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群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边界工作,新闻专业主义,去专业化,新媒体
社群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尹连根,王海燕[1](2018)在《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理解新媒体对当下我国新闻业的冲击?学界路径不一,众说纷纭。为置啄其中,本文依托于对现有文献以及2015-2017年间所进行的访谈材料的分析,以边界工作为理论框架来论述新闻边界的失守,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诠释社群的话语变迁。为适应本研究的需要,我们在回溯Zelizer(1993)有关诠释社群概念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叁个维度,即,对新闻平台的诠释,对新闻职业的诠释,对新闻产品的诠释。本文认为,新媒体的勃兴所带来的去专业化主要表现在平台边界、职业边界和报道边界的失守,从而带来诠释社群话语的相应变化。就平台边界而言,互联网尤其微博、微信的问世使得新闻平台大众化,新闻平台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相应地先后经历政治话语、市场话语、大众话语的变迁。就职业边界而言,数字时代使得新闻人日趋成为数字劳工背景下专业新闻的留守者、公众舆论的边缘人,新闻职业的垄断性诠释话语则先后由政治取向、精英取向而转变为普通职业取向,新闻工作者原有的权威性被消解、被祛魅。就产品边界而言,如今在流量导向的支配下,作为新闻产品的报道开启了流量决定新闻的时代,并相应开启了一个坏新闻才是新闻、娱乐性才是新闻的诠释话语转向。(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8年08期)
宋燕鹏[2](2018)在《地域认同与社群边界——20世纪上半叶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籍社群结合起来的汀州(龙岩)社群,被纳入福建籍社群,以槟榔屿福建会馆的成立为标志,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最终形成。(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18年02期)
杨树[3](2018)在《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和社群冲突问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旨在通过定量的内容分析的方法,从报纸报道的角度探讨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和北爱尔兰社群冲突问题的影响。以往研究一般分别探讨北爱尔兰边界和社群冲突问题,但在英国脱欧变局下,两个问题的关联性更加紧密,是脱欧后北爱尔兰问题面临的两个主要层面,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通过媒体对这两个问题报道的分析,可以系统反映脱欧对北爱尔兰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影响。由此,作者提出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将通过两极分化对立对抗机制的强化及欧盟冲突解决机制的弱化进一步影响北爱尔兰社群冲突问题。在该研究中,取样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作者借助Nexis数据库自动筛选出相应新闻报道。在Nexis数据库主页面上,作者首先选择北爱尔兰最受欢迎的两份报纸,《贝尔法斯特电讯报》和《爱尔兰新闻报》作为新闻报道来源。然后,作者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边界或爱尔兰统一”。其次,作者在日历中选择特定的时间段。最后,作者点击搜索按钮,导出文章,并将所有文章保存在相应时间段命名的文件夹中。在该研究中,作者选择了英国脱欧公投及英国脱欧谈判前后共计七个时间段进行研究,形成了七个文件夹。第二步,作者采用人工校对,进一步剔除结果中与北爱尔兰边界无关的文章。最后,作者得到2016年1月24号到2016年1月30日41篇文章,2016年6月16日到2016年6月22日56篇文章,2016年6月24日到2016年6月30日101篇文章,2016年11月16日到2016年11月22日48篇文章,2017年6月19日到2017年6月25日54篇文章,2017年9月25日到2017年10月1日47篇文章,2018年2月6日到2018年2月12日58篇文章。作者使用了扎根编码方法,即借助文献回顾和数据分析共同形成代码。作者创建了八个节点来分析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影响:(1)中性,表示该篇新闻报道虽然提及北爱尔兰边界但未对其进行评价,或者该篇新闻报道认为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影响尚不明朗,或者软边界与硬边界各有利弊(2)硬边界-积极态度,表示该篇新闻报导不仅提及英国脱欧将导致硬边界而且认为这对北爱尔兰有益(3)硬边界-消极态度,表示新闻报导提及英国脱欧将导致硬边界且这对北爱尔兰不利(4)软边界-积极态度,表示新闻报导提及英国脱欧后边界将保持开放且这对北爱尔兰有益(5)软边界-消极态度,表示新闻报导提及英国脱欧后边界将保持开放,但现实仍然令人担忧(6)爱尔兰统一-积极态度,表示新闻报导提及英国脱欧将导致爱尔兰统一(7)爱尔兰统一-中立态度,表示英国脱欧是否会导致爱尔兰统一尚不确定(8)爱尔兰统一-消极态度,表示新闻报导指出英国脱欧不会导致爱尔兰统一。通过比较和对比收集的数据,作者得出两个结论,首先,英国脱欧有助于重启北爱尔兰边界问题,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问题的影响是长期的。其次,英国脱欧有助于爱尔兰统一,但是,该影响是短期的。作者创建了两个节点来量化两极分化对立对抗机制:“政治分裂”和“准军事部队复兴”。第一个节点“政治分裂”又下分四个类别:(1)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和新芬党,表明新闻报道提及民族主义党派和工会党派的政治分歧但报道叙述保持中立(2)攻击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或支持新芬党表示新闻报道支持赞成爱尔兰统一并反对英国脱欧的民族主义政党(3)攻击新芬党或支持北爱尔兰民主统一党,表明新闻报道支持赞成爱尔兰分裂和脱欧的工会党派。(4)无,表明前叁种情况都没有发生。第二个节点“准军事部队复兴”下分为叁个类别:(1)共和党派,表示新闻提及过去或现在的爱尔兰共和军(2)保皇派,表示新闻提及阿尔斯特志愿者武装或乌尔斯特防卫协会等(3)双方,表示同时提到以上两种准军事部队。通过比较和对比收集的数据,作者发现两极分化对立对抗机制的作用并不明显。作者创建了四个节点来量化欧盟冲突解决机制。它们是(1)“政治”,指代欧盟的政治冲突解决功能。例如,英国与爱尔兰同为欧盟成员国是众多北爱尔兰和平建设文件签署与跨国谈判机构成立的前提(2)“经济”,指代欧盟的经济冲突解决功能。例如,北爱尔已经数十年受益于欧盟的单一市场政策,共同农业政策和和平基金(3)“社会”,指代欧盟的社会冲突解决功能。例如,欧盟的四项自由基本原则极大地便利了跨边界两国人民的日常生活(4)“移民”,指代报道中提及欧盟移民问题。例如,欧盟之前对移民的处理不力降低了人们对欧盟冲突解决机制的信心,或者鉴于持续的移民危机,北爱尔兰硬边界是有利的。通过比较和对比收集的数据,作者得出四个结论,首先,欧盟作为冲突解决机制的作用明显。其次,欧盟冲突解决机制的讨论随着英国脱欧公投逐步深入。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媒体开始讨论以前很少提及的欧盟在社会生活领域的贡献。另外,作者发现,媒体报道最关心的始终是欧盟的经济冲突解决功能。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英国公投前后,媒体报道倾向于利用移民问题弱化欧盟冲突解决机制的重要性,近几轮公投谈判中,很少提及移民问题。作者创建两个节点来研究北爱尔兰社群冲突问题。第一个节点,“冲突”,由两个类别组成:(1)跨社群冲突,表明新闻报道明确提及北爱尔兰境内两个社群名称。例如,橙色与绿色,天主教民族主义者与新教工会主义者,爱尔兰身份与英国身份(2)笼统,表明文章涉及北爱尔兰境内的社群冲突问题但没有明确指出两个社群。例如,分歧,紧张局势,不确定性等。第二个节点,“语气”,由以下叁个类别组成:(1)积极,表示新闻报道认为社群之间的冲突会越来越少(2)消极,表明新闻报道对社群冲突状况持中立态度(3)消极,表明该新闻报道对北爱尔兰境内冲突的状况持消极态度。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英国脱欧没有在数量上对北爱尔兰社群冲突产生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北爱尔兰社群冲突的态度,从积极到消极。北爱尔兰警察局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检验了这一结论。综上所述,作者得出结论,英国脱欧重启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北爱尔兰的社群冲突问题。该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叁个方面。首先,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即北爱尔兰报纸报道的角度,探讨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和跨社群冲突问题的影响。尽管在此之前,不少研究也讨论过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和社群冲突问题的影响,这些研究的关注点一般放在对政治家言论和历史文献。然而,考虑到报纸仍然是大众的第一手信息来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报纸报道可以反映甚至影响人们对重要事件的态度。因此,通过分析选择报道的内容以及选择报道的方式,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和社群冲突的影响。其次,作者将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和社群冲突问题联系起来,提出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将通过两极分化对立对抗机制的强化及欧盟冲突解决机制的弱化进一步影响北爱尔兰社群冲突问题。最后,作者采用量化的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使结论更加科学严谨。(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4-25)
江平宇,冷杰武,丁凯[4](2018)在《社群化制造模式的边界效应分析与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大规模个性化制造模式,社群化制造概念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在研究过程中易与众包或外包等概念混淆,包括人人制造、生产外包、虚拟企业等。鉴于此,对社群化制造模式及其相近概念进行比对分析与边界确定。基于画布模型,对相似概念的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价值主张、客户细分、渠道沟通、客户关系、成本结构与价值来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客户参与度、产品服务化、成员关系、知识结构、产品生命周期和价值工程等多维度进行了辨析,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8年04期)
曾湘泉,毛宇飞[5](2017)在《我国就业市场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职业结构是我国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职业发展状况。在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的背景下,了解我国就业市场的职业结构现状,明确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洞悉未来职场的动态变化,对于优化我国人力和物力资源配置、创造更多的就业增长点、实现高质量的就(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02-13)
陈楚洁,袁梦倩[6](2014)在《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中国新闻视为一个阐释社群,在此基础上引入"边界工作"的概念,审视新闻社群在面对新闻业的内部争议和外部挑战时如何诉诸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界定何为专业的新闻、及其行为,以此重塑其文化权威与合法性。对内而言,新闻边界工作表现为"驱逐"所谓越轨的"不专业者";对外而言,则表现为"保护自主性",即面对新媒体冲击时强调专业新闻的优势,面对网络民意的裹挟时强调专业判断。新闻界"内政外交"的边界工作,在社交媒体时代变得更加频繁。以边界工作来理解新闻业的"内政外交",仍有值得开拓的领域。(本文来源于《新闻与传播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李菲[7](2013)在《“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的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嘉绒墨尔多腹地丹巴县太平桥乡叁岔沟为空间背景,在清乾隆大小金川之战迄今26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追索当地民间"跳枪锅庄"仪式的产生、演变与当代复兴,以此考察一个由战争性迁徙造就的面对面社区中,身处族群、文化、宗教等多重边缘的人们,如何在历史进程中通过仪式表述的对抗与整合来调整认同、重构社群。(本文来源于《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2013年02期)
李菲[8](2011)在《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的个案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岔沟:历史与空间一、金川之战后羌族屯军的徙入与跨族群社区的形成丹巴县叁岔沟位于藏彝走廊中部大渡河上游支流小金川流域,是墨尔多神山东面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亦为今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与小金县的交界地带。历史上这里是"嘉绒十八土"之小金赞拉土司属地,亦即嘉绒墨尔多腹地。清乾隆年间着名的大小金川之战就发生于此。清乾隆年间的小金川之战①由金川弹丸之地而起,历来穷兵黩武之诟病,但客(本文来源于《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期刊2011-10-21)
兰晓丽[9](2008)在《晚清苏鲁边界地区社群关系及地方秩序变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刀会的早期领袖人物庞叁杰为论述主线,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与运用田野调查,揭示晚清时期苏鲁边界地方民众、地方官员在使用各种社群身份的过程中,对行政区划以及国家权力的不同解释和运用。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夜,大刀会和天主教群体是苏鲁边界地区存在的两个重要社群。两个社群都规模颇大,有自己的仪式话语和传承方式,并据此来维持其社群认同。这两个社群的形成,一方面是对边界地区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如灾害、贫困、匪患等的反馈,一方面是地方民众为能够接近和使用国家权力如诉讼特权等而做出选择的结果。笔者认为,在社群发展过程中,部分社群成员利用社群力量作为争夺资源和地方势力的工具,而行政区划决定着社群行为模式。1896年,因为跨越边界的行动,大刀会的社群边界和社群认同急剧转向,其官方形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地方防卫组织沦落为匪类。文章同时显示,国家权力对社群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而地方与中央在处理社群关系方式上的碰撞,激化了地方社群冲突。同时,个人对社群的选择,虽然基于个人所依赖的生态、文化环境,以及社群本身所能够为个人带来的利益,但是最符合国家权力的社群具有优先选择性——庞叁杰一生社群身份的转换正是上述倾向的典型体现。(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8-04-15)
曾玲[10](2007)在《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的宗教活动中,妈祖信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的历史脉络切入,运用金石与特刊等文献资料,具体地考察伴随华南移民而跨境分香到新加坡的“妈祖”的信仰形态,如何在当地社会的脉络下经历再建构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显示,受移民时代新加坡华人帮群社会结构特征的制约,源自闽粤的妈祖信仰发展出“社群化”的崇拜形态,并承担起凝聚与整合华人移民社群之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社群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后期,繁盛一时的五大姓势力在槟榔屿开始走下坡路,原先被排挤的泉州社群开始崛起,兴化人和福州人也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在20世纪初,在槟榔屿形成了与19世纪大相径庭的福建籍社群的面貌。相对于广东籍社群在19世纪的团结,原本与广东籍社群结合起来的汀州(龙岩)社群,被纳入福建籍社群,以槟榔屿福建会馆的成立为标志,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最终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群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尹连根,王海燕.失守的边界——对我国诠释社群话语变迁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8
[2].宋燕鹏.地域认同与社群边界——20世纪上半叶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福建籍社群的形成[J].八桂侨刊.2018
[3].杨树.英国脱欧对北爱尔兰边界和社群冲突问题的影响[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4].江平宇,冷杰武,丁凯.社群化制造模式的边界效应分析与界定[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
[5].曾湘泉,毛宇飞.我国就业市场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N].北京日报.2017
[6].陈楚洁,袁梦倩.新闻社群的专业主义话语:一种边界工作的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
[7].李菲.“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的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
[8].李菲.边界仪式“枪锅庄”——嘉绒地区战争性迁徙与社群整合的个案考察[C].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2011
[9].兰晓丽.晚清苏鲁边界地区社群关系及地方秩序变动[D].山东大学.2008
[10].曾玲.社群边界内的“神明”: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妈祖信仰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