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程论文-齐艾娜

中学政治课程论文-齐艾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学政治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新课程理念

中学政治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齐艾娜[1](2019)在《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评价是评价人员根据评价对象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老师的课堂设置、教育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取长补短,并评估老师所设计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从而探索出更高效的教学模式。政治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知识点间既有衔接又有分歧,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影响政治教学效率。针对这种现象,教(本文来源于《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期刊2019年10期)

熊丽萍,王燕[2](2019)在《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学政治兴趣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围绕这一点展开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口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应多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来源于《亚太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郭常斌[3](2019)在《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策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国家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其整合后的课堂教学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此这种整合式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新课改背景下,德育一直以来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故此在国家提出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规划目标下,如何实现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目的也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方向。鉴于此,文章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政治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并对其整合的理论基础和基本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在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同时,为后续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教师》期刊2019年10期)

张淑霞[4](2018)在《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年,多媒体技术凭借较强的交互性、可视性、个性化、可重复性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让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政治作为我国中学非常重要的课程,分值在不断增加。足以可见,教育部对中学生政治思想水平非常关注。同样,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当中也有体现,但仍需不断创新。对多媒体环境下创新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展开研究,以不断提升我国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11期)

张兴华[5](2018)在《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学生从小到大都应该学习并且永不懈怠的课程,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有助于避免他们将来走上歧途。但是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也是捉摸不定的,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构建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8年28期)

成阿妮[6](2018)在《从《焦点访谈》中探索中学政治课程的拓展延伸》一文中研究指出《焦点访谈》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电视栏目,其中包含丰富的政治知识。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可以充分与《焦点访谈》结合,实现政治课程的有效拓展延伸。(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期刊2018年17期)

方拥香,唐家洛,马乐[7](2018)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案例教学将师范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效结合起来,其对中学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论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包括以下环节:确定目标——选择案例——研读案例——呈现案例——评析案例——实践训练——成果展示与点评.案例教学的应用原则是:需对课堂状况和学情作出正确预判;需强化教学理论知识的提炼;需注重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积累;需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阳[8](2018)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学呈现出良好局面,新课程背景下要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不断深化,就要明确中学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造成问题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中学政治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20期)

张永军[9](2018)在《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媒体技术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并且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教育中的教学模式,使我国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稳步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我国的中学政治课堂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进行分析探讨。(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8年12期)

林铃芬[10](2017)在《基于课程活动化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广州市第叁中学政治学科特色活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素养强调个体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这也意味着真实情境对于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广州市第叁中学构建的学科特色活动以本校的学生生活资源为依托,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杠杆,在学科特色活动中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之径。(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期刊2017年11期)

中学政治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创新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并围绕这一点展开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形式展开教学,不能仅局限于口述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应多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学政治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齐艾娜.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评价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

[2].熊丽萍,王燕.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学政治兴趣教学[J].亚太教育.2019

[3].郭常斌.信息技术与中学政治课程整合的策略探讨[J].教师.2019

[4].张淑霞.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新课程(中).2018

[5].张兴华.中学政治课程价值取向的反思与建构[J].中华少年.2018

[6].成阿妮.从《焦点访谈》中探索中学政治课程的拓展延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

[7].方拥香,唐家洛,马乐.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以“中学政治教学论”课程教学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8].陈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学政治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

[9].张永军.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高考.2018

[10].林铃芬.基于课程活动化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广州市第叁中学政治学科特色活动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

标签:;  ;  ;  

中学政治课程论文-齐艾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