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规制论文-姜琪,王璐

最优规制论文-姜琪,王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优规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台经济,市场结构,决定因素,最优形式

最优规制论文文献综述

姜琪,王璐[1](2019)在《平台经济市场结构决定因素、最优形式与规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台经济条件下,供给方的技术特性和需求方的需求特性共同影响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决定因素发生根本改变,传统市场结构决定理论已不能很好地解释平台经济市场结构的形成及对应的社会福利关系,基于传统经济理论的规制政策也亟待改革。本文在分析平台经济市场结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对Salop模型进行拓展,加入交叉网络外部性、需求差异化、用户粘性等决定因素,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推导平台经济市场结构的最优形式。研究发现,平台经济市场结构的最优形式由平台类型决定:功能型平台行业市场结构会趋于垄断,其最优形式为双平台竞争性垄断;内容型平台行业市场结构会趋于竞争,其最优形式允许存在较多的企业数量以满足多样化需求,且行业发展初期存在过度进入的情况。在平台经济规制政策的制定中,应注重市场结构的优化,重新审视平台经济垄断、竞争、社会福利叁者间的关系及其与传统经济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平台最优市场结构的特点,对反垄断法适用范围合理调整,在市场准入方面张弛有度,在规制滞后领域注重"监管沙盒"和多元治理等方式的结合使用。(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孙立成,王淦,张济建[2](2019)在《碳规制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供应链企业最优运营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供应商碳配额不足、制造商碳配额富余、零售商碳配额富余情景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叁级供应链企业间最优运营策略问题。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超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内生性的碳排放转移率能弥补供应商碳配额不足,有助于确保网络均衡状态下供应商碳排放量在政府规定的碳配额范围之内;(2)随着碳排放转移率的升高,供应链超网络的网络均衡交易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网络均衡交易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3)由于碳排放转移效应的存在,供应链整体的利润下降,供应链企业应警惕碳排放转移带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石华平,易敏利[3](2019)在《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双赢的帕累托最优区域研究——基于中国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6~2015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运用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呈倒N型曲线关系和双门槛效应。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当环境规制处于两个门槛内的帕累托最优区域时促进技术创新,实现创新与绿色的双赢。规模效应与人才集聚也推动技术创新。基于此,政府应差异化地制定环境政策,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人才资源积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姜跃,韩水华[4](2018)在《碳交易规制下的最优订货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而碳交易规制被认为是降低碳排放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文章主要研究在碳交易规制下,企业如何控制其最优订货策略。通过研究,得到了一系列最优决策,并用算例验证了得到的结果,分析了碳排放限额和碳交易价格变化对总成本和总碳排放量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陈俊龙,汤吉军,汤昊[5](2018)在《企业交叉所有权行为与政府规制研究——兼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股最优比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的交叉所有权行为需要政府的科学规制,在混合所有制条件下,又需要考虑国有股比例。构建由不同性质主体组成的双寡头垄断竞争模型,考察不同条件下的企业交叉所有权决策以及科学的政府规制政策,并探索由混合所有制企业与私有企业组成的双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国有股最优比例。得出结论认为:企业是否实施以及实施何种程度的交叉所有权安排,受到市场竞争主体性质、需求函数、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市场竞争类型等因素的多重影响;政府对企业交叉所有权的规制政策同样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国有股最优比例受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效率的影响,与交叉所有权具有密切联系。对此,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制政策;稳步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政府对企业交叉所有权的规制要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相互配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孙文远,杨琴[6](2017)在《环境规制与企业最优决策:基于混合寡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包含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混合寡占市场下,分析政府通过环境税进行环境规制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所采取的产品生产策略和污染治理R&D投资策略的最优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当企业只进行生产决策、不进行污染治理R&D投资决策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面临环境税政策时降低产品生产总量,致使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处于劣势,但环境规制的加强会削弱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生产优势;当企业同时进行生产决策和污染治理R&D投资决策时,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会抑制民营企业的产品生产,污染治理R&D投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而国有企业不仅会增加产品的产量,还会加强污染治理R&D投资,环境规制更有利于国有企业生产,并增加国有企业污染治理的R&D投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环境规制时是否进行污染治理投资,不仅受环境规制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市场自由度的影响。政府应根据各行业企业的异质性把握好环境规制强度,施行配套政策,促使企业兼顾污染治理投资决策。(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崔焕金,曾蓓[7](2017)在《乳品规制最优水平选择及其福利效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考察了乳品规制标准调整对社会总剩余的多重影响以及最优阈值确定的影响因素;认为从实施新国标后乳业发展状况来看,由于社会对新标准没有形成共识,消费者和厂商福利效应都受到损害。鉴于此,乳品最优规制水平确定应在协调厂商、消费者利益的同时,综合权衡收入水平变化、乳品安全规制的公共属性日益强化趋势以及消费者对于乳品安全风险认知水平提高、厂商对于短期利益最大化追求的影响与利益集团规制俘获等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于冠一[8](2017)在《政府与微电网用户最优激励规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对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微电网以其多元化、清洁化的用能优势在全世界不断兴起和发展,推动新一轮能源结构的调整,是改善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式。由于微电网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仅靠市场机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微电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需要政府对微电网企业的激励政策。首先,本文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微电网开发模式的类型、流程以及优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到参与主体主要有政府、用户、电网公司以及企业等多个存在利益联系的个体。其次,推出自发自用以及余电上网等两种模式的政府补贴效率。在自发自用模式下,考虑电价补贴逐渐失效、微电网用户向政府申请补贴时存在隐藏信息行为,建立激励相容约束的微电网用户储能补贴模型。在余电上网模式下,考虑固定价格、固定溢价、可变溢价叁种定价策略对政府补贴的影响,创建微电网用户、政府、传统火电企业叁者为一体的斯坦克尔伯格博弈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在叁种定价模式下的微电网用户发电成本和市场规模对最优规制价格、最优社会福利和政府补贴的影响。最后,将碳交易机制与我国微电网企业运营模式相结合,运用实物期权理论构建微电网企业的投资决策模型,并借助数值仿真的方式对碳交易收入对于微电网企业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自发自用模式下,储能补贴效率高于电价补贴的效率,储能补贴上升为主导因素。政府对微电网用户的激励合约,由于用户存在隐藏信息,政府不知用户的储能效率,用户存在逆向选择问题。政府应针对不同储能效率设计不同的菜单式激励合同,让微电网用户自己去选择,以避免用户的寻租而增加政府财政支出。(2)在余电上网模式下,微电网用户降低发电成本和扩大市场规模都有利于最优社会福利的增加,与价格规制方式无关。政府的补贴效率与微电网发展阶段有关。在发展初期、中期、后期应分别采取固定价格、固定溢价、可变溢价定价模式。(3)碳交易市场碳价格期望增长率、波动标准差和无风险利率的提高,会导致碳价格临界值的增加,诱使企业选择未来碳价格更高的投资机会;微电网发电技术接受概率的提高、资源可利用量满足发电投资要求概率和发电项目周期的提高,会使碳价格临界值降低,加速企业投资。本文所揭示的自发自用模式下的政府对微电网用户的激励合约规律、余电上网下政府对上网电价的激励合约规律以及碳交易价格对微电网投资的影响规律,对后期提出政府补贴政策以及电网企业的投资等有着一定的指导以及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李萍,王军,杨秀华[9](2017)在《中国工业行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一个分类评价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2001-2014年37个工业行业的数据,将我国工业行业按环境污染排放程度划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它们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同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来估计环境规制和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非线性关系并计算出拐点值。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4年我国工业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低;除重度污染行业呈现倒"U"型特征外,工业行业总体、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均呈现"U"型特征;目前我国工业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较弱,我国重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合适,中度和轻度污染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不够。因此,应从行业分类的角度出发,借助环境规制来促进工业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许冬兰,张倩倩,王运慈[10](2017)在《中国区域工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选择——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中国28省(市)1995—2013年的工业面板数据和DEA-SBM模型,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通过门槛面板模型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判断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最优选取。结果表明,东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而中部环境规制与能效呈扁平U型关系,西部地区存在最优规制区间。对比当前规制力度可知,现阶段东部可在现行规制标准的基础上保持稳定;中部可以考虑适度加强环境规制;西部,内蒙古等5省规制强度有待提高,贵州等省份则需谨慎对待规制强化,可以更多考虑通过技术引进与创新等手段来促进双效率的提升与改进。(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最优规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研究供应商碳配额不足、制造商碳配额富余、零售商碳配额富余情景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叁级供应链企业间最优运营策略问题。运用变分不等式理论构建超网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内生性的碳排放转移率能弥补供应商碳配额不足,有助于确保网络均衡状态下供应商碳排放量在政府规定的碳配额范围之内;(2)随着碳排放转移率的升高,供应链超网络的网络均衡交易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网络均衡交易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3)由于碳排放转移效应的存在,供应链整体的利润下降,供应链企业应警惕碳排放转移带来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优规制论文参考文献

[1].姜琪,王璐.平台经济市场结构决定因素、最优形式与规制启示[J].上海经济研究.2019

[2].孙立成,王淦,张济建.碳规制下考虑碳排放转移影响的供应链企业最优运营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9

[3].石华平,易敏利.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双赢的帕累托最优区域研究——基于中国35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软科学.2019

[4].姜跃,韩水华.碳交易规制下的最优订货策略研究[J].生态经济.2018

[5].陈俊龙,汤吉军,汤昊.企业交叉所有权行为与政府规制研究——兼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国有股最优比例[J].中国软科学.2018

[6].孙文远,杨琴.环境规制与企业最优决策:基于混合寡占模型的研究[J].商业研究.2017

[7].崔焕金,曾蓓.乳品规制最优水平选择及其福利效应评价[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7

[8].于冠一.政府与微电网用户最优激励规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7

[9].李萍,王军,杨秀华.中国工业行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分析——一个分类评价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7

[10].许冬兰,张倩倩,王运慈.中国区域工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选择——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标签:;  ;  ;  ;  

最优规制论文-姜琪,王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