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宾微球论文-戎堃

水飞蓟宾微球论文-戎堃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飞蓟宾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飞蓟宾,PLGA微球,不锈钢膜乳化装置,体内分布

水飞蓟宾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戎堃[1](2014)在《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及体内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并建立不锈钢膜乳化系统,应用此系统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水飞蓟宾PLGA徽球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行为,并从中考察不锈钢膜乳化系统。研究水飞蓟宾PLGA微球在小鼠体内分布的药动学研究,并为更多中药有效成分(组)的微球给药系统制备提供方法支持。方法建立水飞蓟宾的HPLC测定方法;以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材料,应用快速膜乳化法耦合溶剂萃取/挥发法及不锈钢膜乳化装置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以平均粒径(D0.5)和径距(Span)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中油相浓度、水相浓度、过膜压力、油水相体积比等影响因素,筛选出叁个对制备徼球工艺影响较大的因素—药物辅料比,油相水相比,膜孔径进行正交优化实验;再从所制备微球的在分散性,载药量,包封率,DSC图谱等理化性质来评价微球;在前期工作者研究基础下,采用直接释药法研究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并考察释放介质中添加物对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药动学研究,昆明种小鼠尾静脉注射水飞蓟宾PLGA微球与微粒,于10min、2h、6h、12h、24h、2d、4d、7d时间点取样,测定血液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进行药动学参数统计,探索水飞蓟宾PLGA微球与微粒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通过研究,最终确立不锈钢膜孔径为1um,油相水相比为3:7,药辅比为1:4,油相浓度4%,PVA浓度为3%,固化液种类为生理盐水,PLGA型号为LA:GA=75:25,过膜压力1.0Mpa所制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4.54±0.83)μm,径距(1.68+0.18),载药量(23.16+1.71)%,包封率(55.00±4.05)%。体外释药研究确定释放介质为PBS (PH=7.4),两批优化工艺所得水飞蓟宾PLGA微球释放行为基本一致,经过前期突释后,微球进入平缓释放期且释放时间预计可达到40天以上。体内分布研究表明,水飞蓟宾微球与微粒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能迅速富集于肝、脾组织中,在血浆及其它脏器均无分布。水飞蓟宾微球组与微粒组在Cmax、Tmax、AUC、MRT等药动学参数上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水飞蓟宾PLGA微球形态学、粒径大小及分布、再分散性、载药量、包封率、稳定性、体外释药行为等方面对微球质量进行评价,发现优化工艺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质量稳定,说明快速膜乳化法耦合溶剂萃取/挥发法及不锈钢膜乳化装置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体外释药试验,药物在前期突释后过渡到平稳释放期,实验只做到25天,释放量与回收量累计可达到70%-80%以上,预计可释放40天以上。实验中微球组与微粒组在肝、脾中药动学参数并无统计学差异,可见水飞蓟宾微粒与水飞蓟宾微球并无体内药物分布、代谢明显差异,血浆中未检测到水飞蓟宾可能是药物快速实现动态平衡分布,快速富集于脏器中。(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唐直婕,周定利,柯玲玲,张梦,尚京川[2](2014)在《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生物利用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兔血浆中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代谢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20 mmol/L KH2PO4缓冲溶液(pH3.0);流动相B,甲醇(A∶B=55∶45,V/V)。12只健康大白兔进行随机交叉实验,给药剂量为20 mg/kg。结果:生物黏附微球和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分别为(905.94±230.16)ng/ml和(321.32±86.65)ng/ml;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4.70±1.02)h和(1.66±1.00)h;半衰期t1/2分别为(4.07±0.12)h和(1.64±0.09)h;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1 841.35±579.58)ng·h/ml和(1 537.34±156.43)ng·h/ml。由2种制剂的AUC0-24计算,生物黏附微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70.2±370.5)%。结论: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生物利用度是速释制剂混悬液的7.7倍,明显提高了水飞蓟宾在体内的吸收。(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柯玲玲,周定利,唐直婕,张梦,尚京川[3](2013)在《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最佳处方。通过单因素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注射器针头规格、干燥方法4个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规律,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为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0.1%,针头规格7#,40℃干燥。并对最佳处方制备得到的3批微球进行了外观形态、体外释放度、载药量以及粘附力测定,均符合质量检测要求。该处方制备工艺良好。(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13年04期)

何杨[4](2013)在《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Silybin PLGA微球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研究Silybin PLGA微球的理化性质、体外释放行为,以及对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进行细胞学评估,为Silybin PLGA徽球动物体内研究奠定实验基础,并为更多中药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组)的微球给药系统制备提供方法支持。方法建立Silybin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Silybin为模型药物,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为载体材料,结合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Silybin PLGA微球。以体积平均粒径(D0.5)、径距(span)为指标,单因素考察油相溶剂、膜孔径、过膜压力、离心时间、固化液种类等因素对微球质量的影响,结合单因素考察结果,筛选叁个对微球性质影响较大的因素药辅比、PVA浓度、油水相体积比通过正交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并从微球的形态学、粒径大小及分布、再分散性、载药量、包封率、稳定性等方面对微球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直接释药法研究Silybin PLGA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并考察释放介质体积对微球释药速度的影响;药效学试验分模型组、微球给药组Silybin提取物组、正常组,采用长链脂肪酸棕榈酸和油酸的混合物体外诱导HepG2细胞,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以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定性观察细胞内脂滴情况,同时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TNF-α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SPG膜孔径为2.8μm,过膜压力为1.0MPa,离心时间为20min,固化液为生理盐水,正交优选确定Silybin 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辅比1:4,PVA质量分数3%,油水相体积比1:19,制备的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2.634±0.35)μm,径距(13.326+3.06),载药量(14.84±0.76)%,包封率(56.16±3.77)%。体外释药研究确定释放介质体积为40mL,四批正交验证Silybin PLGA微球释放行为基本一致,经过12h的快速释放后,四批样品均趋于平稳缓释。体外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Silybin PLGA微球各浓度组细胞内脂肪沉积均轻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SilybinPLGA微球各浓度组细胞上清中TNF-α炎性因子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通过Silybin PLGA微球形态学、粒径大小及分布、再分散性、载药量、包封率、稳定性、体外释药行为等方面对微球质量进行评价,发现优化工艺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质量稳定,说明快速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Silybin PLGA微球,但体外释药试验提示微球体系中存在大量游离药物,造成严重的突释。后期对工艺进行改善,并未得到好结果。Silybin PLGA微球各组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肪沉积均有改善作用,对炎性因子TNF-α的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3-05-01)

何杨,刘彬丽,李木子,戎堃,蔡程科[5](2013)在《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粒径均一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并优选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以平均粒径和径距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油相溶剂、膜孔径、过膜压力、油水相体积比4个影响因素,正交试验考察药辅比、PVA质量分数及油水相体积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形貌等理化性质。结果:SPG膜孔径2.8μm,过膜压力1.0 MPa,离心20 min,固化液为生理盐水;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辅比1∶4,PVA质量分数3%,油水相体积比1∶19。制备的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2.634±0.35)μm,径距(13.326±3.06),载药量(14.84±0.76)%,包封率(56.16±3.77)%。结论:快速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陈永顺,吴珍[6](2012)在《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以水飞蓟宾注射液为参比,用3P 97软件计算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572 8±0.108 6)h,t1/2β=(20.686 6±1.058 8)h,CL=(0.003 8±0.001 4)mL.h.Kg-1,AUC0→∞=(211.095 0±10.272 8)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2.093,1.986,0.634,0.259。结论:与水飞蓟宾注射液相比,水飞蓟宾明胶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陈永顺,陈黎[7](2011)在《水飞蓟宾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及初步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1.45±0.27)μm,平均载药量(56.24±3.17)%,平均包封率(79.54±5.0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5.627 5t1/2-1.502 8(r=0.998 5),在室温下放置3个月质量稳定。结论:实验制备的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初步稳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缓释制剂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1年24期)

李文雅[8](2009)在《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是机体应答各种慢性刺激,形成损伤与抗损伤反复演变的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走向肝硬化的必由之路。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失调所致,在这个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是产生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其活化是肝纤维化产生的最关键步骤,各种因素引起HSC的活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两个重要环节。水飞蓟素(silymarin,SL)是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精制而得到的类黄酮混合物,其中水飞蓟宾含量最多、活性最高、药理作用最强,但由于水飞蓟宾难溶于水、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影响其临床应用。为此,国内外积极开发研制其新剂型,本次实验的药品正是基于新型给药系统(NDDS)做成的长效靶向制剂,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为载体,选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水飞蓟宾PLGA肝靶向长效微球冻干制剂,不但能够肝靶向定位给药,还可以长时间缓慢释放,解决了肝病患者日一次给药的困扰。本研究采用四氯化碳(CCl_4)加酒精的复合方法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选择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25mg/kg组和12.5mg/kg组、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25mg/kg)组以及水飞蓟宾胶囊(25mg/kg)组等,从肝功能、肝脏组织形态和细胞外基质代谢等角度观察了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作为肝靶向制剂的长效缓释效果。造模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40%CCl_4花生油溶液3ml/kg,每周2次,用10%京都二锅头酒当作唯一饮用水,共12周,造模第一天开始给药。每2周称一次体重。所有动物正常饲养。实验各组在给药8周后和给药12周后分别取材,然后检测血清中与肝脏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和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以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情况,并对大鼠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特征的描述。1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影响1.1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的ALT、AST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和12w后,各给药组血清中的ALT、AST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和25mg/kg组血清中ALT的含量较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给药12w后,各给药组间血清中AST的含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1.2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LP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血清中ALP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血清中ALP的含量较水飞蓟宾胶囊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1.3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γ-GGT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血清γ-GGT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和25mg/kg组血清中γ-GGT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P<0.05或P<0.01)。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血清中γ-GGT含量较模型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1.4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T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P含量明显降低(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血清中TP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组比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01)。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TP的含量较模型组比有升高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与肝功能相关的五个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说明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具有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以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2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细胞外基质相关成分的影响2.1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H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H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血清中HA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12w后,各给药组血清中HA的含量均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组(P<0.05或P<0.001)。2.2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LN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LN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大鼠血清中LN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组和胶囊组(P<0.05)。2.3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yp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Hy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大鼠的肝组织中Hyp的含量较模型组比明显降低(P<0.01)。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肝组织中Hyp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各给药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综合此实验部分的叁个指标的检测结果,推测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可以通过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合成或促进其降解的作用,从而降低细胞外基质的含量,最终可以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3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相关指标的影响3.1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α-SM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α-SMA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在给药8w后α-SMA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01)。给药12w后,各给药组肝组织中α-SMA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01)。3.2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TGF-β_1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各给药组肝组织中TGF-β_1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各个剂量组TGF-β_1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01)。3.3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PDGF-BB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PDGF-BB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和12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组肝组织中PDGF-BB的含量较模型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01)。给药12w后,各给药组肝组织中PDGF-BB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3.4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CTGF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的肝组织中CTGF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给药8w后,各给药组肝组织中CTGF的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01)。给药12w后,水飞蓟宾微球50mg/kg和25mg/kg组较和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01)(见表和图23、24)。总结以上四个指标的检测结果,推测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CTGF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通过抑制PDGF-BB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从多个靶点去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4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4.1肉眼观察大体形态正常组大鼠肝脏色红,边缘锐利,表面光滑细腻;模型组大鼠肝脏明显肿胀,呈蜡黄色,表面凹凸不平,可见细小的结节,及不规则血管突起,给予治疗的各组大鼠肝脏或有细小的结节或结节不明显,但是表面略不平。4.2切片组织病理学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HE/叁色(Masson)染色切片标本,可以明显看出各组大鼠肝脏的组织学病变特征: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见正常肝小叶结构,肝细胞未见明显变性及坏死。叁色染色显示:血管壁可见胶原纤维,未见纤维间隔形成。给药8w后模型组:HE染色见肝小叶结构尚存、部分紊乱,大部分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可见点性状坏死,少量肝细胞内瘀胆,部分汇管区小胆管增生,可见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小叶内可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少许汇管区周围纤维化(见附图一)。叁色染色显示:汇管区可见明显增生的纤维组织,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较为明显,假小叶尚未形成。各给药组:HE染色可见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可见点性状坏死,汇管区略扩大,小叶内少见增生的纤维组织。叁色染色显示:汇管区可见少量增生的纤维组织,肝小叶中央静脉区纤维化不明显(见附图叁)。给药12w后模型组:HE染色显示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中度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大部分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可见点灶状坏死,汇管区小胆管明显增生,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汇管区明显增宽、增粗,有明显的纤维束形成,较粗而密,相邻的汇管区或中央静脉之间己形成明显的纤维间隔,部分肝细胞内可见瘀胆,呈早期肝硬变表现(见附图二)。叁色染色显示:汇管区可见大量的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已经形成。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组织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各给药组:HE染色可见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细胞中度脂肪变性,偶见点灶状坏死,汇管区扩大,小叶内可见少量增生的纤维化组织。叁色染色显示:纤维增生受到明显抑制,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呈现不明显的纤维化(见附图四)。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染色后的结果可以看出: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有保护肝细胞的形态、维持肝组织的结构、防止胶原纤维的增生等作用。5总结本研究采用CCl_4+酒精的复合方法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选择水飞蓟宾微球50mg/kg、25mg/kg和12.5mg/kg、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25mg/kg)以及水飞蓟宾胶囊剂(25g/kg)等,从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肝脏组织形态和细胞外基质代谢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观察,为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在实验中发现,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在降低血清中ALT、AST和γ-GGT的含量、升高TP的含量,降低血清中HA、LN和肝组织中Hyp的含量及抑制肝组织中TGF-β1、PDGF-BB、CTGF表达等方面的作用与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和水飞蓟宾胶囊剂接近,因此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可以通过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促进其降解等方面的作用,延缓肝纤维化发生。另外,水飞蓟宾微球50mg/kg在降低血清中ALT、γ-GGT、LN的含量和升高TP的含量上的作用甚至优于水飞蓟宾葡甲胺注射剂和胶囊剂,这可能与微球的肝靶向定位有关。综合实验部分的所有指标,在对水飞蓟宾微球50mg/kg、25mg/kg和12.5mg/kg叁个剂量在不同时间点的作用效果的对比后,建议临床上参考用药剂量是:水飞蓟宾微球50mg/kg、每15日用1次药,连续用药12周。因此,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作为一种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新型给药系统的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5-01)

刘晓亮,张宇,孙蕴哲,唐星[9](2008)在《水飞蓟宾脂质微球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水飞蓟宾脂质微球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为水飞蓟宾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水飞蓟宾脂质微球;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法考察制剂的粒径、zeta电位及药物的相分布;以自制水飞蓟宾溶液剂作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考察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结果制剂平均粒径约为192.4 nm,zeta电位为-24.56 mV,约77.5%的药物分布在油水界面膜上;40℃加速实验10 d,药物的相分布无变化;4℃留样观察6个月内稳定;水飞蓟宾脂质微球和溶液剂的药时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非隔室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脂质微球和溶液剂的AUC0-t分别为(1.90±0.29)、(2.07±0.44)mg.h.L-1,两制剂药-时曲线相似。结论所制备的水飞蓟宾脂质微球性质稳定,大部分药物分布在油水界面膜上;脂质微球未改变药物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周定利[10](2008)在《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研制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主要建立了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质量分析方法、制剂学研究、质量评价和生利用度研究。在质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中,建立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包封率、体外释放度、粘附力的测定方法,经方法学验证证明所建立的方法适合控制微球的质量。在制剂学研究中,单因素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注射器针头规格、胶凝时间、干燥方法这5个因素对微球性质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制备时针头内径,针头内径越大,制得微球粒径越大;二是干燥方法,冷冻干燥所制微球保持干燥前的粒径大小。加热干燥较干燥前缩小了约50%。包封率基本不受这5个因素影响。粘附力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即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针头规格,干燥方法,基本不受胶凝时间的影响。体外释放度也主要受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针头规格,干燥方法这4个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针头规格这3个主要因素运用正交设计以粘附力为指标进行处方和工艺的优化。优化结果,最佳处方和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1.5%,氯化钙浓度0.1%,针头规格7#。用最佳处方和工艺制得叁批微球并进行了外观形态,载药量,滞留率,体外释放度的质量研究。微球外观大体呈球形,表面较致密,略凹,在有金属离子存在时能恢复干燥前的球形。叁批样品的载药量平均52.11%,RSD为1.7%,说明处方和工艺稳定。在离体小肠粘膜上滞留率平均94%,表明所制得的微球具良好的粘膜粘附力。微球的体外释放具pH依赖性,在0.1mol/LHCL介质中几乎不释放,在pH6.8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的累积释放数据经方程拟合,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特征(相关系数达0.9999)。实验还建立了水飞蓟宾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C1(84.6㎜×250㎜,5μm);流动相:甲醇-20mmol/LKH2PO4缓冲溶液(pH=3.0)(45:55) ;柱温:40℃;检测波长:288nm;流速:1ml/min;进样量:50μl。高、中、低浓度回收率分别为86.7%、88.7%、89.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8.0%、90.3%、91.0%。日内RSD分别为1.13%、2.42%、5.57%,日间RSD分别为1.61%、3.03%、6.12%。最低定量浓度为50ng/ml。所建立方法适合水飞蓟宾血药浓度的测定。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受试对象,速释制剂混悬液为参比制剂,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微球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表明微球与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70%,说明用生物粘附系统传输水飞蓟宾促进了水飞蓟宾的吸收,提高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08-04-01)

水飞蓟宾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兔血浆中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代谢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色谱柱,Agilent Zorbax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20 mmol/L KH2PO4缓冲溶液(pH3.0);流动相B,甲醇(A∶B=55∶45,V/V)。12只健康大白兔进行随机交叉实验,给药剂量为20 mg/kg。结果:生物黏附微球和混悬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分别为(905.94±230.16)ng/ml和(321.32±86.65)ng/ml;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4.70±1.02)h和(1.66±1.00)h;半衰期t1/2分别为(4.07±0.12)h和(1.64±0.09)h;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24分别为(11 841.35±579.58)ng·h/ml和(1 537.34±156.43)ng·h/ml。由2种制剂的AUC0-24计算,生物黏附微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770.2±370.5)%。结论: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生物利用度是速释制剂混悬液的7.7倍,明显提高了水飞蓟宾在体内的吸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飞蓟宾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戎堃.不锈钢膜乳化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及体内分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唐直婕,周定利,柯玲玲,张梦,尚京川.水飞蓟宾生物黏附微球的生物利用度[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

[3].柯玲玲,周定利,唐直婕,张梦,尚京川.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制备[J].光谱实验室.2013

[4].何杨.抗非酒精性脂肪肝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5].何杨,刘彬丽,李木子,戎堃,蔡程科.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6].陈永顺,吴珍.水飞蓟宾明胶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

[7].陈永顺,陈黎.水飞蓟宾明胶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

[8].李文雅.水飞蓟宾微球粉针剂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药效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9].刘晓亮,张宇,孙蕴哲,唐星.水飞蓟宾脂质微球的制备及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考察[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

[10].周定利.水飞蓟宾生物粘附微球的研制及生物利用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

标签:;  ;  ;  ;  

水飞蓟宾微球论文-戎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