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状胃炎的临床分析

疣状胃炎的临床分析

王晓荣(内蒙古扎兰屯市计划生育服务站162650)

【中图分类号】R5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153-02

【摘要】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和组织学上都具有特征改变的胃粘膜病变。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诊治100例,为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并就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疣状胃炎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85例,女15例。年龄25-75岁,平均53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年。

1.2临床表现

上腹痛伴饱胀感80例,暧气、返酸60例,黑便15例。

1.3辅助检查

本组病例均行X线钡餐检查,提示胃小弯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余75例行胃镜检查提示:疣状胃炎60例,胃息肉5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5例,疣状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5例。

2治疗及结果

本组内科治疗65例,随访1-7年无复发。行胃大部切除35例,包括胃小弯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15例,胃息肉5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性溃疡5例。术后35例均为病理证实为疣状胃炎,其中合并胃小弯溃疡1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5例。术后随访1-5年无异常。

3讨论

3.1病因与发病机制

疣状胃炎又称痘疮性胃炎,也有学者称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Hp感染,据国内外报道,疣状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89%-97%[1],这提示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致病因素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是Hp借助于螺旋状体形和多根鞭毛的运动,穿过胃表面黏液层,寄居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释放毒素,通过致炎因子,损伤胃黏膜;也可能是胃黏膜对Hp产生免疫反应造成免疫损伤。同时有多个报道证明根除Hp能有效缩短疣状胃炎的病程,抑制其发生发展。(2)变态反应,andret等提出本病可能与局部组织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他们证实在疣状胃炎患者的胃粘膜含IgE的免疫细胞浸润,胃体和胃窦部的免疫细胞中含IgE的细胞分别占11%和12%,萎缩性胃炎分别为3%和2.5%,正常者胃体和胃窦分别为2%和1%。可见疣状胃炎粘膜层的IgE细胞明显增高。有学者用色甘酸二钠或H2(-)剂治疗疣状胃炎,1个月以后临床和内镜检查有明显改善,胃粘膜IgE细胞也相应减少。(3)胃泌素、胃酸增多及胆汁反流作用,有研究表明[2]十二指肠的疾病并存,胃泌素的释放及胆汁反流与疣状胃炎的发生有关系。胃泌素促进胃酸分泌,而胃酸及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对疣状胃炎的发生可能起促进作用。

3.2内镜及病理特点

3.2.1内镜下特点疣状胃炎病灶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单发病变少见。按胃镜下形态分为两型:(1)成熟型:病变呈圆形或球形隆起,高度2-3mm,直径5mm左右,表面光滑,轮廓清楚,顶部脐样凹陷小而深,或无脐样凹陷而呈息肉样;(2)未成熟型:隆起部形态不规则,高度较低;中央凹陷较浅而大,随隆起形状而异;糜烂面覆盖血痂或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病变周围黏膜有充血等炎症表现。

3.2.2病理特点病理检查显示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炎症表现,表现为粘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形成糜烂,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样物质渗出。增生型常见糜烂灶表面的黏膜上皮增生,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黏膜肌层常明显增厚并隆起,因此疣状胃炎被视为高危性癌前疾病[3]。

4诊断

4.1临床表现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见于30-60岁,男性多见。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痛、上腹胀、嗳气、返酸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体征主要为上腹压痛,少数患者有消瘦及贫血。

4.2辅助检查疣状胃炎患者一般的X线检查难以显示病变,即使双重对比钡餐检查,也仅仅少数可以发现小的充盈缺损。因此胃镜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手段。据易氏报道,根据胃镜直视下隆起性病变的特有表现即可作出诊断。

4.3鉴别诊断疣状胃炎需与早期隆起型胃癌、胃息肉、复合性溃疡等病鉴别。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

5治疗

疣状胃炎以内科治疗为主,传统的方法与消化性溃疡的内科疗法相同。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有学者运用内镜治疗疣状胃炎,方法有胃镜下高频电凝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内镜下射频配合药物治疗、内镜微波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及内镜下热极治疗等。如施外科手术治疗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因为手术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而且据有关报道近年来残胃的癌发生率增加。根据笔者的体会有下列情况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1)合并胃溃疡,内科治疗无效者。(2)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且溃疡引起出血、穿孔或幽门梗阻以及顽固性溃疡者。(3)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复查胃镜有增生性息肉形成者。因为增生性和腺瘤性胃息肉均可发生癌变。近年来有人发现增生性息肉癌变率约1%-3%,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4)疣状胃炎急性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方法以胃大部分切除首选。

参考文献

[1]俞菊英,卜昌荣,考璇.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疣状胃炎发生和发展的影响(附78例报告)[J].中国医师杂志,2007,9(1):76.

[2]徐光辉,柏乃运,石碧坚.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胃泌素血症的关系[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2):121-122.

[3]马洪升,欧阳钦,陈岱云等.35例痘疹性胃炎性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0):44-45.

标签:;  ;  ;  

疣状胃炎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