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意识形态构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宇,张丽红[1](2019)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建的现实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呈现空间的开放—多样性、生存的共生—竞争性、主体的平等—自由性、面向未来—生成性等特点,而西方社会思潮和文化的剥蚀、意识形态的结构性渗透引发的诸多质疑、信息网络安全功能缺位等多元挑战,在客观上要求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遵循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和与时俱进的原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完善高校意识形态育人机制。(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邹宏如[2](2019)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显着增强,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9-11-14)
史露露[3](2019)在《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队伍构建要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职院校建设与发展中,随着社会进步下全新思想理念的不断创新与形成,传播技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在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也处于全新阶段。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队伍的建设,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下意识形态队伍构建的重要构成要义。为此,需要对高职院校在意识形态队伍建设中的网络意识形态队伍建设做充分的了解,对其在实施中应该具有的要义做到充分的掌控,并对其发展做到合理的规划。(本文来源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刘蕊[4](2019)在《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路径审思》一文中研究指出继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及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论述了网络舆论引导和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为我们研究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本文意从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政治表现、现实困境及实现路径3个层面展开思考与论述,对加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0期)
郭英楠[5](2019)在《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构建及哲学思想的成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年至1846年耗费大量心血合作的。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着作,它首次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中科学的历史观的建立,既使得马克思恩格斯探究社会和经济规律有了哲学支撑,又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通过分析唯物史观构建的逻辑前提、基本、核心以及方向,不仅可以认识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还可以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并且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静妍,张恒[6](2019)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积极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引导,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努力做到在"世界视野"下坚守"中国意识",是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此,要落实高校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论引导机制、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和网络安全评估机制,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起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君[7](2019)在《多维场域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维场域的兴起,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烽火不断"。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面临着传统场域"失落"、互联网场域"失声"、新媒体场域"失范"等多重境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主要由社会矛盾的转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国际环境的交锋所导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在思政理论课堂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守好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需要在互联网场域,关注网络对意识形态的传播作用,打赢互联网意识形态"保卫战";需要在新媒体场域,构筑新媒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重塑,突围新媒体意识形态"多重夹击"。(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平,丁成[8](2019)在《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得到高度关注。高校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使用比较频繁的场所,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战场。网络信息技术地不断普及,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研究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分析目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现状,并提出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主要措施。(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钟国云[9](2019)在《“一带一路”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构想是关系国家发展利益的战略设计,而地处国家西南大门的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则关系到国家总体安全的大局。基于"一带一路"给地区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潜在冲击,本文认为可通过构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机制、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机制和建立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等途径,才能有力捍卫地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25期)
梁利文[10](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青年学生中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青年学生中的构建进程,可以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学生中依然掌握着话语权,国家的政策举措成为话语权在青年学生中构建的决定因素,青年学生群体是话语权构建中反应最迅捷的群体,意识的独立性特征在话语权构建中表现尤为强烈。(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08期)
意识形态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显着增强,为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意识形态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宇,张丽红.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构建的现实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邹宏如.构建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体系[N].湖南日报.2019
[3].史露露.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队伍构建要义[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
[4].刘蕊.新时代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路径审思[J].新闻研究导刊.2019
[5].郭英楠.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构建及哲学思想的成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
[6].李静妍,张恒.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与管理[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9
[7].张君.多维场域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J].济宁学院学报.2019
[8].何平,丁成.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机制措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9].钟国云.“一带一路”与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9
[10].梁利文.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青年学生中的构建[J].决策探索(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