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柴油机余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加热器,换向阀组,循环管汇
柴油机余热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广[1](2019)在《柴油机余热利用加热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工作发动机的多余热量来加热不工作的发动机使其预热,减少冷车启动的预热时间,降低工作车散热风扇运转时间的装置,从而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并且在此系统中加入一个电加热装置,在所有车未启动时为系统加热。(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孙爱洲,王鹏,李子非,袁宝良,刘江唯[2](2019)在《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车用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对ORC余热回收系统性能有影响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蒸发器出口工质过热度、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等,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研究了工质流量、系统热效率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对于R123工质,过热度增加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而对于乙醇工质,过热度增加有利于系统效率提高;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的增加给循环性能带来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车用动力》期刊2019年03期)
何祥宁,周新院,靳忠华,甄洁刚[3](2019)在《船舶主柴油机排烟余热海水淡化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船舶运输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世贸运输方式,在日常生活和设备运转过程中都少不了淡水的供给,由于各种原因,船舶无法携带大量淡水量,因此远洋船舶需配备海水淡化装置。该文以原有的蒸馏法制淡装置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船舶主柴油机排烟余热海水淡化装置,此装置以船舶主柴油机排烟余热为热源,对海水进行加热,完成制淡,不再额外消耗能源,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质量》期刊2019年08期)
柴俊霖,田瑞,杨富斌,张红光,吉平[4](2019)在《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质的合理选择对有机朗肯循环回收柴油机排气余热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分析某6缸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余热能的分布特性,提出有机工质初选条件,进而对满足条件的8种有机工质进行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和经济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8种有机工质的蒸发压力范围内,R420A的系统热效率最大,为6.83%;在柴油机变工况下,R420A的系统总净输出功率、系统最大净输出功率和系统平均净输出功率均高于其他工质,分别为306.81 kW,9.769 kW和2.005 kW;采用R420A的系统初期投资成本较少,仅次于R417A和R437A,但其单位能量产出成本(LEC)最小。(本文来源于《车用发动机》期刊2019年03期)
牛牛,杨祥国,吴书礼,许轶哲,蔡乐[5](2019)在《基于鳍片式热电模组的船舶柴油机废气余热利用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鳍片式热电转换模组,并将其应用到船舶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系统中。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分析鳍片式热电转换系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柴油机负荷为75%、热电晶片总数为1 428个、排气温度为550 K时,设计的鳍片式热电模组的发电功率为6.72 kW,热电转换效率可达5.42%。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和柴油机负荷都会影响热电转换系统的性能。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大,热电转换系统的发电功率和转换效率不断增大,但负荷在75%之前增大的幅度大于在75%~100%范围内增大的幅度。热电模组鳍片数量会影响转换系统的热端温度和传热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鳍片数目来提高废热回收效率。(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王新[6](2019)在《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水蒸气朗肯循环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净输出功率、热效率和总投资成本,分析了工质蒸发压力和高温柴油机排气质量流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所得的结果能为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9年04期)
代文博,张文平,丁亮[7](2019)在《船用柴油机余热KCS11系统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Kalina循环的种类以及船用柴油机余热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采用KCS11回收船用柴油机余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和REFPROP软件对KCS11循环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确定各点状态参数,在此基础上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对比。(本文来源于《节能》期刊2019年02期)
周新院,苑风云,林愉凯[8](2019)在《简析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世界油价的不断上升,船舶营运费用逐年上涨。2013年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nergyEfficiency Design Index,EEDI)正式生效,对于船舶CO2的排放量设定了硬性指标,给船舶建造带来了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余热利用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柴油机效率效果明显。本文针对现用的船舶余热利用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1期)
刁安娜,杨小强,冯明志,彭学院[9](2018)在《船用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用不同换热器配置的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所有部件之中,蒸发器的损失最大;通过增加预热器或回热器能进一步提高热源的利用率,但同时系统的损失和成本增加。为此对影响ORC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使蒸发器过热度和冷凝器的过冷度取1~2℃;并尽可能提高膨胀机的膨胀比和内效率。试验结果表明:ORC试验系统理论热效率5.7%,实际热效率5.3%,引起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膨胀机实际容积效率低于理论值,实际机械消耗大于理论值,且系统混入的不凝气也对系统造成影响。新开发的低温烟气余热ORC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对烟气余热ORC系统的优化配置,为船舶柴油机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张超震[10](2018)在《基于温差发电的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能源的过度浪费,实现对包括工业废热、汽车排气余热在内的低品位热量进行回收利用显得非常重要。温差发电(Thermo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TEG)是一种结构简单、无二次污染的废热回收技术,借助该技术可将热机排出的低品位能量直接转换为电能。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TEG模型的热电性能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究了TEG模型的串联和并联连接方式对TEG模型输出性能的影响,优化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并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P/N结对数、温度、半导体高度以及材料属性等因素对TEG模型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改变一种影响因素,研究其对TEG模型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输出功率、效率等性能的影响。随着P/N结对数和温差的增大,TEG模型的整体输出性能有所提升;随着半导体高度的增加,输出功率降低,效率增加;随着半导体Seebeck系数的增大、电阻率和热导率的减小,TEG模型的整体输出性能均有所提升,且热导率对效率影响较大。(2)研究不同TEG模型串联和并联的特性,分析不同的连接方式对TEG模型输出性能的影响。对叁种TEG模型进行串联和并联连接,研究由相同TEG模型和不同TEG模型的串联和并联连接的特性。串联连接可以获得较大的电压,并联连接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由两个相同TEG模型串联和并联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相等,且最大输出功率等于单片TEG模型的两倍;由不同TEG模型串联连接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大于并联模型。(3)开展了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的多场耦合仿真计算,分析了换热器模型(Heat exchanger model,HEM)上不同位置处叁个TEG串联模型(Three TEG models connected in series,TTEGS)的输出性能。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形式的HEM、发动机工况等因素对余热回收系统的影响。在不同位置处TTEGS的输出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各位置处的热端温度不同所致;通过对HEM内部流场和表面温度场的分析,发现HEM-2具有更好的换热效果,与TTEGS耦合的换热面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各位置处TTEGS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最大效率均随着柴油机负荷的增大显着增大。当柴油机的功率为56.1 kW时,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系统整体的理论回收功率相对于柴油机实际输出功率所占比例可达6.5%。(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5-01)
柴油机余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车用柴油机排气余热为研究对象,建立有机朗肯循环(ORC)余热回收系统热力学模型,分析主要设计参数包括对ORC余热回收系统性能有影响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蒸发器出口工质过热度、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等,通过自编程序计算研究了工质流量、系统热效率等系统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系统的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性能;对于R123工质,过热度增加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而对于乙醇工质,过热度增加有利于系统效率提高;冷凝器出口工质过冷度的增加给循环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柴油机余热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广.柴油机余热利用加热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2].孙爱洲,王鹏,李子非,袁宝良,刘江唯.车用柴油机有机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性能计算研究[J].现代车用动力.2019
[3].何祥宁,周新院,靳忠华,甄洁刚.船舶主柴油机排烟余热海水淡化装置设计[J].电子质量.2019
[4].柴俊霖,田瑞,杨富斌,张红光,吉平.柴油机排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工质选择[J].车用发动机.2019
[5].牛牛,杨祥国,吴书礼,许轶哲,蔡乐.基于鳍片式热电模组的船舶柴油机废气余热利用及其影响因素[J].船舶工程.2019
[6].王新.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系统性能分析与优化[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
[7].代文博,张文平,丁亮.船用柴油机余热KCS11系统热力学分析[J].节能.2019
[8].周新院,苑风云,林愉凯.简析船舶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9].刁安娜,杨小强,冯明志,彭学院.船用柴油机烟气余热ORC系统的热力性能分析[J].内燃机工程.2018
[10].张超震.基于温差发电的柴油机排气余热回收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