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铁基粉末触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e基触媒,触媒成分配比,低成本配方,CSD金刚石
铁基粉末触媒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东[1](2010)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作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造金刚石作为天然金刚石的替代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极限性功能材料,其应用遍布工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因此,加强合成原材料和合成技术的研究,优化和改进现有的粉末触媒配方,开发低成本触媒,制备专门用途的人造金刚石磨料,极具战略意义。本文以铁基触媒配方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了不同触媒成分、不同触媒与石墨配比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触媒在合成金刚石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合成团粒结构金刚石(CSD)的新型低成本触媒配方,为此开展了以下研究:1)对Fe、Ni不同配比粉末触媒进行了合成金刚石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触媒中Fe含量的增加,合成金刚石的最低条件和最佳条件均有所提高,金刚石生长V形区向右上方移动;金刚石的粒度峰值变粗,混合单产、静压强度、冲击韧性均有所降低;通过对触媒和石墨不同配比进行的金刚石合成实验表明;增加触媒用量可以提高合成金刚石单产。在综合考虑原材料成本、金刚石产量、质量等因素基础上,优化选择出Fe-30%Ni触媒、且与石墨配比为3:7的成分配比。并建立了触媒成分设计的基本原则。2)深入研究了在FeNi30中添加微量稀土元素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有效降低触媒中结合氧含量,提高了粉末触媒的纯净度,在合成金刚石中对提高混合单产、增加粗颗粒比例、提高单粒度TI、TTI值,增加静压强度,降低磁化率值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通过优化实验,获得最佳稀土添加量为0.4%。3)根据触媒成分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了不同成分的FeMn基触媒,并通过合成金刚石实验深入研究不同添加元素及含量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独使用FeMn触媒合成金刚石,在5.4~5.6GPa、1450~1600℃才能合成出金刚石,比FeNi触媒的合成条件高,且金刚石粒度较细,晶型较差;在FeMn触媒中加入5%的Ni或Co,合成压力、温度有所降低;添加稀土元素有助于金刚石晶形的改进;Ni含量保持15%不变,Mn含量由15%、20%、25%变化,金刚石的形核量逐渐增多,粒度变细,金刚石由灰绿色变成黑色,晶形变得不规则,Mn含量为25%时得到了团粒结构金刚石;Ni、Mn含量不变, Co含量增加,金刚石粒度变粗,晶形变好,混合单产增加,黑颜色金刚石变少,晶体透明度提高。4)针对市场对CSD金刚石不断增长的需求,利用FeMn基触媒的成本优势,开发出适合合成CSD金刚石的FeMn25Ni15触媒,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型FeMn触媒合成的CSD金刚石,性能指标达到使用要求,而成本显着低于目前使用的Ni70Mn30触媒。5)利用EDS能谱分析研究了金属包膜在金刚石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发现金属包膜在金刚石生长过程中起到向晶核输送碳源和向外排除杂质的作用,金属包膜破裂后,金刚石停止生长;对金属包膜的物相分析进一步表明室温下金属包膜的物相主要为Fe3C、(Fe,Ni)23C6以及γ-(Fe, Ni),石墨占的比例很少。因此,可以认为金刚石形核长大过程中存在着触媒粒子的熔聚现象。6)初步探讨了金刚石单晶生长所需碳的来源问题,利用现有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金属包膜中金属碳化物(Fe3C)的分解降低了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所要越过的势垒,因而更有利于形成金刚石;但是从Fe-C相图Fe3C的形成条件及Fe3C中碳转化成金刚石的数量等因素分析表明,在高温高压下Fe3C存在的可能性很小,用其作为金刚石合成的碳源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缺乏依据。由于现有实验条件所限,金刚石转化碳源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期刊2010-11-18)
秦杰明,张敬周[2](2009)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六种铁基粉末触媒(FeNiXn,n=0,1,2,3,4,5 Xn代表Fe在触媒中的含量,Xn>Xn-1)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金刚石单晶的合成实验,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6 GPa,~1600℃),铁基粉末触媒随铁含量的改变,石墨碳—铁基触媒体系合成金刚石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特性,利用穆斯堡尔谱对金刚石中铁元素形成的包裹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铁基粉末触媒中铁含量的增加,合成金刚石的压力和温度条件逐渐增高,金刚石生长的"V形区"上移,同时得出了铁基粉末触媒适合高温区(110)和(111)面生长以及金刚石中铁元素以FeNi和Fe3C形式存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刘健[3](2008)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粗颗粒金刚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工艺的基础上,提高了压力和温度控制系统的精密化程度,引入了旁热式组装,改良了合成工艺,通过精密地控制金刚石的成核量与生长速度,在SPD6×1670型六面顶压机上成功合成出了粒度为30目(0.6mm)的优质粗颗粒金刚石。之后对粗颗粒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特点做了一些讨论,研究了晶体的表面形态和缺陷。同时考察了晶体的粒度、质量与生长时间,成核量与生长速度,产率与优晶率的关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合理的改进了合成工艺,在1小时内成功合成出了粒度超过20目(0.8mm)的优质粗颗粒金刚石单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5-01)
刘万强,马红安,高峰,臧传义,秦杰明[4](2006)在《铁基粉末触媒的粒度及其均匀性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铁基粉末触媒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金刚石单晶的合成。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5.7 GPa,1370~1650℃),筛分的6种不同粒度(140/170,170/200,200/230,230/270,270/325,325/400)以及未经筛分的混合粒度的铁基粉末触媒生长金刚石的形貌特征。同时研究了粉末触媒粒度均匀性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结果表明,触媒粒度越均匀,合成金刚石单晶的粒度越集中。触媒粒度以及合成的金刚石晶体分别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进行了观测。(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06年04期)
秦杰明,贾晓鹏,马红安,任国仲,望贤成[5](2004)在《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五种铁基粉末触媒 (FeNiXn,n =1,2 ,3 ,4,5Xn代表Fe在触媒中的含量 ,Xn>Xn -1)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金刚石单晶的合成实验 ,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 (~ 5 4GPa ,~ 14 0 0℃ ) ,铁基粉末触媒随铁含量的改变 ,石墨碳-铁基触媒体系合成金刚石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特性 ,利用穆斯堡尔谱对金刚石中铁元素形成的包裹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随着铁基粉末触媒中铁含量的增加 ,合成金刚石的压力和温度条件逐渐增高 ,金刚石生长的“V形区”上移 ,同时得出了铁基粉末触媒适合高温区 ( 110 )和 ( 111)面生长以及金刚石中铁元素以FeNi和Fe3 C形式存在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期刊2004年06期)
铁基粉末触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利用六种铁基粉末触媒(FeNiXn,n=0,1,2,3,4,5 Xn代表Fe在触媒中的含量,Xn>Xn-1)在国产六面顶压机上进行了金刚石单晶的合成实验,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6 GPa,~1600℃),铁基粉末触媒随铁含量的改变,石墨碳—铁基触媒体系合成金刚石条件的变化规律以及金刚石单晶的生长特性,利用穆斯堡尔谱对金刚石中铁元素形成的包裹体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铁基粉末触媒中铁含量的增加,合成金刚石的压力和温度条件逐渐增高,金刚石生长的"V形区"上移,同时得出了铁基粉末触媒适合高温区(110)和(111)面生长以及金刚石中铁元素以FeNi和Fe3C形式存在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基粉末触媒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东.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作用机理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0
[2].秦杰明,张敬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刘健.铁基粉末触媒合成粗颗粒金刚石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刘万强,马红安,高峰,臧传义,秦杰明.铁基粉末触媒的粒度及其均匀性对合成金刚石的影响[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6
[5].秦杰明,贾晓鹏,马红安,任国仲,望贤成.用铁基粉末触媒合成金刚石的研究[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