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生态位论文-于兰

食物生态位论文-于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食物生态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东北虎,东北豹,食性,同域分布

食物生态位论文文献综述

于兰[1](2017)在《东北虎和豹的食物选择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收集珲春-汪清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2011-2016)和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2011-2014)粪便样本,经筛选后,得到拥有猎物种类信息的东北虎粪便样本56份,东北豹38份。运用显微形态学方法对粪便样本中的猎物毛发指标进行测量,并建立潜在猎物毛发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以明确其猎物组成。其中同科动物(如鹿科动物)采用DNA分子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类。同时与俄罗斯同一分布区域内东北虎、豹的猎物组成及偏好结果对比分析,探究两国食性之间差异。并得到以下结果:(1)我国东北虎猎物种类11种,高捕食频率物种依次为野猪(Sus scrofa)、狍(Capreolus capreolus)、梅花鹿(Cervus nippon)、牛(Bos tauru)、马;其中捕食结果中存在4种家养动物,且还发现马鹿(Cervus elaphus)和猞猁(Lynx lynx)这两类特殊物种。俄罗斯这一区域内猎物组成为9种,主要捕食猎物为野猪、狍和梅花鹿,家养动物仅记录出现过2种。(2)我国东北豹猎物种类9种,主要捕食狍和梅花鹿,接近总捕食频率的70%。而对于野猪捕食频率仅占5.26%,其中家养动物出现2种,较为特殊的猎物为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俄罗斯研究结果显示猎物组成为10种,其中仅梅花鹿捕食频率高达50%左右,其次为狍和野猪且捕食频率相近,家养动物仅出现1种。(3)我国东北虎、豹Pinaka指数为0.493,重迭结果介于0-1之间,且趋近于0.5,俄罗斯则为0.6-0.8,说明我国同域分布的东北虎、豹营养生态位重迭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竞争相对不强烈。(4)我国东北虎偏好捕食野猪(0.775),极力规避狍(-0.644);不同的是俄罗斯对梅花鹿(-0.698,-0.717)有强烈的规避行为。我国东北豹偏好梅花鹿(0.316)规避狍(-0.458),而俄罗斯结果则恰恰相反:偏好狍(0.291)且规避梅花鹿(-0.192)。(5)本文在显微形态学基础上,建立东北虎、豹潜在猎物毛发指标数据库,其中收录潜在猎物种类24种。对于同科类(如鹿科动物)较难判定物种采用DNA分子技术手段进行鉴别,得到东北虎同科动物显微技术误判率为18.75%,东北豹21.43%。且大部分误差出现在为狍与梅花鹿的鉴别之间。总体而言,通过对东北虎、豹的营养生态位互作关系的研究及同俄罗斯方面的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更好的评估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存质量及栖息地利用情况,并可以此为据开展栖息地恢复及生态走廊工程建设。(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才让吉,卫万荣,张卫国[2](2015)在《草原鼠类与草食家畜食物生态位分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肉眼观测、样方测定和采食前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高寒草甸主要家畜[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 thibetana)]和鼠类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食物生态位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类与家畜的食物资源谱存在较大差异,禾草和莎草是藏羊和牦牛食物结构的主体,而高原鼠兔的食谱较为宽泛,高原鼢鼠则主要涉及具有发达轴根、根茎、球茎和块根类植物。家畜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物种多样性和利用均匀度均显着高于鼠类。食物生态位重迭度以藏羊和牦牛最高,其次为高原鼠兔和藏羊,重迭度最低的是高原鼢鼠和藏羊。由此可见,鼠类与家畜的食物生态位分异较大,因食物竞争而对家畜构成的不利影响较为有限。(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陆施毅[3](2014)在《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头叶猴(Trachypithecus leucocephalus)与黑叶猴(T.francoisi)均是喀斯特地形所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其中白头叶猴为中国广西所特有,它们被局限在左江和其上游明江所围成的不足200km2的叁角地带,左江和明江对岸的喀斯特森林则为黑叶猴的分布区,两者形成了一个隔江相望的分布格局。2013年1月至12月,我们采用瞬时扫描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对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境内的一群白头叶猴和两群群黑叶猴的生态位进行研究,采用物种生态位的方法和思路研究它们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的相似性,以期探讨它们对邻近而且相似的生境中的利用资源的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也为这两种濒危灵长类的异地保护、人工养殖和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属于典型的叶食性灵长类,树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67.4%和67.7%;其次为果实,分别占总觅食记录的13.0%和17.9%;花、种子和其他的食物部位所占的比例均不超过1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PS)平均值为0.73,最大的是8月,为0.91,最小的是12月,为0.29,食物部位组成的相似性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2.白头叶猴取食了104种,黑叶猴取食了98种植物,两者累积的食物种类有138种植物,其中有69种植物是它们共同取食的种类,占了取食种类的50.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取食共有32种主要食物中,其中共同取食的植物有17种,相似度(J)达到了53.1%。说明在食物种类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程度会导致它们在食物的利用上产生激烈的竞争。3.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均有较宽的食物生态位(4.02VS3.71),表明它们均能很好的适应喀斯特石山。白头叶猴总体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黑叶猴的要高,只有4月份和8月份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白头叶猴宽(黑:4.00,白:3.68;黑:4.06,白:3.81)。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性指数(PS)为0.59,各月份的相似性指数在0.27与0.61之间变化;而且,主要食物的相似性指数更是达到了0.66,每月取食前10种植物的相似度均高于每月整体的相似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食物生态位相似程度高,二者的主要食物十分相似。4.在山体这一维度上,白头叶猴与黑叶猴的生态位宽度相差不大(1.74VS1.66),并且不管是全年、雨季还是旱季,都喜欢在悬崖活动,其次是山坡,而山脚部分除了白头叶猴偶尔到达外,黑叶猴几乎不会在山脚区域活动。在对树层利用维度上,白头叶猴比黑叶猴空间生态位更宽(白:1.34VS:1.10),白头叶猴在地面、底层和中下层的活动的比例相差不大(均在30%左右),而黑叶猴花更多的时间在底层活动的,比例接近50%。白头叶猴与黑叶猴在空间上的综合生态位相似度非常大,相似度最小为0.76(4月份和12月份),最大的甚至达到了0.94(8月份)。白头叶猴与黑叶猴不管是在山体还是在树层这两个维度上,它们的生态位相似度都非常高,说明它们对不同山体部位和树层高度的利用非常相似。(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刘新平[4](2009)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叁种犬科动物食性及食物生态位重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粪样对捕食者的食性进行研究的优点在于这种方法的非损伤性和高效性。它们可以提供捕食者消耗猎物的准确指标以对捕食者捕食策略的更深层认识。狼(Canis lupus)、赤狐(Vulpes vulpes)和乌苏里貉(Nyctereutes ussurienusis Matschie)是分布在内蒙古东部草原地区的主要捕食者,它们在分布上有一定的重迭。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狼、赤狐和乌苏里貉这叁种犬科动物的食性及它们之间的食物生态位重迭程度。2007年8月至2007年10月,2008年3月至2008年7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收集了59份狼粪样,124份赤狐粪样,134份乌苏里貉粪样,利用粪便分析法中的频率法和剩余物干重法对这些粪样进行了分析。这些粪便样本被分为可辨认的残余,并被归为哺乳动物、植物、昆虫、鸟类等食物种类,哺乳动物又通过可靠的收集的毛发和牙齿样本来进一步分类。以马(出现率3.90%,剩余物干重百分比1.18%),牛(出现率10.39%,剩余物干重百分比15.72%),绵羊和山羊(出现率36.36%,剩余物干重百分比49.86%)为主的有蹄类构成了狼食性的主体,小型啮齿类(出现率76.31%,剩余物干重百分比84.24%)是赤狐主要的食物种类,乌苏里貉经常取食啮齿类动物(出现率22.69%,剩余物干重百分比25.85%),但除此之外鸟类(出现率39.81%,剩余物干重百分比52.60%)、昆虫(出现率26.39%,剩余物干重百分比13.32%)等也是乌苏里貉重要的食物资源。根据生态位宽度指数,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最大,赤狐的食物生态位最窄。狼与赤狐食物生态重迭程度比它们分别同乌苏里貉的重迭程度高。这3种犬科动物分享一些资源,表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竞争,但它们的食性又有所分化,以帮助它们避免竞争。狼比其他两种动物更善于捕食大中型有蹄类动物,赤狐主要捕食啮齿类等小型猎物,乌苏里貉则以取食鸟类、昆虫等来维持生存。此外,乌苏里貉在食物匮乏的冬季一般选择冬眠,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它能与狼和赤狐共存于生产力相对较低的北方草原上。(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柯志新,谢平,过龙根,黄良民[5](2008)在《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隔中食物竞争对鲢、鳙摄食生态位和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04和2005年间,鲢、鳙被大量圈养在太湖梅梁湾的生物控藻围隔中来减少蓝藻水华的爆发。两年的4至11月间,我们监测了围栏内鲢、鳙的食性和生长率的变化。在竞争强度低的2004年,鲢、鳙的食物只要是浮游动物(重量比重平均超过食物团的50%);而在放养密度大竞争激烈的2005年,二者都摄食了更多比例的浮游植物。鲢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比鳙更广。更高的放养密度和较少的饵料资源增加了鲢、鳙的摄食生态位宽度,但是减少了二者之间的食性重迭程度。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推测,当鲢、鳙的放养密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鲢、鳙会主要的摄食浮游动物从而减少对蓝藻水华的控制能力。在以控制蓝藻水华为目的的鲢、鳙的养殖实践中,足够高的放养密度是成功控藻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来源于《第六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8-12-01)

邵晨[6](2007)在《虎纹蛙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室剖胃观察,研究了浙江省金华地区虎纹蛙(Rana rugulosa)成体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结果表明:虎纹蛙喜食活的动物性食物,且以昆虫纲动物为主,主要有鞘翅目和同翅目,以及甲壳纲、蛛形纲的小动物等;也取食一些植物.随着栖息环境和个体大小的不同,其食性与捕食数量也有差异.雄体虎纹蛙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大于雌体,而营养生态位宽度则小于雌体.在虎纹蛙种群中,雌雄间的营养生态位重迭值较大,说明雌雄间的食物成分相差不大.(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王武,刘杰,陈立婧,孔优佳,花少鹏[7](2006)在《滆湖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4年9~12月,分别从氵鬲湖北部、中部和南部湖区采集了鲫鱼、鲤鱼和黄颡鱼等杂食性鱼类各60尾,总计180尾。通过对其肠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计算出3种鱼类肠道中各食物的出现频率及百分比组成,通过此2种指标反映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由于氵鬲湖北部、中部水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湖泊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造成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趋同性,有机碎屑和水草已成为氵鬲湖杂食性鱼类的主要饵料。氵鬲湖北部、中部水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已不适合杂食性鱼类生长。(本文来源于《水利渔业》期刊2006年04期)

周立志,宋榆钧[8](1998)在《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于1995年4~5月份在长春市调查了花背蟾蜍繁殖种群不同繁殖时期的食性,并通过食物多样性和营养生态位对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繁殖种群繁殖后的食物多样性指数、营养生态位宽度较繁殖期为大;繁殖期和繁殖后的食物百分率相似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重迭值小,而食物百分率相异性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大。繁殖期雄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雌体,繁殖后雌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宽度均大于雄体,雌雄个体间的食物百分率相异性指数及营养生态位分离值小。摄食活动性受繁殖影响,并随繁殖结束而增强。(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贺达汉,郑哲民[9](1997)在《荒漠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竞争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宁夏荒漠草原 1 2种蝗虫为对象 ,对荒漠草原蝗虫的营养生态位和种间食物竞争模型进行了研究 .采用嗉囊内含物分析技术分析了 1 2种蝗虫的取食特性和食物利用谱 ,并根据嗉囊内含物的分析结果 ,定量研究了蝗虫的营养生态位重迭和宽度 .依据生态位分化的特点 ,1 2种蝗虫可划分为 4个不同营养需求类群 :杂草取食者、杂草 禾草取食者、禾草 杂草取食者、禾草取食者 .通过蝗虫的取食频率、生物量以及种群密度 ,提出了蝗虫种间食物竞争力评估模型 ,对 1 2种蝗虫种间食物竞争的作用力进行了讨论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1997年06期)

樊乃昌,景增春,张道川[10](1995)在《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于1993年在青海省刚察县年诺索玛地区发现高原鼠兔(Ocholonacurzoniae)和达乌尔鼠兔(O.daurica)在布哈河谷二阶地同域且重迭分布之现象,并从这两种鼠兔的食物资源利用出发,研究了其生态位关系问题。在食物资源维上的生态位宽度(PS).高原鼠兔为0.4744.达乌尔鼠兔为0.4964,即它们具有相近似的生态位宽度。这两种动物的生态位在食物资源谱维上的重迭值(FT)为0.8091.表明它们在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食物生态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肉眼观测、样方测定和采食前后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高寒草甸主要家畜[牦牛(Bos grunniens)和藏羊(Ovis aries thibetana)]和鼠类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的食物生态位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类与家畜的食物资源谱存在较大差异,禾草和莎草是藏羊和牦牛食物结构的主体,而高原鼠兔的食谱较为宽泛,高原鼢鼠则主要涉及具有发达轴根、根茎、球茎和块根类植物。家畜的食物生态位宽度、物种多样性和利用均匀度均显着高于鼠类。食物生态位重迭度以藏羊和牦牛最高,其次为高原鼠兔和藏羊,重迭度最低的是高原鼢鼠和藏羊。由此可见,鼠类与家畜的食物生态位分异较大,因食物竞争而对家畜构成的不利影响较为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物生态位论文参考文献

[1].于兰.东北虎和豹的食物选择及其营养生态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2].才让吉,卫万荣,张卫国.草原鼠类与草食家畜食物生态位分异初探[J].草业科学.2015

[3].陆施毅.广西崇左白头叶猴与黑叶猴食物与空间生态位相似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4].刘新平.内蒙古东部地区叁种犬科动物食性及食物生态位重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5].柯志新,谢平,过龙根,黄良民.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隔中食物竞争对鲢、鳙摄食生态位和生长的影响[C].第六届世界华人虾蟹类养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8

[6].邵晨.虎纹蛙的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王武,刘杰,陈立婧,孔优佳,花少鹏.滆湖杂食性鱼类食物生态位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6

[8].周立志,宋榆钧.花背蟾蜍繁殖种群食物多样性及营养生态位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8

[9].贺达汉,郑哲民.荒漠草原蝗虫营养生态位及种间食物竞争模型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7

[10].樊乃昌,景增春,张道川.高原鼠兔与达乌尔鼠兔食物资源维生态位的研究[J].兽类学报.1995

标签:;  ;  ;  ;  

食物生态位论文-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