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张聘,樊根涛,周幸,赵建宁,周光新

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张聘,樊根涛,周幸,赵建宁,周光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肿瘤,骨重建,骨缺损

颧骨缺损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张聘,樊根涛,周幸,赵建宁,周光新[1](2019)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四肢长骨骨肿瘤实行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内固定术的手术方法、疗效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至2017年我院采取自体腓骨移植内固定手术的四肢长骨骨肿瘤13例,其中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6例,桡骨远端软骨肉瘤1例,尺骨远端骨软骨瘤1例,股骨中下段骨肉瘤3例,胫骨下段骨肉瘤2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收集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至末次随访13例,5例出现肿瘤术后复发,其中3例桡骨骨肿瘤采用骨水泥内固定重建,2例下肢骨肉瘤截肢。1例术后2年骨不愈合,钢板断裂。余7例未出现并发症,且移植骨愈合良好,其中5例已取出内固定装置。没有患者出现肿瘤转移或死亡。结论自体腓骨移植重建四肢长骨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局部复发、植骨不愈合是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定期随访对于早期发现处理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郑磊,吕晓明,石妍[2](2019)在《骨缺损无皮肤瘢痕的显微外科修复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血管化骨瓣修复颌骨缺损是理想的重建方式,通常利用颈部附加切口或者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来制备受区血管进行显微外科吻合,因而会导致面颈部的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经口腔内血管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避免口外皮肤切口瘢痕,且可避免对骨瓣血管蒂较长要求。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化骨瓣经口内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颌骨的缺损重建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19)

陈红浩,海国栋,窦浚峰,张春雷,张景义[3](2019)在《应用腓骨截骨踝关节重建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腓骨截骨踝关节重建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效果,并介绍腓骨截骨的优点。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共治疗胫骨远端骨软骨瘤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在影像增强器的帮助下,采用外踝切口,截断腓骨,刮除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其中10例植骨,安装腓骨远端内固定板,6例腓骨近端截骨取骨,内固定,重建踝关节稳定性。结果: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2.2个月。所有胫骨远端骨缺损均得以重建,踝关节外观基本满意,植骨区骨痂完全钙化。按照Kofoed评分标准中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评定重建后踝关节:优12例,良2例,中2例;优良率87.5%。全部病例腓骨截骨处愈合。术后全部16例患者在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功能重建。结论:应用腓骨截骨踝关节重建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后骨缺损方法可靠,可以有效地对缺损骨重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踝关节的外观与功能。(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郑充[4](2019)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统计学方法和有限元方法探讨使用螺丝钉数量与骨缺损严重程度相关性。使用软件Mimics 11共构建3个模型。其中2个使用螺丝钉骨水泥技术修补的胫骨平台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1枚垂直拧入螺丝钉、1枚斜形螺丝钉结合骨水泥修补;1个单纯使用骨水泥修补的模型作为对照。施加作用于胫骨平台的力后,通过有限元分析,测量特定位置与假体及修补物接触的松质骨表面的应力,比(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李远,徐海荣,单华超,孙扬,黄真[5](2019)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下肢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肢肿瘤切除后使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的初步疗效,分析假体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9月使用MEGASYSTEM-C非骨水泥组配式肿瘤型假体系统治疗的150例下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男88例,女62例;年龄12~81岁,中位年龄24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肿瘤分类:骨原发恶性肿瘤120例,中间型肿瘤27例,转移性肿瘤3例。134例为初次手术,16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87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行化疗,无患者行围术期局部放疗。假体重建股骨近端32例,股骨远端83例,胫骨近端35例。记录患者术后随访时间;肿瘤学结果,包括患者生存状况、肿瘤复发状况;假体失败发生情况,包括假体生存率、假体失败情况(失败原因、失败后再治疗方案)等,假体失败原因根据Henderson等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及假体生存率。末次随访时根据肌肉骨骼肿瘤协会(MST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下肢功能,并比较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的MSTS评分。结果 150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4个月,中位时间39个月。随访期内患者无瘤存活116例,带瘤存活10例,因肺转移或多发转移死亡24例。1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76.6%;不同重建部位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7例(4.7%)于术后7~21个月局部复发。150例患者假体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92.5%;不同重建部位假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5)。随访期间共24例(16.0%)患者发生26次假体失败,其中1型失败9例、2型1例、3型3例、4型5例、5型8例。末次随访时126例存活患者中120例无假体失败发生。除不同重建部位对4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9),是否化疗对5型失败发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各型失败发生率与不同重建部位、是否初次手术和围术期是否化疗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5例(5型4例、4型1例),假体取出3例(2型1例,3型1例,4型1例),保留原假体翻修3例(1型2例,5型1例)。患者总体MSTS评分为(24±3)分,其中重建部位位于股骨近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的患者MSTS评分分别为(24±3)、(25±3)、(23±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14,P=0.052)。结论下肢肿瘤切除后采用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早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影响早期假体生存的主要原因为肿瘤进展及感染。(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雷紫雄,李浩淼,陆明,候昌禾,杜少华[6](2019)在《定制节段人工假体复合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病人共6例(股骨3例,胫骨2例,肱骨1例),其中2例采用大段冻干异体骨,4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结构植骨。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93, MSTS 93)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8个月(1~61个月)。术后根据肿瘤性质继续辅助化疗等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5例无瘤生存,1例死于原发乳腺癌肺转移(术后25个月),假体生存率为100%,4例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术后MSTS 93评分平均为27分。结论规范治疗和切除骨干恶性肿瘤后,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骨移植重建骨干骨缺损,实现即刻稳定重建,保留关节功能,中期植骨愈合后实现远期生物重建,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本文来源于《骨科》期刊2019年04期)

孙伟,左冬青,昝鹏飞,沈嘉康,孙梦熊[7](2019)在《钽金属补块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和早期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累及髋臼骨盆肿瘤切除后利用钽金属补块重建髋臼骨缺损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方法可行性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8年1~6月,共纳入7例接受骨盆肿瘤切除钽金属补块重建髋臼骨缺损手术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44.1±8.1)岁。病例类型包括软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骨肉瘤1例。结果 7例均顺利接受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3.5 (3~5) h;平均失血量为1200 (800~2200) ml。肿瘤部位及累及范围:根据Enneking骨盆外科分区,I+II区1例,单纯II区1例,II+III区3例,I+II+III区2例;肿瘤均获得完整切除并通过钽金属补块获得功能重建。术后均获得早期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8.4个月。功能评价采用MSTS-93,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功能评分为19~26分,平均24分,其中优3例,良4例。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80 (60~92)分。术后并发症包括1例髋关节脱位,采用全麻下闭合复位髋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后6周愈合;1例伤口表浅感染,经清创二期愈合;随访过程中,无髋臼假体发生移位及松动。结论钽金属补块可有效重建髋臼骨缺损,提供假体的早期稳定性,多孔钽金属补块利于骨长入,理论上可提高假体的长期生存率。早期随访提示钽金属补块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髋臼骨缺损有效,是金属半骨盆及各类生物重建方式的有效补充,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袁伟健[8](2019)在《3D打印金属垫块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如何处理复杂髋臼骨缺损是关节外科的一大难题。复杂髋臼骨缺损患者残余骨量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传统的治疗方法在重建髋臼和精准匹配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假体及垫块为复杂髋臼骨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回顾我院关节外科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髋臼骨缺损患者的近期疗效,分析3D打印技术在复杂髋臼骨缺损髋关节翻修术中的临床应用的优势。资料及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关节外科行髋关节翻修术的Paprosky III型髋臼骨缺损患者39例39髋的临床资料,完整随访33例33髋,年龄30-83岁,平均62.1±11.3岁,初次置换距离翻修0.5-25年,平均8.5±6.0年,其中男17例,女16例,左17髋,右16髋。按治疗方法分为叁组,对照组1为使用大号髋臼假体(即Jumbo杯)结合植骨治疗的患者,对照组2为使用髋臼加强杯结合植骨治疗的患者,观察组为使用3D打印垫块进行治疗的患者。分析比较叁组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髋关节旋转中心(hip center of rotation,HCOR)上移距离,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髋臼重建情况,评估该项技术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最短为3个月,最长为39个月,平均13.3±7.6个月。功能评价:3D打印垫块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6.4±4.2分,与术前29.6±8.5分相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后为1.0±1.2分,较术前8.0±0.7分明显降低(P<0.05)。Jumbo杯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3.9±7.1分,与术前38.3±12.4分相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后为1.5±1.2分,较术前7.1±1.0分明显降低(P<0.05)。髋臼加强杯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4.4±6.8分,与术前36.6±8.4分相比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术后为1.1±1.0分,较术前7.6±0.9分明显降低(P<0.05)。3组在术前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harris评分3D打印垫块组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Jumbo杯组与髋臼加强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叁组之间术后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评价:3组内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出现松动迹象。3D打印垫块组术前HCOR上移距离平均为39.8±8.0mm,术后HCOR上移距离平均为14.6±6.4mm,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HCOR上移距离平均为14.8±6.1mm,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Jumbo杯组术前HCOR上移平均为37.4±3.2mm,术后平均为33.9±4.2mm,较术前旋转中心降低(P<0.05),末次随访HCOR上移距离34.2±4.1mm,与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髋臼加强杯组术前HCOR上移平均为40.1±9.5mm,术后HCOR上移距离平均为21.1±7.9mm,两者之间有差异(P<0.05)。末次随访术后HCOR上移距离平均为21.2±7.8mm,与末次随访无明显差异(P>0.05)。叁组之间术前HCOR上移距离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组之中3D打印垫块组HCOR下降距离最大,其次是髋臼加强杯组,Jumbo杯组HCOR下降距离最小,叁组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PaproskyIII型的复杂骨缺损而言,使用Jumbo杯结合植骨、髋臼加强杯结合植骨及3D打印垫块进行治疗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及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恢复均能较术前有明显好转,能够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3D打印垫块能够更好的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于解剖位置,最大限度的保存髋臼剩余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且为假体远期生存率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史毅[9](2019)在《PaproskyⅡ、Ⅲ型髋臼骨缺损应用生物大臼杯与加强材料重建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生物大臼杯重建髋臼与加强材料重建髋臼处理PaproskyⅡ、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及体会。方法:搜集整理并分析了自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间于我院骨关节病区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术前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髋关节叁维重建CT,必要时行3D打印技术等,充分评估髋臼骨缺损,遴选出术前评估为PaproskyⅡ、Ⅲ型髋臼骨缺损,并于术中探查髋臼骨缺损的真实情况、采用AAOS分型系统进行术中分型的患者,所获得病例中,采用生物大臼杯进行全髋关节翻修病例17例(17髋):男7例7髋,女10例10髋,年龄40~75岁,平均66.8岁;采用加强材料重建髋臼21例(21髋):男12例12髋,女9例9髋,年龄43~72岁,平均65.9岁。通过对两组病例的术前、术后影像学及术中具体情况的充分比较分析,确定出对于复杂髋臼重建方法的合理性,统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假体骨长入情况(采用Delee-Charnley分区法和Anderson骨长入影像学标准评估),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并进行随访比较分析。随访所获得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7)个月。生物大臼杯组患者Harris评分均由术前平均(35.5±11.2)分提升到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4.4±9.5)分(p<0.05);加强材料组患者Harris评分均由术前平均(30.1±9.4)分提升到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5.2±8.3)分(p<0.05)。生物大臼杯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15±1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50±71)ml,而加强材料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6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00±750)ml,两组之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臼杯与宿主骨接触良好,臼杯位置及状态良好,未见臼杯固定螺钉断裂等情况,所有联合植骨的地方骨整合效果佳,较大严重骨缺损应用加强材料的部位,加强材料骨长入可,无松动移位迹象,两组患者术后短期、长期效果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均有显着改善,而使用生物大臼杯组与加强材料组相比较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康复过程两组差异明显,表现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其生物大臼杯组明显优于加强材料组。结论:部分PaproskyⅡ、Ⅲ型髋臼骨缺损能够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生物大臼杯重建髋臼,减少加强网杯、钽块、植骨等加强材料重建髋臼方法所带来的复杂问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杨志强[10](2019)在《不同3D打印材料对牙槽骨缺损重建支架网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对个性化的镁合金、钛合金、聚乳酸、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支架网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利用叁维有限元分析两种厚度不同材料的支架网在辅助口腔引导骨再生(GBR)力量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从生物力学角度为个性化支架网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提取上颌骨CBCT数据,重建21-23骨缺损区叁维模型,设计0.5mm和0.6mm两种厚度的五种不同材料的支架网和固位钉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在即刻加载的条件下分析其应力、应变和位移分布。结果:五种材料的支架网和固位钉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均随着厚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两种厚度支架网下的固位钉的最大应力均小于其屈服强度。0.5mm厚度时,钛合金支架网的最大应力小于其屈服强度,其余四种材料的最大应力均大于其屈服强度。0.6mm厚度时,钛合金、镁合金和聚醚醚酮支架网的最大应力小于其屈服强度,其余两种材料的最大应力仍然大于其屈服强度。0.5mm和0.6mm厚度的支架网的最大应力为:钛合金>镁合金>聚醚醚酮>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最大应变和最大位移与之相反:钛合金<镁合金<聚醚醚酮<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结论:0.5mm和0.6mm厚度的羟基磷灰石和聚乳酸支架网负荷承载能力较小,不满足口腔GBR即刻负载的临床需求。0.5mm厚度的钛合金支架网和0.6mm厚度的钛合金、镁合金、聚醚醚酮支架网的最大等效应力在安全范围内,可满足临床需要。镁合金支架网的弹性模量与自体骨最为相近,能引导良好骨愈合,其生物降解性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是口腔GBR即刻负载的较为理想的支架网材料。(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血管化骨瓣修复颌骨缺损是理想的重建方式,通常利用颈部附加切口或者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来制备受区血管进行显微外科吻合,因而会导致面颈部的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经口腔内血管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避免口外皮肤切口瘢痕,且可避免对骨瓣血管蒂较长要求。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化骨瓣经口内吻合的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颌骨的缺损重建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张聘,樊根涛,周幸,赵建宁,周光新.自体腓骨移植重建骨肿瘤患者的骨缺损[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2].郑磊,吕晓明,石妍.骨缺损无皮肤瘢痕的显微外科修复重建[C].2019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修复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全国口腔颌面修复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9

[3].陈红浩,海国栋,窦浚峰,张春雷,张景义.应用腓骨截骨踝关节重建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软骨瘤切除术后骨缺损[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郑充.螺丝钉骨水泥技术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有限元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5].李远,徐海荣,单华超,孙扬,黄真.非骨水泥组配式人工关节重建下肢肿瘤切除后骨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

[6].雷紫雄,李浩淼,陆明,候昌禾,杜少华.定制节段人工假体复合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肿瘤术后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研究[J].骨科.2019

[7].孙伟,左冬青,昝鹏飞,沈嘉康,孙梦熊.钽金属补块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髋臼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和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9

[8].袁伟健.3D打印金属垫块在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9].史毅.PaproskyⅡ、Ⅲ型髋臼骨缺损应用生物大臼杯与加强材料重建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9

[10].杨志强.不同3D打印材料对牙槽骨缺损重建支架网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  

颧骨缺损重建论文-张聘,樊根涛,周幸,赵建宁,周光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