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氨氧化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湖,沉积物,氨氧化,反硝化
氨氧化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丁浩,徐慧敏,苏芮,沈华东,何肖微[1](2019)在《若尔盖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若尔盖湿地作为中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场所.本文以若尔盖湿地的花湖为研究对象,采集0~47 cm的沉积物样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探究沉积物中氨氧化(amoA)和反硝化(nirS、nirK、nosZ clade I)功能基因丰度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花湖沉积物中古菌amoA基因丰度在垂向分布上呈下降趋势,而nirS基因丰度呈上升趋势;古菌和细菌的amoA基因丰度相近,nirS基因丰度则远高于nirK基因,且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整体上比反硝化功能基因低1~2个数量级.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亚硝态氮(NO~-_2-N)与古菌amoA基因丰度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nirS基因丰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这两种功能基因明显受到花湖沉积物中不同形式氮素浓度的影响与限制.通过研究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可为深入了解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氮循环机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海英,潘瑞,刘树枫,赵云鹏,党晨原[2](2019)在《长江下游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河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于2014年春秋两季采集长江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根据优化序列与自建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hzsA, hzsB, hzsC, hdh数据集的比对结果,计算各基因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较高导致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丰度极低,而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40×10~(-10), 4.939×10~(-10), 4.333×10~(-10)和2.859×10~(-10)。随着温度升高,秋季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显着高于春季。大通、南京和徐六泾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这与人类活动扰动的增强以及入海口盐度升高有关。物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属水平上以Candidatus Brocadia和Candidatus Jettenia为主。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与NO_2~--N,NO_3~--N和NH_4~+-N等理化因子相关,并且,由于NO_2~--N浓度远远低于NH_4~+-N,因此NO_2~--N浓度是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翔,吴佳鹏,焦黎静,温晓梅,王岩[3](2018)在《基于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对于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多样性的研究,利用amoA功能基因作为分子标记会比16SrRNA基因有更强的特异性和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准确地反映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的种群结构和分布特征。然而,目前对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分析存在两大限制因素:一是缺乏相应的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二是AOA amoA基因在种水平上的相似性阈值未知,分析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划分种水平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的阈值。【目的】构建基于amoA功能基因序列分析氨氧化古菌多样性的方法,为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目前已通过分离纯化或富集培养获得的34株氨氧化古菌及功能基因数据库中收录的环境样品amoA基因序列,构建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通过菌株间两两比对获得的amoA基因相似度与16SrRNA基因相似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amoA基因在种水平上的相似性阈值。基于MOTHUR软件平台,利用建立的参考数据库和确定的阈值对南海一个垂直水体剖面样品的amoA基因序列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构建了含有26 091条序列信息的古菌amoA基因参考数据库,确定了89%作为分析过程中古菌amoA基因划分种水平OTU的阈值,对南海水体样品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很好地显示了南海不同深度水层水体中氨氧化古菌的种群结构和系统发育关系,有效揭示了南海氨氧化古菌的垂直分布差异。【结论】建立了基于amoA基因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环境样品中氨氧化古菌的多样性。(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09期)
姚娜[4](2018)在《异养氨氧化细菌氮素转化活性与相关功能基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化过程是土壤氮素循环的关键环节,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作为土壤硝化过程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可根据营养方式分为自养氨氧化细菌(Autotroph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和异养氨氧化细菌(Heterotrophic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研究意义】异养AOB具有种类繁多,可利用基质广泛等特点,但是在多数生境中,异养AOB的硝化作用与其氮素转化功能难以监测,致使这类微生物的硝化贡献与其可能的氮素转化能力仍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方法】本文以分离自苹果园土壤的3株异养AOB纯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培养方法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初步鉴定其分类地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NH_4~+-N、NO_2~--N和NO_3~--N浓度检测,分析异养AOB的生长特征与氮素转化活性;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异养AOB菌株参与氮素转化过程中,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结果如下:(1)分离自沈阳农业大学5年生苹果园土壤的3株异养氨氧化细菌YF11、YH9和YH11,分别初步归属为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和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2)3种供试自养培养基中,3株AOB均在自养培养基I(硫酸铵为氮源,pH7.2时)中,生长量最高且表现出较高的氮素转化活性,该条件下,3株AOB培养至第24 d时对铵态氮均有较高去除率。伴随着铵氮的减少,培养液中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含量逐渐增加,二者均表现出先升后降趋势。另外,3株异养AOB亦可利用少量亚硝酸盐作为氮源进行生长,并完成相关氮素转化反应。与自养相比,3株AOB培养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甘露醇为碳源的异养培养基(YMA)中,其生长量显着增加。3株AOB在培养过程中均可检测到铵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变化,叁者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3)将菌株培养在不同pH值的土壤浸提液中,低pH值(pH4)和高pH值(pH9)的环境均会抑制菌株生长和氮素转化作用;菌株YF11和菌株YH11在pH5~8的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氮转化活性。(4)分别将3株AOB培养于较适的自养(培养基I)与异养(YMA)培养液,以及不同pH值的土壤浸提液中,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分别扩增获得到hao基因、nap基因、norB基因、nirK基因和nosZ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菌株不同氮转化基因丰度发现:3株AOB参与氮素转化基因丰度因培养条件不同而表现出显着差异。菌株YF11和YH11培养于pH6土壤浸提液中时,其norB基因、nirK基因和nosZ基因丰度明显增加,培养于pH7土壤浸提液中时,其hao基因丰度显着升高。另外,菌株YH11培养于自养、异养和和pH7土壤浸提液中时,其nap基因均表现出较高的基因丰度,而菌株YF11的nap基因,则在pH9土壤浸提液中表现出较高的基因丰度。菌株YH9在YMA培养基中,其nosZ基因丰度较高,其它氮转化基因则在培养基I中表现出较高的基因丰度。【结论】3株AOB均可在自养和异养环境中生长,并参与氮素转化,菌株均可利用铵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为氮源,CO_2和有机碳为碳源,表现出较为广泛营养特征。异养环境中(YMA培养基),3株AOB菌株生长量显着高于自养条件,并在一定pH值范围内的不同培养条件下,可参与多种氮素转化作用,但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会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各异。(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孙家骏[5](2016)在《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固氮菌和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基因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生素由于可作为促进动物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等的药物在畜禽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抗生素无法完全被生物体吸收利用,因此大部分的抗生素会随畜禽粪便的排出而引起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高温好氧堆肥是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生素会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分泌的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四环素类抗生素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以牛粪和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通过酶活性分析法、PCR-DGGE和实时定量PCR等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霉素对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固氮菌和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基因丰度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结果表明:1.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及氮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各处理的堆体温度均在第2 d达到最高值,但中浓度(60 mg·kg-1)和高浓度(200mg·kg-1)土霉素处理未达到我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温度要求,且土霉素处理加速了堆肥后期堆体温度的下降。土霉素在堆肥前期对固氮酶活性有浓度抑制效应,随着堆肥的进行,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土霉素在堆肥前期对脲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堆肥后期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脲酶活性的影响总体较小。2.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固氮菌群落结构及基因丰度的影响PCR-DGGE结果表明,土霉素对固氮菌群落的条带数目和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且高浓度(200 mg·kg-1)土霉素在堆肥后期对固氮菌的群落结构影响更明显。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添加土霉素处理使固氮菌群落结构产生差异,且在堆肥后期高浓度土霉素处理与CK处理的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土霉素处理降低了固氮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度。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获得的优势固氮菌均属于Clusters I和III类群。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堆肥第1 d,添加土霉素处理对固氮菌nifH基因丰度没有显着的影响,而在堆肥后期,添加土霉素处理对固氮菌nifH基因丰度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基因丰度的影响PCR-DGGE结果表明,土霉素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添加土霉素处理改变了堆肥过程中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结构及其分布,在堆肥后期,高浓度(200mg·kg-1)土霉素处理对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影响最明显。土霉素处理在堆肥前期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有抑制作用,而在堆肥后期则提高了氨氧化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土霉素处理对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堆肥前期,而高浓度(200 mg·kg-1)土霉素处理则在堆肥过程中始终抑制氨氧化古菌群落的多样性。amo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获得的氨氧化细菌主要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氨氧化古菌主要属于泉古菌(Crenarchaeote),这两种氨氧化菌群在堆肥过程的氨氧化环节起重要作用。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土霉素处理在堆肥后期显着提高氨氧化细菌的amoA基因丰度,而对氨氧化古菌的amoA基因丰度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李筱宛,张亚平,万宇,罗跃辉,阮晓红[6](2016)在《上覆水不同C/N比条件下沉积物环境反硝化及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太湖梅梁湾沉积物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上覆水不同C/N比条件对沉积物中反硝化(nirS、nirK)及氨氧化功能基因(古菌AOA-amoA、细菌AOB-amoA)丰度的影响,实验设计硝氮水平为2.0和5.0mg·L-1,C/N为0.5、2、4、6、10、14.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样品在60天的培养周期中,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与本底值相比有所上升,但对C/N比变化响应不显着;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对C/N比的变化有响应,当C/N比大于一定比值时,其丰度由初期的显着上升变化为显着下降.其中,氨氧化古菌(AOA-amoA)丰度对C/N比变化响应更显着.相关性分析表明,系统中硝酸盐氮浓度与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呈显着相关(r2=0.551,P<0.05),当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较高时,来源于沉积物中氨氮的硝化产物使得系统中硝酸盐氮趋于累积.(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闹干朝鲁,青格尔[7](2015)在《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对照)、1年秸秆深翻还田、2年秸秆深翻还田土壤总DNA为模板,采用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氨单加氧酶α亚基(amo A)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AOB amo A基因,构建amo A基因文库。运用BLAST程序进行序列比较发现,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中分布有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微生物菌群,秸秆深翻还田土壤AOB amo A基因序列主要与保护性耕作、长期施肥、间作、温室和植被恢复土壤中的amo A基因序列相似;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土壤AOB amo A基因序列主要与秸秆焚烧大田土壤和内蒙古草原土的amo A基因序列相似。玉米秸秆深翻还田2年处理(SF-Ⅱ)AOB amo A基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玉米秸秆深翻还田1年处理(SF-I),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CK)最低。(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于少兰[8](2015)在《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空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好氧氨氧化过程作为硝化作用的主要限速步骤,是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由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B)驱动。AOA和AOB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们的相对丰度、群落结构和活性因环境而异,目前二者对全球氮循环的相对贡献仍存在争议。氨单加氧酶(ammonia monooxygenase, AMO)是催化好氧氨氧化作用的关键酶,在AOA和AOB中广泛存在,其α亚基的编码基因(amoA)常作为研究氨氧化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标记基因。目前,在很多低氧海洋环境中发现了大量amoA且检测到较高的硝化速率,这些适应低氧环境的氨氧化微生物类群可能有别于富氧环境中的类群。黄海和东海是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的、受海陆因素共同影响的半封闭式边缘海,包含多个泥质区,不同泥质区的理化环境差异较大,而环境差异极可能导致这些泥质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目前,针对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样品中AOA和AOB群落分布的研究尚未开展,关于AOA和AOB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的研究及二者分布的对比也极少报道。本论文对黄、东海不同泥质区沉积物中AOA和AOB的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垂直变化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比了不同泥质区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同一泥质区AOA和AOB分布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它们与不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填补了对中国边缘海泥质区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的空白,为全面了解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的影响及氨氧化微生物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研究氨氧化微生物在深层低氧沉积物中的生存机制提供更多资料。2013年7月随“东方红2号”科考船采集长江口泥质区、闽浙沿岸泥质区、济州岛西南泥质区和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四个不同泥质区的ECSO1、ECS02、 ECS03、SYSO1和SYS025个站位不同深度的沉积物。构建了5个站位表、中、底3层沉积物样品的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克隆文库。共得到613条古菌amoA基因序列和549条细菌amoA基因序列,在5%的cutoff水平上分别划分为83个和37个OTUs。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AOA的多样性水平总体上高于AOB;从垂直方向来看,AOA和AOB多样性水平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从水平方向来看,西太平洋边缘海表层沉积物中AOA多样性水平随纬度升高而降低,AOB趋势恰好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AOA多样性水平与P043-呈负相关,而AOB多样性水平分别与TOC%、TN%和NO3-呈正相关。AOA主要由Nitrosopumilus和Nitrososphaera两个类群构成,其中Nitrosopumilus是优势类群,包括Cluster 1、2、4、6、7、8、9.1、12、15、16和新定义的Cluster 17; AOB可分为Nitrosospira和Nitrosomonas两个分支,且Nitrosospira为优势类群。盐度是决定优势类群的关键因素,沉积物的运输距离和时间对沉积物中Nitrosospira和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也有一定影响。根据所在样品的深度,可将AOA和AOB划分为叁大类群:第一类仅存在于表层沉积物中,第二类仅存在于底层沉积物中,第叁类在表底层沉积物中均存在,溶氧浓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站位之间的群落结构差异大于同一站位不同深度群落结构之间的差异。在所测环境因子中δ15 NTN、 NH4+和SiO32-,NO3-和813C分别与AOA和AOB的群落结构显着相关。5站8层共40个沉积物样品的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古菌amoA基因丰度在8.11×103-6.09×105 copies/g之间,ECS02站的丰度最高:细菌amoA基因丰度在2.34×104-4.31×106 copies/g之间,ECS01站的丰度最高。从总体水平上看,细菌amoA基因丰度高于古菌;从不同海区来看,东海3个泥质区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丰度高于南黄海;从水平方向来看,西太平洋边缘海表层沉积物中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的丰度随纬度降低而增加,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丰度随纬度变化无明显规律。从垂直方向来看,古菌和细菌amoA基因丰度在表层5 cm样品中呈现波动变化,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细菌的下降趋势更明显。古菌amoA基因的丰度与P043-浓度呈负相关,与Si032-的浓度呈正相关;细菌amoA基因的丰度与N03-浓度呈正相关,与Si032一的浓度呈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中AOA和AOB的多样性丰富、丰度高且对环境因子有不同的响应,AOA与AOB之间以及它们当中不同类群之间存在生态位分化现象,对这一区域AOA和AOB的研究将对海洋泥质沉积物生态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的认识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27)
孟芳[9](2015)在《种植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大豆对其根际真菌、固氮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作物自1996年商业化种植以来,其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对全球人口供养,粮食安全,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此带来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稳定和植物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可能会影响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同时,可能会对微生物参与的生化进程产生影响。本研究以转拟南芥胱硫醚-Y-高蛋氨酸大豆ZD91和它的受体自贡冬豆ZD为材料,研究转高蛋氨酸大豆对其根际主要酶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氮循环相关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转高蛋氨酸大豆ZD91及其受体大豆ZD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连续两年播种于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30°48'N,106°04'E),转高蛋氨酸大豆ZD91及其受体大豆ZD分别设置四个重复。在苗期,花期,鼓粒期,成熟期四个生长时期进行采样。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转基因大豆和受体大豆根际土壤用于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酶活性测定主要测定了其根际土壤中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和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两年中转高蛋氨酸大豆ZD91及其受体大豆ZD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在四个生长时期均无显着性差异。生育期间存在无明显规律的差异,这种差异与采样时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关。2、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采用BiologFF微平板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转高蛋氨酸大豆及其受体大豆碳源利用活性,多样性指数,不同类碳源利用率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因此,转基因高蛋氨酸大豆ZD91对真菌群落功能没有影响。3、对氮循环相关微生物数量变化的研究选取固氮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相应功能基因nifH和amoA-AOB,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转高蛋氛酸大豆及其受体大豆固氮细菌的nifH在四个生育时期均无显着性差异,氨氧化细菌的amoA-AOB仅在鼓粒期有显着性差异,并且随着大豆的生长,这种差异逐渐减小,最终消失。而且,ANOVA分析表明,影响氮循环相关基因丰富度的最重要因素是植物的生育时期,而不是栽培品种。4、对氮循环相关的固氮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采用克隆文库的方法。结果表明,转高蛋氨酸大豆及其受体大豆的固氮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没有显着性差异,优势菌群相同。并且,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转基因对土壤中氮循环相关细菌群落组成没有产生显着性影响。同时,发现大部分氮循环相关细菌属于未培养细菌,使得进一步研究转基因大豆ZD91根际与固氮作用和氨化作用相关细菌变得更加重要。通过以上的研究初步说明转拟南芥胱硫醚-Y-高蛋氨酸大豆ZD91对其根际土壤生态环境无显着性影响,初步认为其种植是安全可靠的。该研究的开展不仅为转高蛋氨酸大豆的环境安全评价提高基础数据,更为今后评价转基因植物安全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5-01)
何贵伦,罗明,韩剑,徐金虹,王纯利[10](2015)在《枣树棉花间作与单作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的比较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纯枣林、单作棉田差异显着,相似性低于60%。间作复合系统内冠下区、近冠区及不同层次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均隶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以Nitrosospiracluster 3a为优势菌。间作土壤中还有cluster 3b、cluster 1和cluster 4,群落组成较单作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TOC)、全磷(TP)、速效磷(RP)和硝态氮(NO3-N)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影响显着(P<0.05)。枣树与棉花间作显着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全磷、铵态氮、硝态氮、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显着影响多样性指数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氨氧化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河流系统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的分布情况,于2014年春秋两季采集长江下游6个断面的水体和沉积物样品,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方法,根据优化序列与自建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hzsA, hzsB, hzsC, hdh数据集的比对结果,计算各基因相对丰度。结果表明,水体溶解氧浓度较高导致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丰度极低,而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40×10~(-10), 4.939×10~(-10), 4.333×10~(-10)和2.859×10~(-10)。随着温度升高,秋季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显着高于春季。大通、南京和徐六泾沉积物中各基因相对丰度较高,这与人类活动扰动的增强以及入海口盐度升高有关。物种分类鉴定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属水平上以Candidatus Brocadia和Candidatus Jettenia为主。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与NO_2~--N,NO_3~--N和NH_4~+-N等理化因子相关,并且,由于NO_2~--N浓度远远低于NH_4~+-N,因此NO_2~--N浓度是长江下游沉积物中厌氧氨氧化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氧化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丁浩,徐慧敏,苏芮,沈华东,何肖微.若尔盖花湖沉积物氨氧化与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王海英,潘瑞,刘树枫,赵云鹏,党晨原.长江下游厌氧氨氧化细菌标记基因相对丰度及影响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何翔,吴佳鹏,焦黎静,温晓梅,王岩.基于amoA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的氨氧化古菌多样性分析方法[J].微生物学通报.2018
[4].姚娜.异养氨氧化细菌氮素转化活性与相关功能基因的检测[D].沈阳农业大学.2018
[5].孙家骏.土霉素对堆肥过程中固氮菌和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及基因丰度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李筱宛,张亚平,万宇,罗跃辉,阮晓红.上覆水不同C/N比条件下沉积物环境反硝化及氨氧化功能基因丰度变化特征[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
[7].萨如拉,高聚林,于晓芳,闹干朝鲁,青格尔.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分析[J].玉米科学.2015
[8].于少兰.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氨氧化古菌和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空间分布[D].中国海洋大学.2015
[9].孟芳.种植转胱硫醚-γ-合酶基因大豆对其根际真菌、固氮细菌和氨氧化细菌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5
[10].何贵伦,罗明,韩剑,徐金虹,王纯利.枣树棉花间作与单作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的比较与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