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魏晓[1](2021)在《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寨煤矿于2006年完成矿井改扩建工作,其主井安装一台STJ1000/2×630型带式输送机进行原煤运输,输送机驱动系统采用“异步电动机+可控起动传输装置(CST)”方式。该带式输送机系统从矿井改扩建运行至今,运行稳定、系统可靠性较高、软起动及双电动机功率平衡性能较好,基本能够满足山寨煤矿生产能力需求。但是,随着对煤矿在节能降耗、绿色开发和智能开采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该带式输送机系统运行效率低、无调速功能、产品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被凸显出来。因此,采用带式输送机新技术、新产品来消除旧系统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本文以此为选题,开展相应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通过对异步电动机+CST驱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充分分析了该系统的优势和劣势,对标煤矿对生产提出的新要求,为改造项目提供了参考信息,为方案设计提出了正确方向。(2)对当前应用于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的相关控制技术和电气设备进行广泛地研究和分析,针对改造前驱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变频直驱驱动系统方案。(3)结合山寨煤矿当前生产能力需求,对永磁同步电机变频直驱驱动系统方案中的主要电气设备进行了计算和选型,为改造项目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4)根据山寨煤矿对带式输送机运行性能的新要求,对柔性调速和多电动机功率平衡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带式输送机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实施上述改造项目,增强了带式输送机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了产品及维护成本,提高了带式输送机起动、调速等性能,提升了带式输送机系统的整体节能效果,达到了煤矿对节能降耗、绿色开发和智能开采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曹敏[2](2020)在《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在大型空泡水筒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空泡水筒在水动力学实验室中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在空泡水筒中,水泵等设备在水筒中反复运动,在试验段内构成均匀的流场,同时可以长期进行测试。通常情况下试验段侧围安装着测试窗,特殊情况下,底面也会安装测试窗,这为测试以及摄像等功能带来很大的便利。水在流动期间通常通过直流电机混流泵来获得动力,功率通常处于几十到几千千瓦间。试验段水流的质量和筒体结构以及水的流速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筒体建设完成后,其结构对水流所形成的作用趋于稳定,因此必须通过加强对水泵的管理力度来提高水质。即便轴流泵驱动电机呈现为单方向运动趋势,基于2Q便可以实现运行,可是因为对水速的要求较为严格,同时由于水泵的工作不能对测量系统产生影响,所以怎样研发一套具有自动化且性能波动性较小的系统对于实验装置的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最近几年中,调速技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了较大成就,直流调速设备已经具备了数字化技术,同时被普遍使用于工矿以及建筑等行业,例如高速电梯等。此次研究中,本人针对大型空泡水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按照系统规定研发了对应的电控体系,主要涵盖了布置图、原理图以及相关软件等;按照系统关键技术参数,使用12脉冲并联回路管理法;建立直流电机数学模型,运用MATLAB仿真工具模拟常规PID和Fuzzy-PID两种控制策略,并对控制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针对现场运行情况调试,并针对以后的潜在故障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刘孟楠[3](2020)在《电动拖拉机设计理论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拖拉机作为一种新型农用动力机械,具有效率高、污染小、噪音低等优点,开展适合不同用途的电动拖拉机研究,解决新产品设计中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工程实际意义。论文针对电动拖拉机结构方案、驱动系统、电源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开展研究,以期为电动拖拉机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对电动拖拉机功能分析,确定了电动拖拉机的性能需求,给出了电动拖拉机牵引动力性和经济性评价方法,建立了性能评价指标的数学模型。对电动拖拉机主要组成部件进行了特性分析和选型研究,设计了适用于拖拉机作业特点的电动拖拉机电源系统、驱动系统和总体结构方案,分析了电源系统、驱动系统和拖拉机的工作模式。通过电动拖拉机主要参数计算流程,给出了设计输入、电源系统、电动机、传动系统和总体参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电动拖拉机的牵引动力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设计的电动拖拉机结构方案和给出的参数计算方法,可以保证拖拉机具有较好的作业性能。提出了以牵引性、经济性和连续作业性能为目标的电动拖拉机性能优化方法,确定了电动拖拉机优化的设计变量,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数学模型。分析了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基于改进非支配目标遗传算法设计了优化算法,制定了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流程。设计验证实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改善电动拖拉机牵引性、经济性和连续作业性能。根据电动拖拉机功能、作业要求和总体结构,提出了基于规则的电源管理策略。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构造双通道正交滤波器组的方法,针对电源管理策略中的动态功率分配问题,设计了功率分配控制算法,推导了超级电容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估计算法模型。根据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控制需求,设计了基于全局优化的驱动电动机控制策略和变速器换挡策略,采用粒子群算法、模糊逻辑门限算法,设计了处理驱动控制信号的转矩推断算法、全局优化算法、转速控制算法和初始化算法。设计了满足整体控制功能需求的电动拖拉机总体控制策略,制定了基于J1939的电动拖拉机通信协议。研究了电动拖拉机硬件在环(Hardware in the Loop,简称HIL)测试方法,构建了电动拖拉机的HIL平台,分析了平台的性能。基于AVL Cruise建立了电动拖拉机犁耕和旋耕作业仿真模型,开发了整机控制器,基于dSPACE Simulator平台构建了电动拖拉机HIL系统,进行了犁耕和旋耕作业的HIL测试。犁耕和旋耕作业的HIL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电动拖拉机控制策略优化了电源系统在田间作业时的工作状态,提升了犁耕等牵引作业时的电动拖拉机经济性,增加了连续作业时间,实现了旋耕等旋转动力输出工况中动力输出轴(Power Take off,简称PTO)转速切换的功能要求,达到了预期控制目标。
赵涛涛[4](2020)在《五阳煤矿新副井提升机改造与调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新副井提升机的系统改造为背景,按照安全、高效、先进、易维护等原则,为了满足新副井上下人和上下物料的要求,特制定了新副井提升机改造方案,本次改造主要是对整个提升机的电控系统进行改造,具体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提升机的电动机进行选型,为了使电动机调速性能好,采用直流电动机作为副井提升机的电动机,新电动机功率以原电动机的功率作为参考进行选型,通过数学运算,对新选择电动机过载能力进行验算,满足生产需求,选择与新电动机相匹配的减速机、主滚筒、盘闸等机械设备。(二)对电控系统电气设备进行设计,从新副井工业广场变电所引入两趟6KV高压作为提升机的高压电源,采用6台KYN28型开关柜作为高压电源柜,其中2台用于电源进线柜,1台PT柜,2台作为传动装置的高压进行柜,1台作为低压电源的进线柜。直流电动机传动装置采用2台ABB公司生产的DCS800系列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选择平波电抗器使传动装置输出直流更加平稳。为了保护电动机,在电动机与传动装置之间加装快开装置。(三)对电控系统进行软件设计,选用2台S7-400系列PLC作为提升机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编程以提升机发开车信号、系统检查提升机是否具备开车条件、提升机初加速运行、提升机匀加速运行、提升机匀速运行、过减速点后匀减速运行、爬行段逐渐减速至停车点停车的顺序过程作为主程序循环。设计中考虑提升机运行时可发生59个故障,并将这些故障分成四类,提升机根据故障分类做不同响应。(四)上位机监控系统由工业控制计算机软件和西门子公司生产的wincc人机交互界面组成,在winccexplorer软件中对上位机进行编程,人机交互界面共有提升机运行、历史曲线、故障记录、特殊操作、行控校正五个画面,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对提升机各设备动态进行实时监控,对故障进行归档查询。(五)提升机改造完成后,对提升机进行调试,调试包括传动系统调试、主控系统调试、主控系统与传动系统联调、功能和性能测试。通过对新副井提升机进行改造,可大大提升它的各种安全保护及自动化水平,还可以实现全自动运行,并可以对提升机各个参数及状态进行实时监控,进而提高矿井提升机的智能化水平。
方文华[5](2020)在《基于多场耦合的有色金属直流电磁搅拌系统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在有色金属的熔炼过程中,熔体的搅拌是工艺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与传统搅拌技术不同,电磁搅拌技术(EMS)对于提高有色金属铸造质量、改善金属内部微观结构、提升有色金属材料性能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电磁搅拌设备具有高功率、高感抗、高热负荷、低效率、低功率、低使用寿命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有色金属电磁搅拌效率、降低系统能耗。本文设计了一款适用于有色金属熔体的新型直流电磁搅拌装置,并且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装置进行了电磁场和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电磁搅拌的运行原理。针对现有电磁搅拌装置进行了励磁方式选择,选择以直流电磁搅拌的方式进行结构分布设计,并且得出了结构参数和额定控制参数。2.研究了直流电机调速控制。针对传统电磁搅拌负载电机匀速转动的特点,在电磁搅拌旋转电机控制设计时,选择以电枢电压调速作为直流PWM型调速系统的设计方案。结合桥式控制电路设计了一款基于时延反馈的混沌电机转速控制系统,再运用Matlab对所设计的转速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3.研究了电磁场分布情况。根据MAXWELL方程组,在ANSYS中采用APDL模块对电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稳态电磁场分布情况,瞬态电磁场分布情况,电磁力矩分布情况。4.研究了流场分布情况。根据流场流动方程和混沌混合理论,建立了搅拌槽内有色金属流场的Gambit模型,通过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多个参数下流线的速度大小,瞬时流线的分布,Si元素的体积分数分布。5.研究了混沌混合理论。再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和分析了金属熔体流场的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v熵评估熔体流动效果。6.研究了直流电磁搅拌器的冶金效果。从材料分析学科方法出发,针对铝硅合金熔体铸坯试样进行了切割,研磨抛光,化学腐蚀。通过XRD扫描和金相显微镜得出了晶体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张云[7](2020)在《基于STM32的电动船舶驱动控制与远程监控》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江河湖泊游船和小型运输船舶采用柴油驱动污染环境以及电动车驱动控制结构复杂和能耗大等问题,本文以小型游船和运输船为对象,研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电动船驱动控制系统,再根据船舶运行中不能随意靠岸,遇到故障必须具有早期预警和远程应急处理的需求,将工业中的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于电动船舶驱动控制,使之具有较高的自我救助能力,从而为电动船舶的商业化应用提供高可靠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支持。考虑到船舶的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对高可靠性和操作简单,在故障情况下能够自救的高适应性特点,本研究在对比现有各种电力电子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以硬开关加逻辑控制的方案,实现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和具有很强的自救能力的有级调速控制方案,实现了低能耗和控制简单可靠的电动船舶驱动控制系统。通过对嵌入式系统扩展无线通信模块,运用云平台技术实现对电动船舶的远程监控,可以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对多条运行的船舶的运行数据采集、故障检测和电量计算等信息管理和控制功能。为电动船舶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基于实验室前期相关课题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直流有刷电动机机械特性和转速控制特性进行分析,从直流有刷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根据瞬时状态建立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得到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分析对比直流有刷电机串电阻调速和调压调速的优缺点,分析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原理以及失效机理。据此提出本课题研究的控制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2)对电动船舶的驱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核心控制方法为基于一种外围的开关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来实现大功率和高可靠性的直流电机调速,成本较低,且对使用环境和电机机械结构没有限制,并且在调速过程中能够实现电池能量均衡,提高电池的利用效率。在MATLAB软件上搭建控制电路模型,进行仿真验证。(3)对STM32控制器无线通信的开发,结合嵌入式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之成为可以接入网络的网关设备。对电动船舶驱动控制系统与远程监控进行软件和硬件的设计,硬件设计包括控制电路、驱动电路、采集电路、保护电路、通信电路等,软件设计包括对电机和蓄电池的数据采集、蓄电池剩余电量估算程序、主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的设计,以及设计搭建云平台信息传输系统,将网关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解析封装成MQTT协议,发送至指定的云服务平台端口,上传至云平台数据库中,完成数据的传输。通过云服务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移动客户端使所需要的数据可以显示在APP界面上,完成数据的远程监控。(4)基于硬件和软件设计,搭建电动船舶驱动控制和远程监控系统测试平台,完成了对电动船舶的驱动控制以及蓄电池的轮换使用系统测试,证明了基于STM32的外围开关网络控制的直流有刷电机调速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并使蓄电池组内的电池剩余电量接近,提高了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并且完成了网关设备和云平台的通信测试,验证了网关设备接入网络与通信的可靠性,通过Android技术的开发,完成了基于APP的数据远程监控。
程欢欢[8](2020)在《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电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滑板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电动滑板车要有起步响应快,运行平稳,爬坡性能好等特点。现在大多数的电动滑板车使用的驱动电机是有刷直流电机。有刷电机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其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低。电机和控制系统安装体积大。无刷直流电机是一个及电机与电力电子一体化的新型电机,无刷电动机系统是通过电机与辅助器共同作用下运行的,利用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的特性代替传统的机械电刷进行转向的控制系统,这样无刷电动机的效率高,体积小,寿命长。但是其成本较高,控制性能较弱,因此设计一款性价比高、控制性能稳定的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对电动滑板车的发展是需要的。本文主要以电动滑板车用轮毂式无刷直流电机作为控制对象,以R7F0C009单片机为控制电路,单片机采集比较电平及电机反馈信号,通过软件编程控制无刷直流电动机。以此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1)介绍了电动滑板车行业现状及其发展局势,分析对比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的控制方式,具体阐述了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几种主要的控制技术和启动方式。(2)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基于端电压反电动势检测方法。由于反电动势法要求采用特殊的启动方式,从实现方式和硬件电路等方面对比,确定本设计控制系统的启动方式为三段式启动法。(3)为了实现上述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方法,需要搭建硬件实验平台。系统的硬件设计。主要阐述了六个模块的分析设计。以瑞萨单片机R7F0C009作为MCU控制,采集外部按键、调速和刹车手柄输入,以及来自输出端的反馈信号,控制逆变器电桥中MOSFET管的PWM波的占空比实现无刷电机的调速。(4)利用HEW:High-performance Embedded Workshop软件开发环境下,对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系统的启停程序、闭环运行程序、过零点程序、点阵显示程序、键盘程序等六大模块进行设计编程,之后进行程序调试直到满足条件。(5)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的验证平台,测试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再将控制系统模块组装到滑板车上,进行整车运行测试,检验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应用的稳定性。最终测试表明,本次设计的控制系统能满足电动滑板车上的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各项功能实时响应,正常实现,并且整车能长时间稳定运行。比较其他车型,启动性能、加速能力、爬坡能力以及续航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推广、应用价值高。
潘宣伊[9](2019)在《基于VVVF的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及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大都采用电能作为动力来源,通过交流牵引电机驱动列车运行,部分城市采用更先进的直线电机牵引。本文以多数城轨交通所选的交流牵引机车为载体进行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的扩大化,大众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更加迫切,乘客对所乘车辆速度及舒适性的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兼顾行车速度和乘车舒适性,对车辆的结构设计及牵引电机的控制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交流牵引控制系统的控制技术进行分析及优化,确定交流牵引系统的择优控制方式。在交流牵引系统的调速过程中,每一个速度点都要对应一个合适的输出力矩,采用VVVF(Variable Voltage and Variable Frequency)变频调速系统进行牵引电机的转速控制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基于PWM方式的VVVF调速控制系统是一种开环控制方式,在牵引传动调速过程当中,可以保证定子频率变化不超过电动机颠覆点的要求,不影响车辆调速时牵引系统的稳定性,缩短车辆启动和制动、调速的动态响应时间。控制方法选择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法,在传统SPWM控制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加入SVPWM控制技术。SPWM技术以电源为出发点,只能生成一个可调频可调压的波形,当牵引电机参数变化后,VVVF控制系统无法进行实时调整,电机参数发生变化,输入电源不变,导致参数不匹配,影响电机调速稳定性。选用基于SVPWM方式的VVVF控制系统,可以随时检测控制系统当中,电气参数的振荡,当检测到系统电压,或者负载电压不在稳定状态下,基于SVPWM方式的VVVF控制系统会展现其闭环控制的控制特性,将车辆的速度以及牵引电机的输出力矩作为被调量,并作为闭环控制中的反馈信号,进行闭环控制,达到对系统的变化量做出快速的响应的目的。为了实现城轨车辆交流牵引系统的闭环控制,达到一种高性能运行状态,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根据牵引系统的特点,可以设置不同的闭环控制反馈量,其中一种是将力矩作为反馈信号,力矩值的获得可以通过检测系统直接测定,或者结合系统特点进行估算,然后将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力矩值输入到闭环控制环节的力矩调节器当中,通过差分运算,得到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偏差信号。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测量与给定信号相关的物理量,如气隙磁通、定子电流,测量其实际值,将其作为反馈信号也可以达到控制牵引电机输出力矩的目的。城轨车辆交流牵引系统性能的优劣取决于牵引电机性能的优劣,牵引电机动态性能越好,调速系统调速时间和调速的稳定性越高。现阶段,城轨车辆牵引系统中的控制方式有两种,分别是采用矢量变化思想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为了实现交流牵引系统在调速过程中的良好的电机牵引特性,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SVPWM调制技术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式,判断此种控制方式是否能实现高性能的交流牵引调速。在证明基于SVPWM调制的磁场定向矢量控制方式的过程中,将会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城轨车辆交流牵引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并进行验证性试验,通过分析仿真实验波形来验证矢量控制方式在城轨交流牵引系统中的可行性。
李敬儒[10](2019)在《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矿井井采提升机作为矿山生产活动的关键设备,提升系统也是矿山生产其中的关键环节,提升控制系统的先进与否关系着人员安全,也会制约着矿山的生产经营,同时它也反映一个矿山的自动化水平。2008年年末国家提出“数字化矿山”建设,当然提升系统的PLC自动控制系统建设就是“数字化矿山”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把石人沟铁矿三期主井井采提升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国内先进矿山的考察参观,对比国内外矿山并结合自身提升工艺要求和控制系统需求做了对比和分析。传统意义的直流串电阻继电器提升机控制系统已经不适合当今矿山的发展趋势,最终确定了直流全数字调速和PLC核心控制、上位机在线监控的控制方案,结合现场工艺参数完成了理想的速度建模分析,同时也完成了对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和原理分析、软件程序总体设计和直流调速系统参数设置,并参与调试试运行,最终完成石人沟铁矿的提升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该套PLC自动控制的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自投入运行后,安全稳定高效,也实现了国家安监部门“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本质安全”的目标。同时使用过程中逐步的进行程序完善最终实现提升机的全自动运行,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为矿山其他领域的自动控制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同行业矿山的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提供了借鉴参考意义。图34幅;表11个;参51篇。
二、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煤矿带式输送机的技术现状 |
1.2.1 带式输送机传动系统结构 |
1.2.2 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 |
1.2.3 煤矿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方式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2 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
2.1 山寨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分析 |
2.1.1 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 |
2.1.2 CST系统性能分析 |
2.1.3 存在问题 |
2.2 改造方案对比分析 |
2.2.1 传动结构分析 |
2.2.2 驱动电动机分析 |
2.2.3 调速方式分析 |
2.2.4 冷却系统分析 |
2.3 改造系统构建目标 |
2.4 本章小结 |
3 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3.1 永磁同步电动机DTC控制原理 |
3.1.1 PMSM数学模型 |
3.1.2 DTC控制原理 |
3.2 S形速度曲线建模及实现 |
3.2.1 皮带柔性调速需求 |
3.2.2 速度曲线规划 |
3.2.3 皮带调速特点及速度曲线参数定义 |
3.2.4 速度曲线模型 |
3.3 多机功率平衡实现 |
3.3.1 带式输送机功率不平衡发生原因 |
3.3.2 多电动机实现功率平衡方法 |
3.3.3 主从式转速环功率平衡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山寨煤矿带式输送机驱动改造设计 |
4.1 驱动系统主要设备计算与选型 |
4.1.1 现场工况条件 |
4.1.2 永磁同步电动机计算与选型 |
4.1.3 变频器计算与选型 |
4.1.4 循环水冷冷却装置选型 |
4.1.5 电控系统设计 |
4.2 本章小结 |
5 运行情况与节能效果分析 |
5.1 系统运行情况 |
5.2 系统节能效果 |
5.2.1 节电数据统计与核算 |
5.2.2 年节电量与收益分析 |
5.2.3 其它经济收益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在大型空泡水筒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直流调速系统发展的状况 |
1.2.1 国外发展的状况 |
1.2.2 国内发展的状况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大型空泡水筒电控系统技术要求 |
2.1 引言 |
2.2 系统的设备参数 |
2.3 运行要求 |
2.4 供电电源 |
2.5 小结 |
第3章 轴流泵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
3.1 引言 |
3.2 直流调速系统技术指标及调速方式 |
3.2.1 调速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
3.2.2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式 |
3.3 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
3.3.1 直流传动系统主回路 |
3.3.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
3.4 小结 |
第4章 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策略及仿真 |
4.1 引言 |
4.2 PID控制器的设计 |
4.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
4.4 MATLAB仿真及分析 |
4.4.1 直流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2 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空泡水筒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5.1 引言 |
5.2 系统组成 |
5.2.1 系统结构设计 |
5.2.2 配电设计 |
5.2.3 辅机控制系统设计 |
5.2.4 主控台设计 |
5.2.5 轴流泵控制系统设计 |
5.3 软件设计 |
5.3.1 直流调速器参数设置 |
5.3.2 工控机软件设计 |
5.3.3 PLC软件设计 |
5.3.4 触摸屏软件设计 |
5.4 小结 |
第6章 系统的现场调试 |
6.1 引言 |
6.2 现场调试 |
6.2.1 上电前的检查 |
6.2.2 设备点动 |
6.2.3 功能及性能调试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电动拖拉机设计理论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电动拖拉机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动拖拉机发展现状 |
1.2.1 电动拖拉机发展历程 |
1.2.2 电动拖拉机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2 电动拖拉机结构原理及性能分析 |
2.1 电动拖拉机功能分析及性能评价 |
2.1.1 电动拖拉机功能分析 |
2.1.2 电动拖拉机性能需求及评价 |
2.2 电动拖拉机结构设计 |
2.2.1 电动拖拉机电源系统结构设计 |
2.2.2 电动拖拉机驱动系统结构设计 |
2.2.3 电动拖拉机总体结构设计 |
2.2.4 电动拖拉机工作模式分析 |
2.3 电动拖拉机主要参数计算 |
2.3.1 主要参数计算流程 |
2.3.2 主要参数计算 |
2.4 电动拖拉机性能分析 |
2.4.1 设计实例 |
2.4.2 电动拖拉机性能分析 |
2.5 小结 |
3 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研究 |
3.1 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分析 |
3.2 电动拖拉机优化要素及数学模型 |
3.2.1 电源系统优化要素及数学模型 |
3.2.2 驱动系统优化要素及数学模型 |
3.2.3 拖拉机总体优化要素及数学模型 |
3.3 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算法及流程 |
3.3.1 电动拖拉机优化算法分析 |
3.3.2 电动拖拉机优化流程设计 |
3.4 设计实例及验证 |
3.4.1 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结果分析 |
3.4.2 电动拖拉机优化设计验证 |
3.5 小结 |
4 电动拖拉机控制策略研究 |
4.1 电动拖拉机控制策略分析 |
4.2 电源管理策略 |
4.2.1 基于规则的电源管理策略 |
4.2.2 功率分配控制算法 |
4.2.3 SOC估计算法 |
4.3 驱动控制策略 |
4.3.1 驱动电动机控制策略 |
4.3.2 变速器换挡策略 |
4.4 总体控制策略 |
4.4.1 总体控制策略 |
4.4.2 整机通信协议 |
4.5 小结 |
5 电动拖拉机控制硬件在环测试 |
5.1 硬件在环系统分析 |
5.1.1 硬件在环系统原理 |
5.1.2 硬件在环平台分析 |
5.2 硬件在环系统开发 |
5.2.1 电动拖拉机仿真模型 |
5.2.2 电动拖拉机整机控制器 |
5.2.3 电动拖拉机硬件在环平台 |
5.3 硬件在环测试 |
5.3.1 犁耕作业测试结果 |
5.3.2 旋耕作业测试结果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五阳煤矿新副井提升机改造与调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提升机改造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提升机机械部分改造 |
2.1 技术改造目标 |
2.2 机械部分改造方案 |
2.3 电动机选型 |
2.4 提升系统计算和校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
3.1 中压开关柜 |
3.2 全数字直流传动调速控制系统 |
3.3 低压供电系统 |
3.4 与液压站接口 |
3.5 与润滑油站的接口 |
3.6 操作台 |
3.7 上位机监视系统 |
3.8 传感器 |
3.9 视频监视系统 |
第四章 软件设计 |
4.1 提升机工艺控制及监视保护系统 |
4.2 下位机PLC编程 |
4.2.1 地址分配 |
4.2.2 PLC硬件组态 |
4.2.3 主程序梯形图设计 |
4.3 上位机编程 |
4.3.1 上位机监视系统 |
4.3.2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五章 系统的现场调试 |
5.1 直流传动系统调试 |
5.2 主控系统调试 |
5.3 主控系统与传动系统联调 |
5.4 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 |
5.5 视频监视系统的调试 |
5.6 PLC断电程序丢失恢复方法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5)基于多场耦合的有色金属直流电磁搅拌系统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电磁搅拌的发展现状 |
1.2.2 混沌混合的研究现状 |
1.2.3 数值模拟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3.1 课题背景与来源 |
1.3.2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章 直流电磁搅拌器设计 |
2.1 电磁搅拌器的励磁方式 |
2.2 直流电磁搅拌器 |
2.2.1 电磁搅拌设计要素 |
2.2.2 直流电磁搅拌结构 |
2.3 混沌电机调速控制系统 |
2.3.1 直流电机调速和桥式电路 |
2.3.2 混沌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直流电磁搅拌电磁场数值模拟 |
3.1 磁场数值仿真的模拟方法 |
3.2 电磁搅拌的电磁学基本理论 |
3.2.1 基本假设 |
3.2.2 电磁搅拌控制方程 |
3.2.3 电磁力的计算 |
3.3 电磁场分析模型 |
3.4 电磁场数值模拟 |
3.4.1 稳态电磁场分析 |
3.4.2 电磁力的分布 |
3.4.3 瞬态电磁场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直流电磁搅拌流场数值模拟 |
4.1 流场数值模拟流程 |
4.2 电磁搅拌的流场基本理论 |
4.2.1 基本假设 |
4.2.2 流场控制方程 |
4.3 流场分析模型 |
4.4 流场数值模拟 |
4.4.1 熔体速度分析 |
4.4.2 熔体分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色金属熔体流动混沌性及材料分析 |
5.1 有色金属熔体混沌性分析 |
5.1.1 混沌的定义及判断 |
5.1.2 熔体混沌参数计算 |
5.1.3 熔体流动混沌分析 |
5.2 铝硅合金材料组织分析 |
5.2.1 实验设备与流程 |
5.2.2 材料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7)基于STM32的电动船舶驱动控制与远程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蓄电池电动船舶的研究现状 |
1.2.2 调速系统研究现状 |
1.2.3 远程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电动船舶驱动控制系统性能分析 |
2.1 直流电动机的特性分析 |
2.2 直流有刷电动机的转速控制特性分析 |
2.2.1 电枢串电阻调速特性与能耗分析 |
2.2.2 改变端电压调速特性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STM32的电动船舶驱动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分析 |
3.1 影响电动船舶蓄电池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分析 |
3.1.1 铅酸蓄电池的充放电机理 |
3.1.2 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机理 |
3.1.3 实验电池性能参数 |
3.2 直流有刷电动机驱动控制策略 |
3.2.1 直流有刷电动机分级调速系统说明 |
3.2.2 直流有刷电机调速控制原理分析 |
3.3 直流有刷电动机调速控制仿真分析 |
3.4 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船舶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 |
3.4.1 远程监控系统结构与原理 |
3.4.2 通信协议在系统中的实现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硬件设计 |
4.1 主控芯片选型 |
4.2 继电器电路 |
4.3 采样电路 |
4.3.1 电压采样和信号调理电路 |
4.3.2 电流采样和信号调理电路 |
4.4 驱动电路 |
4.5 电源电路 |
4.6 4G通信电路 |
4.7 RS485串口通信 |
4.8 SPI FLASH存储电路 |
4.9 辅助电路 |
4.9.1 按键电路 |
4.9.2 LED指示电路 |
4.10 软件设计 |
4.10.1 直流有刷电机调速系统软件设计 |
4.10.2 智能网关软件设计 |
4.10.3 云平台软件设计 |
4.10.4 用户终端设备接入设计 |
4.11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
5.1 直流有刷电机调速系统试验测试 |
5.1.1 直流有刷电机调速系统搭建 |
5.1.2 直流有刷电机调速系统试验分析 |
5.2 远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8)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动滑板车电机选择 |
1.3 无刷直流电动机发展概况 |
1.4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 |
1.5 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技术 |
1.5.1 反电动势端电压法 |
1.5.2 反电动势电感法 |
1.5.3 三次谐波法 |
1.5.4 续流二极管法 |
1.5.5 状态观测器法 |
1.5.6 磁链观测法 |
1.6 无位置传感器启动策略概述 |
1.6.1 三段式启动法 |
1.6.2 升频升压法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刷直流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技术 |
2.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 反电势动检测 |
2.3.1 反电动势工作原理 |
2.3.2 基于端电压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方法 |
2.4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三段式启动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0 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
3.1 电源模块 |
3.2 最小系统模块 |
3.3 逆变驱动模块 |
3.3.1 换相驱动模块 |
3.3.2 电流检测模块 |
3.3.3 反电动势过零检测模块 |
3.4 手柄调速及刹车模块 |
3.5 7*10点阵显示模块 |
3.6 按键模块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程序设计 |
4.1 启停程序设计 |
4.2 闭环运行程序设计 |
4.3 过零点程序设计 |
4.4 点阵显示程序设计 |
4.5 键盘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与验证 |
5.1 验证 |
5.1.1 验证平台搭建 |
5.1.2 验证结果分析 |
5.2 应用 |
5.2.1 控制模块组装 |
5.2.2 整车运行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无刷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
附录 B PCB电路板图 |
致谢 |
(9)基于VVVF的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城轨车辆交流牵引传动技术 |
2.1 城轨车辆交流牵引工作原理 |
2.2 城轨车辆交流牵引系统 |
2.2.1 城轨车辆直流供电系统 |
2.2.2 受流设备 |
2.2.3 城轨车辆变流技术 |
2.3 城轨车辆传动系统 |
2.3.1 交流牵引电机特性 |
2.3.2 交流牵引电机的选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城轨车辆牵引控制系统 |
3.1 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控制方法 |
3.2 交流牵引传动控制理论分析 |
3.3 牵引控制系统 |
3.3.1 变流器模块 |
3.3.2 牵引控制单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 |
4.1 交流电动机矢量控制的构想 |
4.2 交流电动机的矢量变换 |
4.2.1 坐标变换 |
4.2.2 交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4.3 SVPWM技术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设计与实验 |
5.1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
5.1.1 整体模型 |
5.1.2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5.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2.1 仿真结果 |
5.2.2 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1 高压电源电路 |
附录2 牵引主回路 |
附录3 控制回路 |
附录4 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附录5 矢量控制框图 |
(10)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矿井提升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国内外矿井提升系统现状 |
1.2.2 国内矿井提升机的发展趋势 |
1.3 提升机控制系统研究内容、方案和预期目标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方案 |
1.3.3 达到目标 |
1.3.4 关键问题 |
1.3.5 创新点 |
第2章 矿井提升系统组成 |
2.1 矿井提升机系统简介 |
2.2 矿井提升电控系统简介 |
2.2.1 提升机电控系统基本构成 |
2.2.2 提升机电控系统的发展 |
2.3 可编程控制器(PLC)介绍 |
2.3.1 PLC的基本特点 |
2.3.2 PLC的基本结构 |
2.3.3 PLC的工作原理 |
2.3.4 PLC的编程语言 |
2.4 矿井提升机电控调速系统介绍 |
2.4.1 提升机直流调速系统 |
2.4.2 提升机交流调速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石人沟铁矿提升系统控制方案 |
3.1 石人沟铁矿三期主井现场条件 |
3.2 石人沟铁矿提升机中S型速度曲线建模及实现 |
3.2.1 速度曲线的选择及给定方法 |
3.2.2 提升机理想速度曲线数学模型 |
3.2.3 理想速度曲线的实现 |
3.2.4 主井提升系统S形曲线相关参数计算 |
3.3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3.3.1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
3.3.2 石人沟铁矿主井提升电控调速系统基本要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石人沟铁矿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4.1 可编程控制器选型及特点 |
4.2 调速系统的选型及特点 |
4.2.1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系统概述 |
4.2.2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原理图 |
4.2.3 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装置特点 |
4.3 传感器的选型及作用 |
4.3.1 光电编码器 |
4.3.2 测速发电机 |
4.3.3 井筒磁开关 |
4.3.4 闸检测开关 |
4.3.5 极限过卷开关 |
4.3.6 油压变送器 |
4.3.7 烟雾传感器 |
4.4 上位机监控系统选型及功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石人沟铁矿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5.1 PLC控制系统设计 |
5.1.1 PLC控制流程图 |
5.1.2 PLC的I/O地址分布 |
5.1.3 PLC控制系统编程 |
5.2 调速系统软件设计 |
5.2.1 西门子6RA70调速装置原理图 |
5.2.2 西门子6RA70调速系统参数设置 |
5.3 提升机在线监控系统设计 |
5.3.1 监控系统与PLC通讯 |
5.3.2 监控画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直流电动机调速装置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矿用胶带输送机永磁驱动系统研究与应用[D]. 魏晓.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2]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在大型空泡水筒中的研究与应用[D]. 曹敏. 南昌大学, 2020(02)
- [3]电动拖拉机设计理论及控制策略研究[D]. 刘孟楠.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五阳煤矿新副井提升机改造与调试[D]. 赵涛涛.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5]基于多场耦合的有色金属直流电磁搅拌系统数值模拟及参数优化[D]. 方文华. 湖南理工学院, 2020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基于STM32的电动船舶驱动控制与远程监控[D]. 张云.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8]电动滑板车中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D]. 程欢欢. 浙江工业大学, 2020(12)
- [9]基于VVVF的城轨车辆牵引传动控制技术及仿真研究[D]. 潘宣伊. 吉林大学, 2019(03)
- [10]井采铁矿提升机自动控制系统设计[D]. 李敬儒.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