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西服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跟鞋,旗鞋,服饰文化
中西服饰论文文献综述
陈慧慧[1](2019)在《维多利亚时期中西服饰异同之对比——以高跟鞋和旗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时期是中英两国同一时间段不同地点,都是由女性统治一个帝国的年代,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当政,中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本文通过对当时两国的社会背景、高跟鞋和旗鞋形制内涵及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对比分析,解读中西服饰文化异同的根源及其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15期)
刘佟[2](2019)在《高级灰在中西服饰设计中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灰是近年来时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设计配色,针对服饰设计色彩实践中对高级灰的界定较为模糊,文章从中西色彩观与服饰艺术表现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灰色基调与以莫兰迪色为代表的高级灰配色在服饰设计中的美学特征,并结合高级灰对当下中国风与极简主义服饰设计的影响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二者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色彩体系,有着不同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但对于设计师立足本民族的色彩文化,通过将流行色与传统色结合的方式表达服饰设计作品有着深远意义与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毛纺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古若男,侯东昱[3](2018)在《18世纪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7、18两个时期是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西方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而中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封建时期的鼎盛也是没落。这个时期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也在此大环境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服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面貌的写照和反映。此时的服饰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有许多影响至今的永恒之美。(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21期)
万晗[4](2018)在《寻找中西服饰文化最佳契合点 专访中式服装设计师、上海鼎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孙钰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服饰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不断加强,有所作为的服装设计师都在撷取民族文化精粹,创新服装设计,丰富世界服饰文化。作为中国知名的中式服装设计师、上海鼎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孙钰涵的创新设计和创新研发对中式服装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推动着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本文来源于《纺织服装周刊》期刊2018年41期)
古若男,侯东昱[5](2018)在《17世纪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崩瓦解。17世纪的中国是清王朝的上升阶段,与此对应的是西方巴洛克时代,看似两条毫不相干的平行线的内在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19期)
韩若梦,侯东昱[6](2018)在《20世纪7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依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服装的流行款式以及颜色的选择都和60年代相似。70年代后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服装行业有了重要的突破。同时70年代的西方国家战争结束,失业率的提高导致人们更加注重服装的功能性。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的服装风格。通过探析20世纪70年代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服饰差异,研究同一年代不同国家对现代服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19期)
李嘉[7](2018)在《中西女性服饰异同之比较——以缠足、束腰和高底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服饰作为文化塑身的典型手段,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心态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缠足、束腰曾是中西女性殊途同归的毁形装饰,高底鞋曾是中西女性服饰异曲同工的装饰手段。文章通过分析中西女性服饰文化及其审美心态的演变,解读隐含于其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本文来源于《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韩若梦,侯东昱[8](2018)在《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受叁年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60年代的西方国家受到战争的影响,使这一时期的服装和革命联系在一起。从时代背景、审美观念以及同一时期中西方不同服装风格的对比研究,探析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的差异对现代服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18期)
郭艳杰[9](2018)在《17世纪-18世纪中期中西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服饰文化一直存在着强烈的碰撞与融合。中国清朝与西方的巴洛克、洛可可是中西方的繁荣时期,由于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不同的服饰文化。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的比较,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女装的变化及服饰文化的异同。在对比中提炼出中西服饰的精神内涵,以便在以后的服装设计中人们正确看待中西服饰文化的互补,实现中西服饰文化相互借鉴、融合,从而实现共同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04期)
黄万姬[10](2018)在《植物元素在中西服饰品牌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生态意识的不断觉醒,植物花卉作为灵感元素越来越受到服装设计师的关注,以植物元素为主题的设计理念和形式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同样是以植物元素作为主题,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巨大差异,对于植物元素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法。如何对待二者的异同,是国内服装品牌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植物元素入手,首先从服饰的产品品类、造型风格、设计方法、图案纹样、工艺、面料、色彩几大方面,对国内外上百个服饰品牌的发布实例进行数据化的归纳统计,根据数据比例的对比总结出在各个方面上设计运用的异同。随后,依据每个方面的异同对植物元素在中西服饰品牌中的运用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与探讨。最后,根据研究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毕业设计上的创新与突破,呈现出了对于植物元素与天然理念的艺术性表达。文章意在通过对中国与西方服饰品牌的数据对比,发现两者在设计运用上的差异,希望中国设计师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最终应用到现实服饰品牌的设计中。同时也需要设计师结合自身品牌的特色和文化,赋予服饰新的生命力,最终能够建立起独具个人魅力的设计风格,为未来中国服饰品牌走上国际化的道路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8-01-16)
中西服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级灰是近年来时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设计配色,针对服饰设计色彩实践中对高级灰的界定较为模糊,文章从中西色彩观与服饰艺术表现的角度,研究中国传统色彩的灰色基调与以莫兰迪色为代表的高级灰配色在服饰设计中的美学特征,并结合高级灰对当下中国风与极简主义服饰设计的影响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二者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色彩体系,有着不同的艺术审美与文化内涵,但对于设计师立足本民族的色彩文化,通过将流行色与传统色结合的方式表达服饰设计作品有着深远意义与指导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西服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慧慧.维多利亚时期中西服饰异同之对比——以高跟鞋和旗鞋为例[J].西部皮革.2019
[2].刘佟.高级灰在中西服饰设计中的对比研究[J].毛纺科技.2019
[3].古若男,侯东昱.18世纪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J].西部皮革.2018
[4].万晗.寻找中西服饰文化最佳契合点专访中式服装设计师、上海鼎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设计总监孙钰涵[J].纺织服装周刊.2018
[5].古若男,侯东昱.17世纪中西服饰文化比较研究[J].西部皮革.2018
[6].韩若梦,侯东昱.20世纪7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J].西部皮革.2018
[7].李嘉.中西女性服饰异同之比较——以缠足、束腰和高底鞋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8
[8].韩若梦,侯东昱.20世纪60年代中西服饰文化对比[J].西部皮革.2018
[9].郭艳杰.17世纪-18世纪中期中西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J].明日风尚.2018
[10].黄万姬.植物元素在中西服饰品牌中的运用[D].东华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