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相斑点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反相斑点杂交,解脲脲原体
反相斑点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1](2007)在《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快速检测与鉴定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就诊的有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601例,设为病例组,同期无自觉症状的正常体检人群306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取宫颈分泌物待检测。将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的特异探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提取解脲脲原体DNA,采用生物素标记的解脲脲原体特异通用引物PCR扩增DNA,然后分别与解脲脲原体不同基因型特异探针杂交、显色。结果病例组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占70.0%,对照组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占41.2%。病例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65.4%,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28.8%、43.3%、26.0%和1.9%,U.urealyticum占18.4%;对照组中单型别感染的U.parvum占79.3%,其中1型、3型、6型和14型分别占63.2%、21.1%、15.7%和0.0%,U.urealyticum占13.8%。18例阳性标本随机DNA测序鉴定,均为相应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结论U.parvum群,尤其是其中的1、3、6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U.urealyticum则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适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覃春容,姚吉龙,张帝开,史成军,程刚[2](2007)在《反相斑点杂交快速诊断解脲脲原体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1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方法:设计分型引物,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中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以T960群与1型的多型别感染在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反相斑点杂交能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有望发展成为用于临床标本的解脲脲原体分型的1种方法。Parvum群(微小脲原体),尤其是其中的1、3、6的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07年03期)
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3](2006)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在解脲脲原体分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解脲脲原体(UU)被认为是盆腔及生殖器炎症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然而,女性下生殖道内查到UU者,是否皆须按非淋菌性阴道炎进行治疗,近年来一直困扰广大妇产科医生。有学者研究认为UU的感染与其群别和亚型的型别相关,但目前临床中尚缺乏一种简单易行的进行UU分型的方法,为此我们对UU(本文来源于《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刘洋,王苏民,郭艳玲,姜广路,刘宇红[4](2005)在《反相斑点杂交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寡核甘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快速检测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菌相关的rpoB基因突变,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的62株结核菌和对其敏感的40株结核菌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传统药敏试验结果以及102株结核菌的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2株对利福平耐药的菌株中,54株碱基突变被准确鉴定,灵敏度为87.1%(54/62),阳性预测值为100%;40株对利福平敏感的菌株均被准确鉴定,特异性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40/48);准确度为92.2%(94/102)。与测序法结果符合率为99%。结论以PCR为基础的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无假阳性结果,因此适用于大批量结核菌对利福平耐药性的初筛。(本文来源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4期)
方怡,樊惠珍,黄文杰,梁琨[5](2004)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采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方法 分别采用细菌 16SrDNA通用引物和特异探针检测法及各细菌特异蛋白对应特异基因设计特异探针检测法 ,利用反相斑点杂交和基因芯片的基本原理 ,针对临床 10 0份社区获得性肺炎、15 0份医院获得性肺炎、5 0份非肺炎患者痰标本进行检测 ,并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基因诊断的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 ,而第二种基因诊断方法的特异性优于第一种。结论 反相杂交技术对致病菌的诊断准确可靠 ,经济快速 ,是临床诊断的可靠工具(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04年12期)
刘洋[6](2004)在《反相斑点杂交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寡核甘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探讨该方法能否作为筛检方法,用于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敏感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甘酸探针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和DNA序列分析对62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和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株进行rpoB基因突变检测。将反相斑点杂交方法结果与测序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rpoB基因突变的准确度,并且与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评价二者的一致性。 结果 40株利福平敏感株DNA序列分析均没有检测到rpoB基因突变,在62株利福平耐药株中,检测到55株存在rpoB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8.7%(55/62);40株利福平敏感株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均无rpoB基因突变,62株利福平耐药株中有54株存在rpoB基因突变,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rpoB基因突变的结果和测序法结果一致的有101株,因此,与DNA序列分析相比,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的准确率为99%(101/102)。 反相斑点杂交方法的灵敏度为87.1%(54/62),阳性预测值为100%(54/54),无假阳性结果;特异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3.3%(40/48),假阴性率为12.9%(8/62),102株实验菌株中,94株的检测结果和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相符合,符合率为92.2%(94/102)。 结论 本研究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反相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作为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敏感性的筛检方法。本研究证实该方法具有敏感度高和特异度高,无假阳性结果的优点,实验过程可以在两天内完成,与比例法药敏试验相比缩短了实验室周转时间。因此,该方法适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敏感性进行大批量检测的初筛试验。(本文来源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期刊2004-06-01)
刘洋,王苏民,郭艳玲,姜广路[7](2003)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快速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在快速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的应用。方法:以rpoB基因的“热点突变区”内编码氨基酸499到511,长为156bp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引物Ⅰ、Ⅱ(5’-端地高辛标记)。(本文来源于《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3-06-30)
反相斑点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1个能用于临床标本直接分型的简单、实用、可靠性好的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揭示正常携带状态及感染状态下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型。方法:设计分型引物,用反相斑点杂交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型鉴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解脲脲原体基因型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检出率为89.1%。对照组中解脲脲原体以parvum群(微小脲原体)为主(79.3%),其检出率较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高(P=0.018),而且以其中的1、3、6基因型的单型别为主(82.6%)。病例组解脲脲原体中两群感染(16.2%)较对照组高(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其中以T960群与1型的多型别感染在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09);在多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病例组较对照组高(P=0.026),而单型别感染中1型的检出率在对照组高(P=0.000)。结论:反相斑点杂交能进行解脲脲原体基因分型,方法简单、实用,有望发展成为用于临床标本的解脲脲原体分型的1种方法。Parvum群(微小脲原体),尤其是其中的1、3、6的单型别是正常人群携带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解脲脲原体的两群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尤以T960群与parvum群中1型的多型别感染较正常体检人群高,提示T960群有可能和1型起协同作用或独自导致疾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相斑点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反相斑点杂交法对解脲脲原体分型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
[2].覃春容,姚吉龙,张帝开,史成军,程刚.反相斑点杂交快速诊断解脲脲原体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07
[3].张帝开,覃春容,李秀云,史成军,胡斌.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在解脲脲原体分型中的应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6
[4].刘洋,王苏民,郭艳玲,姜广路,刘宇红.反相斑点杂交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
[5].方怡,樊惠珍,黄文杰,梁琨.反相斑点杂交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广东医学.2004
[6].刘洋.反相斑点杂交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4
[7].刘洋,王苏民,郭艳玲,姜广路.聚合酶链反应(PCR)反相斑点杂交方法快速检测耐利福平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C].中国防痨杂志2003第25卷增刊——2003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