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各向异性论文-刘文卿,胡书华,寇龙江,张涛

波各向异性论文-刘文卿,胡书华,寇龙江,张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各向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各向异性介质,拟微分算子,纯qP波,稳定性

波各向异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卿,胡书华,寇龙江,张涛[1](2019)在《TTI介质纯qP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可使用标量波方程来模拟波场,而在各向异性介质中,P波和SV波是相互耦合的,即不存在单纯的标量波传播,通常利用能代表耦合波场中P波分量运动学特征的拟声波(qP波)进行偏移成像。本文中,我们推导出了TTI介质下q P波控制方程,同时基于拟微分算子分解思路,导出更符合物理意义的TTI介质纯qP波控制方程。新方程能够在物理上保持波传播能量,因此相对于正则化有限横波方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数值算法方面,采用交高阶有限差分进行数值求解,给出差分的稳定性格式。给出均匀各向异性介质和复杂Foothill TTI介质模型中纯qP波波场模拟的结果,证明了新方程的稳定性。采用这个方程进行复杂TTI模型正演和高质量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左佳卉,钮凤林[2](2019)在《利用多层横波各向异性测量方法计算两层介质的分裂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实际两层各向异性介质,在一层假设条件下利用Silver和Chan(1991)的等效单层各向异性测量方法,以及在两层假设条件下利用剥去法和反演法,计算模型的分裂参数.首先利用理论雷克子波得到经过两层各向异性的观测数据,然后加入噪声之前和之后,分别计算不同反方位角覆盖条件下数据的各向异性,并与理论模型的分裂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上层分裂特征已知的基础上,剥去法适用于任何模型,不管是否存在分裂,或者分裂特征在两层中如何分布;而反演法更适用于两层各向异性较强且不同的模型,其结果受噪声和方位角分布的影响.选取不同方位角分布的高信噪比数据,比较剥去法和反演法对下层分裂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当入射方位角在两层快波方向之间时,反演结果比较可靠.最后利用这叁种测量各向异性的方法,计算青藏高原东南缘CEArray台站观测到的SKS数据中记录的各向异性.除了云贵高原的台站YN.CUX表现出较明显的两层分裂特征,大部分台站下的岩石圈各向异性呈现一层或者较弱的各向异性.于是针对该台站,用反演法同时对这两层的分裂参数进行估计,上层的结果与接收函数计算的地壳分裂参数一致;下层的结果与剥去法计算的上地幔分裂参数一致,说明反演法同剥去法一样,都能有效的分析具有两层各向异性特征的介质.(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田发发,尹成[3](2018)在《VTI介质QP波各向异性参数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页岩气得地震勘探中,页岩的强各向异性特征挑战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极限[1]。鉴于目前我国页岩气地震勘探主要以常规地震声波资料为主,忽略了各向异性参数的影响直接会造成提取速度的不准确,影响时深转换精度,特别是造成地下成像不精确,断层面等倾角反射界面成像质量差等问题[2]。针对本问题,本文研究了Qp波[3]在VTI介质中随参数(ε,δ)的变化地震响应特征;及在不同参数的VTI夹层中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地震响应特征,?纵波沿垂直层理方向和平行层理方向的传播速度的相对变化量,δ纵波垂直方向附近相速度的各向异性程度的大小,在同一模型中地震响应特征,建立适合页岩气勘探的各向异性参数选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期刊2018-10-21)

张双喜,吴腾飞,李孟奎,滑玉琎[4](2018)在《基于面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岩石圈结构及形变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青藏高原主要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地震活动性都与50Ma年前开始的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挤压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两个板块的碰撞和挤压造成了青藏高原大规模的隆升、地壳缩短和增厚。由于印度板块持续的俯冲稳定的欧亚板块,造成了青藏高原地区地壳厚度是平均地壳厚度的两倍,且在岩石圈内部还产生了强烈的变形。为了解释青藏高原的隆升机制和变形模式,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端元模型,具有代表性的端元模型有:1)刚性块体侧向挤压模型;2)岩石圈逐步增长模型;3)中下(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专题4: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期刊2018-10-21)

石振刚,李芹子[5](2018)在《小波各向异性模型肺部CT图像去噪》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获取肺部CT图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噪声污染,使用传统的去噪算法不能在对肺部CT图像有效去噪的同时很好地保持边缘、纹理等有用信息。为在肺部CT图像去噪时很好地保持边缘、纹理等细节信息,提出一种新的小波各向异性模型肺部CT图像去噪算法。算法首先对含噪的肺部CT图像进行Daubechies小波(dbN)软阈值去噪,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各向异性模型去噪。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去噪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不仅去噪后的肺部CT图像噪声点较少而且具有更好的边缘、纹理等细节信息保持性。(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虹,陈丹,马余全,彭世镠,毛东风[6](2018)在《谐振子几何结构不同导致的水表面波各向异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速摄像与Tracker视频追踪技术,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处理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波发生振子在周期性振动过程中对水面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作用及漂浮物的运动轨迹,揭示了不同几何结构的振子产生的流体表面波各向异性的现象。实验发现表面波对漂浮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振子的几何结构,具体表现为圆柱体振子对表面漂浮物只存在排斥的作用,叁棱柱振子在棱柱角的对应方向上对漂浮物存在定向牵引作用且在其他方向上存在排斥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振子几何结构的不同致使其对水表面漂浮物既有排斥也有定向牵引,导致表面波对漂浮物的排斥或牵引现象在不同的波线上呈现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3期)

周进举[7](2018)在《弹性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及Marchenko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震勘探的成像方法中,逆时偏移是一种基于波动方程的迭前成像方法,可以对地下构造进行精确成像。逆时偏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检波点波场的逆时外推和震源波场的正时传播,二者在合适的成像条件下,对地下构造进行成像。按照传播方程的不同,分为声波逆时偏移和弹性波逆时偏移。由于声波方程的计算和波场处理都比较简单,声波逆时偏移已经由各向同性介质拓展到了各向异性介质,而关于弹性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的研究还不太多。被动源地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可以从地表接收到的噪声记录中重构出虚震源反射波记录,进而对地下构造进行成像。Marchenko成像技术被认为是超越地震干涉的研究,可以在地下没有检波器的情况下,仅从地表反射波记录中重构出地下任意位置的格林函数。这种方法在目标区成像、多次波预测和一次波重构方法拥有很强优势。我们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了弹性波多分量逆时偏移成像策略,并研究了其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实施方法。然后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被动源地震干涉技术和弹性波Marchenko成像技术,并研究了他们和弹性波逆时偏移联合成像的潜力。首先,本文推导了基于向量的激发振幅(VEA)成像条件,进而给出了多分量弹性波数据的逆时偏移成像策略。然后通过层状模型和部分Marmousi II模型的数值模拟测试,验证了该成像策略和VEA成像条件的有效性。该成像策略利用的是基于解耦传播的向量分解方法,在PS波成像结果中不存在极性反转情况,多炮结果可以直接迭加。VEA成像条件在成像过程中直接包含了质点振动方向,不需要单独计算反射系数符号。VEA成像条件在正传过程中只保存成像时刻的P波质点速度向量和P波应力,而不需要存储所有的源波场数据。和传统的互相关类成像条件和源波场重建技术相比,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的节省存储空间和计算量。有利于弹性波逆时偏移的实际应用。另外,我们还重点分析了弹性波逆时偏移中的透射转换波假象。其次,本文将基于向量的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策略应用到各向异性介质。介绍了弹性波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方法和各向异性介质P/S波场分解方法。两层模型的波场分解测试表明在上层各向同性介质中,所有的P波和S波(包括入射波、反射波和转换波)都分解的很好,说明下层各向异性介质不会影响上层各向同性介质反射波的分解效果。但是各向异性介质中,P波和S波分解结果中都存在较明显残余。说明解耦传播的波场分解方法在VTI介质中的推广不是完全正确的。但是简单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逆时偏移测试表明该分解残余不会在RTM结果中产生很明显的串扰。说明扩展后的解耦传播波场分解方法是可以应用于VTI介质逆时偏移的。各向同性介质的波场分解方法和Helmholtz分解方法在VTI介质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差,有较强的残余。另外,如果在逆时偏移时忽略了介质的各向异性还会导致界面的位置不准确。所以在各向异性介质的弹性波逆时偏移过程中,考虑各向异性参数非常重要。Hess VTI模型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基于向量的弹性波多分量逆时偏移成像策略在复杂介质中也有较好的适应性。成像结果清晰,没有明显的串扰假象。再次,我们把地震干涉技术应用到弹性波各向异性介质中。利用互相关法从模拟的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弹性波被动源噪声记录中提取反射波响应,和正演模拟的主动源记录比较,提取的反射波响应在到时和波形方面都吻合的较好。这说明地震干涉技术也是适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然后,我们讨论了地震干涉应用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各种影响因素。震源的空间分布对反射波重建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S波反射,需要两侧或者远端震源的贡献。在模拟的噪声记录中加入高斯噪声时,对提取反射波的质量会有一些影响。而各向异性参数的变化对提取反射波响应的质量好坏影响不大。我们把地震干涉应用到Hess VTI模型,并采用弹性波逆时偏移从提取的反射波响应中得到迭加的偏移剖面。分析这个偏移剖面可知,地震干涉是适用于含有复杂构造的各向异性模型的,同时也可以用于复杂各向异性构造成像。最后,我们将Marchenko重建基准面推广到弹性波多分量数据中,提出了弹性波Marchenko重建基准面。该方法可以直接从地面多波多分量数据和估计的透射波,重构出检波器和震源都在地下的反射波响应,而且重构的反射波响应具有正确的向量信息。重构的反射波响应可以接下来进行目标区的向量成像研究。基于我们推导的弹性波Marchenko重建基准面方法,我们又推导了弹性波多分量数据的PP波和PS波一次波重构技术。重构出来的PP波和PS波的一次波具有正确的到时和波形。对比直接模拟数据和重构一次波数据的逆时偏移成像迭加结果可以发现,无论是PP波还是转换PS波,成像结果中的层间多次波假象都得到了压制,体现了纯一次波成像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朱涛[8](2018)在《基于地幔动力学模拟推断云南地区剪切波各向异性源的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各向异性与地幔对流导致的变形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地幔对流模拟可被用来预测地震各向异性,并推测剪切波各向异性地幔源的深度.本文建立了基于地震速度结构的地幔对流模型来预测云南地区剪切波分裂的快波方向,它同时受地表板块运动和地幔内部的温度扰动所驱动.通过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推测在云南地区西北部和东部区域,剪切波各向异性源主要存在于岩石圈中.在西南部和四川盆地及其西缘,地幔流动可能是剪切波各向异性的主要贡献者,各向异性层分别位于210~330km和170~330km深度,导致西南部剪切波各向异性的地幔可能处于大幅度的剪切变形状态,而四川盆地及其西缘主要处于中等强度的剪切变形状态.(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凌媛,陈凌,危自根,姜明明,王旭[9](2017)在《利用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地壳S波各向异性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跨越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的宽频带密集流动地震台阵共64个台站约一年的连续记录,采用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台阵下方5~35s的Rayleigh面波和5~30s的Love面波相速度分布,并进一步反演获得了地壳SV、SH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2×(V_(sh).V_(sv))/(V_(sh)+V_(sv)))结构图像.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通中部南段地壳结构变化复杂,广泛存在壳内低速体,可能是在中-新生代构造和岩浆活动中被改造的反映.陕西-山西裂陷区及附近区域的下地壳至壳幔边界表现出强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与中-新生代地幔基性-超基性铁镁质物质底侵有关.克拉通西部鄂尔多斯块体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与其稳定的克拉通构造属性相吻合.该地区浅层为东薄西厚的低速且西向单斜结构,可能与鄂尔多斯显生宙时期的整体掀斜以及晚白垩世以来遭受的强烈差异剥蚀有关;中-下地壳速度较高,不存在显着壳内低速体,并表现为大尺度的正径向各向异性特征,可能还保存了鄂尔多斯块体早期形成时的结构特征.结合前人对华北克拉通北段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克拉通中-西部的南、北段地壳结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存,推测可能与克拉通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南、北段各自经历不同的构造过程有关.在克拉通以西的祁连造山带,中地壳存在一近水平且自西向东逐渐减弱的低速层,可能反映该区域受新生代青藏高原东北缘侧向生长的影响,在强烈的挤压构造背景下地壳内部发生了垂向迭置和强烈的韧性变形,且不支持与青藏高原中下地壳流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宋秀青,李守勇[10](2017)在《Pg波各向异性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以唐山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介质的各向异性为相应的地球物理现象提供动力学上的解释。通过计算唐山地区2010-2014年间4个≧ML 4.0的地震前3个月和后10天的Pg波到时均方差值,认为在较密的偏大的震群发生过程中,随着应力的不断释放,介质的各向异性变小,而在一组较小的震群发生过程中,应力处于积累阶段,介质的各向异性变大;而它们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偏小,且它们的绝对值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认为这是周围复杂的地质环境影响下应力作用的结果,它为进一步了解孕震过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1:高压实验与计算地球科学、专题52: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专题53: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期刊2017-10-15)

波各向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实际两层各向异性介质,在一层假设条件下利用Silver和Chan(1991)的等效单层各向异性测量方法,以及在两层假设条件下利用剥去法和反演法,计算模型的分裂参数.首先利用理论雷克子波得到经过两层各向异性的观测数据,然后加入噪声之前和之后,分别计算不同反方位角覆盖条件下数据的各向异性,并与理论模型的分裂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上层分裂特征已知的基础上,剥去法适用于任何模型,不管是否存在分裂,或者分裂特征在两层中如何分布;而反演法更适用于两层各向异性较强且不同的模型,其结果受噪声和方位角分布的影响.选取不同方位角分布的高信噪比数据,比较剥去法和反演法对下层分裂参数的计算结果,发现当入射方位角在两层快波方向之间时,反演结果比较可靠.最后利用这叁种测量各向异性的方法,计算青藏高原东南缘CEArray台站观测到的SKS数据中记录的各向异性.除了云贵高原的台站YN.CUX表现出较明显的两层分裂特征,大部分台站下的岩石圈各向异性呈现一层或者较弱的各向异性.于是针对该台站,用反演法同时对这两层的分裂参数进行估计,上层的结果与接收函数计算的地壳分裂参数一致;下层的结果与剥去法计算的上地幔分裂参数一致,说明反演法同剥去法一样,都能有效的分析具有两层各向异性特征的介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各向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卿,胡书华,寇龙江,张涛.TTI介质纯qP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左佳卉,钮凤林.利用多层横波各向异性测量方法计算两层介质的分裂参数[J].地球物理学报.2019

[3].田发发,尹成.VTI介质QP波各向异性参数响应特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1: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2:地震波传播与成像.2018

[4].张双喜,吴腾飞,李孟奎,滑玉琎.基于面波各向异性层析成像研究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岩石圈结构及形变特征[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东亚壳幔演化、专题4:陆陆碰撞带深部结构和动力学意义.2018

[5].石振刚,李芹子.小波各向异性模型肺部CT图像去噪[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8

[6].杨虹,陈丹,马余全,彭世镠,毛东风.谐振子几何结构不同导致的水表面波各向异性[J].振动与冲击.2018

[7].周进举.弹性波各向异性逆时偏移及Marchenko成像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朱涛.基于地幔动力学模拟推断云南地区剪切波各向异性源的深度[J].地球物理学报.2018

[9].凌媛,陈凌,危自根,姜明明,王旭.利用噪声层析成像研究华北克拉通中-西部南段及邻区祁连造山带地壳S波各向异性速度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

[10].宋秀青,李守勇.Pg波各向异性与地震的相关性分析——以唐山地区为例[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1:高压实验与计算地球科学、专题52: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动力学过程、专题53: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2017

标签:;  ;  ;  ;  

波各向异性论文-刘文卿,胡书华,寇龙江,张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