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消费结构,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灰色关联分析
农村基本公共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成华,尹金承[1](2019)在《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灰色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运用广义灰色关联模型实证分析了1980—2016年农民消费结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民消费结构产生较明显的影响。然后利用邓式灰色关联模型对31个省(区、市)2016年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发现省域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普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基本呈现由东部向中部再向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但是存在部分地区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与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地区仍需加强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力度。(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6期)
刘鸿渊,叶子荣[2](2014)在《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整个农村公共产品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率的供给主体为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供给水平决定于农村社区范围内供给主体的合作行为,而主体合作行为是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评价叁个维度定义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属性,构建了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的数据验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4年04期)
张平军[3](2014)在《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产品"这一古老而应用最广泛的词语,在学术界存在许多的争议,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应用、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各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和各学术界学者的不同观点,从理论概念和实际应用上进行综合分析,给予不同的界定,有助于在现实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期刊2014年05期)
秦小平,夏青,王健,胡庆山[4](2013)在《非均衡视域下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非均衡的视角对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供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的非均衡供给主要表现在城乡非均衡供给、总量非均衡供给和结构非均衡供给,同时伴有总量不足与"过剩"。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体育事业投入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自上而下式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基层政府对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动力不足。要使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得到均衡供给,要加大农村体育公共投入,建立农村居民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建立和推行体育行政部门绩效管理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为实现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均衡供给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张晓磊[5](2012)在《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机制的构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初期,为了扶持工业快速发展,我国实施了"以农养工"政策,从农业中抽取资源支持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反观农业,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二元化结构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在分税制和税费改革之后,这一现象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本文通过新型供给模式的设计,从政府、村庄、市场力叁个方面构建村级公共产品供给的渠道,以期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来源于《企业研究》期刊2012年16期)
胡伶岭,杨红[6](2011)在《巴州县域农村基本环境类公共产品供给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社会调查与资料分析的方法对新疆巴州县域农村基本环境类公共产品服务现状、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农村环境建设与发展从政策、规划、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对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1年12期)
崔开云[7](2011)在《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政府缺位现象,以及非政府组织本身的快速发展共同推动了非政府组织对农村供给产品的供给。为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必要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明确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主辅地位;调整相关法律规制,拓展非政府组织发展空间;强化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合作,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农村项目的后续管理,保证项目成果的实际成效。(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期刊2011年04期)
刘鸿渊[8](2010)在《社会分层模式下的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村级公共产品的有效率供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是以农村社会内部的结构分化为现实背景的。在农村社会内部,整个村民群体按照职业可以分为农业经营者、非农经营者以及兼业者叁个大类,叁者在村级公共产品的主体利益上存在差异。本文以他们之间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为问题分析的基本假设,对不同行为主体在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合作行为与非合作行为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研究,从新的角度对微观层次的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前提进行了理论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0年11期)
李霞,蒲春玲[9](2010)在《新疆北疆地区农村基本公共产品需求位序的典型性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求失衡问题一直是新农村建设关注的焦点,新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产品"供不应求"与"供非所求"现象同时存在,如何提高供给的针对性和瞄准度,是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关键。在科学界定农村基本公共产品内涵的基础上,以北疆地区和部分南疆地州的28个县市61个行政村149个农户基本生产、生活公共需求的典型性调查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受访者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强度,分析与评价调查区农民公共需求的位序与结构特征,提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议,以期能为新疆北疆地区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寻找切实可行的路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31期)
李霞[10](2010)在《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而新疆作为一个西部边陲少数民族自治区,鉴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导致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对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类公共产品的依赖度较高,但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农业支出十分有限,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支持力度小,典型的绿洲型经济,又致使有限的财政支农建设成本偏高而利用效率偏低,再加上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系统存在弊端,新疆农村地区基本公共产品严重匮乏的同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结构失调、供求矛盾突出。本研究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运用制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相关理论,结合文献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在参考、研读国内外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的研究和相关论着的基础上,对当前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创新、完善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思考。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界定适合新疆农村实际的基本公共产品研究范围。(2)其次,从建国以来不同时期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探究入手,通过部门走访、个案讨论和样本县乡的专题调研,从供给主体、供给决策程序、供给筹资途径、供给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把握税费改革至今新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现状、运行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3)结合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一手资料和典型问卷调查,对现行供给机制下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的供需状况进行深入探究,并找寻导致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失调、供需失衡的机制、体制层面障碍性因素。(4)其次,在借鉴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完善适合新疆农村实际的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给出相关制度保障与政策建议,为切实提高全疆各族农牧民的生产条件、生活水平以及实现新农村建设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办法,以期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农村基本公共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是整个农村公共产品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率的供给主体为农村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供给水平决定于农村社区范围内供给主体的合作行为,而主体合作行为是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农村社会转型为背景,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认知评价叁个维度定义了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属性,构建了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为后续的数据验证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村基本公共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1].成华,尹金承.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9
[2].刘鸿渊,叶子荣.主体属性与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合作行为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2014
[3].张平军.公共产品的基本理论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与农村公共服务问题研究(之一)[J].甘肃农业.2014
[4].秦小平,夏青,王健,胡庆山.非均衡视域下的农村体育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
[5].张晓磊.农村公共产品多中心供给机制的构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路径探析[J].企业研究.2012
[6].胡伶岭,杨红.巴州县域农村基本环境类公共产品供给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
[7].崔开云.非政府组织参与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问题分析[J].农村经济.2011
[8].刘鸿渊.社会分层模式下的农村村级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研究——一个基本的理论分析框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9].李霞,蒲春玲.新疆北疆地区农村基本公共产品需求位序的典型性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0
[10].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