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族聚居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对策
白族聚居区论文文献综述
肖美娟[1](2014)在《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我国正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向旅游强国转变,旅游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旅游经济也随之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商品化的市场经济,是采用商品形式所形成的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旅游商品开发经营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区域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也是优化目的地旅游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所以,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尤其是对某一地区旅游商品开发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应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在阐述旅游商品基础知识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然后针对问卷收集和初步统计情况,对问卷进行具体分析,找出了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发力度薄弱,商品同质化严重;旅游商品的性价比不高,购物环境有待改善;旅游商品宣传不够;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游客感知价值不高,满意度有待提升。最后,提出了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建议:突出旅游商品开发特色与质量;解决旅游商品性价比和购物环境问题;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经营人才开发步伐;开发体验性旅游商品,提升顾客满意度和感知价值。论文的创新性在于,基于大理白族聚居区的特殊地域性与民族性,探讨了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及策略。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为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针对性的建议,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11-01)
李静[2](2014)在《白族聚居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能被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①它广泛运用于地质学、生物学、资源学及旅游学等学科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资源”意识的树立及其广泛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被开发与利用的各种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的总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在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被开发利用的民族地区本土的各种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的总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做好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各族儿女主流思想意识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意识到并尊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本土的或特有的各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资源要素,用少数民族群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育素材、教育方法与途径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目的。本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自治州内洱源县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开发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本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工作中,窥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民族地区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情况。本研究采用了个案调查法、ORID结构访谈法以及搜集洱源县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文件等文献法,对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调研并得出有利于全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的一个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来窥探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情况,从而为全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进而达到在理论上拓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丰富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体系;在实践上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维护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双重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洱源县6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研究、8个民族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单位11位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工作指导文件等文献资料的搜集,探讨了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成效与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情况。研究发现,洱源县非常重视县内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已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自觉与主动地开发利用当地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各种资源。然而,在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或理论作指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因工作人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的程度、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差距。本研究通过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尤其是工作经验与教训给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其他民族地区以及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通过实地调查,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对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为:(1)高度重视并开发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各级各部门相互协作,挖掘更多可利用的资源;(3)把调研成果与实际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1)从各地实际出发,开发利用更多有用的资源;(2)合理的开发资源并对其加以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3)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工作的一般理论。(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4-05-01)
李灿松,周智生[3](2010)在《多民族聚居区族际经济互动与山区经济开发——以近代“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族际经济交流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近代白族商人在"藏彝走廊"地区的商贸活动是历史上维系居住于高山峡谷山区居民基本生活的主要形式,也是如今民族地区居民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和主体功能区区划的发展战略中,通过政府加强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及互动发展,充分调动民众自主力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多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寸丽香[4](2009)在《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到白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大理叁塔、《五朵金花》以及苍山洱海等滇西地区。其实,除滇西外,川西、黔西、湘西等地也分散聚居近20万白族人。更鲜为人知的是,鄂西鹤峰境内也聚居着为数不少的白族人。2006年9月8日,湖北省、恩施州和鹤峰县举行(本文来源于《大理文化》期刊2009年02期)
李婷[5](2008)在《诗意的微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意地栖居是人类存在的终极目标,但如何创造诗意的人居环境,对建筑以及建筑环境的设计者提出了难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微观层面诗意人居环境的研究、论述建筑师的诗人角色、并以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为例,探讨如何创造诗意的人居环境等方面问题,以期达到帮助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明确设计目标的目的,最终满足人类诗意存在的目标。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诗意的微观人居环境体系营造,并针对性采取措施来落实,它对于人类的未来有重大积极的意义。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提出当代建筑设计中常常困扰的我们的问题,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论题:我们要创造诗意的微观人居环境。第二章从阐释“诗意”入手,通过对形式美、创造性、非写实美、生态宜居以及建筑师的诗人本质五个方面的研究,揭示诗意内涵和表象。第叁章通过研究云南大理洱海沿岸白族聚居区传统微观人居环境的特点及诗意体验,论述其优势和弊端。第四章主要探讨当代云南大理洱海沿岸白族聚居区微观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当代人的需求,寻求解决的办法。第五章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诗意的微观人居环境。(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8-04-01)
段炳华,叶桦,杨林,陈白云[6](2002)在《大理白族聚居区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 ,是以白族 (占31.80 % )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为了解大理州小学生碘营养水平的现状 ,以便为预防碘缺乏引起的疾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于 1998年底在全州 12个县 (市 )进行了小学生碘营养水平的现状调查(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02年03期)
段炳华,叶桦,陈白云,杨林[7](2002)在《大理白族聚居区碘缺乏病防治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为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端 ,境内山地面积占 83.70 % ,海拔730~ 4 2 95m ,属内陆边疆以白族为主 (占 31.80 % )多民族聚居的山区。 194 2年昆明卫生实验处姚寻源等在我州对 4个县调查 ,甲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02年01期)
白族聚居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并能被人类开发利用,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经由人类劳动而创造出财富的各种要素的总和。”①它广泛运用于地质学、生物学、资源学及旅游学等学科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资源”意识的树立及其广泛运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被开发与利用的各种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的总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在对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被开发利用的民族地区本土的各种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的总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做好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各族儿女主流思想意识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动意识到并尊重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本土的或特有的各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资源要素,用少数民族群众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育素材、教育方法与途径开展教育工作,提升少数民族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从而达到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目的。本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通过自治州内洱源县民族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在开发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本土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工作中,窥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民族地区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情况。本研究采用了个案调查法、ORID结构访谈法以及搜集洱源县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文件等文献法,对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调研并得出有利于全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经验与启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具体的一个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研究,来窥探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情况,从而为全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效性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进而达到在理论上拓展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丰富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体系;在实践上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维护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双重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洱源县6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调查研究、8个民族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单位11位工作人员的访谈以及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工作指导文件等文献资料的搜集,探讨了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成效与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等情况。研究发现,洱源县非常重视县内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已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并自觉与主动地开发利用当地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各种资源。然而,在充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提高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或理论作指导。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因工作人员对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的程度、开发利用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差距。本研究通过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尤其是工作经验与教训给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其他民族地区以及全国其他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通过实地调查,洱源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对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为:(1)高度重视并开发利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各级各部门相互协作,挖掘更多可利用的资源;(3)把调研成果与实际工作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1)从各地实际出发,开发利用更多有用的资源;(2)合理的开发资源并对其加以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3)注意在实践中总结出指导工作的一般理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族聚居区论文参考文献
[1].肖美娟.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大理白族聚居区旅游商品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李静.白族聚居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4
[3].李灿松,周智生.多民族聚居区族际经济互动与山区经济开发——以近代“藏彝走廊”地区白族商人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4].寸丽香.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J].大理文化.2009
[5].李婷.诗意的微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6].段炳华,叶桦,杨林,陈白云.大理白族聚居区小学生碘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2
[7].段炳华,叶桦,陈白云,杨林.大理白族聚居区碘缺乏病防治及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