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目山毛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森林生态学,毛竹,竞争指数,空间异质性
天目山毛竹论文文献综述
唐思嘉,汤孟平,赵赛赛,杜秀芳,沈钱勇[1](2018)在《天目山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的动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具有速生和异龄纯林结构特征,导致毛竹林内竞争十分激烈。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毛竹林内个体竞争依赖距离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动态。以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毛竹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2015年固定样地连续调查数据,采用Hegyi竞争指数、半方差函数、Moran’s I指数、经验贝叶斯克里金插值等分析方法,研究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毛竹各年竞争指数空间分布均呈现全局一般正向自相关(P<0.001),竞争强度相近的竹子相邻分布。(2)毛竹竞争指数由结构性因素产生强烈空间变异。(3)受微地形影响,毛竹竞争指数空间格局变异存在各向异性,而极端气候干扰会降低竞争的空间异质性,竞争指数空间格局变异趋于各向同性。(4)毛竹竞争变程大年长而小年短,平均变程4.306 m,可作为毛竹竞争单元半径及调控毛竹个体竞争关系的距离尺度。(5)毛竹从小年到大年时竞争加剧,从大年到小年时竞争缓和。(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领寰[2](2015)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群落结构特征和采伐管理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目山毛竹林最早系僧侣们栽植,1953年建立天目山林场后,毛竹林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采取清理阔叶树等垦复和抚育措施,使局部地段毛竹林植被逐步入侵常绿阔叶林,导致植被类型发生逆向演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毛竹林面积由1956年的55.1 hm2扩大至87.5 hm2,占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面积的8.6%,2014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毛竹林面积已达105.38 hm2,占总面积10.04%。以禅源寺东侧青龙山为例,原先是以苦槠、青栲、香樟和青冈等树种组成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后来由于栽种毛竹而使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目前该山体约1/3面积已被毛竹林所占据。毛竹依靠强大的根鞭繁殖能力,其面积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且多形成纯林,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亟需采取生态工程采伐管理措施,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清理。本研究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天目山保护区内毛竹林分布情况,研究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判断毛竹林扩张速度;根据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分析,了解毛竹林群落与其他群落的差异性;基于毛竹林的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分析研究区毛竹林的特征,为毛竹林采伐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最终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研究区毛竹林采伐方案设计,使保护区内各类重点保护对象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促进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浙江省自然保护区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供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09-10)
白尚斌,周国模,王懿祥,梁倩倩,陈娟[3](2013)在《天目山保护区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毛竹入侵的响应及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对周围森林群落的影响,作者于2005–2011年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7年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毛竹入侵地森林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毛竹入侵对周围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产生了不利影响: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的Simpson指数小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针阔混交林,而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则大于针阔混交林和毛竹–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时间发生了较大变化:毛竹入侵的森林群落其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着降低(P<0.05),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显着提高(P<0.05),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毛竹–针阔混交林去除毛竹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指数增加,草本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明显下降。可见,毛竹入侵使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造成了重大影响。由此可见,要使保护区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除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需要控制毛竹蔓延。(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3年03期)
白尚斌,周国模,王懿祥,余树全,李艳华[4](2012)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散过程的林分结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弄清毛竹在自然条件下的扩散过程,通过样带法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毛竹扩散过程的立竹度、胸径、竹高及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在扩散过程中其立竹度无论在垂直方向还是在水平方向上都随着扩散距离增加逐渐减少,立竹度由最大5 600株.hm-2减少到200株.hm-2;在毛竹纯林中由各种年龄的竹子组成(1~11年),年龄结构呈现不均匀性;随着距周边林分越近,主要由年龄较小的竹子组成,一般为1~3年;扩散到周边林分地带的毛竹胸径、株高均比纯林里的生长好。因此,在自然条件下毛竹林正向周边林分扩散,逐渐形成以毛竹为优势种的林分。研究结果为合理科学地经营自然保护区毛竹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邓英英[5](2011)在《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分空间结构是基于树木位置坐标的结构,可以精确定量描述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可以揭示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择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近自然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在近自然毛竹纯林中设置100m×100m大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的叁维坐标(x,y,z),并测定每株毛竹的胸径、竹高、冠幅、年龄等因子。首先,运用Excel、SPSS软件分析毛竹林的非空间结构特征。然后,用Visual Basic编程和GS+软件计算分析毛竹林空间分布格局、竞争指数、年龄混交度。最后,应用ArcView软件对毛竹林的空间分布格局、竞争、混交度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近自然毛竹纯林中,活竹占绝对优势,且多呈弯曲状态,而死竹以受损居多。折断和倒伏是活竹和死竹受损的主要原因。毛竹种群的径级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2)在近自然毛竹林中,毛竹株数随坡度增加有增加的趋势。毛竹株数相对于材积,对坡向较为敏感。毛竹株数相对于材积受地表起伏变化影响不明显。坡向、坡度和粗糙度的不同组合,均会对毛竹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3)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无论活竹、死竹以及整个林分,还是各个龄级的分布格局,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Ⅳ级龄、Ⅶ龄级内竞争较激烈,Ⅰ龄级、Ⅷ龄级级内的竞争属于弱度竞争,各个龄级之间的竞争是不均等的,各龄级与Ⅳ、Ⅶ龄级之间的竞争属于强度竞争;近自然毛竹林具有较高的年龄隔离程度,各龄级的混交度介于强度混交和极强度混交之间,毛竹林中活竹的平均混交度为0.666,为中等偏上混交度。(4)毛竹林的空间结构特征和毛竹林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相关性,毛竹之间适当聚集,适度竞争,保持较高的年龄混交度,有利于提高毛竹产量。(5)近自然毛竹林中,聚集指数、竞争指数、混交度自相关性的平均变程分别为6.6m、44.4m、2.7m,并具有较高的匀质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1-06-10)
邓英英,汤孟平,徐文兵,陈永刚,娄明华[6](2011)在《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11,表明参照竹和相邻竹在胸径因子上优势不明显,竞争能力相当;整个毛竹林的秆龄混交度均值为0.713,接近于强度混交,表明毛竹林具有秆龄多样性和较高的秆龄相互隔离程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邓英英,汤孟平,徐文兵,严靖,娄明华[7](2011)在《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自然毛竹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仅可以揭示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生态学意义,而且也可以为人工经营毛竹林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100 m×100 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首先对自然状态毛竹进行分类,再运用方差/均值比(t检验)、丛生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性指数、Moristia指数5种格局研究方法,对不同状态毛竹的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自然毛竹纯林中,活竹占绝对优势,且多呈弯曲状态。而死竹以受损居多。折断和倒伏是活竹和死竹受损的主要原因。近自然毛竹纯林的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林分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本文来源于《竹子研究汇刊》期刊2011年01期)
郝云庆,江洪,向成华,马元丹,金静[8](2010)在《天目山毛竹种群生物量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目山毛竹个体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依次为:竿62.9%、篼13.6%、枝8.8%、鞭6.9%、根4.4%和叶3.6%。胸径与基径、竹竿和总体生物量之间都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而基径则与竹篼有着极高的相关性。总体看来,胸径和基径与地上部分各器官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地下部分的竹鞭和根没有什么相关性。用胸径与基径对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拟合的显着度都在0.9以上,说明通过对毛竹胸径或基径的测量就可较准确的推知各器官生物量。毛竹各器官含水量依次为:根>鞭>篼>竿>枝>叶;即越靠近叶,则水分含量越低。竹叶N、P含量居首位,而竹竿的N、P含量最低,但其有机碳的含量最高。毛竹种群的有机碳储量为34.483 t.hm-2,其中地上部分碳储量为26.478 t.hm-2,地下部分碳储量为8.005 t.hm-2。毛竹的碳储量相当于每公顷固定了大气CO2126.438 t。而地上与地下部分N的总贮量约为0.306 t.hm-2,P的总贮量约为0.017 3 t.hm-2。(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4期)
王奇赞,徐秋芳,姜培坤,秦华[9](2009)在《天目山毛竹入侵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 V3区片段PCR的DGGE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认的基因库。毛竹入侵天然林并替代原天然林,导致地上植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解毛竹入侵天然林后地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别采集了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原始天然阔叶林下的土壤样品,应用建立于16S rDNA V3区片段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比对来研究土壤细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块林地土壤16S rDNA V3区片段高达30条以上,不同林分下土壤16SrDNAV3区片段的DGGE带谱差异不大,但各有特征条带。毛竹林与阔叶林土壤的细菌结构相似度高于其与竹阔混交林的相似度。通过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调查区土壤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细菌属(Actinobacterium)和一些未命名的菌种,并且多数属无法纯培养的物种。本试验结论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细菌有各自的特征种,但非优势种;毛竹入侵未导致土壤细菌结构以及多样性发生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吴家森,姜培坤,王祖良[10](2008)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毛竹扩张水平方向上设置毛竹纯林、竹-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3种林分样地,分别采集土壤,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毛竹扩张,林地表层土壤水解氮含量明显提高,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着降低,但对土壤pH值、全氮、全磷含量影响不大;土壤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矿化态碳均随着毛竹的扩张,其含量不断增加,与针-阔混交林相比,分别增加了50.3%、36.5%和66.1%,且扩张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各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率也随着毛竹的扩张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天目山毛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天目山毛竹林最早系僧侣们栽植,1953年建立天目山林场后,毛竹林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采取清理阔叶树等垦复和抚育措施,使局部地段毛竹林植被逐步入侵常绿阔叶林,导致植被类型发生逆向演替。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毛竹林面积由1956年的55.1 hm2扩大至87.5 hm2,占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国有林面积的8.6%,2014年6月调查结果显示,毛竹林面积已达105.38 hm2,占总面积10.04%。以禅源寺东侧青龙山为例,原先是以苦槠、青栲、香樟和青冈等树种组成的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后来由于栽种毛竹而使常绿阔叶林遭受破坏,目前该山体约1/3面积已被毛竹林所占据。毛竹依靠强大的根鞭繁殖能力,其面积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且多形成纯林,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亟需采取生态工程采伐管理措施,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清理。本研究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天目山保护区内毛竹林分布情况,研究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判断毛竹林扩张速度;根据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分析,了解毛竹林群落与其他群落的差异性;基于毛竹林的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研究,分析研究区毛竹林的特征,为毛竹林采伐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最终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研究区毛竹林采伐方案设计,使保护区内各类重点保护对象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促进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浙江省自然保护区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目山毛竹论文参考文献
[1].唐思嘉,汤孟平,赵赛赛,杜秀芳,沈钱勇.天目山毛竹竞争空间格局的动态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8
[2].李领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群落结构特征和采伐管理措施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
[3].白尚斌,周国模,王懿祥,梁倩倩,陈娟.天目山保护区森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对毛竹入侵的响应及动态变化[J].生物多样性.2013
[4].白尚斌,周国模,王懿祥,余树全,李艳华.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散过程的林分结构变化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2
[5].邓英英.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空间结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
[6].邓英英,汤孟平,徐文兵,陈永刚,娄明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
[7].邓英英,汤孟平,徐文兵,严靖,娄明华.天目山近自然毛竹纯林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1
[8].郝云庆,江洪,向成华,马元丹,金静.天目山毛竹种群生物量结构[J].四川林业科技.2010
[9].王奇赞,徐秋芳,姜培坤,秦华.天目山毛竹入侵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V3区片段PCR的DGGE分析[J].土壤学报.2009
[10].吴家森,姜培坤,王祖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扩张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