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刘运明

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刘运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地铁隧道,变形监测

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文献综述

刘运明[1](2016)在《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在监测基准网的基础上,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以消除和减弱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大幅度地提高了测量精度,为安全施工提供了准确、及时的指导数据,保证了地铁的安全运行,是一种简便、灵活、实时、动态的监测系统。工程应用表明,它可以进一步提高隧道、建筑物等安全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安全监测的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实现对隧道等构筑物的实时监测。可在地铁运行间隔内迅速完成隧道的叁维变形监测。(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6年01期)

赵宁宁,吴伟[2](2015)在《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近接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变形监测系统。不仅提高了叁维变形监测的效率,而且采用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了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5年14期)

吴景勤[3](2005)在《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在滑坡区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以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的构成、系统软件。探讨了系统差分测量的原理及差分测量的精度。系统用于滑坡体、大桥、大坝等变形体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可完成多个点位的测量工作,利用检测基点稳定性、基准网的已知信息,可以在无需测量气象元素,简化系统设备配置的条件下,分别实现大气折射、大气折光等对变形点距离和角度测量的实时差分改造。实际应用表明,监测系统组成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能达到亚毫米。(本文来源于《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期刊2005年02期)

徐忠阳,张良琚,包欢,朱江[4](2001)在《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及其在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以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 ,并叙述了该系统差分测量的原理 ,探讨了差分测量的精度。实际应用表明 ,监测系统组成合理 ,自动化程度高 ,测量精度能达到亚毫米(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01年09期)

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近接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变形监测系统。不仅提高了叁维变形监测的效率,而且采用实时差分测量技术可以消除或减弱各种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结果的精度,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变形监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参考文献

[1].刘运明.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16

[2].赵宁宁,吴伟.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技术在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15

[3].吴景勤.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在滑坡区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

[4].徐忠阳,张良琚,包欢,朱江.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及其在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2001

标签:;  ;  ;  ;  

极坐标实时差分论文-刘运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