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KAMAT泵站,机械原理,维护保养,高效生产
机械原理论文文献综述
徐涛[1](2019)在《KAMAT泵站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工作面液压支架流量和压力的需求,某泵站先后从K250、K350升级到现在K500泵站,并且成功应用于神东矿区的综采工作面。为了探究KAMAT泵站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方式,以神东矿区目前最常用的KAMAT K350泵站为例,从曲轴箱及泵头总成、电磁卸载阀、安全阀、储能系统、液箱和水箱等方面对其泵站机械原理进行研究,并对泵站的维护保养进行总结。结合泵站机械原理的维护保养,有助于减少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为矿井高效率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陕西煤炭》期刊2019年06期)
刘明敏[2](2019)在《基于机械原点偏移原理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数控系统原点偏移原理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具体的,本文所用方法首先对系统测量温度敏感点的温度与热误差,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温度敏感点关键点的筛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热误差补偿模型,从而进行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在选择机床温度敏感点时首先对各温度变量进行聚类,去相关性处理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温度敏感点的选择,然后对温度关键点进行排列组合计算判定系数,最终确定最佳温度敏感点。利用所选择的最佳温度敏感点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然后在多个模型中进行热误差补偿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控系统原点偏移功能,可以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功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3期)
陈奇,王孝震,姚志刚,吴焱明,王勇[3](2019)在《中美工科院校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配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政策的开展,以工科代表性专业课"机械原理"课程为切入点,开展"中美工科院校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概况"调查研究。通过列举与分析中美工科优势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发现当前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大都摒弃了传统的、灌输被动式的、一考定好坏的应试教育模式,而转向新型的、引导主动式的、过程更看重的素质教育形态,并引入"互联网+"技术、翻转课堂和问题/项目引导式教学等新兴教学方法,突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4](2019)在《《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开展《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典型实例——牛头刨床机构分析为主线,通过理论课程建立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参数的理论解析公式;结合理论解析公式,通过上机实践课程制作机构运动简图动画以揭示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参数的理论动态演化曲线;结合理论课程知识,通过实验课程运用零件、组件搭建出机械可动的牛头刨床机构,以及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测试上述参数的实际动态演化曲线;对比分析理论和实际动态演化曲线差异,分析误差原因。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创新实践、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现代测试等综合能力培养。(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8期)
王雨,王英,王恒,陈嘉瑶,黄海波[5](2019)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了一款机械原理实验教学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实验基础理论讲解模块、模型虚拟实验模块和机构运动仿真实验模块,并被打包为手机应用的形式。学生可以使用Android手机学习机械原理实验教学内容。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虚拟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与交互性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实验技术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王文毅[6](2019)在《机械性加工原理在体育器材设计中的应用——评《机械设计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书名:机械设计基础作者:郭仁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2341536定价:32.00体育器材是安全顺利开展体育课的前提,体育器材结构安全性是体育器材生产加工的必然要求。在体育器材设计过程中,应用机械加工相关理论,可以有效提高器材生产设计的科学性。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机械性加工需要着重遵循科学性、环保性原则,减少体育器械加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强调体育器材自身耐用性,才能迎合当前时代潮流。由郭仁生编(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易鑫,张晓茜,贺姗姗[7](2019)在《机械原理在智能产线创新中的应用——以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通过研究机械原理中的连杆机构、蜗轮蜗杆机构、自锁机构,通过研究它们的原理、规律、性能,并灵活应用在智能电表自动化线的改造过程中,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会[8](2019)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期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9年32期)
王晓荣[9](2019)在《“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利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教学"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特点和路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索机械原理课堂教学发展措施,充分考虑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对课程教学改革产生的影响,并具体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陕西教育(高教)》期刊2019年11期)
汤迎红,刘冰[10](2019)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出发,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教育理念,对机械原理课程教学组织、课程设计组织、考试成绩评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加强和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独立思考、创新设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工程素质。(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1期)
机械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数控系统原点偏移原理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具体的,本文所用方法首先对系统测量温度敏感点的温度与热误差,然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温度敏感点关键点的筛选,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热误差补偿模型,从而进行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在选择机床温度敏感点时首先对各温度变量进行聚类,去相关性处理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温度敏感点的选择,然后对温度关键点进行排列组合计算判定系数,最终确定最佳温度敏感点。利用所选择的最佳温度敏感点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然后在多个模型中进行热误差补偿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数控系统原点偏移功能,可以实现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原理论文参考文献
[1].徐涛.KAMAT泵站机械原理及维护保养[J].陕西煤炭.2019
[2].刘明敏.基于机械原点偏移原理的数控机床热误差补偿技术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3].陈奇,王孝震,姚志刚,吴焱明,王勇.中美工科院校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概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4].王大刚,程志红,李艾民,杨金勇,闫海峰.《机械原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上机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5].王雨,王英,王恒,陈嘉瑶,黄海波.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机械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
[6].王文毅.机械性加工原理在体育器材设计中的应用——评《机械设计基础》[J].机械设计.2019
[7].易鑫,张晓茜,贺姗姗.机械原理在智能产线创新中的应用——以河南许继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表为例[J].信息系统工程.2019
[8].王会.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新西部.2019
[9].王晓荣.“互联网+教学”背景下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
[10].汤迎红,刘冰.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