3.2 ADO的对象 |
4.3.3 ADO访问数据库的设计 |
4.4 网络异常检测模块 |
4.4.1 心跳包机制 |
4.4.2 心跳包协议 |
4.4.3 心跳包模型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视频延时播放的解决方案 |
5.1 大文件批量传输的设计 |
5.1.1 UML建模技术 |
5.1.2 Socket传输技术 |
5.2 视频数据可靠传输的设计 |
5.2.1 数据帧的定义 |
5.2.2 数据可靠传输的设计 |
5.2.3 数据的可靠性判断 |
5.3 多线程传输视频 |
5.3.1 多线程传输技术 |
5.3.2 多线程传输的代码实现 |
5.4 视频的断点续传 |
5.4.1 断点续传技术 |
5.4.2 视频断电续传的代码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
6.1 系统测试环境 |
6.2 系统测试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3)基于WEB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分析 |
2.1 三层Browser/Server结构 |
2.2 Web技术概述 |
2.2.1 Web技术 |
2.2.2 Web服务的定义 |
2.2.3 Web服务的特征 |
2.2.4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 |
2.3 .NET框架 |
2.3.1 选择.NET服务框架的原因 |
2.3.2 .NET服务框架概述 |
2.3.3 ASP.NET概述 |
2.3.4 ADO.NET访问数据库的原理 |
2.4 SQL Server数据库 |
2.4.1 SQL Server介绍 |
2.4.2 存储过程 |
2.4.3 游标 |
2.4.4 视图 |
2.5 AJAX |
2.5.1 AJAX与Atlas的关系 |
2.5.2 Atlas服务器控件 |
2.6 VBA简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需求分析 |
3.1.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的内容要求 |
3.1.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1.3 系统功能结构 |
3.1.4 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
3.2 系统总体结构 |
3.2.1 表示层 |
3.2.2 功能层 |
3.2.3 数据层 |
3.3 系统的数据流图 |
3.4 构建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据库设计 |
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4.2 概念模型设计 |
4.3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
4.4 物理模型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1 公共类编写 |
5.2 考生登录 |
5.3 考生注册 |
5.4 考试模块 |
5.5 考试题目管理 |
5.6 阅卷功能的实现 |
5.6.1 选择题的阅卷 |
5.6.2 Windows操作题的阅卷 |
5.6.3 WORD操作题的阅卷 |
5.6.4 EXCEL操作题的阅卷 |
5.6.5 POWERPOINT操作题的阅卷 |
5.7 本章小结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及设计 |
2.2 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平台的选型 |
2.3 系统配置 |
2.3.1 系统运行环境 |
2.3.2 Oracle 10g 数据库及其客户端的安装与配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心站数据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
3.1 表结构的设计 |
3.1.1 数据表的设计 |
3.1.2 配置表的设计 |
3.1.3 网站管理信息表的设计 |
3.2 多权限用户管理 |
3.3 存储方案的自动创建 |
3.4 表空间及数据文件的管理 |
3.4.1 表空间的创建及管理 |
3.4.2 数据文件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洋数据报文报表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
4.1 Delphi 技术在报文报表开发中的应用 |
4.1.1 Delphi 与Oracle 10g 的连接 |
4.1.2 Delphi 中的文件管理 |
4.2 海洋数据报文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
4.3 海洋数据报表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
4.3.1 报表生成方法的设计 |
4.3.2 海洋数据报表生成及浏览 |
4.3.3 报表格式的安全机制设置 |
4.4 数据资料处理与审核 |
4.5 海洋资料上传模式的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海洋数据的备份 |
5.1 Oracle 10g 备份与恢复 |
5.1.1 物理备份与恢复 |
5.1.2 逻辑备份与恢复 |
5.2 中心站数据库的备份策略 |
5.2.1 海洋数据的在线导出备份与恢复 |
5.2.2 不同主机间的相互备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FMS 柔性制造系统概述 |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的工作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FMS 系统工作流程分析 |
2.1 FMS 系统构成 |
2.2 FMS 系统工作流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MS 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框架 |
3.1 系统设计思想 |
3.2 FMS 管理与控制系统的本体论 |
3.3 管理与控制系统AGENT 模型体系结构设计模式 |
3.4 管理与控制系统POAD 设计框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生产工艺调度器模型调度算法 |
4.1 工序流程偏序图及相关术语 |
4.2 算法设计 |
4.3 算法小结 |
第五章 远程机床控制器模型设计 |
5.1 远程机床控制器模型工作流程分析 |
5.2 远程机床控制器通信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时信息状态表设计 |
6.1 数据库需求分析 |
6.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6.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6.4 数据库的生成与配置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实现及可用性测试 |
7.1 人机界面的实现 |
7.2 生产工艺调度器的实现 |
7.3 远程机床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
7.4 实时信息状态表数据库配置 |
7.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6)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有关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虚拟零件库系统构架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的总体目标 |
2.2 系统分析 |
2.3 基于B/S结构的总体设计 |
2.3.1 B/S结构的特征 |
2.3.2 B/S与C/S结构软件技术上的比较 |
2.3.3 B/S与C/S结构软件商业运用上的比较 |
2.4 虚拟零件库系统的设计 |
2.4.1 系统的功能设计 |
2.4.2 系统的结构设计 |
2.5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2.5.1 系统管理模块 |
2.5.2 零件图库模块 |
2.5.3 索引服务模块 |
2.5.4 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
2.6 系统的集成实现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程序设计 |
3.1 零件图库建库分析与设计 |
3.1.1 零件图库的体系结构 |
3.1.2 基于族表技术的标准件零件库建立 |
3.2 基于Solid Edge零件库程序设计 |
3.2.1 Solid Edge自身的零件族功能 |
3.2.2 采用Excel VBA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变量表 |
3.2.3 采用VB或VC编程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变量表 |
3.2.4 采用VB与VC编程技术操纵Solid Edge的特征造型过程 |
3.3 数据库技术在零件图库中的应用 |
3.3.1 ASP存取数据库的对象 |
3.3.2 零件检索服务 |
3.3.3 数据接口模块 |
3.3.4 各模块子程序生成 |
3.4 图形代理程序的开发 |
3.4.1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
3.4.2 SolidWorks API对象层次结构 |
3.4.3 调用Solid Edge应用程序 |
3.5 软件平台的VB驱动 |
3.5.1 Solid Edge的VB驱动 |
3.5.2 主要程序代码说明 |
3.6 Web服务器端与图形代理程序的通信 |
3.6.1 图形代理程序和Web服务器对数据库的访问 |
3.6.2 ASP与Web服务器通信 |
3.6.3 ASP具体开发步骤 |
3.6.4 图形代理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简介及实例分析 |
4.1 虚拟零件库系统运行环境 |
4.2 虚拟零件库系统简介 |
4.3 虚拟零件库系统运行实例 |
4.3.1 下载零件选择方法 |
4.3.2 下载零件的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DATAGRID数据绑定的程序 |
附录二 查询条件生成子程序 |
附录三 数据分页显示子程序 |
附录四 主查询模块功能 |
附录五 生成齿轮模型程序 |
附录六 服务器与图形代理程序通信程序 |
附录七 ASP与Web服务器通信程序 |
(7)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特色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特色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检测技术现状 |
2.1 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问题分析 |
2.2 国内外在密级文件安全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 |
2.2.1 现有系统的发展现状 |
2.2.2 存在的局限性 |
2.2.3 解决思路的提出 |
第三章 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分析与总体设计 |
3.1 密级文件检测的业务流程分析 |
3.1.1 密级文件的特征 |
3.1.2 密级文件检测的业务流程 |
3.2 系统的功能需求 |
3.3 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
3.3.1 系统的设计目标 |
3.3.2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4 系统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的选择 |
3.4.1 开发平台的选择 |
3.4.2 开发工具的选择 |
3.5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
3.6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
3.6.1 客户端的工作流程 |
3.6.2 服务端的工作流程 |
3.7 功能模块描述 |
3.7.1 客户端功能模块 |
3.7.2 服务端功能模块 |
第四章 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4.1 磁盘文件搜索技术 |
4.1.1 搜索技术现状 |
4.1.2 存在的问题 |
4.1.3 搜索技术的实现 |
4.2 密级文件识别技术 |
4.2.1 全文检索技术现状 |
4.2.2 存在的问题 |
4.2.3 WORD格式文件的密级识别 |
4.2.4 PDF格式文件的密级识别 |
4.3 基于三重DES和RSA的复用加密方案 |
4.3.1 DES算法和RSA算法的比较 |
4.3.2 加密方案的设计 |
4.3.3 DES加密算法扩展E置换的快速实现 |
4.3.4 RSA素数生成算法的快速实现 |
第五章 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详细设计 |
5.1 客户端设计 |
5.1.1 自启动模块 |
5.1.2 在线报告模块 |
5.1.3 策略管理模块 |
5.1.4 磁盘文件搜索模块 |
5.1.5 密级识别模块 |
5.1.6 报警处理模块 |
5.1.7 数据通信模块 |
5.2 服务端设计 |
5.2.1 数据库设计 |
5.2.2 系统管理 |
5.2.3 客户控制 |
5.2.4 日志监审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图表目录 |
(8)基于GPIB技术的电子技术自动综合测试平台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完成的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自动综合测试平台构建方式及组成 |
2.1 自动测试系统概述 |
2.2 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及要求 |
2.3 系统硬件组成构建设计 |
2.4 系统软件开发 |
2.5 程控测试仪器 |
2.6 小结 |
第3章 GPIB接口介绍 |
3.1 GPIB硬件接口 |
3.1.1 GPIB硬件组成 |
3.1.2 GPIB接口系统的基本性能 |
3.1.3 GPIB器件职能 |
3.2 母线结构及信号线 |
3.3 GPIB通信协议 |
3.4 小结 |
第4章 电子技术自动综合测试平台的实现 |
4.1 通信协议在VB中的实现 |
4.2 自动测试平台软件设计 |
4.2.1 测试平台界面 |
4.2.2 函数发生器 |
4.2.3 示波器 |
4.2.4 电压表 |
4.2.5 波特图 |
4.2.6 滤波电路测试 |
4.2.7 频谱图 |
4.2.8 时序图 |
4.3 小结 |
第5章 分布式测试功能的实现 |
5.1 分布式测试概述 |
5.2 网络通信 |
5.3 编程思路 |
5.4 服务器和客户端通信思路 |
5.7 小结 |
第6章 系统总调 |
6.1 仪器调试 |
6.1.1 函数发生器调试 |
6.1.2 示波器调试 |
6.2 系统总调 |
6.3 小结 |
第7章 程序发布 |
7.1 界面美化 |
7.2 帮助文档编写及程序发布 |
7.3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附表 |
(9)达州电业局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电力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系统硬件及数据采集方式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硬件构成 |
2.2.1 系统主要硬件设备 |
2.2.2 数据采集装置 |
2.2.3 计算机终端 |
2.3 服务器软件的选择 |
2.4 系统通讯协议 |
2.5 系统数据采集方式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3 电能量管理数据库设计 |
3.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3.2 电力系统管理部门模型概述 |
3.3 系统数据库基本结构设计 |
3.4 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 |
3.4.1 权限管理模块 |
3.4.2 系统数据传输 |
3.4.3 网供部分 |
3.4.4 自购部分 |
3.5 本章小结 |
4 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的实现与应用 |
4.1 编程软件选择方案 |
4.1.1 软件设计环境的选择概述 |
4.1.2 ADO技术 |
4.1.3 MD5加密技术 |
4.2 Visual Basic 6.0程序开发环境 |
4.3 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主界面 |
4.4 权限管理 |
4.5 数据上传 |
4.6 历史查询 |
4.7 统计分析 |
4.8 生成报表 |
4.9 任务下达 |
4.10 数据库管理 |
4.10.1 远程数据库查询和更新 |
4.10.2 数据库自动备份 |
4.11 系统实际运行验证 |
4.12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网络的矿井水泵选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小结 |
第二章 矿井排水泵选型设计方法 |
2.1 选型设计要求 |
2.2 选型设计必备资料 |
2.3 选型设计计算方法 |
2.3.1 水泵的选型计算 |
2.3.2 管路的选择计算 |
2.3.3 管路特性的计算 |
2.3.4 水泵工况点的计算 |
2.3.5 吸水高度的计算 |
2.3.6 校核计算 |
2.3.7 电动机容量的验算 |
2.3.8 电耗量的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实现的技术支持 |
3.1 ASP技术 |
3.1.1 ASP的概念 |
3.1.2 ASP的特点 |
3.1.3 ASP内置对象 |
3.1.4 ASP组件技术 |
3.2 WEB数据库技术 |
3.2.1 Web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
3.2.2 Web数据库的访问原理 |
3.2.3 Web数据库的访问技术—ADO |
3.3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分析 |
4.1.1 系统开发背景 |
4.1.2 可行性研究分析 |
4.1.3 系统构建原则 |
4.1.4 系统开发方法 |
4.2 总体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3 选型模块的过程设计 |
4.3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开发 |
5.1 选型界面的开发 |
5.1.1 通过ASP处理表单 |
5.1.2 客户端数据验证功能 |
5.2 样本扩充模块的开发 |
5.2.1 数据添加功能的实现 |
5.2.2 数据错误处理的实现 |
5.3 Web数据库的开发 |
5.3.1 建立Web系统数据库 |
5.3.2 运行Web系统数据库 |
5.3.3 创建数据对象 |
5.3.4 操作数据库 |
5.3.5 关闭数据对象和链接 |
5.4 绘图模块的开发 |
5.4.1 特性曲线的数值模拟方法 |
5.4.2 计算实例选择最优模拟方法 |
5.4.3 VB创建ActiveX控件的方法 |
5.4.4 自定义控件的具体实现步骤 |
5.4.5 ASP调用ActiveX控件的实现 |
5.5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应用实例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原则 |
6.1.2 测试方法 |
6.1.3 测试过程 |
6.1.4 测试结论 |
6.2 应用实例 |
6.2.1 使用指南 |
6.2.2 应用实例 |
6.3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在VB中获取目录名另一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轴封头切割机控制系统开发[D]. 刘云鹤.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2]视频点播系统的软件设计和实现[D]. 郭珍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08)
- [3]基于WEB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常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4)
- [4]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彩云.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5]基于Agent架构的FMS管理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传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9(S2)
- [6]动态虚拟零件库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 董浩. 长安大学, 2008(02)
- [7]内联网密级文件安全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熊国华. 广东工业大学, 2008(09)
- [8]基于GPIB技术的电子技术自动综合测试平台的设计[D]. 凌敏. 西南交通大学, 2007(06)
- [9]达州电业局电能量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D]. 王海东. 重庆大学, 2007(06)
- [10]基于网络的矿井水泵选型系统研究[D]. 丁华. 太原理工大学, 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