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葬于灵山五老洞

老子葬于灵山五老洞

一、老子葬于陵山吾老洞(论文文献综述)

杨批额[1](2021)在《袁嘉谷年谱全编》文中认为袁嘉谷(1872-1937年),字树五,别字树圃,晚自号屏山居士,云南石屏人。光绪十九年(1893年)求学于经正书院,得到许印芳、陈荣昌、朱庭珍等滇中名家的教渝,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应“经济特科”试,大魁天下,是为“经济特元”;次年,东游日本考察学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归国,与高步瀛、王国维、缪荃孙等共事于学部图书局,发起抢救敦煌遗书;宣统元年(1909年)出任浙江提学使,推动浙江教育和民风民俗的改良;辛亥革命起,袁嘉谷倡改“中华国”,次年回滇寓居。民国改元,历任清史馆协修、国会议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云南图书馆副馆长,辑刻《滇诗丛录》等,保存一方文献,褒奖先贤;并出任东陆大学教授,培育英才,提携后辈。一生勤于学问,其所着的《滇绎》《云南大事记》《石屏县志》《卧雪堂文集》《卧雪诗话》等,具有丰富的文史价值。云南地处边陲,而为文献名邦,但历经“回纥变兴”、“蒙诏徙民”、“沐英一烬”和“李湖奉诏搜书而藏私室”等书厄,使得云南文献散乱蒙尘,面对这种情况,袁嘉谷与赵藩、秦光玉等文献名家一起整理辑刻了《云南丛书》等云南地方文献,为云南地域文学与文献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清末民初易代之际的士人,其身份虽经历了清朝官员向民国文人的转变,依然怀有表彰节烈妇女的思想之温情,也肯定女子之才情,支持女性之解放。在清末“西学东渐”的风潮下,面对中西文化的碰撞,作出了自己的抉择,折射出特殊时代士人的际遇和生存状况,其人生与事功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和启示意义。在袁丕元、林景泰、李士厚、佘孟良、张维等多个《袁嘉谷年谱》编撰等基础上,我们汲取了前人研究成果,并参考顾廷龙《清代朱卷集成》中收录的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以及上海图书馆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所发现的《袁氏家谱》,结合对《天津益世报》《申报》等近代报刊杂志所作的考察,走进具体的文学事件和文学史情境,以谱主的交游、唱酬等文学活动为重点,考订其诗文着述的刊刻和传播情况,完成了《袁嘉谷年谱全编》的编撰,展现其事功、学术与文化贡献。

袁静[2](2020)在《李昭玘诗文校注》文中认为李昭玘(?-1126)字成季,自号乐静居士。北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1079)中进士第,授徐州教授,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累官提点永兴、京东、京西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徽宗初,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崇宁元年(1102)罢主管鸿庆宫,入元佑党籍,居闲十五年。钦宗靖康元年(1126),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李昭玘治政有为,胸度夷旷。李昭玘着有《乐静集》三十卷,今存二十九卷。现存版本有四,均为清代抄本,《全宋诗》、《全宋文》辑佚《乐静集》外诗文,共得诗歌74题97首,文章218篇。李昭玘诗文版本较少,但从宋至清(元代无)仍有十余种选本、总集收录其作品,笔者对其版本及载录进行整理。李昭玘生年未见明确记载,但据李昭玘文中“成童”、“于今四十年”、“某与晁君少同学而齿差长”、“为童时,以闻先生道德文章”等关键词句,大胆推测并搜集资料考证其生年约为1043年至1048年间。李昭玘诗文共系年110篇,可系年诗为12题19首;可系年文91篇。李诗均不见作者署以创作时间,李文自署创作时间18篇,经考索系出73篇。李昭玘诗歌按内容可分为酬唱赠答诗、羁旅行役诗、哀悼诗、日常闲适诗。李诗在创作上善用典故、托物言志,并形成了平淡、清丽的诗歌风格。李昭玘散文可分为议论文、政治论文和四六公文。议论文“才赡意广”,政论文观点鲜明,说古论今,四六公文,博古切今、琢削稳密。李昭玘诗文中展现其思想动向。为官与居闲两段时期李昭玘分别奉守着儒家和道家两家的思想,并受宋代理学影响深重,这也清晰的体现在其诗文创作中。李昭玘诗文校注,以《四库全书》本《乐静集》为底本,以道光四年东武刘氏味经书屋清抄本、陆心源抄本、《全宋诗》中卷一二八九至卷一二九一李昭玘诗、《全宋文》中卷二六○五至卷二六一七李昭玘文为参校本,辅以宋元明清重要总集、选本,对李昭玘现存诗文中的地名、人名、官名、典章制度、典故及重要词语进行注释整理,以期有助于后来研究。

陆琦[3](2019)在《西安楼观台》文中提出楼观台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城东南15 km的终南山北麓,依山带水,风景优美,绿荫蔽天。古人曾赞美这里超凡的自然山水为:"关中山河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这里是中国道文化的发祥之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素有"天下第一福地"和"洞天之冠"的美誉,道教称为"仙

谢凤娥[4](2018)在《《补学轩文集·骈体文》注》文中研究指明郑献甫是晚清岭南地区文坛的重要人物,作品众多。本论文以郑献甫《补学轩文集》骈体文二卷为研究对象,将该集骈体文全部注释,并在上编中作初步研究。补学轩是郑献甫的书斋名,《补学轩文集》包括散文四卷,骈体文二卷,清咸丰十一年由两广总督劳崇光刊行于广州。本文先从郑献甫的生平、交游入手,研究其骈体文创作的背景。郑献甫任官时间不长,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又辗转于两广地区多各书院任教。作为岭南地区少有的进士出身,他受到两广地区士子官员推崇。正是由于这种背景,他的骈体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景记事、书序文论、寿序诔志。郑献甫所处的时代正值清代社会动荡的年代,郑献甫所处的两广地区又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主战场,郑献甫在《补学轩文集·骈体文》中如实的描写了清代晚清的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清代是骈体文的中兴期,骈散相融趋势明显。郑献甫学习六朝骈体文创作手法,注重典故的运用,从经典中汲取营养。又融合散文的写作特点,骈散相接,语言清新却又古韵十足。郑献甫被称作“两粤宗师”,对他的作品的进一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研究岭南地区文学史也是必需的。

胡敬霞[5](2018)在《《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文中研究说明余姚虞氏家族历来为余姚大族,邑人治学有声望者多出自虞氏。从三国吴虞翻至唐初虞世南,尤其两晋南北朝三百余年,虞姓硕儒辈出,着作颇丰,有学术着作62种965卷,内容涉及经学、史学、诸子学、天文学、历法学、书法学、金石学等。虞氏家族着述大多散佚,余姚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搜集虞氏家族诗文编纂成《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收录了三国至唐初虞氏家族成员所作的诗、文、序跋等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史学价值。目前学界对虞氏家族宗族文化、地域家族文化做了一些研究,但对其家族文学作品研究甚少。本文分为上、下编两个部分,对余姚虞氏家族以及《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进行研究和论述。上编部分,主要分三章论述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过程、家族文化、家族文学着作、文学内容、创作特色等内容。下编部分,主要为文本的注释,以余姚市图书馆编纂的《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为底本,并参校《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三国志》等相关的文献材料,对《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做全面、细致的校勘和整理。同时,对诗文中的疑难字词、名物制度、典故史实、引语等进行详细的注释。对《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勘和注释,将会有助于分析和研究虞氏家族文化,为更深层次、全面研究余姚虞氏家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又因虞氏家族文学作品中较多涉及礼学,又可为魏晋南朝时期礼学研究添砖添瓦。

段卜华[6](2015)在《《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隋唐五代部分整理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珍贵的碑刻文献,尤其是中古时期的尤为庞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收录了中古时期——隋唐五代碑八十六通。这部分材料的收集,为我们研究中古时期的语言、历史、文化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史料。《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所收隋唐五代时期碑,其中不乏珍品,有较大一部分拓本首次公布於世。而且, 自该书出版以来,未见对其进行较全面的研究。我们以这部分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批材料进行释读整理,写出校勘记;然後对中古时期的异体字、词汇(典故、地名)进行研究:史志相参,补史之缺漏,正史之讹误。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共四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论题的研究材料、选题价值与意义、研究现状与不足、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第一、二、三章:分别从文字、词汇、历史三个方面对《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所收隋唐五代时期碑志进行研究。第一章对形体上有别异的字形作主要的讨论与研究,以期对这一批材料做一个深入的整理与研究,以供以後研究的参考与利用:第二章对典故词语和地名词语进行整理研究,为中古时期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补充;第三章将史书和志文结合起来,补史、正史,完善史书谱系关系。第三部分为第四章:由於《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所收隋唐五代时期一些碑志已经被着录,而录文难免出现文字、标点等方面的错误,所以,第四章对已经着录的碑进行校勘。

赵静[7](2014)在《程俱诗校注》文中认为程俱(1078-1144),衢州开化(今浙江衢州)人,字致道,号北山,是宋南渡时期的重要诗人。程俱出生在儒术世家,天性亢直,一生仕途坎坷,起起伏伏。他与官员、僧人、道士、隐士均有交游。程俱的思想兼有儒家、佛家、道家思想。程俱生平创作颇多,有《麟台故事》、《北山小集》等。但目前对程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着作《麟台故事》和诗歌风格上,在诗文校注等方面仍有可供开拓的空间。本文梳理程俱的生平,家世,交游情况,诗歌内容及特色,并对《北山小集》的诗歌进行校注,以弥补现在研究的不足。《北山小集》中收录的诗歌包含古诗、绝句、律诗。诗歌中大部分是唱酬之作,也有描写山水名胜、自然景物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诗歌内容进行分类研究,进而总结程俱诗歌特点。本文诗歌校注部分,以《四部丛刊续编》所收影宋抄本《北山小集》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清道光五年袁氏贞节堂抄本、《全宋诗》本为校本。

史飞翔[8](2013)在《老子墓前说老子》文中指出壬辰年秋月,借终南文化考察之机,我来到了位于终南山麓,素有"天下第一福地"美称的西楼观。如今人们大都知道老子说经之地楼观台,却很少有人知道还有个西楼观。据史料记载:楼观自古有三台之说:元代古楼观集聚了许多名道,他们为实现老子"一气化三清"之说,确立了三台之称。东台为元始台(今仰天池),西台为灵宝台(今西楼观),中台为

张嫚[9](2013)在《补魏晋南北朝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姚振宗《三国艺文志》、秦荣光《补晋书艺文志》、聂崇岐《补宋书艺文志》、陈述《补南齐书艺文志》和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着录小说为收录对象,并按照上列五书的排列顺序,以曹丕《列异传》,曹髦《谜语》,邯郸淳《笑林》,佚名《汲冢穆天子传》,张华《博物志》、《张公杂记》、《杂记》、《东方朔神异经注》、《异物评》、《列异传》,陆氏《异林》、郭璞《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山海图经》、《山海经图赞》、《山海经音》,干宝《搜神记》,曹毗《志怪》,葛洪《西京杂记》,郭颁《群英论》,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祖台之《志怪书》,祖冲之《述异记》,王嘉《拾遗记》、《王子年拾遗录》、《名山记》,陶潜《搜神后记》、王韶之《神境记》,孔慎言《孔氏志怪》,戴祚《甄异记》,王浮《神异记》,张骏《山海经图画赞》,刘义庆《世说》、《小说》,贾渊《郭子注》,元延明《器准》,信都芳《器准图》、《器准九篇注》,魏澹《笑苑》,临孝恭《欹器图》共41部小说为单位,分别对各部作品的作家生平事迹、作品成书过程、历代官私书目以及历代文献中相关的着录、序跋、版本考订、作品评论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务求完整、准确、恰当,为读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文献信息。同时,以按语的形式对作家生平事迹、作品成书年代、主要内容、历代流传、现存版本、以及研究现状等作概要性的综合评述,以表达整理者对每部作品的初步认识,为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任硕智[10](2013)在《祭祀建筑空间序列设计研究 ——以西安楼观台道家文化展示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建筑空间序列是建筑空间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运动中的人的空间体验。祭祀建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空间,其空间序列设计与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论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出发,通过对典型祭祀建筑空间序列实例的分析,并对其空间序列形式总结分类,以祭祀建筑的文化性、特殊性与纪念性特征为依据,分析和研究祭祀建筑空间序列设计的方法及场所精神在祭祀建筑空间实现方式,对祭祀建筑空间设计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终通过项目的实践,运用综合的空间序列构成方式,将传统的祭祀文化与当今的祭祀空间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本文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论述方法,由理论分析、资料收集、实地调研三个个方面切入,最终用亲身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例证,并得出结论。其中对祭祀文化起源与发展进行收集与整理,对典型祭祀空间序列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然后对老子祭祀文化与建筑空间进行调研,结合笔者参与的实际项目,总结祭祀建筑空间设计的手法,对今后此类纪念性的祭祀建筑空间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文章首先以祭祀起源,制度,礼仪及其场所为基础点,提出了传承祭祀文化的重要性,作为研究老子祭祀文化与建筑空间序列的依据和桥梁。在祭祀文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陕西黄陵县黄帝陵以及山东曲阜孔庙的分析,最后得出祭祀空间的空间组合形式,空间序列,场所与尺度等规律,为实际建筑创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搜集现有传承老子祭祀典礼场所与风俗,并按照当地的各自特点分析与研究,加以评析,最终从得到启示,指导项目设计实践。文章根据本人在研究生实习期间参与的的实际项目工程——西安道家文化展示区为基础案例,从建筑的整体布局,比例与尺度、装饰与色彩、等方面分析与论证处理建筑创作中对于祭祀空间序列设计的手法。

二、老子葬于陵山吾老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子葬于陵山吾老洞(论文提纲范文)

(1)袁嘉谷年谱全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价值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价值
    二、袁嘉谷对乡邦文献的整理与文史研究的成就
        (一)云南古籍四厄与袁嘉谷对云南文献整理辑刻的贡献
        (二)云南学术史之商量与地域文学之研究
        (三)“时无古今”观念下云南地方文史分期之探讨
    三、女性解放视域下袁嘉谷传统人伦观的坚守与新女学的萌芽
        (一)对高、曾祖母守节行为的表彰与温情
        (二)对太夫人倡天足的书写与对缠足陋习的批判
        (三)对夫人才情的赞赏与对女性致用的肯定
    四、袁嘉谷述作的时代意识与时代特点
        (一) 《钦命四书经义题》与袁嘉谷对于时代命题的回应与思考
        (二)《日本刀歌》《东游集》与袁嘉谷的认知困境与突围
        (三)故国与新朝下的身份抉择与袁嘉谷失落与振作
        (四)《卧雪诗话》的诗史观与袁嘉谷的诗学理想
袁嘉谷年谱全编
凡例
谱前
传记资料
    袁嘉谷《例赠登仕佐郎晋赠文林郎占林公家传祖妣丁氏杜氏附传》
    袁嘉谷《恩赐肉帛占云公传》
    袁嘉谷《乡饮宾祖德公传》
    袁嘉谷《例授登仕佐郎敕赠文林郎凝道公家传》
    袁嘉谷《先伯兄雪樵公墓碑》
    袁嘉谷《先四兄维彰公墓碑并铭》
    陈荣昌《石屏袁封君墓碑》
    陈荣昌《袁母徐太夫人墓志铭》
    孙树礼《袁母徐太夫人诔》
    陈荣昌《张夫人墓志铭》
    周汝钊《石屏袁广文先生墓志铭》
    陈荣昌《袁嘉端传》
    李坤《袁嘉端传》
    章太炎《袁百举墓志铭》
    许钟奇《袁百举别传》
    方树梅《袁丕钧传》
卷一 求知问学
    清同治十一年 壬申 一八七二年 一岁
    同治十二年 癸酉 一八七三年 二岁
    同治十三年 甲戌 一八七四年 三岁
    光绪元年 乙亥 一八七五年 四岁
    光绪二年 丙子 一八七六年 五岁
    光绪三年 丁丑 一八七七年 六岁
    光绪四年 戊寅 一八七八年 七岁
    光绪五年 己卯 一八七九年 八岁
    光绪六年 庚辰 一八八○年 九岁
    光绪七年 辛巳 一八八一年 十岁
    光绪八年 壬午 一八八二年 十一岁
    光绪九年 癸未 一八八三年 十二岁
    光绪十年 甲申 一八八四年 十三岁
    光绪十一年 乙酉 一八八五年 十四岁
    光绪十二年 丙戌 一八八六年 十五岁
    光绪十三年 丁亥 一八八七年 十六岁
    光绪十四年 戊子 一八八八年 十七岁
    光绪十五年 己丑 一八八九年 十八岁
    光绪十六年 庚寅 一八九○年 十九岁
    光绪十七年 辛卯 一八九一年 二十岁
    光绪十八年 壬辰 一八九二年 二十一岁
    光绪十九年 癸巳 一八九三年 二十二岁
    光绪二十年 甲午 一八九四年 二十三岁
    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 一八九五年 二十四岁
    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 一八九六年 二十五岁
    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 一八九七年 二十六岁
    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 一八九八年 二十七岁
    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 一八九九年 二十八岁
    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 一九○○年 二十九岁
    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 一九○一年 三十岁
    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 一九○二年 三十一岁
卷二 经济特元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一九○三年 三十二岁
卷三 东游日本
    光绪三十年 甲辰 一九○四年 三十三岁
    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 一九○五年 三十四岁
卷四 执掌学部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一九○六年 三十五岁
    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 一九○七年 三十六岁
    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一九○八年 三十七岁
卷五 提学浙江
    宣统元年 己酉 一九○九年 三十八岁
    宣统二年 庚戌 一九一○年 三十九岁
    宣统三年 辛亥 一九一一年 四十岁
卷六 旧邦新命
    民国元年 壬子 一九一二年 四十一岁
    民国二年 癸丑 一九一三年 四十二岁
    民国三年 甲寅 一九一四年 四十三岁
    民国四年 乙卯 一九一五年 四十四岁
卷七 烟土谤伤
    民国五年 丙辰 一九一六年 四十五岁
卷八 林泉小隐
    民国六年 丁巳 一九一七年 四十六岁
    民国七年 戊午 一九一八年 四十七岁
    民国八年 己未 一九一九年 四十八岁
    民国九年 庚申 一九二○年 四十九岁
    民国十年 辛酉 一九二一年 五十岁
    民国十一年 壬戌 一九二二年 五十一岁
卷九 执教东陆
    民国十二年 癸亥一九二三年 五十二岁
    民国十三年 甲子一九二四年 五十三岁
    民国十四年 乙丑一九二五年 五十四岁
    民国十五年 丙寅一九二六年 五十五岁
    民国十六年 丁卯一九二七年 五十六岁
    民国十七年 戊辰一九二八年 五十七岁
    民国十八年 己巳一九二九年 五十八岁
卷十 辑刻着述
    民国十九年 庚午 一九三〇年 五十九岁
    民国二十年 辛未 一九三一年 六十岁
    民国二十一年 壬申 一九三二年 六十一岁
    民国二十二年 癸酉 一九三三年 六十二岁
    民国二十三年 甲戌 一九三四年 六十三岁
    民国二十四年 乙亥 一九三五年 六十四岁
    民国二十五年 丙子 一九三六年 六十五岁
    民国二十六年 丁丑 一九三七年 六十六岁
附录
    《袁氏家谱》诰封
    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师承表
    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各科次第
    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会试卷及批语
    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乡试卷批语
    袁嘉谷《钦命四书经义题》优贡卷及批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李昭玘诗文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李昭玘研究现状综述
        (一)生平研究
        (二)文学创作研究
        (三)李昭玘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李昭玘诗文版本及载录情况
        (一)《乐静集》版本情况
        (二)李昭玘诗文载录情况
    三、关于李昭玘生年问题之探讨
    四、李昭玘的思想
    五、李昭玘的诗歌创作
        (一)诗歌内容
        (二)诗歌艺术手法及风格
    六、李昭玘的散文创作
    七、李昭玘诗文创作之价值与不足
凡例
李昭玘诗
    卷一
        游白鹤观
        从张圣途乞石
        送王子中南归筠州
        送徐州举人赴省试
        送李容甫归北都
        雪堂诗寄子瞻
        谢刘主簿见和乞石诗
        昂昂千里驹
        泛泛水中凫
        飞鸿亭
        驱雀行
        春日游西池
    卷二
        观江都王画马
        暮冬书怀赠次膺四首
        出郭闲步
        寇彦时自历下归携古铁刀白石压尺见赠因以二诗答之
        右白石压尺
        右古铁刀
        次韵庭玉弟暮春作
        戏赠阎汉臣庙令
        又戏赠汉臣
        睡起
        病中闻雨
        吊刘孝嗣
        经睢阳有感
        南游道中
        舟行阻雨
        道中书怀三首
        过盱眙宿慈氏寺
        宿慈氏遥碧斋有感
        天长道中
        久雨
        南峰闲步
        登龙游寺
        过虹县有作
        过淮
        登平山堂
        泊扬州城外
        赠盱眙令王邦直
        还家有作
    卷三
        和程适正见赠二首
        北园书事三首
        赠子常二首
        赠故人刘器之待制
        早秋书事二首
        齿落
        发白有感
        早秋
        赠汉臣
        八月十五日夜大雨
        九月八日雨作
        北园偶成二首
        送春
        有客携扇欲予题字,因以一绝答之
        和鲍辇七夕四绝
        十月晦过舍弟庭玉处,见诸人棋战方酣,顷之复过,集者皆散,独一枰尚在窗户閴然,因成三篇呈子常汉臣
        御试宿集英殿雨过有作呈敏甫学士
        子常生日无以为寿,偶得团茶一饼,因书拙诗一首藉之以献
        迎驾
        喜晴寄张使君
        无咎哀辞二首
        送次膺赴诏二首
        次膺哀辞三首
        雨后二篇
        赠汉老侄琴
        某氏挽辞二首
    卷四
        《全宋诗》辑佚李诗
        摘果
        培花
        赞潏(yù)水先生
        春日游金明池
        观刘孝嗣写真
        观画
        深山
        诗一首
        中顶
        回马岭
        句(三)
李昭玘文
    卷五
        记陵冢
        录僧惠泉事迹
        跋秦系诗
        记白鹤泉
        辨戏马台
        记残经
        记刘向冢
        录张祜诗
        说二洪
        录德宗诗
    卷六
        济州真武殿记
        徐州巽台记
        真乐堂记
        葬遗骸记
        任城修佛殿记
        负日轩记
    卷七
        勅谥灵慧大师传
        送吴秀才归汶上序
        晁伯均字序
        晁子安字序
        燕游十友序
    卷八
        潞州戒焚死榜
        祭枯骸文
        祭晁次膺文
        祭晁无咎文
    卷九
        问默
        书邓先生石几
        跋阁本法帖
        跋三代款识
        跋东坡真迹
        跋郭填诸帖
        跋孟仲宁画莲社图
        跋石曼卿诗后
        书六逸四畅画本
        戏答阎子常悲墨
        书笔工王玠
    卷十
        上眉阳先生
        上苏黄门
        上孙莘老
        上孙莘老求先人埋铭
        上颜朝奉
    卷十一
        上郓州安抚刘莘老相公书
        答刘秀才求先博士墓志书
        代贺方回上李邦直书
        代贺方回请见书
        代四兄求荐举书
    卷十二
        贺太皇太后生辰表
        贺皇帝即位表
        贺太皇太后表
        进奉贺皇帝登宝位上绢表
        谢吿谕表
        贺册皇太后表
        贺册皇太妃表
        进贡绫表
        贺兴龙节表
        慰皇帝表
        慰太皇太后表
        贺玉玺表
        贺元符改元表
    卷十三
        贺皇帝即位表
        贺生皇太子表
        谢永兴路提刑到任表
        谢京东西路提刑到任表
        谢移京东东路提刑到任表
        知沧州谢上表
        谢落秘阁校理表
        谢降授承议郎表
        谢复官表
        谢出籍表
        谢八宝赦转官表
    卷十四
        代人贺元圭表
        代济州命官学生道僧耆老请皇帝封泰山乞车驾经幸本州表
        第二表
        第三表
        代贺平泸贼表
        代知徐州马大夫谢上表
    卷十五
        贺河中府经略游龙图
        与虢州孙学士
        上开封府蒋待制
        贺新潭州张学士
        贺新郢州韩待制
        上事谢监司
        与交代先状
        谢赵判监
        移京东东路提刑谢丰侍郎
        沧州到任谢韩丞相
    卷十六
        答王贤良
        上执政求外任
        回谢马状元
        贺吴正言
        贺吴盐运转官
        贺李资深中丞
        贺李邦直舍人
        贺范龙图移庆州
        贺胡学士加职知桂府
        上李邦直
    卷十七
        谢徐州范教授
        回兖州知府
        贺转运使
        上南京丰侍郎
        永兴提刑谢到任
        贺交代改官
        谢漕使
        移京东西路宪谢丞相
        同前谢曾枢密
        谢交代上官正言
    卷十八
        谢运使学士
        答留台沈大夫
        回致仕毕大夫
        贺济州太守礼上
        济倅问候
        沂宿太守问候
        沂宿通判问候
        提刑问候
        贺荆王
        贺淮阳知军到任
        谢漕州吕孝廉
        谢黄尚书
    卷十九
        贺游龙图冬
        贺两府正
        贺提举冬
        贺邻郡守倅冬
        回外邑宰冬
        贺监司正
        贺运司正
        贺曾端明正
        贺孙学士正
        贺邻郡冬
        贺李邦直正
        回诸州通判冬
        回安抚冬
        回两府冬
    卷二十
        谢及第
        谢举幕职
        谢举太学博士
        谢馆职
        代庭玉弟谢吕大资举县令
        代谢荐
        又代谢荐
        代谢改官
    卷二十一
        贺门下司马相公
        贺平章文太师
        贺左仆射相公
        到任谢右仆射
        谢大漕
        贺南京知府
        贺吴运使转官
        贺右丞
        代石职方答交代
        代人上两府问候
        代贺方回谢举换文
        代人谢安抚
        代人谢副漕
        代人谢两府
    卷二十二
        哲宗兴龙节疏右语
        僖祖忌疏
        太宗忌疏
        仁宗忌疏
        神宗小祥功德疏
        神宗忌疏
        神宗小祥开启道场疏
        章献明肃皇后经疏
        神宗皇帝斋疏
        孝明皇后忌疏
        皇帝天宁节功德疏
    卷二十三
        祈水退青词
        灵惠疏
        诸庙文
        河伯文
        僧道道场
        谢灵惠疏
        灵惠塔祈晴疏
        灵惠塔祈雨疏
        谢雨疏
        天庆观祈雪青词
        灵惠塔疏
        祈雪禳火青词
    卷二十四
        济州天宁请观禅师开堂疏
        天宁请化老住持疏
        天宁请首座赞直传法开堂疏
        同前
    卷二十五
        用相
        知人
        省台寺监
        治吏上
        治吏下
    卷二十六
        重外
        属民
        取士
        政录
    卷二十七
        试馆职策一道
    卷二十八
        王仲远墓志铭
        荣起之墓志铭
        李奉议墓志铭
        成州使君李公墓志铭
        蓬莱县君赵氏墓志铭
        晁次膺墓志铭
    卷二十九
        吴彦律墓志铭
        傅主簿墓志铭
        吕正臣墓志铭
        宋故益州路诸州军水陆计度转运使直史馆护军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工部侍郎李公神道碑
        张纯臣墓志铭
        仁寿县君蔺氏墓志铭
    卷三十
        寿安县君卞氏墓志铭
        察推阎公行状
        赵知录墓志铭
        张广叔墓表
        阎宗一墓志铭
    卷三十一
        《全宋文》辑佚李文
        承天节道场疏
        西京无畏三藏前开启谢雨道场疏
        贺郊祀改元肆赦表
        贺李帅启
        贺刘侍郎除帅启
        签判到任谢上位启
        跋于氏藏兰亭
        宋故乐平郡君赵氏墓志铭
        宋故宜春县主赵氏墓志铭
        八阵论
附录
    附录1 李昭玘可系年诗文编目
    附录2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三、别集类二《乐静集》提要
    附录3 李邴《乐静公文集后序》
    附录4 陆心源《影宋本乐静集跋》
    附录5 《乐静集》刘喜海跋
    附录6 《文献通考》附文
    附录7 《直斋书录解题》附文
    附录8 《宋史》卷三四七《李昭玘传》
    附录9 苏轼《与李昭玘一首》
    附录10 苏轼《答李昭玘》
    附录11 苏辙《答徐州教授李昭玘书》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补学轩文集·骈体文》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郑献甫的生平交流与着述
    第一节 郑献甫的生平
    第二节 郑献甫的交游
第二章 《补学轩文集》骈体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写景记事
    第二节 书序文论
    第三节 寿序诔志
第三章 《补学轩文集》骈体文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注重写实
    第二节 用典贴切雅致
    第三节 语言清新古朴
下编 《补学轩文集·骈体文》注
    凡例
    补学轩文集骈体文序
    史传论
    山问
    快绿园小集记
    游白龙洞记
    高明瘗旅会碑记
    白崖山寨记为松如林子作
    孔氏抚孤事略为郡侯韵函大令作
    书嘉应梁子藤州殉难事
    是亦家记
    浈水纪行
    孙仿山《不着一字斋诗》序
    胡灵泉《度梅岭图》序
    《笏山诗草》序
    送严墨庄同年之官新安序
    《怡云诗草》后序
    《鸣秋集》序
    《红兰池馆摭存诗》序
    《箕盘鬼女诗》序,为方伯胡恕堂同年作
    合刻《幽女诗集》序
    《离鸾图》序
    《山月照弹琴轩印存》序
    许隽生郎中《题画绝句百首》小序
    沈伯眉《小只陀盦诗钞》序
    兰州《魏氏家乘》序
    书《昙华集》后
    书许周生《吴台卿哀词》后
    诰封通政大夫伍太翁先生八秩寿序(代伍实生作)
    诰封朝议大夫程太翁雪庵先生七秩双寿序
    湖南永州太守林云峣老封翁七十寿序(代刘怡园作)
    宜山邑侯晓园先生五十初度序
    贵州普安州知州德亭张公七秩寿序
    修职郎、兴安县学教谕赖翁九秩寿序
    镇安府太守縻次泉先生六十寿序
    庆远太守张粤卿观察寿序
    陈秬香先生八秩寿序
    姊丈小山先生八秩寿序
    官西泉封翁六十双寿序
    灵川县学训导刘君久葭六秩寿序
    刘正夫五十初度序
    刘笑山五秩寿序
    石宗甫四十初度序
    代拟制府劳公寿言
    香泉蒋方伯三十初度序
    诰封宜人吴太尊大母张太夫人九十寿序(代外舅作)
    卢太夫人七秩寿序
    殷孺人七秩寿序
    李母吴孺人八秩寿序
    姚母张孺人七秩寿序
    区母招孺人七十寿序
    敕封孺人高母曹太孺人六秩寿序
    外姑王孺人八秩寿序
    伍母韦孺人七十寿序
    李母林宜人六十寿序
    与李秋航论四六文书
    与李铭彝书
    与李秋航书(之一)
    与李秋航书(之二)
    与李秋航书(之三)
    与李秋航书(之四)
    后答胡桂山大令书
    与朗玉峰书
    答白河令李秋航书
    为张眉叔论四六文述略
    答门人问作令琐语
    徵何烈妇诗启
    募修文昌洞山亭启
    长寿寺募修药师殿疏
    鬻笔帖为画师许耀亭作
    上城隍十保状
    小除夕祭灶文
    代宜山分县告理苗城隍文
    刘宝臣哀辞
    公祭刘子校茂才文
    刘小山先生告祭文
    公祭张小籍文
    公祭李序园先生文
    李绮堂先生公祭文
    敕封七品孺人外姑王孺人告祭文
    女士秦惠淑哀词
    诰授奉直大夫、四川营山县知县晋知州衔俞公石村墓志铭
    山辉覃府君墓志铭
    明经净溪蓝君墓表
    邓君茂林墓志铭
    勅封文林郎、协理忻城县知县、诸生延禧莫君墓志铭
    勅授修职郎、马平县学教谕保举知县、西园张君墓志铭
    诰封中宪大夫楠友桂君墓表
    李母严孺人墓表
    博白女校书阿绿小传
    李知月小传
    象云赋并序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成果
致谢

(5)《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编
    绪论
        一、余姚虞氏家族的研究现状
        二、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本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发展概述
        第一节 汉魏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一、汉魏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崛起---以虞翻为中心
        第二节 两晋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一、两晋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兴盛---以虞潭为中心
        第三节 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的发展
        一、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世系简述
        二、余姚虞氏家族的衰微
    第二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化
        第一节 虞氏家族成员的交游活动
        一、与皇室成员的政治交游
        二、与世家名士的社会交游
        第二节 余姚虞氏家族的家学与家风
        一、服膺儒学兼治诸经的家学
        二、忠义孝悌兼重教育的家风
    第三章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学研究
        第一节 魏晋南朝时期虞氏家族着述概况
        一、魏晋时期虞氏家族着述统计
        二、南朝时期虞氏家族着述统计
        第二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诗歌研究
        一、送别赠答诗
        二、写景咏物诗
        三、边塞征战诗
        四、乐府诗
        第三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章研究
        一、散文
        二、书信文
        第四节 魏晋南朝时期余姚虞氏家族文学特色
        一、语言平实,结构严谨
        二、以儒治世,引经据典
        三、论及时事,天下为责
    结语
下编
    《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凡例
    虞翻
        奏上《易》注
        上书吴主权
        奏郑玄解《尚书》违失事因
        追与客书
        与丁固同僚书
        与徐陵书
        与士仁书
        与所亲书
        与某书
        与弟书
    虞耸
        弯天论
        与族子察书
    虞潭
        公除祭表
        父母乖离议
        悼杨皇后宜配食武帝议
        公除祺祭论
    虞喜
        吴纲二嫡妻议
        答访四府君迁主
        答或问旧君服
        答孔瑚问庶子为人后其妻为本舅姑服
        又答孔瑚问玄孙之妇传重
        难贺循论父未殡而祖父死服
        安天论
        中山王睦立(?)庙论
        释滞
        通疑
        释疑
        孙讨逆杀于吉事《江表传》所载不实
        吴主推五德之运以为土行用未祖辰腊
        韦昭《吴书》不为丞相孙邵立传
        吴主论郊祀
        诸葛恪不受吕岱戒
    虞预
        请秘府布纸表
        上疏请简良将
        上书请举贤才
        父母乖离议
        致雨议
        奏记会稽太守庾琛
        与丞相王导笺
        与从叔父书
        晋书宣帝述
    虞愿
        祀孝武、昭后二庙议
        郊祀议
    虞龢
        上明帝论书表
        郊配用牛数议
        四时讲武献牲议
        宣贵妃立庙议
        宣贵妃袝庙议
        昭太后袝庙议
        皇太子纳征议
        皇帝幸东宫作鼓吹议
    虞通之
        赠傅昭诗
        为江敦让尚公主表
        明堂颂
    虞玩之
        陈时事表
        黄籍革弊表
        上表告退
    虞悰
        引疾上表
    虞炎
        玉阶怨
        饯谢文学离别诗
        咏帘诗
        奉和竟陵王经刘巘墓下诗
        郊坛瓦屋议
        鲍照集序
    虞羲
        巫山高
        自君之出矣
        敬赠萧谘议诗
        送友人上湘
        咏霍将军北伐
        数名
        见江边竹
        春郊
        咏秋月
        橘诗
        望雪
        送别
        赠何录事諲之诗十章
        与萧令王仆射书为袁彖求谥
    虞骞
        登钟山下峰望诗
        游潮山悲古冢诗
        寻沈剡夕至嵊亭诗
        视月诗
        拟雨诗
    虞僧虬
        断景慈证母事启
    虞荔
        鼎录序
        梁同泰寺刹下铭
    虞寄
        谏陈宝应书
    虞绰
        于婺州被囚诗
        大鸟铭(并序)
    虞世基
        出塞二首(和杨素)
        其一
        其二
        四时白经歌二首(和炀帝)
        江都夏
        长安秋
        奉和幸江都应诏诗
        汴水早发应令诗
        秋日赠王中舍诗
        在南接北使诗
        奉和望海诗
        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
        赋得石诗
        衡阳王斋阁奏妓诗
        奉和幸太原辇上作应诏诗
        初渡江诗
        零落桐诗
        晚飞乌诗
        入关诗
        赋得戏燕俱宿诗
        讲武赋(并序)
        章服议
        元德太子哀册文
        左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姚恭公墓志铭(并序)
    虞世南
        从军行二首
        其一
        其二
        拟饮马长城窟
        结客少年场行
        怨歌行
        中妇织流黄
        门有车马客
        飞来双白鹤
        奉和幽山雨后应令
        赋得吴都
        赋得慎罚
        奉和咏日午
        发营逢雨应诏
        赋得临池竹应制
        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
        侍宴归雁堂
        凌晨早朝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初晴应教
        春夜
        咏舞
        咏萤
        蝉
        秋雁
        奉和月夜观星应令
        追从銮舆夕顿戏下
        奉和至寿春应令
        奉和幸江都应诏
        奉和献岁宴宫臣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应诏嘲司花女
        白鹿赋
        秋赋
        狮子赋
        琵琶赋
        上山陵封事
        论山陵疏
        谏猎疏
        破邪论序
        书旨述
        笔髓论
        叙体
        辨应
        指意
        释真
        释行
        释草
        契妙
        劝学篇
        孔子庙堂碑
        高祖神尧皇帝哀册文
        文德皇后哀册文
        大龙泉寺碑
    辑佚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隋唐五代部分整理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异体字研究
    第一节 异体字及分类方法
        一、异体字
        二、异体字分类方法
    第二节 异体字分类研究
        一、笔画变异
        二、构件变异
第二章 词汇研究
    第一节 典故研究
        一、典故概述
        二、典故类型分析研究
    第二节 地名研究
        一、地名概述
        二、地名存在形式研究
        三、地名命名理据研究
第三章 历史研究
    第一节 墓志人物与史书补正
        一、唐《杨续墓志并盖》
        二、唐《柳雄亮墓志》
        三、唐《张梵信墓志并盖》
        四、唐《房德墓志》
        五、唐《张有德墓志》
        六、唐《王澄墓慕并盖》
        七、唐《崔頲墓志并盖》
        八、唐《崔沇墓蒜并盖》
        九、唐《李恬墓志并盖》
        十、唐《陆耽墓志并盖》
        十一、唐《归仁晦墓蒜》
    第二节 墓志谱系研究
        一、唐《崔颠墓志并盖》
        二、唐《李恬墓志并盖》
        三、唐《陆耽墓志并盖》
        四、唐《归仁晦墓志》
第四章 释文校补
    第一节 文字补缺
        一、原刻脱文
        二、原释文脱文
    第二节 文字刊误
        一、原刻讹误
        二、原释文讹误
    第三节 标点勘误
附录
参考文献
後记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7)程俱诗校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程俱生平思想研究
        第一节 程俱生平研究
        第二节 程俱的交游
        第三节 程俱的思想
    第二章 程俱诗歌研究
        第一节 诗歌的题材
        第二节 诗歌的艺术特色
    结语
凡例
    卷一 古诗一
        杂兴十首
        秋思
        吴县游灵严
        古风送钱定国显道
        送传国华墨卿赴保塞簿
        过方子通惟深
        夜闻壁间蛩鸣有感二首
        夜半闻撗管
        读神仙传六首
        古钓台歌送阮阅休羙成沿檄浙东
        即事戏作四首
        谢人惠砚
        穹窿葬事回邑有感
        游华藏此君亭
        独游保宁凤凰台
        过刘姓园居
        宿海会寺
        山谷寺
        石牛洞
        望九华
        谿行叹
        山中对酒
        二月二日冨阳城东
        桐庐道中书事
        题张大丞明园亭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黄鲁直有食甘念慈母衣绽怀孟光之句用为韵作五首以寄旅怀
        有美一人
        辨师鼓琴
        山中秋夜
        赋长兴钱圃翁诗
        秀州沈硅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
        吴下去,冬不寒春不雨,人以为病,城中火灾相仍,自十二月至今凡八九发,雍熙佛寺灾势尤甚,闾里讹言相惊。徃徃徙货泉载家俱,日为避火,计二月乙巳,郡守以承天佛寺慧感神像供府第为佛事禳祷,是日雨,明日雪,丁未又大雪,农事有初火怪庶,或熄人心稍安,作诗记其事和叶翰林阻雨枫桥
        和叶翰林阻雨枫桥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荅之
    卷二 古诗二
        泊义兴长桥
        游善权寺
        善权洞
        白马洞
        神鱼泓是日与诸公流杯水中如西丘故事
        九斗坛
        张公洞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
        和柳子厚读书
        虞君明謩和刘氏园居诗再用前韵作因以叙出处之意
        陪君明华燕集复用前韵
        初秋偶题
        和傅冲益冬夜独酌用柳子厚钦酒诗韵
        秋日市区作
        客舍写怀呈王八丈侍郎五首
        秋将获水行田中,不复留,因窽塍通沟,引水过堂下,小儿以芒苇作车其上,画夜决决不休,戏书
同江彦文纬、江仲嘉襃度菱湖岭,游三衢褚山,道灵真,出入严榖,腾绝可骇,虽然有卜筑之意。然此地寥閴,人所不争,小隐不难致。顾吾曹出虞何如耳?二公皆修真养气,精进不衰。予晚闻此道,又为忧病顿挫,志倦体疲,每思益友,傥得静舍安余年,资二子以待老,岂不乐哉!作诗叙游,且志本末。严?@@#121-463
        戏呈虞君明察院謩
        君明见和再作
        出北关再以前韵作寄
        雨霁行西湖二首
        哭阿申二首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与江仲嘉八首
        与江仲嘉襃、赵叔问子画、潘杲卿,杲分题赋诗,以颜鲁公、裴晋公、贺监、陈希夷画像为题,以我思古人为韵,余得裴晋公我字韵一首
    卷三 古诗三
        夜坐
        春日写怀
        豁然阁
        二十八舍歌示钱定国显道
        数诗述怀
        读陶靖节诗
        八音歌赠别赵子雍篪之二首
        写怀
        和杨秀才友夔三首
        同余杭尉江仲嘉褒道人陈祖德良孙游遂洞霄宫
        灌竹
        送江仲嘉褒东还家山方将从赤松子游为作仙游之诗以相步虚云
        到官两旬四走山野作诗以自劳云
        吴正仲提举至游堂
        和林德祖惠山诗一首
        用德祖韵送毛彦时二首
        为宜兴郑主簿赋寓轩一首
        君明出留题吴江诗次韵
        题滕司户虚舟庵和韵
        同江赵潘集以锺监博山炉黟砚石屏为题,予得锺监分韵得金字,锺监盖响板也。形制如锺背作云雷纹面可监,我曹创为之铭曰:“癸巳作锺监,子子孙孙永保用”。张有篆甚竒古
        再分题得易分韵得醉字一首
        雨霁同仲嘉小酌,乆之云阴月出,光照席上,颇发清兴,戏作此诗
        过吴兴城北超览堂
        奉陪知府内翰至卞山有诗五首
        同游道埸何山二首
        同游胜林亭次韵
        同叶翰林游虎丘分韵得丘字
        同叶内翰游南峯穷观壬辰旧题诗谨次严韵
        叶翰林有徐熙桃竹方尺,许索诗輙赋一首
        仲嘉录示新齐聮句用韵书怀奉寄一首
        夜寒大风汹汹不能寐用前韵作一首
        迁居城北蜗庐
    卷四 古诗四
        蔡州叶翰林寄示近诗次韵八首
        题蕖翰林阅骏图
        元夕块坐因用叶翰林去年见寄元夕诗韵写怀
        西安谒陆蒙老大夫观着述之富戏用蒙老新体作
        昨夕风月顿清,独坐中庭,夜分不寐,翛然四顾,寂无人声,如在尘外,作诗一首以写一时之适
        数日春物甚丽坐阅岁华偶成古句
        陈君学正草堂成,提点大夫梅十五丈有诗,且蒙借示,见邀司作,谨次原韵,因以叙怀
        十月五日集季野家归作
        戏示江协律汉
        再和一篇以答固穷之句
        江再和戏荅四篇
        季野见和次韵二首
        次韵叶内翰游西余山用袁奉议韵
        次韵江司兵示所和赵司录相从饮解嘲之句
        空相僧舍书事
        戏赠江仲嘉司兵
        次韵和江司兵淛江观潮
        送赵子画奉议归睢阳用熊倅韵
        同赵奉议离吴兴,江仲嘉与其兄仲举送百馀里,醉中戏作此句一首
        蜗庐有陈地三两席,稍种树竹,己有可观,戏作七篇
        黄嘉父朝请公彦示诗,以不数面为言,且索近着,次韵谢苔一首
        和杨彝甫静妙轩
        过毛达可友给事,览壁问旧诗,次韵二首
        北固怀古
        焦山
        和叶翰林湖上夜归古句
    卷五 古诗五
        秋华无几,尚有紫薇相对里巷间
        傅冲益寄淮口阻风及清淮道中诗二首,又次涟水一首,用其韵和寄
        周萃秀才惠诗次韵酬之一首
        秋雨三首
        过红梅阁一首
        周宪之用余送赵子雍诗韵,作属德祖及余同作二首
        刘朝散长源淮夫,刘先生彝之子,孝悌有贤行,年六十一且致仕,侍其亲义,兴为赋诗一首
        题蒋永仲蜀道图
        寄开化李令光四首
        同叔问诸人,斗橘栗柿蔗为题,以东南之美为韵,馀得橘美字韵一首
        仲嘉分题得诗,分韵得经字,是日仲嘉以事先归,代作一首
        建除一首酬林德祖处
        仲嘉被檄来吴,按吏用非所长,既足叹息而或者妄相窥议,益足笑云戏作十二辰歌一首
        闻仲嘉叔问,继以职事,行县道游荼山及诸胜境,作寄一首 #225园居荒芜,春至草生,日寻野蔬,以供匕筋,今日枯桥间得蒸菌四五,亦取食之,自笑穷甚,戏作此诗一首
        同赵叔问、江仲嘉游法华,法华之胜,唯曲水会有客先焉,还饮舟中,分韵赋诗得山字一首
        同江仲嘉纳凉飞英寺
        九月七日夜梦王元规诘旦,其弟元矩,适相访,感而作诗一首
        南窗夜集,叔问戏取樟木脑然雪为灯,因与仲嘉叔问联句一首
        九日块坐无聊,越州使君季野舍人见过敝庐,会方回,承议亦至,因游章公山林,登览甚适,越州置酒,暮夜乃归,作诗一首
        夜宿丞舍即事,呈蒋大匠,存诚苏少监元老
        和同舍胡元茂松年夜直书怀
    卷六 古诗六
        赵叔问过别留夜话,偶阅鲍溶诗有感用韵作
        方时敏见和再作属时敏
        得小圃城南用渊明归田园居韵六首
        偶书二首
        感春三首用退之韵
        和柳子厚诗十七首 庚戌
        戏书古句题山居
        五月二日同叔问过弥陶阁观山中飞爆
        戏题钱守宋汉杰泉岩古刹和韵 戊申
        某前日谒见国史侍读尚书,获钦燕谈,蒙出示周杨子书,报许藏山中,得岩壑之胜,过玲泉亭者,叹想不已,俾某赋诗,退成七言古句一首上呈戊申
        山居
        歙溪砚
        春日与汪彦章藻、赵叔问相约游樟林阁。樟林阁盖郡豪冢舍,背城郊墟,无与比者。因咏靖节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之句,偶书五言呈同游二公
        晨起梳头发白且稀有感
        叔问从步郊野得竹栽二小丛擕以见分
        观白公兰若寓居,诗如写余怀,但不能晨游、夜息如彼自由耳,辄用韵作
        比者彦文少卿一再枉过,且有卜邻之约,投老山林,深尉孤陋,兹者误蒙召旨,固己具述多病不才,乞侍祠宫观矣,辱既佳篇佩戢厚意,谨次韵奉酬
        和蒋尚书园第新亭二首
        以夜宿匠舍诗示晁以道说之,乃以古句为谢次韵酬之一首
    卷七 古诗七
        借叶内翰画令小江模写
        自仲嘉云亡未始见梦舟行夜入吴兴境,有梦如平生,感而赋诗四首
        初到书局以万七千钱得一老马,盲右目,戏作古句自嘲一首
        神霄宫知宫陈应常邀乡人集道堂,余不果往,毛彦时有诗,诸公皆和二见,率同作次韵一首
        以蒋永仲画双松为故人寿
        诗送赵承之秘监鼎臣安抚邓州三首
        和酬梅悦之大夫泽送行古句
        和同舍千叶绯桃
        同舍哄笔墨更相遗有诗见邀同作
        松鹤图
        晁无斁将之录示近诗,有和其兄以道说之,诗次韵斗致区区兼简以道
        复次韵酬叶翰林见寄
        次韵寄谢公表韩公朝请
        次韵寄谢存之曾公学士
        和叶翰林送李从事
        次韵和颖昌叶翰林
        故人张达明徵饷舒木将以古句次韵酬之
        雪中与礼部同舍过葆真宫
        虎图
        春日与会要同舍会饮西园
        和滕子济考古图
        和蔡待制放蝉一首
        龙尾砚同毛彦时随联句
        泛舟鉴湖同赵来叔子泰赵叔问联句
        会要官集西池同舍翁挺作诗次其韵
        道山堂後小桃着花颇有幽态
    卷八 古诗八
        分题得舡子和尚一首
        避冠村舍戏踏杷颠仆
        渐寒补治篱壁防盗戏书
        叔问观韦苏州诗至: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乌林上啼,青苔人迩绝。燕居日己久,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以为适与景会写既寄余,因用韵书怀云
        伤前辈诸贤无存者复用前韵
        自宽吟戏効白乐天体
        次韵和叔问古风送曾吉甫提刑
        赠别吴忱宣德
        焦秀才出旧作送李士弼佐古诗,李侯旧见知今亡矣,览之怆然为和一首
        酬焦秀才一首
        送林德祖致仕东归
        送太府宋少卿京赴邠州守一首
        周太博擕诗见投作诗酬之
        初秋
        秀峯游戏効李长吉体
        过颜几故居有感
        登凌歊台
        同赵子雍过朱元益耜乐圃
        送朱伯原博士赴太学
        送朱伯修延年入京秋试
        雪中口占二首
    卷九 律诗
        和虞长洲游虎丘
        移竹
        和友人陈博道师仲司录遣兴之作
        沙塞松江
        晓起 回文
        馀杭法宪院荆文公书堂文公康定中读书於此
        送蒋主簿入都赴试一首
        罢吏客郡城己数月滞留忽已岁暮浩然兴叹作一首
        寒夜遣怀一首
        高邮旅泊书怀寄淮东提举蔡成甫观兼呈郑使君弇三首
        喜雨呈郑高邮
        人日书怀兼呈吴中三二友
        许主簿见和过有推借再作奉呈
        用前韵作招许主簿
        谨追和诸父留题云门声闍梨经阁诗一首
        适轩
        谢江仲举惠酒
        次韵张祠部见示
        章仆射山林
        次韵张祠部敏叔游沧浪苏子美故园
        次韵郑大夫半隐亭
        哦诗夜坐缾罍乆空无以自劳寄吴兴赵司录江兵曹
        九日写怀
        次韵叶翰林见寄
        傅国华从使辽东己事还朝拙诗送别
        穷居苦雨
        谢张敏叔饷陆子泉
        张敏叔得请谢事钦仰高躅谨成口号
        晚雨菊
        叶内相赴淮西
        江仲嘉仕吴兴,雅重道场山长老惠颜,仲嘉之柩以八月十五日至山下,颜以是日告寂
        观王君玉侍郎集有酒明
        九日陪章湖州致平援登道场山泛舟溪上
        次韵赵叔问对雪共酌有怀江仲嘉之作
        癸己岁除夜诵孟浩然归终南旧隐诗,有感戏劾沈休文八咏体作
        避寇村舍
        哭王元规
        和苔何蒙圣删定
        邹侍郎挽词二首
        与蒋子有道丁丑相从吴下之适感而赋诗
        暴书会和陈正字磷观御制书二首
        送傅舍人国华使高丽二首
        送朱职方希亮出使利州路二首
        和江仲嘉见寄
        何蒙圣挽词二首
    卷十 律诗
        酬颖昌叶内翰见招
        旅舍写怀
        酬叶翰林喜某除官东观
        送叶善卷致仕归吴
        和同舍雪晴即事
        和同舍上元迎驾起居
        和同舍夏日四诗
        车驾幸秘书省口号
        和田龙图升之登秋宴口号 二首
        林德祖有诗,寄光禄蒋卿萝锡瑎,及送朱愽士骏发,终篇皆见,及次韵寄怀
        和江子我端友
        齿落
        种莲
        别後有怀子我追用巾字韵作寄
        商浩废处信安,偶览衢州,图经故居,尚有遗址,有感予怀书四十字
        观梅
        观老杜乆客一篇,其言有感於吾心者,因为八咏
        哭徐节之学士慎
        叔问录示乐天篘字韵诗
        兴龙节日有感二首
        龙图阁待制知亳州事传公挽词四首
        黄修中大夫挽诗二首
        致政程承议挽歌词
        太守富枢密见示题赵叔问回光庵诗,次韵奉和,因叙比蒙屈顾郊居愧谢之意
        又和呈叔问
        用韵述怀
        送庄大夫绰赴鄂州守
        偶成四十字上呈彦章内翰叔问侍郎
        彦文见和谨用韵作二首
        再作述怀
        再和寄彦文
        某啓,伏蒙宫使资政左丞以某末疾渐平,宠况新诗,仰荷眷私,饮诵不足,谨依殿韵,攀和四首,少叙盛德,仍述鄙怀,伏惟采览,某再拜 #361叔问览北山小集用叶左丞韵,辱惠佳篇,推与过情,良深愧戢,谨次韵奉酬二首
        叔问览北山小集用叶左丞韵,辱惠佳篇,推与过情,良深愧戢,谨次韵奉酬二首
        鄞希尹大夫会吴中褚老,惟方子通不至,余作诗呈希尹
        避寇还舍一首 戊申
        得赵叔问衢婺道中书作寄
        和荅江彦文送行长句
        会稽旅舍言怀
        次韵江子我见寄长句 余时初忝秘书少监
        苦雨
        比阅藏经偶成短偈仍寄同志者
        丙辰八月六日作
        戏呈叔问
        彦章屡顾郊居作诗叙谢
        郁郁涧底松 戏作省题
        与叔问预约继九老之会
        日日 辛巳
        山近
        看镜
        丁巳九日携酒要叔问登通道门楼,而江彦文寄玉友适至,因用已未岁吴下九日诗韵作
        戊午岁九日复与叔问登城楼再用前韵作
        灵山观
        题灵山息轩
        舟行过吴江有感
        葺蜗庐吴下用叶翰林见寄诗韵作
        和白乐天二首写怀仍効其体
        和赵子雍游石园
        褐蔡开府延客,周历堂宇,览觐山林严洞之胜,顿失袢暑,退作律诗一首
        和王给事易简殿试举人五首
        和何文缜礼部种竹一首
        某皇恐上啓伏承太师均佚之暇修真养善浩日与造物者游谨成拙句上肖钧览
    卷十一绝句
        太湖沿檄西原道即事三首
        登富阳观山亭
        壬子春暮罢职西省,以宫靓东归,道由富阳,黙记旧诗,俯仰二十八年矣。有足感者,用前韵作,因简叔问并诸故人三首
        题蒋崇德彝所藏明皇夜游图 二首
        即事
        山中次蕖翰林韵 五首
        七夕 六首
        江仲嘉行邑将归,见寄绝句次韵 八首
        叶翰林令画僧作偃松於石林堂壁有诗余次韵 四首
        寄谢叶翰林见招 二首
        题许徽猷韩斡二马
        观大洪淳公送觉上人颂演为四首
        和潜老秋日山中 三首
        三峯草堂 二首
        观元章帖有寄王宝文绝句戏和
        避寇仪真六绝句
        泊舟仪真江上连日风雨作六言遣闷
        题太守钱侍郎所藏薛少保独鹤图和韵三首
        题钱守宋汉杰清梦图 二首
        戏题画卷
        荅和江子我 四首
        庭菊烂开招子我共赏,而空无酒钦,闻瓜洲酒美,遣酤数升,殆如灰汁,戏作三绝句,因以酬九月四日戏赠之作
        次韵和江子我道中绝句七首
        止焉,今寓直其下有感
        戏题郭慎求所寄书尾
        题隆师山水短轴二首六言
        己酉二月二日,车驾渡扬子江,四日匆遽离镇江,余与妻孥徒步趼足饥走至吕城道中口占
        题叔问燕文贵雪景二首
        新作纸屏隆师为作山水笔墨略到,而远意有余,戏题此句,末句盖取所谓“柴门鸟雀噪,游子千里至也”时守秀州,屡乞宫观归山居,未遂
        闻家山方丈蔺畹滋荣喜而作诗
        会稽喜得家书
        戏简陆学士宰
        试端溪石砚偶书二首
        舟行即事二首
        归至山居戏集古句
        即事
        九日夜月色如画,山林清绝,念无与共此赏者。闻元长宗正、仲长隐居、陪端殿枢公过彦文太常,因游招福,戏简彦文三首
        余常爱杜牧之“晚花红艳静,高树绿阴初”之句,还山居,适当此时,讽味不已,有槩於余心者,用为韵作十绝
        偶作三首
        书寿昌驿
        宿章戴
        用叶翰林韵题赵叔问燕文贵山水
        壬子七月十六日夜月蚀五首
        叔问作崇兰馆图画,叔问去非与余相从林壑间,二公各题二绝句,余同赋四首
        同叔问逃暑蔡氏山林
        即事
        寄彦文
        得叔问书报柳元礼许寄鹤二首
        遣兴二首
        寄潜老求菊栽
        过徐节之宅有感三首
        苦雨
        书事呈叔问
        寄彦文仲长
        六言属叔问
        贺仲长得子
        晓起
        李泰发雪中见过,有绝句,次日会叔问舍,和酬三首
        何瞻圣博士,兖新年八十口,号奉和三首
        偶观乐天酬杨八绝句,有槩於心者,因追和赠叔问 二首
        蓝舆行清辉门外即事
        新正未得与彦文相见聊,寄二绝句为寿
        即事有感再用前韵二首
        彦文见和新正为寿绝句,推借过厚,再和呈二首
        叔问见和寄彦文绝句,遇蒙推借,谨次韵奉酬二首
        寂照轩即事二首
        小雨然坐,北轩诸山如失,须臾雨止,紫翠突兀,眼中似慰老人岑寂也二首
        数日江上颇有春色,偶成绝句,遣兴五首
        寄朱元益
        癸未秋金陵怀古三首
        和翁秘监彦深喜绝句四首
        秋深向寒数日,泥补墙垣,入此室处用东窗即事韵作 四首
附录一 佚诗辑录
    一、四库本所收佚诗
    二、《全宋诗》本所收佚诗
附录二 本书《北山小集》原文文字取拾举例
附录三 国家图书馆馆藏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补魏晋南北朝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一) 研究专着
        (二) 研究论文
    三、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目标与初步收获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目标
        (三) 初步收获
凡例
    01. 曹丕《列异传》
    02. 曹髦《谜语》
    03. 邯郸淳《笑林》
    04. 佚名《汲冢穆天子传》
    05. 张华《博物志》
    06. 张华《张公杂记》
    07. 张华《杂记》
    08. 张华《东方朔神异经注》
    09. 张华《异物评》
    10. 张华《列异传》
    11. 陆氏《异林》
    12. 郭璞《穆天子传注》
    13. 郭璞《山海经注》
    14. 郭璞《山海图经》
    15. 郭璞《山海经图赞》
    16. 郭璞《山海经音》
    17. 干宝《搜神记》
    18. 曹毗《志怪》
    19. 葛洪《西京杂记》
    20. 郭颁《群英论》
    21. 裴启《语林》
    22. 郭澄之《郭子》
    23. 祖台之《志怪书》
    24. 祖冲之《述异记》
    25. 王嘉《拾遗记》
    26. 王嘉《王子年拾遗录》
    27. 王嘉《名山记》
    28. 陶潜《搜神后记》
    29. 王韶之《神境记》
    30. 孔慎言《孔氏志怪》
    31. 戴祚《甄异记》
    32. 王浮《神异记》
    33. 张骏《山海经图画赞》
    34. 刘义庆《世说》
    35. 刘义庆《小说》
    36. 贾渊《郭子注》
    37. 元延明《器准》
    38. 都信芳《器准图》
    39. 信都芳《器准九篇注》
    40. 魏澹《笑苑》
    41. 临孝恭《欹器图》
参考文献
致谢

(10)祭祀建筑空间序列设计研究 ——以西安楼观台道家文化展示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来源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方法
    1.4 课题研究的框架
2 祭祀活动的与祭祀建筑
    2.1 祭祀活动文化属性
        2.1.1 文献记载的祭祀活动
        2.1.2 祭祀活动内容及形式
        2.1.3 祭祀活动制度与礼仪
        2.1.4 祭祀活动保护与传承
    2.2 祭祀场所以及建筑类型
        2.2.1 祭祀神灵的建筑
        2.2.2 祭祀祖先的建筑
        2.3.3 祭祀先贤的建筑
    2.3 小结
3 祭祀建筑空间序列分类解析
    3.1 空间序列以及祭祀建筑空间序列的概念界定
        3.1.1 空间序列
        3.1.2 祭祀建筑空间序列
    3.2 单一祭祀建筑空间
        3.2.1 祭祀活动路径为直线的单一空间
        3.2.2 祭祀活动路径为曲线的单一空间
    3.3 复杂祭祀建筑空间
        3.3.1 祭祀活动路径为直线的复杂空间
        3.3.2 祭祀活动路径为曲线的复杂空间
        3.3.3 复杂祭祀空间序列组合方式
4 祭祀建筑空间序列形态设计总结
    4.1 空间序列的结构
        4.1.1 利用地形创造的空间序列
        4.1.2 利用布局创造的空间序列
    4.2 空间序列的氛围
    4.3 空间序列的尺度
    4.4 小结
5 楼观台道家文化展示区老子祭祀空间序列设计
    5.1 老子祭祀文化渊源及现状
        5.1.1 老子及老子祭祀文化
        5.1.2 老子祭祀文化价值
        5.1.3 老子祭祀文化现状
    5.2 文化背景及方案构思
    5.3 楼观台老子祭祀空间设计—方案一
        5.3.1 空间构成
        5.3.2 祭祀路径
        5.3.3 空间尺度
    5.4 楼观台老子祭祀空间设计—方案二
        5.4.1 空间构成
        5.4.2 祭祀路径
        5.4.3 空间尺度
    5.5 楼观台老子祭祀空间设计—方案三
        5.5.1 空间构成
        5.5.2 祭祀路径
        5.5.3 空间尺度
    5.6 三个方案分析、比较、总结
    5.7 小结
6 结论
    6.1 设计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6.2 项目设计总结与探索
    6.3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工作

四、老子葬于陵山吾老洞(论文参考文献)

  • [1]袁嘉谷年谱全编[D]. 杨批额.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李昭玘诗文校注[D]. 袁静.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3]西安楼观台[J]. 陆琦. 广东园林, 2019(04)
  • [4]《补学轩文集·骈体文》注[D]. 谢凤娥. 广西师范学院, 2018(01)
  • [5]《余姚虞氏家族诗文集》校注[D]. 胡敬霞. 广西大学, 2018(12)
  • [6]《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隋唐五代部分整理与研究[D]. 段卜华. 西南大学, 2015(12)
  • [7]程俱诗校注[D]. 赵静. 广西大学, 2014(03)
  • [8]老子墓前说老子[A]. 史飞翔. 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〇一二年), 2013
  • [9]补魏晋南北朝史《艺文志》着录小说集解[D]. 张嫚.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10]祭祀建筑空间序列设计研究 ——以西安楼观台道家文化展示中心为例[D]. 任硕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老子葬于灵山五老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