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公使论文-姜毅征,王萌

驻外公使论文-姜毅征,王萌

导读:本文包含了驻外公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郭嵩焘,社团,中西文化,洋务运动

驻外公使论文文献综述

姜毅征,王萌[1](2019)在《超越时代的先行者——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对西方社团的认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是晚清较早深入接触和认识西方社会文化的中国士大夫之一。使西期间,郭嵩焘深入考察了西方社会,在其日记中不仅记载了他出使期间的公务交往、政治观察等内容,还记载了他对西方各类社团的考察活动及认识与观感。这些记载散见于其日记中,几乎贯穿了郭嵩焘使外活动的始终,他对于西方社团的记载在日记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颇有特色。相较于晚清其他使西官员的记载,郭嵩焘对西方社团的记载无疑是相当完备且深刻的。于郭嵩焘而言,对西方社团的体认不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对于西方社会与文明的总体认识,还促使郭嵩焘更新和发展了他的社团观念。(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冰[2](2017)在《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出洋阅历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遣使初期,使节制度尚处草创,规制粗略,具有出洋阅历的使才寥寥无几,殆至遣使晚期则取代洋务精英,成为驻外公使的重要人选。因知识结构、出洋长短、历练深浅等因素的制约,晚清具有出洋背景的公使外交素养参差不齐,相较而言,驻外使馆馆员的思想、视野、外交素养均在随同专使短暂出洋游历谈判的使才之上,而前者当中的新式人才相比传统士绅,外交历练更为充分,外交能力更胜一筹。经此新陈嬗递,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整体外交素养得到极大提升,有力推动了我国外交近代化进程。(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9期)

陈文革,胡静波[3](2017)在《文章千古事 忠孝一生心——晚清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家风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湖南湘阴县城西正街上,有一座四栋相连的宅院,是晚清时期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故居。因院内种有两株石榴树对着书斋,故名"面榴轩"。在这个灰瓦白墙的斑驳宅院中,有一副楹联悬挂于祠堂两侧的大门上,"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这副楹联是郭嵩焘据其家训"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而作。一百多年里,这副楹联所强调的"立德""修身"等家风家训,对郭氏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商重义,乐善好施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字伯琮,号筠仙,(本文来源于《中国纪检监察》期刊2017年16期)

曾志文[4](2017)在《采购与推销:清季驻外使节与驻华公使的军火商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廷于光绪初年始陆续派出驻外使节,这些使臣除处理日常使事外,在购买外洋武器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驻外使节的派遣常隐含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他们购何种武器、购买数量的多寡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幕后政治力量的旨趣。驻华公使运动于清政府实权派人物之间,大力推销本国武器装备。使臣们对武器的采购与推销,既反映了清政府加强军事建设的迫切心态,亦折射出列强借武器兜售分割、攫取在华政治与经济利益的乱象。(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谌旭彬[5](2016)在《清驻外公使的迥异结局》一文中研究指出1876年,中国正式设置驻外使馆,"天朝上国"终于向西方派出了第一位驻外公使。促成此事的,是上一年发生在云南的"马嘉里事件"——英国驻华使馆官员马嘉里等人到云南"考察",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而被杀,酿成严重外交事故。最后以清廷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屈辱了结。条约要求清廷须派员前往英国"致歉",遂有郭嵩焘以中国首任驻英国公使的身份出使英国一事。同行的还有副使刘锡鸿,后改任清廷驻柏林公使。(本文来源于《报刊荟萃》期刊2016年03期)

刘立,马一[6](2015)在《晚清驻外公使持节前主要洋务历练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遣使早期,"洋务"与"外交"尚未剥离,驻外公使大多选自擅办洋务的开明士绅,而擅办洋务者又以来自洋务幕府、海关道台、总理衙门居多。这些投身外交事业的洋务精英可谓以洋务立世,以洋务入仕,亦以洋务出使,借此实现由外行到内行的转化。(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5年27期)

王艺霖[7](2015)在《晚清驻外公使对新闻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187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经过数月海洋旅程抵达英国。这时的英国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体。清政府要求派出的驻外公使必须以日记形式定期向政府报告驻在国情形,并及时翻译咨送有关中外交涉事宜的书报议论。于是,他用中文记录下了在国外的工作、生活与见闻。19世纪中叶,英美报业已经从党报宣传时期进入了商业报刊时期。根据郭嵩焘的记载,"英国日报凡四:曰《代谟斯》[泰晤士报],曰《得令纽斯》[每日新闻],曰《斯丹得》[旗帜报],曰《得勒格纳福》。《代谟斯》为国政公议,《得令纽斯》(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5年25期)

汪孝继[8](2015)在《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条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近代史起源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它的开始和深入是伴随着屈辱性与近代化进行的。在西方列强的武力之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主权大量沦丧,国将不国,严重影响国家的正常发展。同时在对外关系上,传统的宗藩体制被打破,近代西方国家外交方式被介绍到中国,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清政府于1875年开始向海外派遣驻外公使。这群人出国之后,面对西方世界的繁荣,国家间的秩序交往,再联想到中国的苦难,对于束缚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西方近代的知识,对于国际法的性质与作用,条约的含义与特征等问题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并对近代危害中国最深的条约特权,如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在此基础之上,早期驻外公使萌生了修约废约思想,他们希望将那些危害中国主权利益最深的特权予以修改,甚至将其废除,收回国有,更有甚者对整个不平等条约体系发出挑战,希望国家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和早期驻外公使活动于同一时期的还有洋务派,而且公使中不少人本身就属于洋务派,这就使两者的观点有许多的共通之处。但是驻外公使毕竟是常驻海外,这些是洋务派官员所无法比拟的,这也造就了两者在条约的认识和修废问题上表现出了不一致的地方。同时早期使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本身关于条约也表现出不一样的认识,内部存在着自身的差异。早期驻外公使作为晚清社会一个重要的团体,他们关于条约的认识虽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本身关于条约的认识不系统全面,认识上也体现出极大的落后性和妥协性,王权和主权思想的混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他们思想的重要性。他们有关条约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以后的修废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马一[9](2015)在《晚清榜眼公使李盛铎驻外事迹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盛铎出身诗书传家的仕宦门第,光绪己丑,高中榜眼,长年供职翰苑台馆,以此而致显达。他洋务能力、外事素养较为薄弱,但因善于逢迎、巧于趋避而数得枢臣举荐,两度衔命出使,常驻日、比。盛铎向来以藏书家、政治家的身份广为人知,而其作为外交家取得的成就亦颇为值得称道,虽说并非精明强干、声誉隆重的外交良才,尚称公忠体国、不辱使命的守成之士。其良苦用心、爱国热忱,值得肯定与显扬。(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5年02期)

马一[10](2015)在《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八旗子弟充任驻外公使的人数颇为可观,在中国外交近代化过程中开创了数个先例。因出身特殊,驻节外洋的原由与源自其他诸省的钦使迥然有异,且因知识结构、外交阅历等诸种因素的制约,大多资质平庸之士而绝少精明强干之辈,任内并无多大建树。(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驻外公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晚清遣使初期,使节制度尚处草创,规制粗略,具有出洋阅历的使才寥寥无几,殆至遣使晚期则取代洋务精英,成为驻外公使的重要人选。因知识结构、出洋长短、历练深浅等因素的制约,晚清具有出洋背景的公使外交素养参差不齐,相较而言,驻外使馆馆员的思想、视野、外交素养均在随同专使短暂出洋游历谈判的使才之上,而前者当中的新式人才相比传统士绅,外交历练更为充分,外交能力更胜一筹。经此新陈嬗递,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整体外交素养得到极大提升,有力推动了我国外交近代化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驻外公使论文参考文献

[1].姜毅征,王萌.超越时代的先行者——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对西方社团的认知[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

[2].梁冰.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出洋阅历述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3].陈文革,胡静波.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晚清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的家风故事[J].中国纪检监察.2017

[4].曾志文.采购与推销:清季驻外使节与驻华公使的军火商角色[J].叁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5].谌旭彬.清驻外公使的迥异结局[J].报刊荟萃.2016

[6].刘立,马一.晚清驻外公使持节前主要洋务历练述论[J].兰台世界.2015

[7].王艺霖.晚清驻外公使对新闻的认识[J].青年.2015

[8].汪孝继.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条约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5

[9].马一.晚清榜眼公使李盛铎驻外事迹述论[J].山西档案.2015

[10].马一.晚清八旗子弟出身的驻外公使群体述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

标签:;  ;  ;  ;  

驻外公使论文-姜毅征,王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