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冯丽,李琴,高丽花,林棠棠,邹琳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冯丽,李琴,高丽花,林棠棠,邹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冯丽,李琴,高丽花,林棠棠,邹琳[1](2019)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TM)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8月我院就诊的82例孕中期初产妇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TTM指导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母乳喂养知识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后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平均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后的两项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M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增强育儿胜任感,该理论在母乳喂养健康教育领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刘辰,毕惠亚,堵敏芳,陈洁[2](2019)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母乳喂养效能、母乳喂养行为。结果观察组母亲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母乳喂养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母乳喂养率70. 97%明显高于对照组44.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行为的养成。(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刘玲玲,黄燕林,杨玉颖,罗怡欣,侯璐蒙[3](2019)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容量管理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容量管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水盐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多阶段容量管理干预,连续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容量管理行为显着优于对照组,液体摄入量、食盐摄入量显着低于对照组,食欲减退、水肿、气促、胸闷等症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口渴评分、体质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尿量均逐渐减少;干预前后两组超滤量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容量管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容量管理行为转变,提高患者的水盐摄入依从性,改善患者容量状况。(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邱春媚,李小兰,冯小京[4](2019)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SLE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性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SLE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护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李玲,马丽媛[5](2019)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方法:收治乳腺癌手术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乳腺癌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功能锻炼依从性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ROM)达标率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患侧ROM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乳腺癌患者中运用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帮助患者进行正确、规范、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从而提高患者患肢功能锻炼效果和疾病康复信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4期)

刘静,黎丽嫦,曾琨,张海慧[6](2019)在《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门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的1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指导,实验组给予TTM个体化教育指导。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重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情况并用糖尿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评价。结果教育6个月后,两组的FPG、2 h PG、HbA1c及体重均较教育前显着降低;实验组教育6、9、12个月的FPG、2 h PG体重及HbA1c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教育后的各项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T2DM患者采用TTM个体化教育指导可显着控制血糖,提高自我健康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贺建霞[7](2018)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孕中期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感现状,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以及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为今后改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行为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借鉴。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实施。第一部分:通过方便取样法,选取2017年3月在某省某市某叁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产检并选择在该院分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80例孕中期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调查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后期实施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第二部分:于2017年5月,从基线调查的180例初产妇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30例作为干预对象,再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指导,试验组在传统健康教育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对照组分别于产前、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叁个阶段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干预的时间、频率、强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多方面介入,将母乳喂养行为过程根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以孕中期、孕晚期、分娩期、产褥期直至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行为变化阶段的不同需求及心理变化为依据,制定与不同行为转变阶段相匹配的母乳喂养支持方案。分别评价两组初产妇在干预前、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以及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叁个不同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率。结果:1.横断面研究结果:孕中期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分别为8.23±2.55分、83.97±12.08分,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都有待提高。其中预计的分娩方式、预计产后喂养方式、是否自觉产后母乳充足和母乳喂养知识是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2.随机、对照、非盲实验研究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具有可比性;(2)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以及技能和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42天、第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结果显示:通过组间比较,产后第3天、第42天和第6个月试验组初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现况调查结论:孕中期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预计的分娩方式、预计产后喂养方式、是否自觉产后母乳充足和母乳喂养知识是影响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2.随机、对照、非盲实验研究结论:(1)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和自我效能水平,帮助初产妇建立科学的母乳喂养行为。(2)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从而改善母乳喂养现状,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6-20)

陈春丽[8](2017)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TTM)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2015年6月116例乳头凹陷产妇的临床资料,通过结合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对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自理能力、心理疏导、家庭支持等。结果乳头凹陷产妇在住院期间以及产后半年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7.1%(101/116)和74.1%(86/116)。结论应用TTM上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生育健康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朱四清,魏进莲,朱元娜[9](2016)在《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依据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且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包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保乳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各阶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适应伤口愈合生理时机,提高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锻炼依从性,降低了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童赟,胡国玉,林泽文,陈裕美,李松波[10](2016)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60例液体摄入依从性差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分5个阶段进行干预,在最长干预6个月后进行液体摄入依从性评估、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干体质量比值、透析前血压达标率、急性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液体摄入依从性、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值/干体质量比值、透析前血压达标率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透析相关并发症中高血压和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降低急性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长期生存率。(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6年14期)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母乳喂养效能、母乳喂养行为。结果观察组母亲角色认同、照顾行为、亲子依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母乳喂养技能维度、内心活动维度、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母乳喂养率70. 97%明显高于对照组44. 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进母乳喂养行为的养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冯丽,李琴,高丽花,林棠棠,邹琳.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自我效能感和育儿胜任感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刘辰,毕惠亚,堵敏芳,陈洁.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能力与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3].刘玲玲,黄燕林,杨玉颖,罗怡欣,侯璐蒙.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容量管理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9

[4].邱春媚,李小兰,冯小京.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

[5].李玲,马丽媛.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刘静,黎丽嫦,曾琨,张海慧.行为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7].贺建霞.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在初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8

[8].陈春丽.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在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中的应用[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7

[9].朱四清,魏进莲,朱元娜.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在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

[10].童赟,胡国玉,林泽文,陈裕美,李松波.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

标签:;  ;  ;  ;  

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论文-冯丽,李琴,高丽花,林棠棠,邹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