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刘勇华,吴京,唐秋萍

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刘勇华,吴京,唐秋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保疏浚,富营养化,湖泊,底泥

湖泊污染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勇华,吴京,唐秋萍[1](2018)在《浅谈湖泊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以环保疏浚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流域非点源污水排入湖泊,引起水体污染,造成湖泊富营养化,干扰和制约着湖泊流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此,我国开展大量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工作,提出了"控源+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的理念。本文将结合具体工程措施,以"控源"为主题,就目前我国湖泊污染现状,根据不同的污染来源,提出不同的技术方法。其中,对内源与内负荷控制工程中的环保疏浚工程作出了详细介绍。(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8-08-03)

邹锐,周璟,刘永,朱翔,赵磊[2](2013)在《面向对象的湖泊污染控制智能工程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湖泊污染治理在工程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在分析传统方法与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关键特征,即:对象视角、因果为基、集点成面、时空优化.以蓝藻控制为对象,基于垂向水动力扰动机和抽水除藻回灌技术,对蓝藻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效果进行了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传统的工程设计范式无法科学指导切实有效的湖泊污染工程设计与决策;在案例中,智能设计方法基于对象视角和定量因果分析,确定扰动机技术对于实现低到中等的水质改善目标(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为70μg·L-1)具有比抽水技术高得多的效率,但如果水质目标高于一定值(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100μg·L-1)时,扰动机不能实现,抽水技术可以实现,但单独使用抽水技术成本太高;结合两种技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项都更有效率,且两种技术的定量规模控制对实际工程效益和成本具有显着影响.本研究显示了应用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重要性与潜力,为促进湖泊污染的有效治理、有效改善湖泊水质以及相关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学和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谢爱军,周炜,年跃刚,黄民生[3](2005)在《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水处理研究热点。从人工湿地技术控制富营养化湖泊外源污染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人工湿地的概念、净化机理及发展现状等,重点阐述了人工湿地在富营养化湖泊外源污染控制中的技术与应用,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在富营养化外源控制中的不足和人工湿地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05年06期)

郭振仁[4](2003)在《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环境持续恶化,其根本原因是对湖泊的脆弱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氮磷污染控制真正放在突出位置并落到实处。因此应对所有的入湖之水制定出严格的超前控制标准,大力开发高效低耗的氮磷控制技术,建立专人负技术总责的湖泊治理技术决策机制,以此争取湖泊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03年S1期)

王海军,徐锐贤,吕耀坤,李荣武[5](1993)在《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控制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复杂,但其基本原因则为人为活动的不当与管理失控。其污染源可分为始生源和次生源。防治湖泊富营养化与改善其水体质量应对始生源、次生源严加管理和控制。本文依综合整治理论与实践,对控制始生源所采用的点源截流、疏浚;面源则以沟塘工程,生物工程(发挥水生植物、动物的富集转化与湖泊生物带的拦蓄、防护功能)、管理工程等途径进行了充分论证,并阐述了其控制营养物质入湖的机制与效果。同时还在小试、扩试、中试的基础上对次生源中的可溶态 N、P 通过湖缘区培植的苇、荷、蒲等水生植物,发挥其净化与去除机制;利用粉煤灰、沸石、膨润土等物质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发生的沉淀、吸附、絮凝、络合诸效应;以及对含高浓度 N、P 湖盆底层水抽出交换(补入等量清水);对底泥中蓄积的沉降态 N、P 进行压盖封闭或促其惰化等对策的安全、稳定、经济及有效程度均作了评价分析。(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3年03期)

沈晓鲤[6](1986)在《从“国际湖泊污染与恢复会议”看当前湖泊污染控制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湖泊污染与恢复会议”(Inlernational Congress on Lakes Pollution and Recovery)于1985年4月15—18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欧洲、北美、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的二百多名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中国代表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是解决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对酸雨与湖泊酸化问题也作了讨论。会议反映欧洲、北美以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尽管在近一、二十年内普遍采用了污水二级处理,但并没有能控制(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1986年01期)

邓荣森[7](1985)在《湖泊污染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有关湖泊污染的一些新观点。文章认为湖泊污染的主要问题是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过量繁殖。限制进入湖泊的营养盐,是消除污染的重要途径。含量低于要求的碳氮磷营养比之任何一种营养元素都可能成为限制藻类生长的因素。缓流河道与湖泊类似,没有一般河流的紊流特性,所以富营养化不可能在一般河流中发生。湖泊和缓流河道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受日光和水温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转移。小型湖泊中污染物按完全混合考虑计算。(本文来源于《重庆环境保护》期刊1985年02期)

邓荣森[8](1985)在《美国湖泊污染控制技术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理论为数不少,但是,指导防止湖泊富营养化污染成功的例子却不多见。这里指出一些美国在治理湖泊污染方面所采用的具体工程措施和成效显着的例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1985年02期)

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湖泊污染治理在工程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在分析传统方法与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关键特征,即:对象视角、因果为基、集点成面、时空优化.以蓝藻控制为对象,基于垂向水动力扰动机和抽水除藻回灌技术,对蓝藻控制和水质改善的效果进行了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传统的工程设计范式无法科学指导切实有效的湖泊污染工程设计与决策;在案例中,智能设计方法基于对象视角和定量因果分析,确定扰动机技术对于实现低到中等的水质改善目标(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为70μg·L-1)具有比抽水技术高得多的效率,但如果水质目标高于一定值(如在本试验水体中设置Chla浓度峰值控制目标>100μg·L-1)时,扰动机不能实现,抽水技术可以实现,但单独使用抽水技术成本太高;结合两种技术比单独使用其中一项都更有效率,且两种技术的定量规模控制对实际工程效益和成本具有显着影响.本研究显示了应用面向对象的智能设计方法的重要性与潜力,为促进湖泊污染的有效治理、有效改善湖泊水质以及相关决策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学和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勇华,吴京,唐秋萍.浅谈湖泊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以环保疏浚工程为例[C].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8

[2].邹锐,周璟,刘永,朱翔,赵磊.面向对象的湖泊污染控制智能工程设计方法[J].环境科学.2013

[3].谢爱军,周炜,年跃刚,黄民生.人工湿地技术及其在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05

[4].郭振仁.我国湖泊污染控制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及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3

[5].王海军,徐锐贤,吕耀坤,李荣武.富营养化湖泊污染控制途径[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

[6].沈晓鲤.从“国际湖泊污染与恢复会议”看当前湖泊污染控制的特点[J].环境科学.1986

[7].邓荣森.湖泊污染控制[J].重庆环境保护.1985

[8].邓荣森.美国湖泊污染控制技术简介[J].环境工程.1985

标签:;  ;  ;  ;  

湖泊污染控制论文-刘勇华,吴京,唐秋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