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庐江枞阳矿集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庐江—枞阳矿集区,泥河铁矿,沙溪铜矿,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庐江枞阳矿集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昆,吕庆田,严加永,赵金花[1](2019)在《安徽庐江——枞阳矿集区典型铜、铁矿床叁维电性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玢岩型"铁矿和斑岩型铜矿是庐江—枞阳矿集区两个主要矿床类型,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学、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地球物理工作开展相对较少。随着找矿深度不断加大,地球物理的作用越来越大。为建立典型矿床地球物理探测的解释"标尺",笔者选择泥河铁矿和沙溪铜矿为研究对象,开展叁维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工作,获得了典型铜、铁矿床及围岩的叁维电性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玢岩(泥河)铁矿电性主体表现为层状结构,由浅至深主要为低阻的沉积层、高阻火山岩、相对低阻的蚀变带以及相对高阻的次火山岩,赋存于次火山岩体顶部穹隆状的磁铁矿主要表现为高阻特征。斑岩(沙溪)铜矿电性主体表现为块状(或纵向带状)结构,浅表为低阻沉积盖层,深部主要为相对高阻的沉积地层和高阻斑岩体,赋存于岩体内或围岩接触带的矿体则为中等电阻特征。为便于模型的实用,笔者将两类矿床的复杂电性模型转化为简化的概念电性模型,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快速对比"标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邬宗玲,盛勇,程乃福,黄博,李永杰[2](2014)在《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庐江-枞阳(庐枞)火山岩矿集区南部作为寻找沉积-迭加改造型铁铜矿的有利地区一直没有较大找矿突破,该区近几年勘查取得了一定地质找矿进展。本文主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分析,重新认识了区内地层的含矿性以及构造特征,发现了大量矿化线索。在研究区内发现了4条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铜铁铅锌矿化带,而且具有一定规律,空间上平面均为北东东、东西向,垂向上从深到浅具有从钼到铜铅锌矿化分带。成矿时间从126.5Ma开始。研究区内大规模磁铁矿化以及铜铅锌矿化的存在,表明深部具有较好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地质》期刊2014年04期)
陆叁明,李建设,周宇章,楼金伟,王书远[3](2012)在《安徽庐江-枞阳矿集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庐江-枞阳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重要的成矿区之一,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各类矿产资源丰富(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8)。已经查明有煤、铁、锰、铜、金、明矾石、重晶石、铅、锌、硫、石膏、萤石、石灰岩等15个矿种,主要矿种铁铜矿床点目前已发现189个,其中铁已查明的达到普查及以上工作程度的大型矿床3个,中型矿床4个;铜矿床已查明的达到普查及上工作程度的大型1个,中型1个。(本文来源于《矿床地质》期刊2012年S1期)
卢占武,高锐,匡朝阳,刘金凯,酆少英[4](2011)在《皖南庐江-枞阳多金属矿集区反射地震剖面的速度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反射地震剖面处理过程中获取的迭加速度得到庐枞(庐江-枞阳)矿集区地壳浅部的速度结构剖面,为研究庐枞矿集区近地表-上地壳的结构提供了新依据。地震剖面综合研究表明:郯庐断裂、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是庐枞地区的3条重要的断裂,断裂深部均表现为低速异常。罗河-缺口断裂、长江断裂的发育深度和规模均不及郯庐断裂。火山岩出露地区表现为地震波速高和反射波组凌乱的特征;新生代沉积地层则表现为波速低和反射波组连续的地球物理特征。罗河矿区位于强、弱反射转换区,同时也是低、高速体的转换区。(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1年09期)
马立成,董树文,仲玉斌,张千明,高昌生[5](2011)在《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隐伏的富铁矿床,位于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的北缘,铁矿体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龙门院组火山岩之下和石英正长岩、二长岩之上的泥质粉砂岩和碳酸盐之中;本文分别采集了龙桥铁矿床井下370中段与黄铁矿矿体、方解石共生的黑云母样品(Lz370-1)和矿体围岩蚀变粗安岩中的黑云母样品(Lz370-2),进行Ar-Ar同位素测年,得到两个样品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3.4±1.5Ma(2σ)、133.1±4.8Ma(MSWD=0.32)和135.4±1.4Ma(2σ)、135.5±1.8Ma(MSWD=1.3),它们代表了龙桥铁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矿化年龄。区域岩浆活动和典型矿床的成矿时代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火山岩型铁矿床主要成矿时代在135Ma之后。(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董树文,项怀顺,高锐,吕庆田,李建设[6](2010)在《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150km,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20km),以及平行剖面的大地电磁、高精度重磁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和电磁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火山岩年代学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侧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在中地壳形成岩浆房(反射亮斑);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厚度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叁迭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北西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从而揭示了早白垩系(132~127Ma)庐-枞火山岩矿集区深部过程与成矿、控矿作用。(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董树文,高锐,吕庆田,张季生,张荣华[7](2009)在《庐江-枞阳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测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江-枞阳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和铁、硫矿集区深部构造和地壳结构,探讨成矿深部控制条件,作者完成了穿越火山岩盆地的深反射地震剖面(记录30s)和罗河铁矿区浅层高分辨反射地震剖面,揭示了矿集区全地壳精细结构,同时开展区域构造测量和应力场反演研究,获得了新的认识。证实"耳状"的庐-枞火山岩盆地是一个沿北东向罗河断裂向东发育的非对称火山盆地,排除了另一半被断在西侧红层之下的判断;罗河断裂是一条切穿MOHO的深断裂,倾向南东,是引导地幔流体和岩浆上涌和喷发的通道;鉴别出多层界面,火山岩-侏罗系砂岩厚约4-5km(其中火山岩厚度约3km),叁迭系-震旦系变形层底界深度大致18-20km,变质基底组成中下地壳,MOHO平缓向西北倾,深度33-31km;追踪郯-庐断裂带的深部产状,陡立延伸到MOHO,宽约10km。(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庐江枞阳矿集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庐江-枞阳(庐枞)火山岩矿集区南部作为寻找沉积-迭加改造型铁铜矿的有利地区一直没有较大找矿突破,该区近几年勘查取得了一定地质找矿进展。本文主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分析,重新认识了区内地层的含矿性以及构造特征,发现了大量矿化线索。在研究区内发现了4条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铜铁铅锌矿化带,而且具有一定规律,空间上平面均为北东东、东西向,垂向上从深到浅具有从钼到铜铅锌矿化分带。成矿时间从126.5Ma开始。研究区内大规模磁铁矿化以及铜铅锌矿化的存在,表明深部具有较好找矿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庐江枞阳矿集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昆,吕庆田,严加永,赵金花.安徽庐江——枞阳矿集区典型铜、铁矿床叁维电性结构特征[J].中国地质.2019
[2].邬宗玲,盛勇,程乃福,黄博,李永杰.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南部城山地区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J].安徽地质.2014
[3].陆叁明,李建设,周宇章,楼金伟,王书远.安徽庐江-枞阳矿集区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J].矿床地质.2012
[4].卢占武,高锐,匡朝阳,刘金凯,酆少英.皖南庐江-枞阳多金属矿集区反射地震剖面的速度结构[J].地质通报.2011
[5].马立成,董树文,仲玉斌,张千明,高昌生.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矿集区龙桥铁矿成矿时代研究[J].地质学报.2011
[6].董树文,项怀顺,高锐,吕庆田,李建设.长江中下游庐江-枞阳火山岩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作用[J].岩石学报.2010
[7].董树文,高锐,吕庆田,张季生,张荣华.庐江-枞阳矿集区深部结构与成矿[J].地球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