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木兰论文-彭旭路,陈坤

武当木兰论文-彭旭路,陈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当木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景园林,推广应用,播种培育,武当木兰

武当木兰论文文献综述

彭旭路,陈坤[1](2018)在《四川乡土树种武当木兰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前提,减轻对野生景观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压力,对位于四川江油的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武当木兰进行采种繁育。经过两年的培育,种苗平均高度达到了1.93米,平均地径达到了2.67厘米。在4个栽培地点的种植规模达到20万株的基础上,分析了武当木兰的优势,并对其在风景园林中应用的前景与途径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梁康,陈志萍,潘德权,邓伦秀[2](2014)在《武当木兰1年生播种苗生长节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武当木兰1年生播种苗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是同步的,都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拟合,其拟合效果理想,根据拟合值与实际观测值相结合对苗木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分别为:出苗期、生长前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在生长盛期,苗木保持快速生长,苗高用28.04%的生长时间完成了58.41%的生长量,地径用52.34%的时间完成了60.75%的生长量。(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4年05期)

杨梅[3](2014)在《武当木兰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当木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为木兰科落叶乔木,主要分布于中国暖温带南部至中亚热带北缘气候区,海拔800-2000m的广大山地。一方面武当木兰花大而美丽,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很大的园林应用潜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人口增长、环境恶化、过度砍伐等因素,武当木兰原始生境破坏严重,已在2004年被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为了使武当木兰这个中国所特有的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论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武当木兰地理分布情况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武当木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海拔800m-2100m的广大山地,跨北亚热带湿润地带、中亚热带湿润地带、南温带大部分地区、中亚热带的东部地区和亚热带湿润地带,由于秦岭、巴山这一横向山系和雪峰山、巫山和太行山纵向山系的影响以及长江这个中国最大河流的影响,武当木兰从花期物候上表现出从南到北推进,但湖南、湖北和河南花期早于同纬度邻近地区的规律。2.武当木兰各形态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总体来看,长江南武当木兰各形态指标变异均大于长江北,以长江为天然生殖隔离带,可以将武当木兰划分为2个类群,即:长江以南的红花类群和长江以北的白花类群。武当木兰的形态差异主要表现为:花被片数:长江以北的武当木兰花被片数变化不大,稳定在12(11-13)片,Pop6除外(8-13)。长江以南的武当木兰花被片数单株间单株内均存在较大变异,Pop9包含本研究中所有的花被片变异类型,以12-15为主;Pop7中花被片数的变化表现为从11-16;Pop8花被片数只有11-12。花被片在两蕊柱上最常见是轮状排列:当花被片数在12以下时以4瓣每轮为基数,当被片数大于12时,花被片以叁轮为基数,增加的花被片增加到各轮直至不能以轮状排列时呈螺旋状排列。调查区域的武当木兰花被片颜色表现为从北向南由浅渐深,即:类型4(内红外全红)全部分布于长江以南;类型3(内白外全红)在长江以南分布比较集中,在长江以北有零星分布;类型1(内白外全白)以长江北分布为主,在长江以南靠近长江的流域有少量分布,类型2(内白外半红)只在长江以北秦岭北坡有零星分布。长江以南的花被片质地多偏薄,常有皱折;长江以北的花被片质地多偏厚,呈肉质无皱折。长江以北的武当木兰花形以杯状、碗状为主,长江以南的以牡丹状、菊花状等为主。3.长江以南的武当木兰大多数数量形态特征变异系数和相对极差均大于长江以北,生殖器官(花器官)的遗传变异大于营养器官(叶器官)。形态学和分子学研究结果均显示:长江以南武当木兰多样性大于长江以北;武当木兰丰富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或调查区域内个体的贡献,其次才是调查区域间或是居群间的贡献。4.武当木兰形态变异丰富,其中花器官花色、花被片数等特征的变异幅度较大,所以认为以花色或花被片数等一二个特征就作为划分种或变种重要依据值得商榷,应多形态性状综合分析并结合孢粉学、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考虑。武当木兰种内变异丰富,许多特征的变异较之前对这个物种的认识要大很多,像花色和花被片等等性状甚至以接近连续变化的方式存在。因此,认为对武当木兰应以大种处理,其中以白花类型M. sprengeri var. elongata作为原变种M. sprengeri var. sprengeri,种以下不作进一步变种或亚种的划分。对以花着生方式区分于武当木兰而确定的新种多花木兰,以花色和被片数区分于武当木兰而确立的新种红花木兰和新变种多瓣红花玉兰应与作为武当木兰的形态变异类型,与武当木兰予以归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4-05-01)

杨梅,张敏,师守国,康永祥,刘建军[4](2014)在《武当木兰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湖北、陕西及重庆等地区9个典型武当木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用8条引物共检测到207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95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4.20%,Nei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71 9和0.288 2;种群水平的PPB,H和I分别为43.64%,0.128 4和0.198 8。分子变异分析(AMOVA)显示,武当木兰种群内变异占总变异的68.10%(P<0.001),种群间的占31.90%(P<0.001),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 ST)为0.257 0,说明武当木兰种群内和种群间均存在着显着的遗传分化,但种群内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较大。种群间的基因流(N m)为1.445 6,9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0 0。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将9个武当木兰种群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大多数种群的地理分布及花部特征的划分大致吻合。(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何彦峰[5](2010)在《武当木兰种子繁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武当木兰种子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武当木兰播种育苗的最佳培养方案为:混沙土、覆土厚度1.5 cm,用塑料薄膜覆盖,出苗率最高,苗木生长量最好。(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何彦峰[6](2010)在《武当木兰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武当木兰的特征特性,阐述了武当木兰应用于园林中的优势、开发与利用前景及应用途径。(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期刊2010年01期)

何彦峰[7](2008)在《武当木兰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武当木兰(Magnolia sprengeri)容器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配比和容器规格对苗木质量均有显着影响。以腐殖质为主的基质配比容器苗生长较好,而以黄绵土或沙土为主的基质配比容器苗生长较差;武当木兰幼苗根系发达,从生产实际出发,容器规格以10 cm×20 cm最佳。提高武当木兰容器育苗质量的最佳培养方案为:50%腐殖质+50%细河沙,选用10 cm×20 cm的容器,该组合既能保证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等各项指标充分生长,又能节约育苗成本,同时根系与基质能形成紧密的根系团。(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6期)

何彦峰[8](2008)在《武当木兰嫁接育苗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地分布广、适应性强的木兰属植物为砧木,用武当木兰幼龄母树上部1 a生木质化枝条为接穗,从砧木种类选择、嫁接时期、嫁接方法及砧木粗度4个方面进行嫁接试验,分析影响武当木兰嫁接成活率的因素。结果表明:紫玉兰是武当木兰嫁接最适宜的砧木,在春季3月中旬,嫁接方法采用切接,选用砧木基径或粗度1cm以上嫁接成活率最高。(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8年05期)

申俊林[9](2007)在《武当木兰繁育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武当木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计方法,从种子处理、播种繁殖、营养繁殖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武当木兰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初步提出了提高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成活率的最佳技术方案。为该树种人工栽培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1.武当木兰种子属综合型休眠类型,有隔年发芽的特性,采用层积催芽法催芽,有利于打破休眠,且种子发芽整齐,发芽率高。2.不同基质、覆土厚度和覆盖措施对武当木兰播种苗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影响显着。提高武当木兰播种苗出苗率、苗木质量指标的最佳培养方案为:混沙土、覆土1.5cm,用塑料薄膜覆盖。3.基质和容器规格对容器育苗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影响显着。从生产实际出发,提高容器育苗苗木质量和产量的最佳培养组合为:50%腐殖质+50%细河沙基质,选用10cm×20cm容器,种子出苗整齐,苗木质量好,根系与基质能形成紧密的根系团。4.提高武当木兰硬枝扦插生根率的最佳组合方案为:腐殖质土、经ABT生根粉1号50mg·L-1处理4h,生根率最高。5.提高武当木兰嫩枝扦插成活率的最佳方案为:混沙土基质,经ABT生根粉1号100mg·L-1溶液浸泡插穗12h。6.在当地木兰属品种中,白玉兰、凹叶厚朴是嫁接武当木兰最适宜的砧木。嫁接方法、嫁接时期、砧木粗度对武当木兰嫁接成活率影响较大。春季嫁接的最适方法为切接,嫁接时期以3月中旬最好,砧木粗度以大于0.5cm为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7-10-01)

申俊林[10](2007)在《武当木兰嫩枝扦插育苗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武当木兰进行嫩枝扦插育苗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ABT 1号生根粉不同质量浓度对插穗成活率影响显着,提高嫩枝扦插成活率的最佳处理组合为:以混沙土为基质、100mg/L的ABT 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12 h,成活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最高,分别比对照高出20个百分点、7.0条和8.3 cm。(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1期)

武当木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武当木兰1年生播种苗生长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生长是同步的,都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规律;用Logistic方程对苗高和地径进行拟合,其拟合效果理想,根据拟合值与实际观测值相结合对苗木的生长阶段进行了划分,分别为:出苗期、生长前期、生长盛期、生长后期;在生长盛期,苗木保持快速生长,苗高用28.04%的生长时间完成了58.41%的生长量,地径用52.34%的时间完成了60.75%的生长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当木兰论文参考文献

[1].彭旭路,陈坤.四川乡土树种武当木兰在风景园林中的推广应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

[2].梁康,陈志萍,潘德权,邓伦秀.武当木兰1年生播种苗生长节律的研究[J].种子.2014

[3].杨梅.武当木兰地理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4].杨梅,张敏,师守国,康永祥,刘建军.武当木兰种群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J].林业科学.2014

[5].何彦峰.武当木兰种子繁殖研究[J].林业科技.2010

[6].何彦峰.武当木兰在园林绿化中的开发与应用[J].甘肃农业.2010

[7].何彦峰.武当木兰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8].何彦峰.武当木兰嫁接育苗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08

[9].申俊林.武当木兰繁育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0].申俊林.武当木兰嫩枝扦插育苗初步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07

标签:;  ;  ;  ;  

武当木兰论文-彭旭路,陈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