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苗侠(河南省伊川县人民医院河南洛阳471300)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来随着影像学的进展,发病有增多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对23例患者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6-0267-02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元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供收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23例。年龄,15-46岁,平均36岁,23例行CT及MRI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所有病人均表现为明显腰腿痛,但腿痛以大腿为主,腰痛半下肢放射痛16例,所有患者均有腰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全部病例均经3个月—6个月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采用手术治疗。
1.2方法23例均采用腰背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纤维环摘除术,术前以心理护理和技术指导为重点,术后加强心理干预及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功能锻炼的护理。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原因,病人多在接受按摩、牵引,封闭等治疗无效时才选择手术,手术治疗多是病人的最后选择,许多病人心理负担重,特别是手术治疗效果能否恢复正常活动而顾虑重重,甚至怕瘫痪在床,另一方面对手术期望值很大,我们在了解患者的社会、家庭背景、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情况下,联合手术室护士共同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告诉其疾病的转归、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解除紧张心理,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治疗信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
2.1.2术前指导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反复多次练习吹气球,进行咳嗽训练;术前让患者做俯卧位训练,逐渐俯卧位,时间至一次坚持俯卧3-4小时,以适应手术体位需要,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技巧,如轴型滚动式翻身方法和配合,直腿抬高动作和腰背部锻炼,练习床上排便。
2.2术后护理
2.2.1体位患者手术后采用3人搬运法将患者搬入病房切忌扭转或屈曲脊柱,术后24小时仰卧于硬板床上,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保持脊柱平直,术后24小时后,仰卧时枕头不易过高,侧卧时,头可略抬高,使颈部与躯干保持一直线,不向任何方向偏离。翻身时要保持颈、腰、髋同一水平,在患者颈肩下,臀部及胸前垫小枕支持,保持脊柱平直。
2.2.2病情观察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脑脊液漏,术后引流管保持通畅,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均无异常,术后24—72小时拔除引流管,注意观察下肢颜色感觉,运动情况,观察大小便情况,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遵医嘱预防性应用缓泻剂。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湿时要及时更换,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2.2.3心理护理对病人讲明术后翻身的重要性,帮助病人克服惧怕疼痛心理,鼓励并协助病人翻身,对害怕在床上大小便,而有意减少进食及饮食的患者,指导患者正确调配饮食,注意营养,并定时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发生,必要时予以缓泻剂或清洁灌肠以解决病人痛苦,对存有轻视心理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讲明术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掌握日常生活中各种正确姿势,避免弯腰动作及腰部过度劳累,防止各种意外扭伤。
3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术后麻醉消失后,协助病人做直腿抬高,逐渐加大抬高幅度,但频率不宜过快,并且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出每日锻炼的次数和强度,指导病人进行四肢锻炼,如扩胸及深呼吸运动,足踝及膝关节的活动,这样既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又可以增强机体血液循环,提高抵抗力,促进愈合,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方法和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开始可采用仰卧抬臀举腹法进行,即双肩及骶尾部紧贴床面,腰部向上抬起,若患者情况许可,则进一步采用仰卧位后伸脊柱,进行背伸肌锻炼,即俯卧位颈部后伸,两腿伸直,抬起双腿,使腹部为支撑点,身体两头翘起,频率和幅度依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以不感疲劳为宜。
4康复指导
一般手术后充分卧床休息2周后带腰围下床轻度活动,加强腰背肌锻炼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复发,3个月内不宜做弯腰负重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教会患者采取正确的坐、卧、立、行和劳动姿势,以减少急慢性腰扭伤;注意防寒保暖,增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腰椎后部结构对腰椎稳定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后活动量较大,因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应慎重采取合适的术式,高质量的护理干预为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只有充分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才能保证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关跃仙,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