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溶胶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溶胶,热发生器,双波段温度控制,闭环控制
气溶胶发生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梁凤飞,胡增,孙吉勇[1](2019)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气溶胶热发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是基于嵌入式系统对气溶胶热发生器的关键技术——温控系统的研究,以高速MCU为主控芯片,搭建温度控制系统闭环回路,采用双波段温度控制技术,可快速达到温度控制目标并稳定,实现开机3分钟即可工作,基于该温度控制系统,顺利开发了基于蒸发冷凝原理的气溶胶热发生器,经过测试,气溶胶热发生器在165秒达到所需温度并最终保持在400℃,实现温度的快速高精度控制。(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2期)
邓康清,李颖,鲁锐华,易清丰,郭春亮[2](2019)在《烟火型气溶胶发生器温度场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和瞬态热分析软件,通过流场-热耦合叁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一种烟火型气溶胶发生器燃气流场情况,得出外表面温度在工作结束的19 s最高。分析燃烧19 s再放置181 s后气溶胶发生器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及其随发生器位置、燃气流量、气溶胶燃温、工作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发生器燃气流量、提高气溶胶的燃速和降低气溶胶配方燃温均可有效降低气溶胶发生器温度。进行气溶胶发生器点火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消防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宋戈,连军伟,丁振晓[3](2018)在《用于PDPA校准的标准气溶胶发生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喷注器、喷嘴是低温液体火箭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其雾化特性对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量系统(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简称PDPA)可以获得不同设计参数下喷雾场的粒径分布等重要数据。标准气溶胶发生器是校准和测试激光相位多普勒测量系统的基准源,通过其产生的标准粒子可以调校和修正系统测量误差。结合液体火箭动力系统喷注器雾化测量特点和散射粒子特性,对比分析了几种典型粒子发生技术,最终选择振动孔式单分散粒子发生器作为PDPA系统校准的基准源,并提出了一种标准气溶胶发生器的分析评定方法,通过该方法分别获得了发生器的均匀性、球形度、精度和稳定性等技术性能指标,证明该型发生器在喷注器雾化光学测量校准应用中具有适应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火箭推进》期刊2018年04期)
李斌,梁珺成,颜拥军,杨志杰[4](2018)在《一种调控氡子体平衡因子的高浓度单分散性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氡室内氡子体辐射场的调控要求,结合蒸发冷凝法的原理,利用电子烟发生器产生的癸二酸二辛酯(DEHS)与雾化器产生的NaCl颗粒结合再冷凝的方法,研制了高浓度单分散的气溶胶发生器。将该发生器应用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0 m~3氡室,充胶1分钟后气溶胶浓度最高可达到2.26×10~5 cm~(-3),平均粒径156.8 nm,单分散性1.38,氡室内氡子体平衡因子可调控达到0.65。(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8年03期)
张森[5](2015)在《PM2.5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有PM2.5监测仪质量参差不齐,急需开发一套PM2.5监测仪检验校准装置,而作为PM2.5监测仪检验校准装置重要组成部分的PM2.5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GSS原理的PM2.5气溶胶发生方法及制备工艺,并通过分析结晶机理,提出了影响该工艺流程的四个主要因素。参照GB150-2011《压力容器》对所提出工艺中的关键设备高压混合釜和结晶釜进行了设计计算,参照JB4732-200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进行了喷嘴的设计计算,并对辅助设备、部件进行了选型。通过ANSYS Workbench对高压混合釜平盖封头及法兰进行了强度校核,保证了所设计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并通过Fluent对喷嘴进行了流场模拟,探究了喷嘴长径比与喷嘴入口压力对压降及出流速度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基于PGSS法的PM2.5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与调试,90%以上的制备颗粒的粒径在2.5μm以下。本文研制的PM2.5气溶胶发生器对于PM2.5监测仪的检测、校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5-20)
张建卓,邓作鹏,詹广强,雷耀龙[6](2014)在《气溶胶发生器负压发生装置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气溶胶发生器负压装置的效率低、易堵塞、对颗粒磨损大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比较传统结构与多孔环形结构的性能.在Autodesk Inventor软件中创建出两种结构负压装置的叁维模型,导入Autodesk Simulation CFD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在进口压力与流量一致的情况下,不同结构内的气体流动情况,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多孔环形结构引入气体的流量较大,且流体流动顺畅.结果表明:多孔环形结构适合应用在气溶胶发生器的负压装置上.(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粟永阳,朱凤蓉,刘龙波,韦冠一,李志明[7](2014)在《用于放射性纳米气溶胶模拟的准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纳米气溶胶特性行为及过滤研究一直是辐射防护关注的内容,但目前缺乏单分散纳米气溶胶发生器和高灵敏的气溶胶在线检测器。为模拟示踪放射性气溶胶纳米粒子,并适合用质谱仪进行在线检测分析,本文采用蒸发-冷凝原理研制出一种纳米气溶胶发生器,能够利用含低熔点物质(如氯化钠和硝酸银)的溶液,输出准单分散、较高数浓度的纳米气溶胶。用标定后的扫描迁移率粒子谱仪对发生器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输出纳米气溶胶的粒度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在建议工况下,输出粒子的峰位粒径约30 nm,几何标准偏差约1.3,数浓度达106cm-3,数浓度波动小于10%。发生器成本低、性能可靠、使用灵活,能够满足放射性气溶胶特性模拟和过滤净化技术研究等需求。(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4年05期)
吴宪,石岩[8](2014)在《检测用凝聚式气溶胶发生器的高压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检测压缩空气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及过滤效率分布情况,需要制造适用于高压环境输出的压缩空气气溶胶发生器。介绍将凝聚式气溶胶发生器改造为压缩空气过滤器检测用气溶胶发生设备的研究过程,原发生器气溶胶粒子生成原理、高压改造的参数计算、发生器原理设计和结构设计以及实际的前期运行。实现了高压情况下浓度可控、粒径可控的气溶胶发生,初步验证了其高压改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4年09期)
王峥崎,王会如,张雨晨[9](2014)在《检验设备气溶胶发生器研发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安全的概念现今已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熟知,不仅仅只存在于实验室,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更多的领域开始提出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靠什么起到生物安全?硬件上最终要通过高效过滤器来实现,本文所讨论的气溶胶发生器,就是验证高效过滤器有效性的重要检验仪器,通过多年的检验研究,我们已掌握了其原理和难点,经过专业仪器的验证,可满足相关的设计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4年05期)
黄高峰[10](2014)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气溶胶沉积模型改进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发生频率较大的安全壳旁通事故对严重事故的放射性后果有较大贡献。在AP1000的概率安全评价(PSA)分析中,采用MAAP4.0.4程序计算安全壳旁通事故的源项。MAAP4.0.4未考虑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复杂流道结构对气溶胶的沉积效应,在国外相关实验的基础之上,开发了复杂流道结构下气溶胶的沉积模型,并修改MAAP4.0.4源程序中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气溶胶沉积模型,最后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类的源项进行了重新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二次侧气溶胶沉积模型计算比采用原模型计算气溶胶的质量释放份额有所减少。这也为今后AP1000的概率安全评价分析中计算安全壳旁通事故源项提供一个参考。(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4年02期)
气溶胶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和瞬态热分析软件,通过流场-热耦合叁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一种烟火型气溶胶发生器燃气流场情况,得出外表面温度在工作结束的19 s最高。分析燃烧19 s再放置181 s后气溶胶发生器内、外表面温度场分布及其随发生器位置、燃气流量、气溶胶燃温、工作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发生器燃气流量、提高气溶胶的燃速和降低气溶胶配方燃温均可有效降低气溶胶发生器温度。进行气溶胶发生器点火试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溶胶发生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梁凤飞,胡增,孙吉勇.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气溶胶热发生器的关键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邓康清,李颖,鲁锐华,易清丰,郭春亮.烟火型气溶胶发生器温度场仿真分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9
[3].宋戈,连军伟,丁振晓.用于PDPA校准的标准气溶胶发生器性能研究[J].火箭推进.2018
[4].李斌,梁珺成,颜拥军,杨志杰.一种调控氡子体平衡因子的高浓度单分散性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J].辐射防护.2018
[5].张森.PM2.5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6].张建卓,邓作鹏,詹广强,雷耀龙.气溶胶发生器负压发生装置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粟永阳,朱凤蓉,刘龙波,韦冠一,李志明.用于放射性纳米气溶胶模拟的准单分散气溶胶发生器的研制[J].辐射防护.2014
[8].吴宪,石岩.检测用凝聚式气溶胶发生器的高压改造[J].液压与气动.2014
[9].王峥崎,王会如,张雨晨.检验设备气溶胶发生器研发分析[J].医疗装备.2014
[10].黄高峰.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气溶胶沉积模型改进对安全壳旁通释放类的影响[J].辐射防护.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