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保存单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保存条件,保存指数,构造保存单元,页岩气
保存单元论文文献综述
余川,曾春林,周洵,聂海宽,余忠樯[1](2018)在《大巴山冲断带下寒武统页岩气构造保存单元划分及分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巴山冲断带下寒武统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发育物质基础,钻井显示了一定的资源潜力,但在强烈的构造作用下,构造保存条件具有复杂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影响该区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关键。采用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解释、分析测试等方法,将大巴山划分为5个页岩气构造保存单元,分别为南大巴山前缘褶皱单元(Ⅰ)、对冲断褶单元(Ⅱ)、迭瓦断夹片单元(Ⅲ)、北大巴山线状复式向斜—浅变质单元(Ⅳ)及穹窿状复式背斜—深变质单元(Ⅴ)。综合考虑大巴山抬升剥蚀作用、封盖条件、断裂发育、地层破碎程度、构造样式、变质作用与岩浆活动等构造因素对下寒武统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对各构造保存单元进行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构造保存单元保存指数分别为:Ⅰ:0.84;Ⅱ:0.72;Ⅲ:0.365;Ⅳ:0.54;Ⅴ:0.365。针对该区提出了圈闭保存型、断裂逸散型、散失残存型、散失破坏型等4种页岩气构造保存模式,其中,圈闭保存型比较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保存,主要表现在构造相对稳定宽缓的南大巴山前缘褶皱带,下寒武统埋深较浅的背斜构造是下一步页岩气勘探的有利方向。(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翟常博[2](2016)在《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构造演化特征与海相保存单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下扬子地区油气宏观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为了更好地评价有利单元,通过多条南北向构造地震、野外露头剖面解释,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构造进行区划,对各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强弱进行解析。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构造迭加改造影响:印支期-早燕山期(T_3-J_(1-2))江南雪峰由南往北的基底拆离推覆和大别山由北往南上冲推覆构造;燕山期(J_3-K_1)的走滑构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K_2-E-N)的伸展构造。下扬子海相油气有利保存单元存在于2类地区:一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改造变形程度较弱、保存完好的志留系盖层分布区(滑脱层),它们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二是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重建的白垩系盖层分布区,它们是次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对不同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泰州东台对冲向斜带和海域的崂山-五莲对冲带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射阳推覆带是次生型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筱颖,李博,周昕杰,于跃,陈嘉鹏[3](2013)在《基于异步保存及互锁存储单元的抗SEE触发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Muller_C单元,设计一种异步保存及互锁存储单元结构,该结构采用状态锁存机制和增加节点电容方法,能有效防止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电路抗单粒子瞬变和多节点扰动效应的能力。在0.18μm工艺条件下用此结构设计的D触发器,面积为1 422μm2,动态功耗为0.42mW,建立时间为0.2ns,保持时间为0.03ns。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触发器链验证电路,在时钟频率为20 MHz时,单粒子LET翻转阈值为31MeV·cm2/mg,比双互锁存储单元结构的抗单粒子能力提高40%。(本文来源于《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期刊2013年05期)
王芙蓉,何生,杨兴业[4](2012)在《方解石脉对中扬子地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油气保存单元的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野外观测表明,中扬子地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京山县城附近野外露头中二迭系和叁迭系方解石脉主要是沿节理缝发育,脉体宽度较小。方解石脉的镜下微观的结晶特征、阴极发光特征、脉体穿插关系可以判断二迭系脉体大约有两期,叁迭系脉体大约有叁期。碳氧同位素值表明,叁迭系方解石脉和围岩的氧同位素差值不大(Δδ18 O的差异范围为-0.19‰~4.12‰,平均值为1.9‰),二迭系方解石脉和围岩氧同位素差异较大(Δδ18 O的差异范围为4.07‰~12.03‰,平均值为7.3‰),叁迭系脉体的流体直接来源于围岩,二迭系裂隙中方解石脉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主要受到有机质的影响。方解石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研究区建立的代表性虚拟井的埋藏史和热史基础上,推测二迭系方解石脉形成深度为3 000m~3 700m,形成深度约为2 000m~3 000m,两套地层中的方解石脉的形成时期为J3—K1燕山构造运动期。中扬子地区在多旋回的沉降和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上组合的区域性盖层(中叁迭统—下侏罗统的泥质岩)在江汉平原区具有较好的封盖性。(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期刊2012年01期)
邹灵[5](2009)在《油气保存单元研究现状及在陆相盆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保存单元概念产生于南方海相盆地油气勘探研究中,是以独立地质单元整体封闭性能为研究对象,内容涉及到各要素的空间性、时间性、条件性和有效性。级别划分与综合评价是油气保存单元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的实际地质特征,首次将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陆相盆地油气勘探中,并将该洼陷划分为12个二级保存单元。通过模糊综合评价,认为2个整体封闭性好、5个整体封闭性中等、5个整体封闭性差。将整体封闭性不同的保存单元与油气富集程度对比,发现保存单元封闭质量越好,油气富集程度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周明辉,梁秋原[6](2007)在《楚雄盆地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段是燕山期,晚燕山期后上覆K2—E地层成为新的区域盖层,喜山运动的挤压作用加强或改造了原先形成的圈闭,同时造成油气重新运聚,形成新的油气保存单元。在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含油气系统研究,将楚雄盆地现今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为:持续型、残留型、改造型及重建型4种基本类型。最后,对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7年04期)
梁兴[7](2006)在《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南方海相中、古生界沉积盆地已不复存在,现今残存构造-沉积实体的基本性质是多旋回迭合构造改造型残留盆地,中燕山期以来的后造山期强大的陆内造山运动和盆山脱耦作用对印支期以前的海相沉积盆地和印支-早燕山期同造山期前陆盆地的强烈破坏与改造是南方海相盆地演化的重要特色。面对地质构造十分复杂、盖层剥蚀严重、水文开启程度高的中国南方海相新区,“油气保存条件”是油气勘探与综合评价的关键。通过最近十年的南方海相勘探实践与系统总结,提出在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和勘探部署过程中引入并应用赋予具备整体封闭保存体系和含油气系统新内涵的“含油气保存单元”概念。指出含油气保存单元已经成为一种以整体封闭保存条件研究为核心的油气成藏研究体系,适合于构造复杂、水文开启程度高、断层发育的构造改造型残留盆地,这对南方海相有利勘探区块评价和勘探靶区优选既现实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有科学的理论意义。 认为南方海相油气能否得以成藏并保存到今,取决于整体构造框架下的宏观封闭保存体系、烃充注源、圈闭与储层、成藏要素在时空上的有效匹配关系等4个方面因素的有效匹配。明确提出整体封闭体系、圈闭、含油气目的层系是构成含油气保存单元的3个基本要素,可以从赋存油气藏目的层系之上的区域盖层覆盖程度、遮挡条件和封闭保存体系的顶界等3个方面入手圈定含油气保存单元的分布范围。以整体封闭保存体系的有效区域盖层与含油气系统存在的成生关系为基础,将含油气保存单元划分出持续型、重建型(包括沉积重建型和构造重建型)、保持型、残留型(包括剥蚀残余型和构造肢解型)等4种基本类型。 提出了以现今含油气系统能否得以形成和保存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为核心进行海相含油气保存单元评价的新思路,强调在勘探初期阶段只能以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作为南方海相盆地(区块)评价优选的关键。强调整体封闭保存条件研究,应围绕盆地构造演化这个决定根本的主线,从区域盖层、烃充注源、储集层、圈闭等因素的“时空匹配”来动态地(正演)研究现今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与展布,从含油气系统形成后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强弱、成藏时间早晚、区域盖层保存状况和水文地质条件、储层有机流体等方面来描述(反演)现今含油气系统赖以存在的整体封闭保存条件,以盖层、抬升剥蚀、褶皱断裂、岩浆活动等宏观性地质条件和油气流体、水文地质与水化学场、地温与地电化学等微观封存能力标志为手段进行含油气保存单元的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06-06-01)
周明辉,梁秋原[8](2005)在《楚雄盆地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燕山期是油气藏关键时刻。晚燕山期后上覆K2-E地层成为新的区域盖层,喜马拉雅运动的挤压作用加强和改造了原先形成的圈闭,使油气重新分配,形成新的油气保存单元。将楚雄盆地现今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为持续型、残留型、改造型及重建型四种基本类型,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来源于《云南地质》期刊2005年03期)
冯增昭[9](2005)在《关于油气保存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保存单元”这一术语的深刻内涵及其对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作用十分重要。何登发等的文章《油气保存单元的概念与评价原理》对这一术语的进一步传播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该文误把马力等的文章当作是最早提出这一术语的文章。“油气保存单元”这一术语及其含意的原创性应属于李尚武先生及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并不属于其他人或其他单位。(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05年03期)
梁兴,巫向阳,叶舟,张廷山,刘家铎[10](2004)在《南鄱阳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呈“上张下压”结构的南鄱阳迭合盆地,K2—E含膏泥岩区域盖层构筑了晚期的整体封闭保存体系,以P1m、P2l、T3a为主体的海相烃源岩具备晚期生烃潜力和油气运聚成藏条件,造就了海相烃源沉积重建型含油气保存单元并可细分出7个含油气保存单元。通过油气成藏因素系统解剖,认为存在古生古储、古生新储两种油气成藏类型,输导体系直接影响油气成藏,以小型—微小型油气藏为主,P2l砂岩、P2ch灰岩、T3a砂岩和白垩系底砾岩是油气主要赋存目的层系。江埠—二甲村、向塘—前坊含保存单元勘探前景较好(ⅡB),值得加快浅层海相烃源油气藏探索步伐,位于余干北—鸣山西的对冲前缘构造带是浅层油气藏的现实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4年10期)
保存单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下扬子地区油气宏观保存条件地区差异性明显。为了更好地评价有利单元,通过多条南北向构造地震、野外露头剖面解释,对海相中生界、古生界构造进行区划,对各构造单元的变形特征和强弱进行解析。结合钻井资料,综合分析认为下扬子地区经历了3期强烈构造迭加改造影响:印支期-早燕山期(T_3-J_(1-2))江南雪峰由南往北的基底拆离推覆和大别山由北往南上冲推覆构造;燕山期(J_3-K_1)的走滑构造;晚燕山-喜马拉雅期(K_2-E-N)的伸展构造。下扬子海相油气有利保存单元存在于2类地区:一是在印支-早燕山期改造变形程度较弱、保存完好的志留系盖层分布区(滑脱层),它们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二是在晚燕山-喜马拉雅期重建的白垩系盖层分布区,它们是次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对不同构造单元综合分析,认为泰州东台对冲向斜带和海域的崂山-五莲对冲带是原生型油气的有利保存单元,射阳推覆带是次生型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存单元论文参考文献
[1].余川,曾春林,周洵,聂海宽,余忠樯.大巴山冲断带下寒武统页岩气构造保存单元划分及分区评价[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8
[2].翟常博.下扬子地区海相地层构造演化特征与海相保存单元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张筱颖,李博,周昕杰,于跃,陈嘉鹏.基于异步保存及互锁存储单元的抗SEE触发器设计[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13
[4].王芙蓉,何生,杨兴业.方解石脉对中扬子地区沉湖土地堂复向斜油气保存单元的指示意义[J].矿物岩石.2012
[5].邹灵.油气保存单元研究现状及在陆相盆地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9
[6].周明辉,梁秋原.楚雄盆地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7
[7].梁兴.中国南方海相改造型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综合评价[D].西南石油大学.2006
[8].周明辉,梁秋原.楚雄盆地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与评价[J].云南地质.2005
[9].冯增昭.关于油气保存单元[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
[10].梁兴,巫向阳,叶舟,张廷山,刘家铎.南鄱阳盆地含油气保存单元及评价[J].天然气工业.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