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室功能,左,冠状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春颖,李玉宏[1](2019)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2D-STI)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SCF)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方法:40例SCF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根据Simpson公式原理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测量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并计算E/A比值。应用2D-STI测量应变参数:收缩期左心室的纵向峰值应变(LS)并计算平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达峰时间(TPS_(LS));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_(peak)、RS_(peak)、CS_(peak))及达峰时间(TPS_(LS)、TPS_(RS)、TPS_(CS));舒张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a)及应变显像舒张指数(SI-DI)。获得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应变曲线。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指标的比较:病例组患者心肌的GLS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TPS_(LS)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局部心肌应变指标的比较:SCF节段与非SCF节段相比,SCF节段的LS_(peak)、RS_(peak)、CS_(peak)减低,TPS_(LS)、TPS_(RS)、TPS_(CS)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血流节段心肌SRe、SRa、SI-DI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D-STI可以评价SCF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孙立娟,郭雷鸣,陈晓雪,邵俊涛,齐铮琴[2](2018)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2DSTE)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甲亢患者100例作为甲亢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2DSTE检测左心房容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功能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以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变参数心室收缩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s)、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e)和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a),分析2DSTE对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价值。甲亢组LAPEF、LAAEF明显低于健康组,甲亢组LAVmax、LAVmin、LAVp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亢组sRs明显低于健康组,甲亢组sRe、sR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Rs与LAPEF、LAAEF呈正相关,sRe、sRa与LAPEF、LAAEF呈负相关(P <0. 05)。2DSTE对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具有良好评价价值,其sRs、sRe、sRa可作为评价患者左心房功能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石秀英,米佳[3](2018)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于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157例,按照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将其分为低危组72例、中危组52例、高危组33例。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使用肱动脉压差(PP)校正后获得CS/PP,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检测指标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高危型患者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CS、CS/PP及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随着患者心血管危险风险程度的增加,CS、CS/PP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IMT水平显着升高(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检测指标对高危型患者的预测价值,CS对高危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8,CS/PP对高危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58,IMT对高危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7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有效反应患者颈动脉弹性情况,并对心血管事件危险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玮,冯泽阳,王文婷[4](2018)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左心室扭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参数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03/2017-11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和嘉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3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检查,测量并记录相关参数作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EF)及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与对照组比较(63.58±5.20 vs 62.22±5.31,31.79±2.60 vs 31.11±2.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硬化组的左心室E/A(ratio between E peak value and A peak value)明显小于对照组(1.13±0.17 vs 1.5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左心室心底旋转角度峰值(peak of rotation angle at the bottom,PBR)、心尖旋转角度峰值(peak of rotation angle at the apex,PAR)、扭转角度峰值(peak of twisting angle,PTW)和解旋速度峰值(peak of untwisting velocity,PUTWV)均明显小于对照组(-5.17±1.14 vs-6.73±1.71,8.18±1.69 vs 9.66±2.31,13.35±1.73 vs 16.38±2.89,84.75±14.69 vs97.11±16.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左心室心肌力学存在异常改变,运用2D-S T I能早期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改变,为肝硬化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朱慧,谢剑,肖青叶,孙梅,李蓬[5](2017)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比较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收缩同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患者的左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方法:收治孤立性CLBBB患者20例,孤立性CRBBB患者20例和健康成年人20例,分别计算出左心室各节段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RBBB组纵向、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增加(P<0.05);与正常组和CRBBB组比较,CLBBB组纵向、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明显增加(P<0.001)。结论:CRBBB患者左心室内同步性轻度受损,而CLBBB患者左心室内明显不同步。CLBBB较CRBBB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性更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7年35期)
沈佳奇[6](2017)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房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06月经我院血液科、妇产科、消化科确诊IDA住院患者65例,男:女=1:4.5,按照血红蛋白(Hb)浓度分成两组:B组Hb>90 g/L,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8.8±14.1岁,病程7个月~15年,平均病程6.5±3.3年;C组Hb 60~90 g/L,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47.6±16.6岁,病程8个月~14年,平均病程6.2±3.6年。入选IDA标准:男性血红蛋白(Hb)<13 g/dL,女性Hb<12 g/dL,孕妇Hb<11 g/dL;MCV<80 fl,MCH<27 pg,MCHC<32%。并且有缺铁的依据。其中由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腺肌症、月经量增多导致的贫血的患者38例,由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大部分切除术导致的贫血的患者18例,由其他原因导致的IDA原因待查的患者9例。排除先天性因素、糖尿病、冠心病、甲亢、高血压等导致的心脏病,排除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接受化疗、放疗的患者,也排出有家族史及其他慢性病史。另选2014年11月~2016年06月经我院体检的30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7.0±14.5岁,男:女=1:5。其各项检查指标均符合正常标准,无家族病及其他病史。应用美国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M5S-D探头,频率为1.5~4.5 MHz,图像的帧频≥40帧/秒。并用Echo PAC分析软件,对左心房整体应变率进行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配合检查。其常规超声及2D-STI测量指标包括:1.对A、B、C叁组被检者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二尖瓣瓣口E峰、A峰血流速度及E/A比值、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下侧壁厚度(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并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和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2.对A、B、C叁组被检者进行2D-STI技术测量:左心房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收集数据,并计算平均应变率(mSRs、mSRe、mSRa)。结果:1.常规超声测量结果比较:B组患者IVSTd、PWTd、LVDd、LAD、A峰、E峰、E/A、LAVmax、LAVmin、LAVp、LAAEF、LAPEF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C组的LAD、A峰、LAVmax、LAVmin、LAVp、LAAEF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的E峰、E/A、LAPEF明显低于A、B组(P均<0.05)。2.2D-STI测量结果比较:B组患者mSRs、mSRe、mSRa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C组的mSRa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的mSRs、mSRe明显低于A、B组(P均<0.05)。结论:左心房的应变率随着缺铁性贫血的不同程度而有所变化,2D-STI可以对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房功能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7-02-01)
董珊珊,芦桂林,黄磊,张彩云[7](2016)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ICM的患者35例为ICM组,另选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2例为对照组。运用2D-STI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的收缩期应变(Ss)和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Se)和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Sa)和应变率(SRa),计算得到相应房壁的平均应变(m Ss、m Se和m Sa)及平均应变率(m SRs、m SRe和m SRa);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L-A法)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心房容积,包括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并分析左心房射血分数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ICM组LAVmax、LAVp和LAVmin容积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其LATEF、LAPEF与LAAEF指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组患者左心房m Ss、m SRs、m Se、m SRe、m Sa和m SR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ICM患者中,LAPEF、LAAEF、LATEF分别与|SRe|、|SRa|、SRs呈正相关(r=0.73、0.70、0.69;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能够测量ICM患者左心房在整个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应变及应变率,准确评估其左心房功能,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6年21期)
陈玲丽,尤华,顾卫霞,雍永宏[8](2016)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在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乳头肌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78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8例(对照组),应用2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前外侧和后内侧乳头肌的收缩期峰值应变(APM-Ls和PPM-Ls)、运动速度(APM-Vs和PPM-Vs)和应变达峰时间(APM-Ts和PPM-T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的APM-Ls和PPM-Ls较低[(-18.6±5.2)%vs.(-25.6±5.0)%和(-15.6±4.7)%vs.(-25.3±5.4)%](P<0.05),APM-Vs和PPM-Vs较慢[(2.9±1.1)cm/s vs.(4.9±1.2)cm/s和(2.6±1.0)cm/s vs.(5.2±1.4)cm/s](P<0.05),APM-Ts和PPM-Ts延长[(448.3±45.6)ms vs.(278.3±56.0)ms和(478.3±50.7)ms vs.(284.5±55.5)ms](P<0.05)。结论 2DSTI技术有助于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乳头肌的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20期)
殷珊娱[9](2016)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位斑点追踪分层应变技术定量评价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左室叁层心肌功能早期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左室LVEF正常的患者和30例健康患儿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并采集图像后应用EchoPAC 113软件分析二维动态图像,获得左室18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CS)、纵向分层应变(LPS)及整体的全层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甲低患儿整体内层、中层心肌CS明显增强(P<0.05);整体外层心肌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全层CS增强(P<0.05)。,甲低患儿组基底段、中段3层心肌LPS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尖段3层心肌LPS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内层心肌L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中层、外层及全层LPS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应变技术可定量分层评价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左室心肌的整体及局部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23)
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10](2016)在《评价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新活素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8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新活素)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活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S-Avg)、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Ptw)、解旋速度峰值(Putw V)、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K)。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GLS-Avg、Ptw、Putw V均增加,TPK均延迟,不过研究组的各参数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参数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参数均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新活素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为新活素疗效评定提供一种无创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2DSTE)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甲亢患者100例作为甲亢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健康组,采用2DSTE检测左心房容量[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功能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以及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应变参数心室收缩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s)、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e)和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整体应变率(sRa),分析2DSTE对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的评价价值。甲亢组LAPEF、LAAEF明显低于健康组,甲亢组LAVmax、LAVmin、LAVp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甲亢组sRs明显低于健康组,甲亢组sRe、sRa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Rs与LAPEF、LAAEF呈正相关,sRe、sRa与LAPEF、LAAEF呈负相关(P <0. 05)。2DSTE对甲亢患者左心房功能具有良好评价价值,其sRs、sRe、sRa可作为评价患者左心房功能的重要指标,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赵春颖,李玉宏.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
[2].孙立娟,郭雷鸣,陈晓雪,邵俊涛,齐铮琴.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J].激光生物学报.2018
[3].石秀英,米佳.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
[4].张玮,冯泽阳,王文婷.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左心室扭转特征[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
[5].朱慧,谢剑,肖青叶,孙梅,李蓬.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比较左束支传导阻滞与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心室收缩同步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7
[6].沈佳奇.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缺铁性贫血患者左心房功能[D].大连医科大学.2017
[7].董珊珊,芦桂林,黄磊,张彩云.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估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
[8].陈玲丽,尤华,顾卫霞,雍永宏.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伴缺血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左心室乳头肌功能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6
[9].殷珊娱.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左心室心肌分层应变[C].2016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10].李慎义,陈红天,龙湘党,刘亮,危安.评价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应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