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重庆市北碚区施家梁小学
邱学华老师在《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再调查》一文中,将他间隔30年后对全国19所学校的口算能力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测验,使用的是30年前的口算表。结果表明,实施新课改多年后,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并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因此,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占了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才能既要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口算方法,又能使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得到很好发展呢?在教学中我们作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而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造成了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自然形成了学生认知心理上的障碍。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呢?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直观操作。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借助摆小棒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明白口算的算理。通过直观操作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形成了“操作—表象—抽象”的认知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时,教材将34+2和34+20同时出现在一节课中,这样安排便于比较,掌握算法。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口算方法,安排学生先用小棒摆34(3捆零4根)加2得多少?学生回答得36以后,教师随后:问:“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操作提问学生,使学生明确地感知到算34+2时,是把4根小棒和2根小棒加在一起,在这基础上再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知道单根小棒相加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两位数加一位数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加十位上的数。讲“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同样先让学生摆“34+20是多少”学生有前面的操作基础,不难说出整捆先相加,再加单捆,一共是5捆零4根,也就是54根。由此总结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方法就是先整捆小棒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再加单根小棒也就是再加上个位上的数。这样让学生结合操作说一说34+2与34+20的计算方法及异同,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减少不同数位上的两数相加的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同时,通过说算理及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知识迁移,促使方法形成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新旧知识是有联系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注意利用旧知基础学习新知,充分利用知识迁移规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逐步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口算”时,用到整百数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整百加几十的口算与数的意义和组成的基础。为学习新的口算方法作铺垫。教学320+50=()时,可以应用数的组成知识,通过演示及学生的操作,使他们感知到几十与几十合并,即相同单位上的数相加,并能看到320+50的计算过程:先算20+50=70,再算300+70=370,这样把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整十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为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知识,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位数的意义及组成知识迁移到几百几十加法的计算方法中,以十为单位进行口算,既教给学生多种解题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达到口算正确熟练,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实现。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本来就不易集中,持久性又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有意设计安排一些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口算练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口算技能。
(一)开展灵活多样的竞赛活动。
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要适时适量适度地组织多种形式的口算比赛,可以采用口算、心算、速算、开火车、夺红旗、小组赛、个别赛等活动进行口算训练。如:开展“摘苹果”比赛,老师出示有许多列有算式的平果卡片,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依次采下符合条件的苹果、、、、、、通过这样的比赛,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进取心和集体荣誉感,陶冶了情操。
(二)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也容易疲劳,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口算的效率。如:拍手算、找朋友、对口令等。在学完“4的乘法口诀”之后,为减轻学生的大脑疲劳,设计了“一问一答”游戏。师:“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生: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情趣盎然,在欢快的气氛中巩固知识,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比谁聪明活动。
(三)小学数学最终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学完“9+()的口算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渗透9+()=()的几道算式中,一个加数没有变,第二个加数逐次多1,和也多1的函数思想,让学生很快理解这几道算式。在学习“探索规律”时,学生通过填表、观察,小组讨论找出加数、加数、和以及被减数、减数、差的变化规律,渗透了一些函数思想。又如:学完“20以内加减法”后,还可以设计9+()=18+(),17-()=8,()-6=7,()+()=16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学会找寻规律,让学生的思维活跃。
此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对比练习、判断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巩固口算的方法。通过针对性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保证口算正确、合理、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