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魏在江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魏在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浒传》,绰号,转喻指称,转喻思维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文献综述

魏在江[1](2019)在《转喻指称与转喻思维——《水浒传》人物绰号的认知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108将都有绰号,这些绰号的运用既增加人物的感染力,也增加小说的文化厚度,更彰显出水浒英雄的豪侠色彩。本文以转喻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水浒传》108将的绰号进行分析,以映证转喻思维的普遍性。(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林思思[2](2018)在《从严复的“信、达、雅”看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陈莉[3](2018)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文化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是一部绰号十分丰富的古典小说。其中的人物绰号,不仅是小说的点睛之笔,也是中华文化的体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本文从文化观照这一角度出发,对其中最为典型的动物类、鬼神类、器物类叁类绰号进行分析阐释。(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8年27期)

程良友[4](2018)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审美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108位英雄好汉,每个人物除名讳外还有绰号。这些绰号,有的是根据作者的意志和构想"自己"安上去的,有些是根据人物的遭遇、外表、兵器等方面的特点起的。这些绰号,是《水浒传》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人们了解《水浒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水浒传》人物合乎大众审美思想的重要途径。一《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普遍性(一)绰号——现者有份《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从一开始"定义"以后,就一直跟随着人物形象,字里行间处处能看到"绰号"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绰号就像一个标靶,人物(本文来源于《《水浒争鸣》(第十七辑)》期刊2018-08-01)

辛红梅[5](2018)在《耐人寻味的《水浒传》人物绰号》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人物绰号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人物绰号中体现出的爱憎情绪,感受其中展现出的文化特点,体会人物绰号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根据人物绰号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些方法都不仅能促使学生以人物绰号为切入口深入分析《水浒传》,更能促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21期)

林思思[6](2018)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举隅——以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一书中汇集的108位好汉因性格、外貌、身份等不同特点而获得了不同的绰号,对于这些人物绰号的英文翻译,不同的翻译版本呈现出不同的角度和特点。本文从译介学中关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理论出发,以译者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具体阐述沙译《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并分析相关策略和方法,以期重新认识文学翻译的本质且进一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6期)

王茜[7](2018)在《《水浒传》两译本中人物绰号翻译对比——以赛珍珠和沙博理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享有很高的文学地位,并被翻译成多个本。当中的108个英雄都有绰号,绰号是他们形象的浓缩,具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特色。作者从赛珍珠和沙博理的译本中,选取几个绰号进行翻译对比研究。(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14期)

艾静宇[8](2018)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语义结构与认知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绰号是根据某人或某物特征而赋予其本名之外的一种称呼。绰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常出现在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水浒传》中几乎每个人物都有绰号,颇具研究价值。对绰号本身的研究,以及对《水浒传》的绰号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层面,如绰号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少,主要包括对绰号的概念隐喻研究,以及《水浒传》中绰号的修辞分析。绰号在语义结构上属于厚语词,即同时包含描述义和评价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语义结构及其认知机制。对于其语义结构,本研究采用物性结构理论和评价理论分别探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描述义类型和评价义类型,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呈现模式。对于其认知机制,本研究采用整合理论对《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意义构建过程进行研究。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关于语义结构,1)《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物性关系中无施成关系,功能关系最多,评价义中无情感资源,判断资源最多;2)描述义和评价义之间的共显模式中,功能关系+能力评价义和形式关系+反应评价义的模式占比最高;二、关于认知构建,1)《水浒传》人物绰号意义构建过程多为单域网络构建,其次分别是单纯网络构建、镜像网络构建和双域网络构建;2)同种类型的绰号一般有相似的语义结构,在意义构建过程中也有着相似的输入空间,因此网络建构过程也一致。本研究具有叁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本文为绰号的构成和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考。其次,本文证明了物性结构理论和评价理论对语义结构的阐释力,以及概念整合理论在词汇层面的阐释力。最后,本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学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语言学理论和文化背景的结合能带给文学作品不一样的解读。(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0)

鲁彦君[9](2018)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探析——基于沙译本和赛译本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浒传》在艺术上的成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施耐庵成功塑造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一百○八条英雄好汉,并给每人取了一至两个绰号,这些绰号名目繁多,内涵丰富,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绰号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参考艾克希拉对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的分类方法,选取《水浒传》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译者沙博理和赛珍珠的译本,比较他们对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为日后的绰号的翻译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0期)

李家言[10](2018)在《《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概念隐喻英译策略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绰号是一种独特的称谓方式,它是人们根据某一个人的外貌特征、个性、经历或者特长而赋予这个人的称呼。生动传神的绰号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读者们可以通过绰号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而《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之一,拥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其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绰号不胜枚举,因此这一小说在国内外文坛皆享有盛誉。换言之,《水浒传》中的绰号不仅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学术界一直以来并未将绰号作为研究主流,因此有关绰号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鉴于这一现状,本文作者决定对《水浒传》中极具代表性的符号——绰号进行研究。长期以来,以亚里士多德为首的古代学者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方式。因此,大多数学者对隐喻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修辞或语义层面,更不用说关于隐喻翻译的研究了。但到了1980年,隐喻研究出现了转折点。以乔治·莱可夫和马克·约翰逊为首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掀起了认知的浪潮,认知语言学领域也因此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二人合着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莱可夫和约翰逊对隐喻重新进行了定义。在他们看来,隐喻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而是人们通过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以理解和体验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得益于两人对隐喻本质的挖掘,概念隐喻理论为隐喻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研究掣肘不复存在。遗憾的是,隐喻研究大步迈进的同时,隐喻翻译的相关研究却止步不前。概念隐喻理论提出,翻译也是一种认知活动。目标读者可以通过翻译了解原着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认知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原文内容。因此,在隐喻翻译研究领域,巨大的研究空间正等待着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开发。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出发点,选取了《水浒传》原本及沙博理和赛珍珠的两个英译本为研究材料,深入研究绰号中所含隐喻的工作机制。通过对两英译本中具体例证的分析,本文作者总结出隐喻翻译的策略及方法,旨在拓展理论知识,提供实用技巧。换言之,一方面,本文为译者们可能遇到的相似翻译实践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也为《水浒传》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数据和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和研究方法。同时,本章对选取沙译本和赛译本的原因和论文结构进行了简要阐述。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具体可分为对隐喻,隐喻翻译及《水浒传》相关研究的概括总结。第叁章为对本文的理论框架的简介。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由叁小节组成。第一节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中的源域这一要素,将《水浒传》中132个人物绰号分为九类。第二节则对沙译本和赛译本中分别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概括。第叁节对相似映射条件和差异映射条件下两译本共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及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一章则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局限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1)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严复的"信、达、雅"对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严复认为翻译时译者应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还原源语的意境和神韵。本文从严复的"信、达、雅"理论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沙博理英译本《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翻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参考文献

[1].魏在江.转喻指称与转喻思维——《水浒传》人物绰号的认知解读[J].外语学刊.2019

[2].林思思.从严复的“信、达、雅”看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3].陈莉.《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文化观照[J].名作欣赏.2018

[4].程良友.《水浒传》人物绰号的审美思想[C].《水浒争鸣》(第十七辑).2018

[5].辛红梅.耐人寻味的《水浒传》人物绰号[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

[6].林思思.文学翻译中译者有意识型的“创造性叛逆”举隅——以沙博理英译《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为例[J].文教资料.2018

[7].王茜.《水浒传》两译本中人物绰号翻译对比——以赛珍珠和沙博理译本为例[J].北方文学.2018

[8].艾静宇.《水浒传》人物绰号的语义结构与认知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9].鲁彦君.《水浒传》人物绰号的翻译策略探析——基于沙译本和赛译本的对比研究[J].文教资料.2018

[10].李家言.《水浒传》人物绰号的概念隐喻英译策略比较研究[D].东南大学.2018

标签:;  ;  ;  ;  

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论文-魏在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