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句子阅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阅读,情境多样性,词频,字频
汉语句子阅读论文文献综述
陈庆荣,黄欣,Michael,Tanenhaus[1](2019)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情境多样性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词频一直被认为是词汇通达的重要驱动因素,且在视觉词汇认知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Adelman及其同事提出了词汇情境多样性概念(Contextual Diversity),且在通过系列行为实验发现,在印欧语中词汇情境多样性而非词频影响词汇加工时间。Plummer等(2014)在自然句子阅读中进一步证实了词汇情境多样性效应,并指出视觉词汇模型中可以用词汇情境多样性取代词汇。但是,Plummer等设计的自然句子阅读实验在材料控制和效应模式上存在局限性。汉语不仅有词频效应,也呈现出字频效应。首先,我们设计了3个实验在相同句子框架下考查高词频高情境、高词频低情境和低词频低情境词汇的加工模式。眼动研究发现,高词频条件下存在情境多样性效应,而低情境条件下没有词频效应。进一步的系列实验分别在较窄的词频和更大的词频范围内观察数据变化模式。结果发现,较之于较窄词频,更大的词频范围没有词频效应趋势,但是仍然存在显着的词汇情境多样性效应。2个汉字的眼动实验发现,较之于字频,自然句子阅读中字的情境多样性显着影响汉字的认知加工。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可以用来更好地分离词汇情境多样性效应,同时有助于研究者进一步修正视觉词汇认知模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姚佳欣,兰泽波,闫国利,杨砚焕,崔蕊[2](2019)在《手语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小学高年级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方法选取听障学生30名,阅读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一致和不一致的两类句子,比较两类句子的阅读时间。结果被试阅读两类句子的时间差异显着(P<0.05),阅读语序不一致句子时间更长;阅读水平和句子类型的交互作用边缘显着(P=0.089)。结论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的差异会影响听障学生句子阅读,被试阅读不同语序句子的时间受被试阅读水平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手语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并加强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赵国霞,陈庆荣,Michael,Tanenhaus[3](2016)在《汉字情境多样性在汉语句子阅读中效应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庆荣等(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2016)发现,当阅读嵌套在句子情境中的词语时,情境多样性——一个词语出现在不同文本中的比例的指标——影响词语的注视时间。然而,当控制了情境多样性的时候,词频并没有影响阅读时间。本研究旨在使用同一种实验设计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在控制词频和情境的时候,两字词语中第一个汉字的情境多样性的效应。实验一,叁种条件的一组关键字在同一个句子中旋转,一组与控制组在字的情境多样性上相匹配但是字频较低,一组与控制组在字频上相匹配但是情境多样性较高。实验二中的每一个字来自于一个更大的样本库,这些字被嵌入一个相对独立的句子结构中,和实验一(分别为0.8和0.4)相比,实验二需要在字频上的有一个更显着的差异。在两个实验中,高情境多样性的汉字较之低情境多样性的汉字在早期和晚期的眼动指标中的注视时间更短,在字频中则没有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高秋凤,谢宜君,李小青[4](2016)在《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句子加工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句子违背范式,考察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句子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句子理解加工的正确率显着低于阅读正常儿童,存在句子加工水平的落后。(2)组别与句子类型之间在句子理解加工的正确率上存在交互作用;句法违背条件下,阅读理解困难儿童对句子加工的正确率显着低于阅读正常儿童;语义违背条件下,阅读理解困难儿童边缘显着低于阅读正常儿童,正确条件下,两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表明句法加工及语义加工均对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句子理解加工产生影响,但句法加工的作用更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6年08期)
孟珠[5](2016)在《汉语句子阅读中的无关言语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关言语效应,是指无关的背景言语显着破坏正在进行的认知任务表现的现象。已有的采用短时记忆任务的研究结果均支持无关言语效应是一种过程干扰,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无关言语对阅读等偏重语义加工的复杂认知任务的影响是源于相同的加工过程还是源于视听材料内容上的相似。本研究借助眼动追踪技术,系统地探讨无关言语(新闻联播音频)对中文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初步考察无关言语是否会干扰中文句子阅读,以及言语的语义成分起到怎样的作用。实验采用3(背景音类型: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无)×2(目标词词频:高频,低频)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相比无背景音条件,读者在有意义言语条件下需要更长的阅读时间,更多的注视次数和回视次数;而无意义言语与无背景音条件下的眼动指标无显着差异;(2)首次注视时间上,背景音类型和词频产生显着的交互作用,表现为背景音(有意义言语和无意义言语)条件下的词频效应消失。可见,在句子阅读任务中同样存在无关言语效应,无关言语干扰了早期的词汇识别,且言语的语义成分较声学特征起到更大的作用。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在中文句子阅读任务中,无关言语效应的作用机制是过程干扰还是内容干扰。实验采用3(背景音类型:有意义言语,无意义言语,无)×2(任务类型:自然阅读,校对阅读)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背景音类型为被试内变量,任务类型为被试间变量。实验二同样得到显着的无关言语效应,表现为,有意义言语和无意义言语均降低了读者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但只有在有意义言语条件下,读者的有效阅读速率显着降低。并且,背景音类型与任务类型存在交互的趋势,在校对阅读状态下并未发现不同的背景音对阅读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表明在视听材料内容相似性一致的情况下,背景音对阅读的干扰程度仍因任务不同而不同,即会受到任务类型的调节。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过程干扰假设(Marsh,Hughes & Jones,2007,2009)。(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叶昕怡[6](2015)在《外国学生汉语句子阅读词语切分表现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国学生在阅读中文时常会出现断词错误或字字停顿的现象,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阅读上的问题和障碍。因此,外国学生在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针对词语切分进行的研究还很少,研究成果还不够丰硕,所以本论文拟对外国学生被试在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表现做一个探讨。本文试图在对相关文献及以往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探讨以下问题:外国学生对中文文本字与字相连的呈现方式的主观看法;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在阅读汉语句子时的词语切分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如何解决。绪论部分对有关中文词语切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由于汉语没有足够的形态来确定“词”的边界,目前为止,学界对“词”的分词规范尚未统一,普通人与专家的“词感”也不尽相同。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学生,本文按照普通人分词“从宽”的原则,采用“词语”的概念。论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包括词汇、短语,也就是说,成语、框式结构、专有名词、双音节和叁音节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也都从属于本文讨论的“词语”范围。词语切分概念最早出自计算语言学,本论文将此概念运用到中文文本阅读上,主要针对外国学生的中文阅读,并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为目的。本文采用“词语”概念作为切分单位,以描述外国学生阅读中文文本时识别词或短语的手段。另外,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本文在实验设计上做了以下改变:(1)选取已经通过了 HSK4级、5级或6级的外国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为确保每组学生内部水平的基本一致,本文对被试进行了 HSK5级词汇水平测试,最终将被试分为词汇水平较高组和词汇水平较低组。(2)实验所选用的例句均来自于2012年和2013年的八套HSK5级真题。本文第二章对被试阅读中文文本的主观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更直观地了解中文文本呈现方式对被试汉语习得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试认为中文文本的呈现方式会干扰他们的阅读,而按词语切分好的文本应该会有助于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被试认为,对阅读中文文本的不习惯会随着自身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但也有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中基本不会因为词语切分的问题而影响阅读。第叁章考察了被试在阅读30句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情况。一方面通过被试断词数的统计,考察被试的词语切分能力和阅读情况。结果表明,词汇水平较高组的被试阅读单位较大,停顿较少,更倾向于逐词阅读;而词汇水平较低组的被试阅读单位则较小,停顿较多,更倾向于逐字识别。但在阅读难句时,词汇水平较高组的被试仍然会倾向于逐字识别。另一方面通过统计被试自主切分词语的错误率,考察被试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能力。结果显示,词汇水平较高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词汇水平较低组。但在阅读难句时,两者都产生了非常高的错误率。第四章对被试的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八点原因导致了学生词语切分不当,包括1)受熟词干扰,先入为主;2)受同音字、多音字干扰;3)受专有名词和熟语干扰;4)语素构词知识和词语搭配知识欠缺;5)词汇量水平低;6)文化知识缺乏;7)语法结构掌握欠佳;8)缺乏对汉语文本语感的了解。最后,针对目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还不太重视词语切分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和对策。结论部分对论文做了概括:1)外国学生对中文文本字字相连的呈现方式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适应,但是在阅读中因为词语切分不当而导致阅读障碍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2)词汇水平较高的学生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不再受到词语切分问题的困扰,而是仍然会在阅读中出现词语切分的偏误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注意。(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5-01)
张倩[7](2015)在《小学生对四种类型汉语句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是人们从小培养的一种能力,通过阅读活动来获取有效的信息和增长自身才能,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一种基础方式。语言学习和思维方式训练的重要阶段是小学时期,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在小学的五、六年级,初中以后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步减弱。可见,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在小学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也是主要教学任务。探讨小学生汉语句子阅读发展的特点,确定小学生汉语句子阅读发展的关键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研究以大连地区某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一定量的被试进行阅读测试。通过文献查阅、理论分析等方法,确定本研究的思路,进行研究设计,运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小学生汉语句子阅读发展的特点,研究发现:1、不同性别、年级的学生对汉语句子的阅读理解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女生优于男生,小学生的汉语句子阅读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2、小学生阅读不同类型汉语句子的成绩没有显着差异。句子类型的作用在小学没有分化。3、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差异较为显着。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时间差异,男生用时短于女生。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生阅读能力在快速发展,小学阶段是阅读发展的关键阶段;2、年级升高阅读能力提高迅速,女生阅读理解能力好于男生;3、在小学阶段句子类型的差异没有在学生阅读能力上体现出来。(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赵小雪[8](2015)在《汉、藏族大学生汉语句子阅读的眼动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六种句型的句子为实验材料,选取5名母语为汉语的汉族学生和10名母语为藏语的藏族学生作为被试,从词汇、短语、句子叁个层次的词频笔画数和短语类型方面对藏汉大学生汉语句子阅读中的眼动认知方式加以研究来探索阅读时的语言加工机制。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汉族学生和高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在句子阅读存在相似性,民族主效应不明显:阅读时间受词频较大影响,高频词识别时间短于低频词;高频词受笔划数量影响较小,阅读低频词受笔划数量影响较大,低频词笔画数量与认知时间长短成正比。对低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而言,词频是影响其句子阅读中词语识别的关键因素。通过词频和笔划数量综合分析发现,短语认知识别速度同汉语水平高低呈正比。(2)汉族大学生和高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在短语类别认知过程中存在相似性:动词性短语的在注视点和持续注视时间上均略高于名词性短语;区别在于高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的注视点的数量更多和持续注视时间更长。低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在句子阅读中,动词性短语仅在平均持续注视时间略高于名词性短语,但在注视点数量并不向前两类学生一样存在明显规律,说明这说明低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在对句子的加工还处于汉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句子底层的信息的掌握不足,需要通过回视来认清对短语类型进行加工。(3)语言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认知加工过程中信息提取和加工时间。高汉语水平的藏族被试对比况短语的信息提取最慢;低汉语水平的藏族被试对连谓短语、兼语短语、比况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的信息提取较慢,需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讲授。建议在针对低水平汉语的藏族大学生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句子内部结构识别的教学和练习,扫除句子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15-05-01)
范颖睿[9](2011)在《蒙古族学生汉语阅读教学中句子隐含意义的语义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存在很多句法与语义不一致的"非常规组合"。这样的句子通常具有隐含意义,对隐含意义的挖掘往往对文章的理解起到重要作用。在蒙古族学生汉语教学中,隐含意义的解释存在不足和偏差,成为蒙古族学生理解汉语深层语义的瓶颈。因此,从"非常规组合"的语义分析入手,并以语义分析为出发点,挖掘隐含意义。可以培养蒙古族学生理解汉语深层语义的语言习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卞迁,崔磊,闫国利[10](2010)在《词素位置颠倒对汉语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词素位置的颠倒对汉语句子阅读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句中含有词素位置颠倒的双字词时,读者阅读时的各项眼动指标均受到影响。实验二的结果与实验一的结果一致,并发现词频对读者识别词素位置颠倒的双字词有显着影响,读者对词素位置颠倒的高频词的识别快于词素位置颠倒的低频词。两个实验的结果证实了对词素单元位置信息加工的存在,支持了多词素词的词素表征通达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心理研究》期刊2010年01期)
汉语句子阅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小学高年级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方法选取听障学生30名,阅读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一致和不一致的两类句子,比较两类句子的阅读时间。结果被试阅读两类句子的时间差异显着(P<0.05),阅读语序不一致句子时间更长;阅读水平和句子类型的交互作用边缘显着(P=0.089)。结论手语语序与汉语语序的差异会影响听障学生句子阅读,被试阅读不同语序句子的时间受被试阅读水平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手语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并加强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句子阅读论文参考文献
[1].陈庆荣,黄欣,Michael,Tanenhaus.汉语句子阅读中的情境多样性效应:来自眼动的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姚佳欣,兰泽波,闫国利,杨砚焕,崔蕊.手语与汉语语序差异对听障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9
[3].赵国霞,陈庆荣,Michael,Tanenhaus.汉字情境多样性在汉语句子阅读中效应的眼动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4].高秋凤,谢宜君,李小青.汉语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句子加工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16
[5].孟珠.汉语句子阅读中的无关言语效应:来自眼动研究的证据[D].天津师范大学.2016
[6].叶昕怡.外国学生汉语句子阅读词语切分表现考察[D].南京大学.2015
[7].张倩.小学生对四种类型汉语句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8].赵小雪.汉、藏族大学生汉语句子阅读的眼动对比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
[9].范颖睿.蒙古族学生汉语阅读教学中句子隐含意义的语义阐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10].卞迁,崔磊,闫国利.词素位置颠倒对汉语句子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J].心理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