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循环流化床,人工湿地,重金属,渗滤液
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生,袁兴中,曾光明,董蓓蓓,梁运姗[1](2009)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渗滤液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 4 000 mg.L-1、NH4+-N 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 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和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和0.1 mg.L-1左右.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11期)
张金生[2](2008)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污水处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型的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获得用应,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作为其中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反应器在近期被应用,以其微生物活性强,生物量大,处理能力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床内各相混合均匀,传质效果好的有点,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因为其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大,处理难度大,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处理。本论文简介了国内外应用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成果,介绍其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对自主设计的外循环叁相流化床的启动挂膜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污泥投加量和碳氮比(C/N)对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 20-30℃,活性炭载体粒径r0.125-0.5mm时,污泥投加量为2g·L~(-1)比5g·L~(-1)更有利于挂膜;C/N在8-12之间时流化床挂膜最快,C/N≥14时流化床挂膜困难,易出现污泥膨胀。在挂膜成功的基础上,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器内悬浮生物量和膜生物量的影响,HRT越长悬浮生物量越大,膜生物量在HRT由1-3h时,也随HRT的增长而增加,HRT超过5h时,膜生物量随HRT增长相应减少,HRT在4-5h时,两者达到平衡。然后利用模拟废水对外循环叁相流化床的最佳操作条件进行了确定,并对条件下叁相外循环流化床的脱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叁相外循环硫化床反应器中影响其脱氮的因素主要有C/N、pH和曝气率,当C/N为7时,反应器出水中有大量氨氮,原因是碳源不足,同时硝化反硝化不能充分进行,C/N为19时,出水氨氮含量非常低,但COD含量较高,C/N为12时,出水氨氮含量也较低,并且COD的含量较C/N为19时,有大幅度下降,相比较之下,C/N为12更合适,pH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膜反应器中,适合的pH不仅能使反应器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而且影响到膜反应器运行的成败,因为pH直接影响到膜微生物生长的好坏。研究发现,最适宜叁相外循环流化床运行的pH是在7.5~8.0之间,此时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当pH低于7.5时,出水中NO2--N和NO3--N的含量较高,当pH高于8.0时,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效果也远没有在7.5~8.0之间时好,但pH高于9.5时,载体上的生物膜开始脱落。在该反应器中曝气率与DO存在一个正相关关系,由于反应器中载体的流化动力是由曝气提供的,曝气率同时影响DO和流化动力,曝气率过低,动力不足,载体不能完全流化,DO不足,硝化反应受到限制。曝气率过高,对载体上生物膜冲刷会造成生物膜脱落,同时影响反硝化效果。所以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曝气率为0.06m3s-1是一个最适宜的值。最后将外循环流化床和人工湿地组成系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4000mgL~(-1)、NH4+-N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0.1 mgL~(-1)左右。并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该组合工艺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11-20)
张金生,袁兴中,曾光明,梁运姗[3](2008)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载体挂膜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循环叁相流化床的挂膜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污泥投加量和碳氮比(C/N)对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为20~30℃,活性炭载体粒径r为0.125~0.5mm时,2g·L-1污泥投加量为比5g·L-1更有利于挂膜;C/N在8~12之间时流化床挂膜最快,C/N≥14时流化床挂膜困难,易出现污泥膨胀.在挂膜成功的基础上,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器内悬浮生物量和膜生物量的影响,HRT越长悬浮生物量越大,膜生物量在HRT由1~3h时,随HRT的增长而增加,HRT超过5h时,膜生物量随HRT增长相应减少,HRT在4~5h时,两者达到平衡.(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8年10期)
焦伟堂,冯旭东,李丽[4](2005)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污水处理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相外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生活污水。该设备包含好氧区和缺氧区,可获得足够的停留时间造成缺氧条件,能保证有效去除NH3N。实验在室温下进行,进水条件pH为7~8,CODCr为286~656mg/L,NH3N为10~51mg/L。结果显示,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在3h为宜,最佳通气量为0.09m3/h,此时CODCr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91%和96.6%,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实验确定了最佳膜厚为145μm。(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5年03期)
华彬,陆永生,胡龙兴,卞华松[5](2002)在《外循环叁相流化床处理染料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外循环叁相生物流化床设计准则,通过小试规模的流化床对经预处理的模拟含染料废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4 h内增加水力停留时间(HRT),可提高化学需氧量(CODcr)去除率. 气、液、固叁相的循环运动使流化床具有较强抗冲击负荷能力,生物膜厚在100~350 mm范围内,进水CODcr浓度在较宽范围内波动时,对出水CODcr去除率影响不大,都能维持在80%以上.(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对污水处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新型的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获得用应,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作为其中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反应器在近期被应用,以其微生物活性强,生物量大,处理能力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床内各相混合均匀,传质效果好的有点,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因为其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大,处理难度大,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处理。本论文简介了国内外应用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成果,介绍其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首先对自主设计的外循环叁相流化床的启动挂膜进行研究,主要探讨污泥投加量和碳氮比(C/N)对挂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t 20-30℃,活性炭载体粒径r0.125-0.5mm时,污泥投加量为2g·L~(-1)比5g·L~(-1)更有利于挂膜;C/N在8-12之间时流化床挂膜最快,C/N≥14时流化床挂膜困难,易出现污泥膨胀。在挂膜成功的基础上,研究水力停留时间(HRT)对反应器内悬浮生物量和膜生物量的影响,HRT越长悬浮生物量越大,膜生物量在HRT由1-3h时,也随HRT的增长而增加,HRT超过5h时,膜生物量随HRT增长相应减少,HRT在4-5h时,两者达到平衡。然后利用模拟废水对外循环叁相流化床的最佳操作条件进行了确定,并对条件下叁相外循环流化床的脱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叁相外循环硫化床反应器中影响其脱氮的因素主要有C/N、pH和曝气率,当C/N为7时,反应器出水中有大量氨氮,原因是碳源不足,同时硝化反硝化不能充分进行,C/N为19时,出水氨氮含量非常低,但COD含量较高,C/N为12时,出水氨氮含量也较低,并且COD的含量较C/N为19时,有大幅度下降,相比较之下,C/N为12更合适,pH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膜反应器中,适合的pH不仅能使反应器的效率发挥到极致,而且影响到膜反应器运行的成败,因为pH直接影响到膜微生物生长的好坏。研究发现,最适宜叁相外循环流化床运行的pH是在7.5~8.0之间,此时的同时硝化反硝化效果最好,当pH低于7.5时,出水中NO2--N和NO3--N的含量较高,当pH高于8.0时,同时硝化反硝化的效果也远没有在7.5~8.0之间时好,但pH高于9.5时,载体上的生物膜开始脱落。在该反应器中曝气率与DO存在一个正相关关系,由于反应器中载体的流化动力是由曝气提供的,曝气率同时影响DO和流化动力,曝气率过低,动力不足,载体不能完全流化,DO不足,硝化反应受到限制。曝气率过高,对载体上生物膜冲刷会造成生物膜脱落,同时影响反硝化效果。所以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曝气率为0.06m3s-1是一个最适宜的值。最后将外循环流化床和人工湿地组成系统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4000mgL~(-1)、NH4+-N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0.1 mgL~(-1)左右。并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该组合工艺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论文参考文献
[1].张金生,袁兴中,曾光明,董蓓蓓,梁运姗.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渗滤液可行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9
[2].张金生.外循环叁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D].湖南大学.2008
[3].张金生,袁兴中,曾光明,梁运姗.外循环叁相流化床载体挂膜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08
[4].焦伟堂,冯旭东,李丽.外循环叁相流化床污水处理特性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
[5].华彬,陆永生,胡龙兴,卞华松.外循环叁相流化床处理染料废水[J].过程工程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