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食品质量信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食品安全风险,信号博弈,伪装成本
食品质量信号论文文献综述
童毛弟,宋祺楠,陈莹[1](2018)在《供应链上游食品质量检测的信号博弈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信号博弈方法,通过构建食品供应链供求企业的信号博弈模型,研究由原材料供应商和食品加工商组成的两级食品供应链质量检测选择的策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其一,当伪装成本过高时,不同类型的原材料供应商制定不同的批发价可以作为传递自己供应高低质量原材料的信号;食品加工商在供应商选择高批发价时不进行质检,在供应商选择低批发价时选择质检。其二,当伪装成本较低时,批发价作为信号传递作用将减弱以至不存在;原材料供应商选择高批发价,食品加工商则根据惩罚成本是否大于检测成功成本而选择质检或不质检。(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梅文娟[2](2017)在《网购环境下食品质量判断的信号偏好——基于青年消费者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网购环境下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对消费者食品质量感知的信号传递效应以及食品质量判断的信号偏好,以青年消费者为被试,采取情境模拟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信号理论实证检验感知质量对"平台形象—购买选择"和"价格—购买选择"的两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都可以作为青年消费者判断食品质量的重要信号,而且消费者在网购环境下判断食品质量时更偏好平台形象信号;感知质量对"平台形象—购买选择"和"价格—购买选择"关系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表明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只能通过感知质量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张红霞[3](2017)在《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购环境存在着较传统市场环境下更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更加突出。本文通过构建网购市场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分析网络食品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号传递博弈过程和均衡条件,并结合消费者问卷调查的结果探讨了网购市场中16个不同质量安全信号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能够实现优质食品和劣质食品的分离,提高劣质食品卖家传递质量信号的成本、增大劣质食品被发现的概率、加大对消费者损失的补偿和处罚力度,有利于促进分离均衡的实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经济》期刊2017年09期)
高原,朱丽莉[4](2017)在《品牌食品加工企业质量信号发送机制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厂商通过品牌宣传、广告营销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产品质量信息,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食品行业中,如果消费者已经对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安全性产生了怀疑、甚至持不信任态度,那么信号发送作用还依然有效吗?如果信号发送受到影响,食品加工企业又该如何应对以强化信号发送的作用,使企业尽快走出信任危机的阴影?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在食品行业面临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大背景下,以嵌入理论为基础,通过情境模拟实验的方式,实证研究嵌入活动情境下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信号发送模式对消费者食品安全信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7年01期)
董春晓[5](2016)在《质量信号供给与网售食品监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之于网络食品不仅仅是一个销售平台,它更是一种新的生产思路和组织思路,蕴含着广阔的创新可能性。互联网食品安全的治理思维不能照搬实体经济监管的模式,需要突破市场准入式监管的逻辑,以质量信号的供给为着力点,方能实现治理绩效的提升。在信号的供给、收集与反馈方面,实验主义治理的框架设计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对不同企业的适应性监管,能够避免基于技术的监管所带来的经济不平等,为"小商品生产"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为后福特主义式社会化大生产提供更为丰富的组织载体。(本文来源于《社会治理》期刊2016年02期)
付海民,杨阳[6](2015)在《混同均衡下信号博弈模型在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将混同完美贝叶斯均衡条件下的信号博弈模型应用于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激励机制的研究,把政府的激励政策作为参数引入到信号博弈模型中去,得出在混同完美贝叶斯均衡条件下政府激励政策在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水平提高过程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物流工程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张红霞,安玉发[7](2014)在《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食品质量,食品市场的逆向选择长期存在。本文通过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从理论上验证了生产高质量食品的企业可以通过传递强质量信号实现与生产低质量食品企业之间的分离,同时得出了分离均衡的实现条件;然后结合问卷调研的结果进一步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不同质量信号的认可程度;最后在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导企业进行有效的质量信号传递的一些参考性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杨炫[8](2014)在《食品质量信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提高了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但是,由于国内环境污染、食品信息不流通、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而食品的信任品性质导致了食品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消费者在市场交易时处于信息劣势从而容易导致生产者的“道德风险”和消费者的“逆向选择”等问题,造成市场调节失灵,市场配置效率低下。因此,食品市场如何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配置效率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优质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息的关注,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过程中依靠食品质量信号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优质、可靠的信息,以获取竞争优势。但是企业利用的质量信号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消费者能够认知和认可该质量信号所代表的内在价值。因此,缓解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除了要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传递食品质量信息外,还需要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认知和利用情况,以及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消费者对这些信号的信任问题。本文基于消费行为理论和质量信号理论,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210名消费者生鲜奶购买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生鲜奶质量信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通过建立条件Log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成果从学术上而言,可以为食品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同时从现实而言也可以为企业如何更好选择食品质量信号去传递信息、为政府建立更为有效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揭示机制提供实证的依据。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声誉信号—品牌和认证信号对消费者购买意愿都有积极的影响,但是消费者在购买生鲜奶时对品牌信号利用比认证信号的利用更多,说明消费者更重视品牌信号;对具体品牌偏好方面,消费者对蒙牛品牌更为偏好,其次是新希望和光明品牌;对具体认证信号方面,对IS09001认证更为偏好,其次是HACCP认证和有机认证。从消费者人口统计因素来看,男性、年轻、收入水平高以及身体越健康的消费者在生鲜奶购买决策中更多考虑食品质量认证信号;女性、年长、收入水平低以及身体状况不太好的消费者不太重视认证信号。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较少利用品牌去做生鲜奶购买决策,而受教育程度低的消费者更重视品牌。男性消费者更重视IS0认证,年轻以及收入水平高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有机认证。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本文对企业如何利用食品质量信号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基于消费者对品牌信号的重视度,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其次由于食品质量认证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企业也可以通过产品质量认证信号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再次企业可以利用纵向协调策略,消除生鲜奶产业链信息不对称,提升产品质量;最后企业对生鲜奶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营销战略。对于政府如何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信任和管理能力也提出几点建议:通过对食品质量信号宣传,加强对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强化安全标识制度的建设;利用法律手段促进食品质量信号信誉的建立。(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4-03-01)
李想[9](2011)在《信任品质量的一个信号显示模型:以食品安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的信任品特征,通过引入质量缺陷在重复购买前可能被曝光这一因素,研究了食品安全型信任品的质量信号显示问题,得到了分离均衡以及可能并存的混同均衡的实现条件。研究表明:面对产品质量良莠难辨的现状,增加特定消费群体的收入、或者在该类消费者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大幅增强监管,将有助于高质量者自愿做出信号显示的努力;但监管力度的温和提升并不会改善现状。当高端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小时,在低端消费者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消费者信心的大幅提升也能促进高质量者自愿做出信号显示的努力;但信心的温和提升同样无法改善现状。当高端消费群体所占比例较大时,即使消费者信心大幅提升也不会改善质量显示效果。因此,对于"增强外部监管"与"重塑消费者信心"的舆论建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分析。(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文汇》期刊2011年01期)
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10](2008)在《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北京、山东、湖北、河南、福建、重庆、广西和甘肃8省(市)的9市、县827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资料,对消费者利用食品质量信号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厂家、商家和质量认证信号的利用程度无显着差异,可以按照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安全意识以及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等指标,将消费者划分为利用质量信号购买和利用经验购买两类群体。信任度、食品安全意识与受教育程度是决定消费者利用质量安全信号购买还是利用经验购买的主要因素。年龄对利用厂家和认证信号影响较为明显,受教育程度对利用商家信号有显着影响,安全意识与不安全食品购买经历对利用认证信号的影响较明显,而居住地和对认证信息的信任度对消费者利用叁类质量信号都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2008年04期)
食品质量信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网购环境下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对消费者食品质量感知的信号传递效应以及食品质量判断的信号偏好,以青年消费者为被试,采取情境模拟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信号理论实证检验感知质量对"平台形象—购买选择"和"价格—购买选择"的两种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都可以作为青年消费者判断食品质量的重要信号,而且消费者在网购环境下判断食品质量时更偏好平台形象信号;感知质量对"平台形象—购买选择"和"价格—购买选择"关系都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表明平台形象和商品价格只能通过感知质量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食品质量信号论文参考文献
[1].童毛弟,宋祺楠,陈莹.供应链上游食品质量检测的信号博弈策略[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梅文娟.网购环境下食品质量判断的信号偏好——基于青年消费者的调查[J].宿州学院学报.2017
[3].张红霞.网购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的博弈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7
[4].高原,朱丽莉.品牌食品加工企业质量信号发送机制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7
[5].董春晓.质量信号供给与网售食品监管[J].社会治理.2016
[6].付海民,杨阳.混同均衡下信号博弈模型在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研究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
[7].张红霞,安玉发.食品质量安全信号传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8].杨炫.食品质量信号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4
[9].李想.信任品质量的一个信号显示模型:以食品安全为例[J].世界经济文汇.2011
[10].何坪华,凌远云,刘华楠.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信号的利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来自9市、县消费者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