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科种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度,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回归分析
豆科种子论文文献综述
吕朝燕,黄露,涂安敏,黄箫[1](2019)在《温度对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牧草栽培和推广提供科学参考,试验以毛苕子、光叶紫花苕、白车轴草、紫云英、紫花苜蓿种子为材料,设置6个恒温条件(5,10,15,20,25,30℃),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萌发历期、萌发时滞、萌发速率指数等指标,研究了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在15~25℃范围内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在低温(5℃)和高温(30℃)时,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优于其他3种豆科牧草;随温度的升高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萌发时滞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萌发速率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白车轴草、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种子在温度为15~25℃范围内比毛苕子和光叶紫花苕种子具有更长的萌发历期;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值与温度间的关系均为叁次曲线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通过模型预测5种豆科牧草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在20.01~22.36℃之间。(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张爱勤,韩佳玲,魏涛[2](2019)在《豆科植物种子的选择性败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相关又不相同的两个过程,在不确定的传粉和母本环境中,常出现果实或种子的"过量分化".败育的花或胚珠具潜在的生殖功能.在那些生殖资源受限的植物上或者以提高后代适合度为选择力时,果实和种子败育是选择性败育,此现象在被子植物中比较普遍,尤其在豆科植物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在介绍国际上有关植物选择性败育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豆科植物种子的选择性败育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生态学意义.这为豆科牧草或农作物种子产量研究,以及种子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曲艳,李青丰[3](2018)在《四种豆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以小冠花为代表的四种豆科植物种子进行发芽及破除休眠试验,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作为发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四种豆科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千粒重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苦豆子>刺果甘草>小冠花>沙打旺;(2)四种豆科种子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发芽情况均不佳且硬实作用明显,其中小冠花、刺果甘草尤为突出;(3)经过擦皮和98%浓硫酸处理过后的四种豆科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8年04期)
王登科,于翔宇,张学风,黄蕾,李晓婷[4](2018)在《酸、铝和盐胁迫对夏季豆科绿肥作物种子萌发及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逆境土壤,种子的成功萌发与根瘤的形成是确保豆科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本试验选择4种夏季豆科绿肥作物,包括竹豆、绿豆、田菁和豇豆,研究了种子萌发及其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GR,谷胱甘肽还原酶)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种子萌发设置4个pH水平,即4,5,6,7;4个NaCl胁迫水平,即0、40、120和200mmol·L~(-1);4个活性铝(Al ~(3+))水平,即0、50、100和200mg·L~(-1)。根瘤菌培养设置4个pH水平,即4,5,6,7;5个NaCl水平,即0、10、20、30和40g·L~(-1);5个活性铝(Al ~(3+))水平,即0、25、50、75和100μmol·L~(-1)。结果表明,酸、铝、盐胁迫显着影响几种豆科绿肥作物的种子发芽率及其根瘤菌的抗氧化酶活性,其中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较发芽率对胁迫敏感。不同夏季豆科绿肥品种中,田菁不耐酸,但对盐胁迫有一定耐受性;竹豆、绿豆和豇豆对低浓度的盐和弱酸性环境有一定耐受性;但是所有品种对活性铝浓度增加较为敏感。在酸性和盐碱化土壤,较高浓度的H+、活性铝或NaCl抑制种子萌发,减缓根瘤菌的生长,降低根瘤菌对有害物质的抗氧化能力,最终限制豆科绿肥作物的早期生长。(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严晓霞,杨国柱,尹卫,熊丽丽,马蓉蓉[5](2018)在《铅和铝胁迫对两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铅、铝金属离子对青大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及"青牧1号"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的影响,分析这两种牧草对于铅、铝离子的耐受能力,以这两种豆科牧草为材料,开展两种离子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牧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经过不同浓度铅、铝离子溶液处理后都表现出低浓度的促进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紫花苜蓿在20 mg/L铅离子溶液处理下发芽率达到最大值42%,最高600 mg/L浓度下发芽率减小到32%;发芽势在0~100 mg/L范围内增大,150 mg/L浓度后逐渐减小最高浓度时发芽势最小。通过测量两种牧草幼苗的根长、茎长、生物量等指标,表明铅、铝离子胁迫使得根长、茎长和生物量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抑制了牧草幼苗的生长;在铅、铝胁迫下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都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物通过大量增加体内的渗透调节物质来抵抗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青大1号紫花苜蓿及"青牧1号"红豆草对铅、铝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可以作为土壤铅、铝污染修复植物,在没有受到特别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还可以继续发挥其牧草功能。(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春霞,丁华平,许木果,赵志平[6](2018)在《不同温度和处理方式对4种豆科绿肥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卵叶山蚂蝗、距瓣豆、叁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4种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缩短绿肥的出苗时间。【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卵叶山蚂蝗、距瓣豆、叁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种子的发芽特征,分析温度、处理方式对4种绿肥发芽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绿肥发芽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结果】4种绿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均随处理水温的升高而提高。卵叶山蚂蝗的发芽势、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提高一直上升,90℃处理最高;距瓣豆、白花灰叶豆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75℃处理最高,叁尖叶猪屎豆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则呈下降趋势,60℃处理最高。不同处理方式对绿肥发芽的影响不一致,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发芽速度为自然冷却>马上倒掉>冷水骤冷,叁尖叶猪屎豆为冷水骤冷>马上倒掉>自然冷却,白花灰叶豆为自然冷却>冷水骤冷>马上倒掉。4种绿肥种子的发芽指数、萌发持续时间相差很大。叁尖叶猪屎豆和距瓣豆仅4 d、7 d就完成萌发,白花灰叶豆、卵叶山蚂蝗则需要17、25 d。【结论】卵叶山蚂蝗的最佳发芽温度为90℃,白花灰叶豆为85℃,距瓣豆为75℃,叁尖叶猪屎豆为60℃。卵叶山蚂蝗和距瓣豆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加热水直至自然冷却,叁尖叶猪屎豆为加热水搅拌后直接倒掉,白花灰叶豆为加热水搅拌倒掉再加冷水骤冷。(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树林,鲁为华,陈乙实,景鹏成[7](2018)在《北疆地区15种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北疆地区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采集了北疆地区天然草地中常见的15种豆科植物种子。首先测定种子的长、宽、厚和质量,并计算种子的形状指数。其次,用种子饲喂绵羊,收粪试验在种子摄食后的第6、12、24、36、48和72 h进行,测定种子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的回收率、种子在绵羊消化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以及消化道作用前后种子的萌发行为,并研究了种子大小及形状指数对平均滞留时间和种子回收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5种植物种子质量在1.50–37.68mg之间,形状指数在0.001–0.12之间,均为中等或较大类型的球(圆)形种子;种子被绵羊采食后的排放动态符合高斯模型:Y=0.02+0.74e~(–0.5((X–29.61)/9.41)~2),种子排放高峰期集中在采食后的24–36 h时间段内;种子回收率最大的是洋甘草(Glycyrrhiza glabra)(39.25%),最小的是草木犀(Melilotus officinalis)(4.28%);平均滞留时间最长的是草木犀(37.19 h),最短的是新疆棘豆(Oxytropis sinkiangensis)(22.33 h);种子回收率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6.45+2.05X–0.04X~2和Y=2.59+36.97e~(–24.47X)的函数关系模型;平均滞留时间与种子大小和形状指数之间分别具有符合形如Y=12.48+37.44e–0.07X和Y=3.93+2055.33X–21757.99X~2的函数关系模型,此结果表明,较大、较小和形状不规则的豆科种子较易被绵羊消化和排泄。经绵羊消化道作用后,多叶锦鸡儿(Caragana pleiophylla)种子的萌发率由消化前的96.22%显着降低至35.17%,野火球(Trifolium lupinaster)和狐尾黄耆(Astragalus alopecurus)种子萌发率和消化前相比差异不显着,其余12种种子的萌发率均显着提高(p<0.05)。(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邢生祥,花木嵯[8](2017)在《营养失衡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主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邢生祥 通讯员花木嵯)“过度放牧与畜产品输出导致的营养失衡,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11月8日,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希来解密所在团队最新科研成果时表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原因的破解,对于深度保护和改善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7-12-02)
王传旗,梁莎,武俊喜,沈振西,张尚雄[9](2017)在《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以提高其萌发率,研究了0/10℃、5/15℃、10/20℃、15/25℃、20/30℃、25/35℃、30/40℃等7种发芽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在0/10℃条件下均无萌发;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随昼夜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毛果胡卢巴、劲直黄芪、天蓝苜蓿、镰荚棘豆和窄叶野豌豆牧草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种子萌发时滞最短,依次为2,2,2,3,4d;毛果胡卢巴和镰荚棘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5/25℃,发芽率分别高达95%和81.25%;劲直黄芪、天蓝苜蓿、窄叶野豌豆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发芽率依次为85%、91.25%和65%。(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7年10期)
王树林,娜丽克斯·外里,陈乙实,景鹏成,鲁为华[10](2017)在《绵羊瘤胃消化对豆科植物种子萌发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布于巴尔鲁克山天然割草场的7种豆科植物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尼龙袋法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瘤胃消化,以期揭示这7种种子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结果表明,7种种子的形状指数均小于0.1,为典型的圆形种子;除线叶野豌豆在消化72h后种皮仍没被消化外,其余6种种子的种皮均能被绵羊瘤胃所消化;除准噶尔岩黄芪和山地岩黄芪外,其他种子消化后的吸水率较消化前显着提高;萌发实验表明,除准噶尔岩黄芪随消化时间延长萌发率逐渐降低外,其余6种种子萌发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萌发高峰期集中在消化12~36h时间段内,且显着高于消化前的萌发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株高和根长均逐渐降低,但种子排放高峰期(29~36h)萌发所形成的幼苗的株高和根长与消化前相比差异均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豆科种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相关又不相同的两个过程,在不确定的传粉和母本环境中,常出现果实或种子的"过量分化".败育的花或胚珠具潜在的生殖功能.在那些生殖资源受限的植物上或者以提高后代适合度为选择力时,果实和种子败育是选择性败育,此现象在被子植物中比较普遍,尤其在豆科植物中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在介绍国际上有关植物选择性败育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豆科植物种子的选择性败育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生态学意义.这为豆科牧草或农作物种子产量研究,以及种子植物选择性败育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科种子论文参考文献
[1].吕朝燕,黄露,涂安敏,黄箫.温度对5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张爱勤,韩佳玲,魏涛.豆科植物种子的选择性败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曲艳,李青丰.四种豆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J].草原与草业.2018
[4].王登科,于翔宇,张学风,黄蕾,李晓婷.酸、铝和盐胁迫对夏季豆科绿肥作物种子萌发及根瘤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8
[5].严晓霞,杨国柱,尹卫,熊丽丽,马蓉蓉.铅和铝胁迫对两种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18
[6].杨春霞,丁华平,许木果,赵志平.不同温度和处理方式对4种豆科绿肥种子发芽特征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8
[7].王树林,鲁为华,陈乙实,景鹏成.北疆地区15种豆科植物种子对绵羊消化道作用的响应[J].植物生态学报.2018
[8].邢生祥,花木嵯.营养失衡成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主因[N].工人日报.2017
[9].王传旗,梁莎,武俊喜,沈振西,张尚雄.温度对西藏5种野生豆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J].种子.2017
[10].王树林,娜丽克斯·外里,陈乙实,景鹏成,鲁为华.绵羊瘤胃消化对豆科植物种子萌发以及成苗特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