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诗词鉴赏步骤教会学生鉴赏诗词

把握诗词鉴赏步骤教会学生鉴赏诗词

四川遂宁市西眉中学宋春华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因为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有差异,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从2002年高考起,诗词鉴赏题型由以往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类题重点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是E级。如何答卷是广大考生极为关心的,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新的挑战。教会学生鉴赏诗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把审美体验表达出来,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其实诗词鉴赏也和其他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样,无非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诗词鉴赏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关键是读懂诗词,读懂之后还有一个组织文字的问题。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有一点需要强调,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苏轼是北宋豪放词派之首,可是看看他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其悲戚哀婉并不在李清照《声声慢》之下。

二、学会分析诗题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也无非是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一般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想排列的,如2002年高考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我们只要对诗题稍加分析即可知,时间:“春夜”,地点:“洛城”,事件:“闻笛”。在阅读时合情地代入,合理的联想,把诗当作文来看,就比较容易读懂诗词。

三、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诗词意象的特定含义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四、了解古代诗词写作套路

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念;咏史诗:感叹昔盛今衰或借古讽今;边塞诗:建功立业或厌战思乡;咏物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闺怨诗:对远人怀念或对战争的不满……看到诗的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迅速将诗归类,并马上联想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他在时代中所处地位,比如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还是衰落时期?是在朝还是在野?是得意还是失意等等。

五、把握诗的意境

正如没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没有小说,没有不断变化的人物冲突,就没有戏剧一样,没有意境也就没有诗歌。意境,是指诗人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境)与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意)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情与景会,意与象通”。好诗都是“意”与“境‘的统一。“意”用美学家李泽厚的话说,是“情”与“理”的统一,“境”则是“形”与“神”的统一。境,是构成意境的基础。没有艺术形象,意境就成了无源之水。艺术形象要能成为动人意境的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形”“神”兼备的条件。“形”指客观事物的表象,“神”指客观事物的本质。意即诗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一首诗应以意为主导,“意”的高下,对“境”的优劣起着决定作用。但诗中的“意”不应用概念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必须饱含浓郁的感情,是“表现”,不是“表白”。

把握诗的意境,就是要抓住诗词中的画面和气氛去体悟、理解诗人在此时此景(此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般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情,或者托物言志。一些有生动形象而缺乏意境的诗词,就是因为没能提供一个富于暗示力的心理环境,不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在的心理感受。

总之,要调动一切知识储备把诗先读懂,然后是用简明优美的语言把你的认识(鉴)和感受(赏)表达出来。

标签:;  ;  ;  

把握诗词鉴赏步骤教会学生鉴赏诗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