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政府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跨政府网络,海洋环境,东南亚,区域治理
跨政府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沈桐[1](2019)在《跨政府网络与东南亚海洋环境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与全球化激发了跨政府网络范式的发展,这种借助互联网联系,跨越政府甚至国家边界的新型模式适应当今世界的需求。跨政府网络治理应运而生,这种治理模式在非传统安全治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公共区域治理上表现出色。东南亚海洋环境的治理需求日益增加,但东南亚海洋形势复杂,利益多元管理繁杂等情况制约了本地区开展有效合作,本文从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跨政府网络入手,以联合国下海洋治理网络和东盟海洋环境治理网络为例,分析几种不同的跨政府网络治理机制的运行模式,提出对东南亚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的思考,并从其他海域环境治理汲取经验,给本地区海洋环境治理以启示。跨政府网络范式理论上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行文第一章就跨政府网络的理论问题做了相对细致完善的分析,跨政府网络可分为叁种,跨政府部门网络、跨国社会机制和跨国市场机制,这叁个层次治理的效力逐渐递减。由于跨政府网络在不同层次上的含义各有不同,它的复杂性使本文在分析跨政府网络概念时,并不局限于确立严谨完善的定义,而是从跨政府网络内存在的四个变量入手,将包含跨政府网络成员、结构、自治力和功能四个变量作为定位和理解跨政府网络的方法,这为分析跨政府网络机制提供了合适的参数指南。文章第二部分分析了东南亚海洋环境现状,文章结合环境学气象学等知识分析了目前东南亚海洋环境灾害状况,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能够在短时间内危害东南亚,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灾害才是阻碍东南亚海洋经济的主要原因。而东南亚多样化的政治经济形势使得本地区开展治理合作更为困难,传统安全范畴内领域权益争端、海洋利益和治理责任间不对等及治理能力差距等是开展海洋环境治理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东南亚现有的海洋环境网络是本文研究的又一个重点,国际组织在协调和化解争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脱离了政府参与的治理网络常常止步于呼吁状态,很难起到实际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由国际组织引领的跨政府网络机制,联合国机构下的海洋治理网络和东盟组织下的海洋治理网络。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机构本身就有着自己的治理网络,它在处理区域海洋环境治理有着丰富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并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至今仍是约束各国海洋行为的主要国际法律文献。但由于联合国机构众多且机构间职能有交叉的地方,很难将联合国整体网络融入到地区治理当中,于是文章选取了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海洋环境治理网络分析,即挪威发展合作署资助的海洋环境项目。东盟海洋环境治理有着自己的反应机制,顺应联合国海洋公约,东盟探索着更为适应本区域的海洋环境治理模式,东盟环境组织是东盟最重要的治理机构,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则体现了东盟为保护海洋等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上述两个海洋环境治理网络也存在一些不足,联合国治理具有局限性,东盟组织内部的决策矛盾则更为突出,这些都导致了治理网络升级的困难,文章最后一部分总结了一些和东南亚相似海域,包括北海—东北大西洋海域、波罗的海海域以及地中海海域,分析其海域环境治理模式,总结出今后东南亚海洋环境网络需要探索的问题,这包括深化区域环境保护的基础,保障充足的资金技术支持以及保证成员国基本海洋环境权利和义务。(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6)
郑先武,沈桐[2](2017)在《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跨政府网络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治理创新产生了强烈需求。泛北部湾是中国向南合作的代表区域,然而,现有模式的缺陷阻碍了泛北部湾次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泛北部湾经济论坛这一平台,泛北部湾成员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在复杂的格局下,跨政府网络治理模式的实践不仅会促进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繁荣,更会为今后中国倡导"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东盟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张金矜[3](2017)在《非传统国际金融“立法”主体的合法性研究与中国实践——以跨政府网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全球金融治理的背景下,以跨政府网络为代表的非传统国际金融立法主体获得广泛关注。它们所制定的国际金融标准虽然本身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却在金融监管中发挥出事实上的效力,也因此引发探究该主体合法性之必要。本文从立法主体的代表性、立法程序的公平性、立法成果的有效性叁个方面对跨政府网络进行全面评析后,认为它们具有合法性,但尚存完善空间。结合中国参与跨政府网络的立法实践,中国金融立法话语权的增强可从发展本国市民社会组织、推动立法程序改革、警惕立法成果实施"陷阱"叁个方面寻求突破。(本文来源于《现代法治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徐婷[4](2011)在《跨政府网络与G20的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从"跨政府网络"的角度探讨G20的治理模式,分析G20治理的动力、方式和成果。在世界面对气候变化与金融危机两大挑战之际,作为全球治理核心的G20通过跨政府网络的治理模式,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国内规则制定者和政府官员搭建了对话和非正式协调的平台,进而通过与国际组织的互动,实现对相关议题的治理。以"跨政府网络"为基础而达成的自愿性协议及公报,克服了需要长期谈判及国内批准的条约模式的限制,反映了G20在应对全球问题时的灵活性及迅速调动资源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1年02期)
谭晓[5](2009)在《跨政府网络理论与欧盟多层级环境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末开始,除了作为主流国际关系行为体的主权国家之外,国际社会中涌现出许多非国家行为体,还包括了基于共同的事业和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各种非政府组织。非国家行为体的出现使世界格局的多元化特点愈加明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延伸,它们逐渐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参与者。与此同时,各种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在全球性问题凸现的当今国际社会显得尤其重要。除了国家之间在传统的各领域中正式的外交关系之外,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互动也显着增加,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主要集中在目标相同的非政府组织之间,其互动反映了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的形成与发展。在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中,跨国治理不断衍生出各种治理方式和途径,学术界对于跨国治理组织的认识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跨国关系的研究、认知共同体(Epistemic Community)概念、跨国倡议网络(Trans-governmental Advocacy Network)的发展以及跨政府网络(Trans-governmental Network)的兴起。本文第一章以全球治理为背景分析了跨政府网络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并结合欧盟多层级治理论述了欧盟将跨政府网络整合到其治理模式当中,为接下来的案例分析铺垫基石。第二章提出环境问题,阐述了全球环境治理概况以及欧盟的区域环境治理,并介绍了欧盟环境治理相关的机构和其多层级环境治理体系。文章的第叁章以欧盟的环境治理为例,探讨了跨政府网络在欧盟内部的应用和发展。具体列举了欧盟多层级环境治理中的环境行动规划(Environmental Action Program)、环境协议以及“欧洲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从跨政府网络的角度对叁个案例进行分析,阐释跨政府网络理论在欧盟多层级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最后,文章对跨政府网络的理论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其对欧盟环境治理的意义,由此引申出欧盟特色的环境治理对全球环境治理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期刊2009-02-16)
跨政府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治理创新产生了强烈需求。泛北部湾是中国向南合作的代表区域,然而,现有模式的缺陷阻碍了泛北部湾次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泛北部湾经济论坛这一平台,泛北部湾成员也在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治理模式。在复杂的格局下,跨政府网络治理模式的实践不仅会促进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繁荣,更会为今后中国倡导"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政府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沈桐.跨政府网络与东南亚海洋环境治理[D].南京大学.2019
[2].郑先武,沈桐.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与跨政府网络治理[J].中国-东盟研究.2017
[3].张金矜.非传统国际金融“立法”主体的合法性研究与中国实践——以跨政府网络为例[J].现代法治研究.2017
[4].徐婷.跨政府网络与G20的治理模式[J].国际观察.2011
[5].谭晓.跨政府网络理论与欧盟多层级环境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