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常用语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义词,适,核心语素,对比
常用语素论文文献综述
吴奔奔[1](2018)在《以“适”为核心语素的五个常用词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义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学术界关于近义词辨析的文章很多。以往对近义词的辨析往往是从两叁个词语入手,选择一连串近义词语进行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有关“适”类词语的研究,目前只搜到一两篇。“合适”“适当”“适合”“适应”“适用”这五个词具有一个核心语素“适”,在词义上互相联系,这就加大了留学生的辨析难度。因此对这五个词语进行辨析,探讨针对这几个词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很有必要。“合适”“适当”“适合”“适应”“适用”这五个词无论在语法功能还是语义特征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句法功能上,都可以作谓语和定语,但是“适合”不能单独作定语,通常要和其他词语组成动宾短语一起作定语。“合适”“适当”还可以作状语和补语,“合适”“适应”“适用”还可以作主语。组合功能上,相同点就是前面都可以受副词修饰。不同点在于:“适合”“适应”“适用”后面可以带介词“于”,“适合”跟“适应”还可以带动态助词“了”,“适应”可以带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数量补语,还可以重迭。语义方面,这几个词语义侧重点不一样。“合适”跟“适合”都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但“合适”多用于口语,偏重符合某一要求的客观事实,“适合”偏重符合某一要求并与之相协调。“适当”侧重于“合适、妥当”,强调在某种刚好的程度或符合一定的比例,不过分。“适应”侧重于“适合、顺应”,指适应客观条件或需要,是一方顺应另一方的意思。“适用”侧重于“适合使用”“合乎使用”的。为了更准确地辨析这几个词语,本文以CCL语料库中的语料为语料来源,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的方法,结合语料分析它们在语法、语义方面的特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留学生在习得这组词方面的偏误,本文除了对HSK语料库中含有这五个词的偏误进行分析以外,还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分别对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偏误情况、这几个词的特点及对相关教材和工具书的调查探讨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并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力求为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作出一些尝试,丰富近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全文一共分为7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这一章主要介绍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相关研究现状,然后还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对CCL语料库进行检索,然后依据语料总结五个词的句法功能和组合功能,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第叁章先探讨“适”的语义演变情况,分析“适”怎么由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演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然后再比较分析五个词语义的区别。第四章先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这几个词的偏误进行分析,然后再分析调查问卷中几个词的偏误。第五章分析留学生习得这几个词时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主要从教学方面、对外汉语教材和工具书方面及学习者自身方面提出。第六章以语境教学法为主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结语,即对本文的研究思路进行总结,指出本文可能的一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意颖,宋贝贝,陈琳[2](2017)在《语素义常用度影响留学生语义透明词习得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素义常用度对中级水平留学生习得语义透明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主释义和词语选择测试中,语素义常用度都显着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语义透明词的习得。两个语素都为常用义(常+常)的语义透明词习得效果,好于其中一个语素为非常用义的语义透明词(常+非/非+常)的习得,两个语素都为非常用义(非+非)的语义透明词习得效果最差。中级水平日韩学习者在两个实验任务中的习得效果都显着好于欧美学习者。常用语素义容易提取,从而更容易推断整词语义,不常用语素义则反之;识别和提取语素义时体现了核心词义表征观。(本文来源于《语言文字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王辰[3](2017)在《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间重复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复关系研究以统计为主要手段,探讨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四者间的重复关系。统计围绕《现代汉语常用字表》2500个常用字展开,以《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常用词表》作为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的判断依据,并以2500个常用字作为拆分部件成字与否的判断范围。统计具体分为:一、常用字、单字语素重复关系统计;二、常用字、常用单字词重复关系统计;叁、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重复关系统计;四、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统计。统计得出:2500个常用字中共有2478个单字是单字语素,常用字、单字语素间重复率为99.12%;2500个常用字中共有1936个单字是常用单字词,常用字、常用单字词间重复率为77.44%。同时,2478个与单字语素重复的常用字中共有1936个单字是常用单字词,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间重复率为78.13%;因此得出,2500个常用字中共有1936个单字既是单字语素,又是常用单字词,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叁者间的重复率达77.44%。而具有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叁者间重复关系的1936个单字中共有453个单字是成字部件,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四者间的重复率达18.12%;453个是成字部件中共有139个为基础成字部件,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基础成字部件间的重复率达5.56%。研究结果展现了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四项间的重复关系,为汉语教学语言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参考和可能,是经济性教学材料探求的一次有益尝试。文章最后根据统计结果从教学内容与顺序、教材中生字词选取、字表、练习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7-05-22)
徐燕萍[4](2016)在《《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含常用文言虚语素词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语研究中,虚词历来是研究的一个重点,而且其研究成果颇丰。至于常用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则考察得比较少。本文参考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选取其中所列22个常用的文言虚词,即:“而、耳、何、乎、乃、其、且、然、孰、虽、所、为、焉、也、以、矣、于、与、哉、则、者、之”。穷尽式罗列《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以下简称《现汉》)中包含此22个虚词的词语。考察这22个虚词作为构词语素在现代汉语中的保存和使用情况,分析这些词语的特点和用法。本篇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选题依据以及材料来源;总结了前人的研究现状,分别从虚词的研究和词典的研究这两方面进行述评;最后说明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就是界定和统计《现汉》中包含常用文言虚语素的词语。首先,历时考察了我国虚词研究的概况,对虚词的分类进行界定;然后对《现汉》中包含常用文言虚语素的词语进行穷尽式统计;最后依据词典释义对一些包含实义语素和同形异素的词语进行逐一排查并予以剔除,总结了符合研究范围的503个词语。第叁章为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主要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虚语素考察四个方面详细考察了所统计的503个词语,发现它们在音节、词义、词性、结构、虚语素位置和性质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并详细分析了这些特点存在的原因。第四章主要研究所统计词语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主要包括该类词语分布的不平衡、构词能力的不平衡和使用的不平衡,我们着重阐述了这种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了其中的缘由。第五章主要考察本文研究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其中的原因,从原因中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最后一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语,梳理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总结了这些词语在语音、语义和语法叁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分布和使用上的不平衡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12-01)
牟玉华,孙尊章,徐凌[5](2014)在《基于语素分析的原常用汉字字频下降探因》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均收录3500个常用汉字,二表收录了103个不同的汉字,不同时代常用汉字收字的差异反映了语言生活的演变。103个原常用汉字的语素量、语素汉字的语法形类、构词能力、记音汉字构素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笔画繁难、异体替代、语素组合方式单一、适用域狭窄、与时代脱节、俚俗口语难登大雅之堂、理据难寻等因素是汉字字频下降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韦恋娟[6](2014)在《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关系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古壮字字典》为基础,全面考察其所收壮字与词或语素的对应关系,参照壮语词汇材料,借鉴汉语常用字、常用词的研究成果,为第一批主形字的定量提供有信度的依据。主形字是指在记录同一个词的多个方块壮字异体字中选择一个形体简单,理据合理且分布文献较为广泛的字。推介“主形字”是对壮字异体字进行规范整理的一个尝试,这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拟推介的第一批主形字是反映壮语常用语素的用字,相当于汉语的常用字。《古壮字字典》是目前收字最多的方块壮字字典,考察《古壮字字典》字目所覆盖语素与壮语常用语素的关系,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第一章主要介绍相关的研究、课题来源、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及步骤、选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独创点等。第二章对本文研究的相关材料进行详细说明。第叁章对壮语常用语素进行界定,并考察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的关系,为数据库的构建提供基础。第四章数据库的拓展与运用,包括数据库所用软件的说明、数据库拓展与运用的基本概况、字与语素关系数据库的初步构建方案。第五章根据数据库统计的情况,比较分析《古壮字字典》、《壮汉词汇》、《36个调查点的词汇表》所收语素特点。第六章第一,分析《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关系表》所选语素的构成。第二,参照《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么经布洛陀影印译注》词频,检验有定文献内选择壮语常用语素的合理性。第叁,《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关系表》的必要说明。第七章全文总结及下一步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4-06-01)
吴茗[7](2008)在《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义语素有多个义项,在不同义项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把一个义项上的语素称为一个语素项,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汉字)所承载的581个语素项为对象,穷尽性地分析了这些语素项所构的12083个双音合成词词项,建立了一个“语素项属性库”。在此基础上,对语素项的语法类别、构词频率、构词位置、单用频率、自由度、在合成词中的平均显义度等属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从语义组合的角度来看,素义内部的各种限定性因素制约了语素项的构词能力;从语义聚合的角度来看,同/近义语素项之间在构词上存在着竞争和分工。语素项在词中的位置情况也影响着它的构词能力,在句法性语素项中,位置自由的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单居前位的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弱。本文把对语素自由度问题的研究落实到语素项上,以构词频率和单用频率作为研究依据,尝试从语言事实出发来判断语素项的自由度,把语素项分为“A只能构词/B多用于构词/C单用兼构词/D多为单用/E只能单用”五类,C类语素项无论在构词能力上还是在单用频次上都远远高于其他语素项,可见语素项构成合成词和作为单音词使用的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互相促进的,既能构词又能单用的语素项在现代汉语中才是最活跃的。我们认为,对于句法性语素项而言,语素项自由度越低,对其他语素项在语义意义(词汇意义)上的依赖性越强;语素项自由度越高,对其他语素项或词在语法意义上的依赖性越强,C类语素项的语义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达成了一种平衡,因而构词能力最强,单用频率最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自由度不同的语素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往关于语素义和词义关系的研究都是从“词”这个单位出发的,以词为中心,以解释词义的形成或词义的认知为目的,我们则立足于语素,把某个语素项构成的合成词词项集中在一起,分析该语素项在每个词项中的显义情况,计算出语素项构词时的平均显义度。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显义度不同的语素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后,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介绍了对语素项进行分类、分级、级内排序的方法,并对语素项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标注,尝试建立对外汉语教学用的语素项属性库,以便把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和教材编写,实现语素教学的系统化、科学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传媒大学》期刊2008-06-01)
郭胜春[8](2006)在《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不少合成词的意义都与其构词语素的意义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本文对汉语常用合成词的语素显义类型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汉语教学中讲授语素知识所适用的对象、阶段、课型、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常用语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两个实验考察语素义常用度对中级水平留学生习得语义透明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主释义和词语选择测试中,语素义常用度都显着影响中级水平留学生对语义透明词的习得。两个语素都为常用义(常+常)的语义透明词习得效果,好于其中一个语素为非常用义的语义透明词(常+非/非+常)的习得,两个语素都为非常用义(非+非)的语义透明词习得效果最差。中级水平日韩学习者在两个实验任务中的习得效果都显着好于欧美学习者。常用语素义容易提取,从而更容易推断整词语义,不常用语素义则反之;识别和提取语素义时体现了核心词义表征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常用语素论文参考文献
[1].吴奔奔.以“适”为核心语素的五个常用词对比及对外汉语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8
[2].王意颖,宋贝贝,陈琳.语素义常用度影响留学生语义透明词习得的实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7
[3].王辰.常用字、单字语素、常用单字词、成字部件间重复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7
[4].徐燕萍.《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含常用文言虚语素词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6
[5].牟玉华,孙尊章,徐凌.基于语素分析的原常用汉字字频下降探因[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
[6].韦恋娟.方块壮字与壮语常用语素关系的考察[D].广西大学.2014
[7].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
[8].郭胜春.常用合成词语素显义类型统计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