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鮀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515000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意义、开展的必要性及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展开了全面论述,希望为提高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课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课堂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德育课课堂,是对中职生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以及深化德育课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对核心价值观进中职课堂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以后寻找提升中职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以及方法提供了研究数据,从而也为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职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中职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日益普及导致了中职生价值观发生了多样化的改变。由于中职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情绪上也处于躁动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价值冲突使中职生在价值追求中容易产生迷茫和偏差。同时受到一些负面的、歪曲的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中职生的“三观”产生错位。所以,提升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同,有利于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2.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中职德育课课程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并且及时发现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有目的性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实效性,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3.有助于学校系统地开展相关培育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职课堂还有助于学校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内涵,发掘出各种教育资源,并结合中职生实际学习情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时效化和具体化。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中职课堂,还有助于学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思想,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职德育课课堂的必要性
1.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需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青少年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思想德育课教育。中职生作为青少年中重要的群体,更应该主动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中的重要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积极作用。
2.适应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在新时代环境下,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让广大中职生形成价值认同。把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职思想德育课教学中去,是高度重视校园文化、营造优良教育环境、帮助中职生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举措。
3.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中职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易变时期,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爱国教育,培养中职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觉为祖国服务的意识。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友善教育,使中职生能够善待社会、善待自己。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职德育课课堂的融合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要求,与我国经济建设、德育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要求相对应。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应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提纲要领,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在《经济德育课与社会》的第四课和第五课教学内容中,老师可以讲解如何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前提上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离不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在学习《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实现自我价值”这节课中,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讲解。先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相对应的问题,然后一边引导一边提问。例如问学生“自我的价值具体在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的过程。
中职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刻不容缓的教学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职校园的主流文化,是社会文化在校园文化的一种反映,对树立中职生正确的价值观、行为模式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中职德育课课堂为中职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了平台,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双群浅析思想德育课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11):47-49。
[2]薛明珠陈树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