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的质量控制

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的质量控制

湖南省澧县中医医院湖南常德415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质量控制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体检科300名健康的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质控组(150名)和非质控组(150名),以上所有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进行7项检测:①ALT(谷丙转氨酶);②AST(谷草转氨酶);③Ure(尿素);④CRE(血肌酐);⑤UA(血尿酸);⑥TC(胆固醇);⑦TG(甘油三酯),质控组在检验的整个过程中实施质量的控制,非控制在检验的整个过程中不予以干预,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的变异指数(VIS),并对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结果:质控组平均VIS评分明显低于非质控组;非质控组异常份数为79份(7.52%)明显高于质控组18份(1.71%);质控组非质控组发生异常的原因主要在检验前和检验中,检验后发生率相对略低;质控组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仪器不稳定,而非质控组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仪器不稳定、标本存放、标本运送等。结论:临床上对生化检验血液样本实施质量控制从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地降低人为影响结果异常、发生变异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化检血液样本;质量控制;变异指数

伴随着现代临床诊断水平技术的深入及提高,检验医学技术也相对的进步,更多新型的生化检验方法也相继诞生,因临床诊断中越来越多的依靠检验结果,将两者仅仅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对生化检验质量的控制、检验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内容包含:检验项目的合理性、患者的正确准备、采集标本的规范化、分析仪的应用、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检验标准的选择等[1]。本次为研究我院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质量控制的现状,特将相关材料简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体检科300名健康的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即:质控组(150名)和费质控组(150名);两组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以上所有体检人员的血液样本进行进行7项检测:①ALT(谷丙转氨酶);②AST(谷草转氨酶);③Ure(尿素);④CRE(血肌酐);⑤UA(血尿酸);⑥TC(胆固醇);仪器由奥林巴斯提供的生化分析仪,型号:AU400;对以上的7项检验项目实施:①速率法;②脲酶紫外速率法;③苦味酸法;④尿酸氧化酶比色法;⑤胆固醇氧化酶法等相关检验方法实施检验。

1.3质量控制方法

非质控组在检验的过程中,不予以干预,对检验后的结果直接进行统计和记录;而质控组对生化检验的整个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具体方法如下:(1)质量控制主要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主要阶段进行控制;(2)检验前,对样本的采集过程、存放过程、运送过程等给予质量的控制,以上所有的干预措施在不影响检验结果为前提、减少干扰为主要的出发点,对应用的试剂、矫正标准品等的选取中,必须符合质量的要求;(3)检验中,合理的选取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试剂,并对检验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操作流程,预防和严防失控或失控情况处理等[2];(4)检验后,密切观察检验室的环境是否对其检验构成干扰、试剂和加样后对检验的结果是否存在影响,并确认检验后的结果是否符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如发生异常立即使用保留的血液样本进行再次的检验。

1.4观察指标

根据WHO推荐的变异指数(VIS)和卫生部要求的质量控制标准中对两组检验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其平均VIS评分进行统计和计算;并统计和记录两组检验结果和临床症状不相符以及不合格的样本数量;对其不合格样本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的平均VIS评分

质控组平均VIS评分明显低于非质控组;非质控组异常份数为79份(7.52%)明显高于质控组18份(1.71%);以上结果说明质控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信度较非质控组高,见表1。

3讨论

通过参考大量的文献中记载,比这总结出能够提高血液检验质控的方法:(1)检验前,确保受检人员在空腹的状态下采集血液样本;血液样本的采集应在其他治疗之前;血液标本长时间的存放,会影响部分酶指标的检验结果,分离后的血清保存比全血保存稳定,并且分离后的血清不会因红细胞的分解后,而影响检验的结果;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会影响其成分、PH值改变以及溶血等,故采集后应及时送入检验室进行检测,在运送的过程中,避免用力摇晃血液标本;(2)检验中,在检验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根据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处理的时间要求、标本以及受检人员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标准[3];在检验的过程中,要及时的检查试剂的使用性能,选取合格的试剂进行检验,操作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及试剂说明书中的要求流程操作;(3)检验后,生化分析仪的分析结果快捷、准确性高,但是增加对检验结果审核的难度,如,标本放置时间较长,出现溶血、酶活力过高致使底物耗尽、标本稀释等加样不足而出现的假阳性结果,本次的质量控制主要措施为对此类异常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取舍,检验人员要对检测后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具备一定的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当标本检测完毕后,应在至少保留48h,如临床医生对该结果存在质疑时,复查核对之用,该种方法对检验结果发生错误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及时改正有积极的意义[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质控组平均VIS评分明显低于非质控组;非质控组异常份数为79份(7.52%)明显高于质控组18份(1.71%);以上结果说明质控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可信度较非质控组高;质控组非质控组发生异常的原因主要在检验前和检验中,检验后发生率相对略低;质控组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仪器不稳定,而非质控组主要发生的原因为仪器不稳定、标本存放、标本运送等。

通过以上的阐述和研究结果充分的说明,临床上对生化检验血液样本实施质量控制从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三个阶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效地降低人为影响结果异常、发生变异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育民.临床生化检验的标本采集和质量控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2):28-30.

[2]王军.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735 ̄4736.

[3]夏乐欢,夏勇.加强分析前生化检验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73-74.

[4]胡鹤娟,胡银根.标本不同处理因素对部分生化项目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9-30

标签:;  ;  ;  

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样本的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